早前有消息指大灣區航空籌備進度理想,或可於下月試飛,近日其機隊首架飛機亮相,啟航蓄勢待發,相信未來可為本港航空界帶來良性競爭,促使業界進步。 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大灣區各市在投資、稅務、創業、知識產權、人才引進等方面提供多項實惠政策及專項扶持資金。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最寶貴的資本和最核心的推動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吸納海量的人才,大灣區城市應當良性、有序地吸納人才,協調各自人才政策,促進人才流動,建設優質、高水平的「人才灣區」。
- 空運牌照局經憲報公佈,由內地富商黃楚標發起的大灣區航空申請經營連接香港與104個航點的客運、貨運及郵件服務,航點覆蓋中國內地、臺灣、日本、南韓、東南亞多個國家、塞班島及關島,絕大部分為內地航點。
- 2005年,香港浸會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在珠海市以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建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是中國第一所由中國內地和香港高等教育界聯合創辦的大學,並獲得教育部特批及廣東省教育廳支持,該校學生畢業後會獲頒浸大畢業證書。
- 香港四季分明,冬季吹西北季風,夏季吹東南季風,偶有寒潮,最冷月平均氣溫15—18℃。
- 香港居民在內地自行駕駛汽車,須先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相等於香港的駕駛執照)。
- 除非是有資格享受「人才房」、「人才補貼」的專才,普通港青回內地發展就必須解決住房問題。
- 【會計通識】中小企業尋找新興市場都會考慮去大灣區發展生意,加上「跨境理財通」已正式開始,根據最近滙豐的調查,國際企業不但看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而且很多企業更計劃未來擴大在大灣區的業務,可見大灣區商機處處。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重申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2017年9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共同印發《廣佛同城化「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 2009年9月21日,時任香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出席由規劃署舉辦的「大珠三角區域規劃研討會」致辭時提到,城市羣已成為國際競爭舞臺的新主體,透過粵港澳三地的緊密合作,展望建設一個優勢互補、享有優質生活、以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城市羣。 粵港學術界倡議珠三角地區融合概念(1990年代中)1990年代中,前三藩市州立大學校長,時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吳家瑋教授在畢業典禮講辭中,倡議對標美國舊金山灣區,建立「港深灣區」,以帶動珠江三角洲地區經貿發展。
大灣區logo: 香港 > 澳門
買家北上買新盤不熟路,首選中港兩地具信譽發展商及地產代理,揀樓前詳細瞭解樓盤資訊,摸清地方政策、物業類型及產權期限,個別地方選購一手住宅要「搖號買房」,類似香港新盤入票抽籤程式。 中央政府支持內地保險公司在港澳市場發行巨災債券,放寬對他們在港澳設立特殊目的保險公司時所受到的限制。 中央政府取消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內地設立保險公估機構的經營年期要求,允許他們按照與內地保險公估機構相同的監管標準進行業務備案。 保障港澳居民或居民隨遷子女按規定享受居住地學前教育服務,以及落實港澳居民子女按當地隨遷子女有關政策參加中考,入讀高中。 穩步試點內地銀行可通過其香港分支機構或同一法人集團的控股銀行,採用異地見證方式,為香港居民開立內地銀行,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使用移動支付。
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內河航道通航里程已經超過6000千米,位居全國的前列;同時,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沿海港口和機場分佈最爲密集的地區之一。 2015年,粵港澳大灣區對外貨物貿易額超過2萬億美元,近三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平均存量超過1900億美元,佔全國(不含港澳臺)的1/4。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以漢族爲主,漢族人口比重超過98.2%,少數民族人口比重不到1.8%。
大灣區logo: 經濟
2021年6月,司法部與律政司就大灣區考試香港考區的有關工作簽署備忘錄,由律政司協調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負責在香港的考務工作。 2021年9月9日,律政司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法律部主辦、香港律師會協辦了「香港法律專業在粵港澳大灣區執業及其他機遇」宣介座談會。 香港的法律專業界一直受惠於《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下有關法律服務的各項開放措施,藉以開拓內地市場。 律政司將繼續與業界聯繫以及跟內地有關機關商討,進一步深化各項開放措施。 律政司亦會繼續探討在大灣區更廣泛地適用香港法律、選用香港仲裁、擴大香港法律執業者業務範圍的可行性,為推動大灣區進一步使用調解服務,律政司也會研究制訂統一的調解員資格評審標準、調解規則最佳做法和調解員專業操守最佳準則的可行性。 推動在CEPA下對香港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實行特別開放措施。
客戶可於當月數據用量用完時,購買「額外全速數據用量 」以繼續使用數據服務而沒有速度限制。 只適用於選用指定服務計劃並承諾最少使用服務期24個月之客戶(另須繳付每月$18 大灣區logo2025 港鐵、隧道、流動電話服務牌照及行政費)。 客戶須另繳每月$18 港鐵、隧道、流動電話服務牌照及行政費。
大灣區logo: 服務範疇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2019年底總人口逾7200萬,地區生產總值達16,795億美元,人均生產總值23,371美元。 大灣區logo 發言人指出,《文旅規劃》以及二○一九年二月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均明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城市旅遊樞紐及「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 在疫情過後,特區政府會繼續致力發揮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優勢,善用香港完善的海陸空聯繫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海外旅客經香港開展大灣區「一程多站」旅程。
大灣區logo: 香港 > 肇慶
在教育方面,大灣區應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設立交流計劃和學分互認機制,引進世界一流的大學,鼓勵並協助港澳學生在廣東就讀學校,透過各地合作發展職業教育,並鼓勵中小學合作交流。 在生活層面,大灣區還有16項政策措施,惠及香港市民及不同界別到大灣區發展,包括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享內地居民同等待遇;保障在粵工作港澳居民子女與內地居民子女享同等教育安排;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支持大灣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等。 大灣區logo 粵港澳大灣區位處中國南大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廣東省城市,擁有全球最密集的海港羣和空港羣,共同帶來多元化的旅遊體驗。 大灣區多以科技與創新行業為企業投資重點項目,為了吸納境內外高端人才北上創業和工作,港府和內地組織都大力推動科創資源「鋪橋搭路」。 除了推廣「科創中國」、大灣區政企合作機會之外,更為創業的青年提供住房補貼、減免租金、創新基金等優惠政策。
大灣區logo: 香港 > 中山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 2019年3月1日,由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與廣東省科學院合作共建的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院在廣州正式成立。 戰略研究院將聚焦區域發展規劃、新舊動能轉換、生態文明等研究方向,爲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發展提供科學前瞻和諮詢建議。 2017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簽署儀式。
大灣區logo: 青年發展
由於現時內地的大多數醫院尚不接受境外醫療保險,香港居民在這些醫院的費用可能需要憑據相應繳款單及發票,向境外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內地和香港的醫療服務,不論在制度、系統和服務流程方面均存在差異,香港居民如需在內地就醫,應留意各類醫院所提供的服務,根據自身的要求和醫療需要選擇就醫。 如欲瞭解更多有關內地稅務或中國-香港稅收安排的詳情,請瀏覽「國家稅務總局」網頁及參考香港稅務局網頁內有關《雙重課稅寬免》的章節。 於2019年至2021年期間,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其實際稅率為減為5%;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其實際稅率為減為10%。
大灣區logo: 綜述:全面通關“滿月” 香港迎來繁榮新光景
經濟腹地廣闊,泛珠三角區域擁有全國約1/5的國土面積、1/3的人口和1/3的經濟總量。 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南海,是距離南海最近的經濟發達地區,是中國經略南海的橋頭堡。 臨近全球第一黃金航道,是太平洋和印度洋航運要衝,是東南亞乃至世界的重要交通樞紐,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是中國與海絲沿線國家海上往來距離最近的經濟發達區域。 為使命,集合及善用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為青年於學業、就業及創業等方面的發展,搭臺、搭梯及搭橋,提升自身價值,積極面對挑戰,於大灣區共享發展機遇。
大灣區logo: [十四五雙循環的大灣區]「人才灣區」是大灣區的重要基建
這些世界級文化設施將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文化樞紐的地位,亦會為人文灣區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此外,特區政府將繼續致力推動香港青年人到大灣區進行文化交流,加深他們對大灣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的認識,並為他們日後參與大灣區以至國家的文化發展創造條件。 大灣區logo2025 文化方面,發言人表示,《文旅規劃》中「共建人文灣區」章節提出的大灣區共同推動文化發展、交流和建設,將有助進一步推動大灣區內各城市在文化藝術表演和觀眾羣的發展交流和互聯互通,亦創造機會,讓大灣區內的文化藝術團體攜手開拓國際市場。 對香港藝術文化界而言,面向更廣闊的大灣區藝術文化表演市場,亦有助促使其提高創作的質素,長遠為達致《文旅規劃》提及的建設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的目標作出貢獻。 大灣區logo2025 當客戶到訪中國內地 /澳門,手機將會自動搜尋並鎖定中國移動香港於當地的網絡供應商合作夥伴,以供使用數據漫遊服務。
大灣區logo: 內地絕非流放地
除了因爲內地高校的文憑在香港企業的認知度越來越高以外,一些政策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和“免試收生計劃”都極大地促進吸引着香港學生來到內地上學。 廣州南沙港突圍:粵港澳大灣區的港口爭霸戰 港口的興衰變遷伴隨着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全部建成國家森林城市,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爲國內第一個、全球第六個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 大灣區logo 截至2022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有散裂中子源、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深圳拓展設施、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腦模擬與腦解析設施、合成生物研究設施等國家級大科學裝置,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 截至2018年末,粵港澳大灣區有20家世界500強企業和4.3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發明專利總量達33.08萬件,PCT專利總量達到2.78萬件。
大灣區logo: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發展規劃綱要》亦明確指出要支持香港成為國際航運中心、商業及專業服務中心、金融貿易中心、航空樞紐、物流運輸中心、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區域創新成果轉化中心及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上種種措施均為香港帶來機遇。 事實上,《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大灣區應進一步推進「一國兩制」方針。 大灣區logo 香港屬於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應透過自身優勢和區內連結加強發展。 綱要亦以大篇幅探討透過基礎建設、各地合作和進一步開放,簡化廣東(或內地)與港澳之間的互動交流。
大灣區logo: 計劃資訊
進一步開放措施主要旨在向港澳企業和居民開放內地更多領域,當中包括貿易、投資、服務、研發計劃、就業機會、社會服務及商業支援計劃等。 與此同時,措施亦保留並強調了香港的市場主導及開放型經濟定位、法治制度、先進營商環境、國際聯繫網絡、雄厚實力和獨特體制,突顯出香港自身及其經濟的特色,以及其與廣東和內地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 在高端人才方面,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中最國際化的城市,要充分利用香港的優勢吸引和培育高端人才,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人才中心。
香港居民與境外或港澳臺機構建立僱傭關係,並派駐到內地任職的,如果沒有直接與內地機構簽訂勞動合同的,可以不參加當地的社會保險。 內地一些較具規模的企業會為員工提供宿舍,宿舍的環境及設施視乎不同僱主的安排而有所分別,求職人士宜先向準僱主查詢有關情況,藉以作好心理準備。 租住房屋一般需要支付按金,並要留意租金是否已包含電費及維修費等。 要了解內地不同地方的住房價格,可透過互聯網參考當地的房地產中介公司的網站。 本港有不少合法的駕駛學校協助香港居民辦理申領內地的駕駛證,香港居民可考慮找它們協助辦理。 任何在2021年至2023年於香港或香港以外的院校完成學士學位或以上課程,並可合法在港受僱工作的香港居民皆可參加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