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檢時,在足夠病理診斷的前提下,儘量微量取材,避免漏診的同時,儘可能減少對患者的損傷,必要時做子宮頸管搔刮(endocervical curettage, ECC)。 子宮頸肌瘤是子宮肌瘤的特殊類型,發生率約佔子宮肌瘤的2.4%-7.0%。 宮頸肌瘤生長部位低,或長入腹膜下或闊韌帶內,緊靠周圍血管、輸尿管及其他盆腔臟器,血供豐富,使周圍臟器移位,擾亂正常解剖,增加手術難度和併發症的發生率。 對於子宮頸肌瘤的診斷有以下幾種方法:1.具有典型症狀,或部分患者無症狀。 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的腫瘤,患者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的方法治療,但是治療可能不徹底,復發的概率還是較大。
- 以陰道內診可發現病竈處出現如草莓表面般的punctation pattern,嚴重時這些punctation pattern甚至會相連成Mosaic pattern的血管網。
- 病因:目前病因不清楚,但女性激素(雌激素和孕酮)可能有促進肌瘤生長的作用。
- 有研究者質疑宮頸是否有漿液性癌的存在,認爲大部分病例其實可能是宮體或附件腫瘤的“種植性轉移”(drop metastasis)、或是宮頸普通型腺癌中的高級別形態亞型。
- 酸性食物包括米醋、酸辣菜、泡菜、石榴、青梅、楊梅、草莓、楊桃、櫻桃、酸棗、芒果、杏子、李子、檸檬等。
- IECC是指具有普通型的細胞學形態、但呈外生性、長乳頭狀生長的宮頸腺癌。
- 但是,有些情況下,很難使用腹腔鏡檢查或子宮鏡檢查切除子宮肌瘤,例如,存在多個子宮肌瘤,肌瘤體積很大,或者長在子宮壁上很深的位置。
人類乳頭瘤狀病毒疫苗已被成功研製,可有效對抗人類乳頭瘤狀病毒毒株,此病毒所導致的子宮頸癌佔所有子宮頸癌的70%至85%。 人類乳頭瘤狀病毒疫苗的適用人羣爲9歲至26歲的女孩和女性,並且在開始有性行爲之前接種效果最佳。 免疫療法是一種通過藥物激發身體自身免疫系統並使其識別和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方法。 免疫療法可適用於復發或擴散到遠處器官的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治療可以通過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來進行。
子宮頸瘤: 子宮肌瘤你會怎麼治?
鑑於Pattern A的腫瘤預後極好,因此該方案也不必區分Pattern A組腫瘤與宮頸原位腺癌,該鑑別本身極有難度、可重複性差。 免疫組化,中腎管癌表達CK、calretinin、vimentin、CD10,不表達ER、PR、CK20、CEA。 GATA3是中腎管殘餘和增生的有力標記物。 有報道稱女性上生殖道中腎管樣癌TTF-1陽性,但宮頸腫瘤中較少陽性。
但其費用高,而且如果有宮內節育器時會影響對黏膜下肌瘤的診斷。 CT 對軟組織的分辨能力相對較差,對肌瘤的大小、數目及部位特異性略差,一般不用於子宮肌瘤的常規檢查,但能顯示有無腫大的淋巴結及腫瘤轉移等。 子宮頸瘤2025 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隨着病情發展可出現不規則陰道流血、陰道排液、腹痛,部分患者因爲子宮增大,可在腹部捫及包塊以及出現排尿、排便的異常。 經陰道彩超、盆腔核磁共振等檢查對診斷有一定的幫助,但最終確診需靠手術標本的病理診斷。 由於子宮頸肉瘤惡性度高且無特異性的臨牀表現,故應做好病因預防。 對婦女特別是高發人羣應進行定期體查,以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並做好隨訪工作。
子宮頸瘤: 子宮頸上皮內瘤變教學查房PPT
可以進行陰道鏡檢查和宮頸塗片細胞學檢查。 早期的時候可以採取局部藥物或者是微波治療、激光治療、冷凍治療的方式。 從高危型HPV感染到自然進展爲子宮頸癌需要數十年的時間。
- 這個過渡性階段一般發生在40到50歲之間,卵巢慢慢減少分泌雌激素。
- 治療原則:主張採用綜合治療,以手術治療爲主,放射治療爲輔,術前術後全身或腹腔內應用化療。
- 偶有少許HPV相關特徵、並類似胃型腺癌的病例表現爲HPV陽性,這說明HPV相關腺癌和胃型腺癌之間有一定的形態學重疊。
- 儘管原因尚不清楚,但與其他種族相比,子宮肌瘤在黑人患者當中更爲常見,也更嚴重。
一旦復發,患者依然要堅定自己的信心,採取積極的治療手段。 患者可以嘗試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這兩種方法,食物治療也是重要的治療方法。 治療子宮肌瘤的另一個重要藥物爲米非司酮,其最大的優勢是廉價、優效、且不良反應較少。 子宮頸瘤 另一方面,長期服用米非司酮可能有發生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潛在風險,目前的研究還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因此需要更大樣本及更長期的研究來進一步證實。 這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多發生於粘膜下及肌壁間肌瘤,表現爲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陰道流血。 引起流血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因雌激素作用至子宮內膜增生,肌瘤妨礙子宮收縮,並影響血循環而使內膜充血。
子宮頸瘤: 國際HPV知曉日:加速消除宮頸癌 九價疫苗擴齡接種持續推進
腫瘤較大的可在術前加用全盆腔放射治療,使瘤體縮小,並通過纖維化阻塞血管牀及淋巴牀有利於手術切除減少醫源性播散,提高存活率。 (3)診斷性刮宮診刮是早期診斷子宮肉瘤的方法,但須注意組織切片檢查陽性者可確診,結果陰性者尚不能排除診斷。 診斷性刮宮對子宮平滑肌肉瘤診斷性價值不大,陽性率低。 此類患者主要臨牀表現也是月經增多、子宮增大,故易與子宮肌瘤混淆。
子宮頸瘤: 接種 HPV 疫苗後可能出現甚麼反應?
組織形態特點:低度惡性的間質肉瘤其增生的內膜間質細胞侵入肌層肌束間,核分裂象10/10HF,甚至可達20~30/HF。 內膜形態特點:低度惡性的肉瘤內膜可形成單個或多個息肉狀腫塊,有時充填整個頸管,基底寬,浸潤肌層。 高度惡性的間質肉瘤常形成柔軟的息肉狀或分葉狀的腫塊向頸管突出,腫瘤2~3cm大小,浸潤肌層、血管及漿膜面。 比如可以通過小切口或穿刺從股動脈插人可彎曲的細導管做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前需要做穿刺部位的局部麻醉。 子宮頸瘤2025 然後,通過切口將彈性管(導管)插入大腿大動脈(股骨動脈)。 導管直接插入到供應肌瘤的動脈分支,再通過導管放入人工合成的微粒栓塞血管,阻斷血流,使肌瘤縮小。
子宮頸瘤: 子宮頸篩查
適合子宮帶蒂的粘膜下肌瘤,且小於7釐米。 3、性生活期間不講衛生,在進行性生活的過程中,如果性生活前、後都不清洗陰部,就會導致細菌、病原體滋生並侵襲子宮,從而使子宮內膜受損,誘發子宮肌瘤。 子宮頸瘤2025 子宮頸瘤2025 2、雌激素過多,子宮肌瘤是一種激素依賴型疾病,尤其喜歡光顧雌激素分泌旺盛的女性,比如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或孕婦,都是子宮肌瘤的高發人羣。
子宮頸瘤: 宮頸癌與宮頸慢性炎症的關係
轉移性病變的免疫組化表現與子宮或附件來源的高級別漿液性癌相似,具體取決於原發部位。 如腫瘤爲普通型宮頸腺癌的亞型,則免疫組化表現與普通型宮頸腺癌相似。 IECC研究中的漿液性癌病例均爲HPV陰性。 在IECC出現之前,缺乏宮頸子宮內膜樣癌的診斷標準,因此文獻中報道的發生率具有較大差異。 嚴格評估與HPV的關係後,目前認爲該組腫瘤僅佔宮頸腺癌的1.1%,極爲罕見。 臨牀表現與宮頸普通型腺癌相似,多爲陰道流血或排液,可見外生性或潰瘍性腫物,有時也無症狀。
子宮頸瘤: 診斷
首先,必須要注意身體方面的睡眠和休息,不要太勞累,選擇衣服方面也應該要穿內褲比較寬鬆的,並且保持外陰的乾淨清潔,如果發現白帶太多的話,要隨時進行清洗。 一些身體檢查,例如觀察膝蓋中的深腱反射和當中指”輕拂”(Hoffman反射)時食指的屈曲也可以指示存在頸椎病(4)。 本文由“健康號”用戶上傳、授權發佈,以上內容(含文字、圖片、視頻)不代表健康界立場。 子宮頸瘤 “健康號”系信息發佈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轉載、侵權等任何問題,請聯繫健康界()處理。 由2019/20學年起,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合資格的小學女學童提供子宮頸癌疫苗接種,以預防子宮頸癌。
子宮頸瘤: 宮頸癌可防、可治
1980年代到2010年間,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在許多國家中竄升。 目前認為這可能與逐漸增加的高齡人口與節節攀升的肥胖人口比例有關。 在新的分類中,Ⅰ級屬於低級別鱗狀上皮內腫瘤,編碼仍爲0;而Ⅱ/Ⅲ級則同屬高級別鱗狀上皮內腫瘤,編碼爲2,屬於原位癌。 翻譯一下,即【鱗狀上皮內腫瘤】,以前分類是Ⅰ/Ⅱ/Ⅲ級,,其中Ⅰ/Ⅱ級編碼爲0,屬於良性腫瘤;Ⅲ級編碼爲2,屬於原位癌。 健康保險合同生效後,被保險人根據通行的醫學診斷標準被確診疾病的,保險公司不得以該診斷標準與保險合同約定不符爲理由拒絕給付保險金。 子宮肌瘤大小不等,可單發或多發,常爲多個,其數目多少不等,常見爲數個、乃至十數個或數十個,稱多發性平滑肌瘤。
子宮頸瘤: 子宮頸肉瘤的診斷
85% 以上的普通人羣曾經接觸過這種病毒。 不過,大多數人 子宮頸瘤 HPV 攜帶者從未出現宮頸癌。 儘管如此,如果能夠降低感染一種病毒的風險,將有助於降低感染另一種病毒的風險。 我建議接種 HPV 疫苗並接受定期篩查。 不過,只有一個性伴侶也會感染 HPV,因此務必始終進行安全的性行爲。 在 1950 年代,一種名爲己烯雌酚(DES)的藥物被廣泛用來預防流產。
子宮頸瘤: 醫學科普 | 子宮頸癌
1944 年 Taylor 和 Tuttle 報道了第一例原發性宮頸惡性黑色素瘤,但在 1960 子宮頸瘤 年 Cid 發現宮頸黑色素細胞之前,其一直被認爲是轉移性腫瘤。 研究表明宮頸黑色素瘤由子宮頸上皮基底層黑色素細胞、子宮頸間質、交界痣惡變而來或神經嵴細胞遷移而來。 發病可能與遺傳、基因突變、放療、種族、激素水平等因素相關。 子宮頸瘤2025 (5)子宮癌肉瘤其生物學行爲高度惡性,具有癌與肉瘤的雙重生物學行爲特徵,極易隨淋巴與血循環發生子宮外轉移,淋巴結轉移率高達20%~38%,預後極差。 新的手術分期標準與子宮內膜癌相同,手術術式爲全子宮切除術+雙側附件切除術+大網膜切除術+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術,以及轉移病變切除的腫瘤細胞減滅術,切除淋巴結的數量與患者的生存相關。 對於細胞學ASC-H,除了複覈細胞學、組織學或陰道鏡以及滿足隨訪條件者進行隨訪觀察外,不建議首選子宮頸診斷性錐切術。
研究發現,子宮頸 HSIL在子宮頸切除性治療後,切緣陽性和陰性者病變持續存在的發生率分別爲18%和4.3%。 對於AIS患者,子宮頸切除性治療後切緣狀態是病變持續的重要預測因子。 再次實施切除性手術以取得切緣陰性,是對切緣陽性AIS患者管理的優先選擇。 持續 2 年及以上組織學診斷的 LSIL 的處理原則:首選繼續觀察,對於存在 CIN2+ 高危因素者可進行診斷性錐切術 。 因此,對於 LSIL 持續 2 年者,除了結合患者意願,還需要結合是否有高危因素(篩查高危、既往子宮頸治療史,宮頸管不能明確等級的 CIN),決定是否行診斷性錐切術。
子宮頸瘤: 子宮頸上皮內瘤變CIN) PPT課件.ppt
早期病例的診斷應採用宮頸細胞學檢查和HPV檢測、陰道鏡檢查、子宮頸活組織檢查的“三階梯”程序,確診依據爲組織學診斷。 子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慢性炎症及反覆的高危型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多個性伴侶、吸菸、性生活過早(小於16歲)、有性傳播疾病史、口服避孕藥和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關。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通過降低雌激素水平,從而起到緩解症狀、抑制子宮肌瘤生長的作用。 副作用爲停藥後容易反彈,可能引起圍絕經期綜合徵(常見症狀有月經週期出現改變、月經量變少或停經),長期使用可引起骨質疏鬆,因此不推薦長期用藥。
2)內生型:癌竈向子宮頸深部組織浸潤,子宮頸表面光滑或僅有柱狀上皮異位,子宮頸肥大變硬,呈桶狀,常累及宮旁組織。 目前沒有藥物能夠消除肌瘤,有的藥物在用藥期間肌瘤會暫時縮小,但是停藥往往會繼續生長。 子宮頸瘤 因此,藥物一般不做爲子宮肌瘤的常規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