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會中學(Cotton Spinners Association Secondary School)是位於香港新界葵涌的一所津貼中文中學,由香港棉紡業同業公會主辦,校址為新界葵涌葵盛圍350號,佔地8550平方米。 棉紡會中學以「因材施教」精神,發揮學生所能,各展所長為辦學宗旨。 又致力幫助學生發展語文及資訊科技能力,從而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學校會協助培養學生品德,使其成為良好公民。 而學校四社分別為勤(代表顏色為藍色)、信(代表顏色為綠色)、仁(代表顏色為黃色)以及義(代表顏色為紅色)。. 東華三院陳兆民中學(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Chen Zao Men College , CZM)是香港新界葵涌葵盛東邨的一所英文中學。
除了策略性的規劃外,學校亦透過多元化的全校活動,如:以英語進行早會宣佈、”EnglishFriday”活動、英語周、英語歌唱比賽及參與英語朗誦比賽等,營造豐富的英語環境,以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提升學生聽說英語的能力。 此外,學校初中設普通話科,以加強學生溝通能力。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新界鄉議局大埔區中學的資訊。
大埔區中學: 香港仔浸信會呂明才書院
該校全港排名約201至250名,即Band2B。 聖芳濟各書院(St.Francis of Assisi’s College)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是一間由政府資助的全日制天主教男女中學。 該校始創於1977年,當時校舍位於九龍石硤尾南昌街220至222號(即石硤尾官立小學和觀塘綫石硤尾站就近),並於1993年在粉嶺開辦新校。. 大埔區中學2025 聖羅撒書院(St.),是一所位於香港沙田愉翠苑的英文中學,是由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在1948年創立,與澳門聖羅撒女子中學為姊妹學校。
前身為位於東區北角寶馬山伊斯蘭英文中學(Islamic College),舊校舍曾作為瑪利曼小學臨時校舍,後分配給北角官立小學下午校轉全日制並易名為北角官立小學(雲景道)(北角雲景道22號)。 伊中創辦於1970年並於1997年獲教育局分配資源於現址建立新校以解決舊校設施老化問題。 新校所屬組別為第二組別(分為第一至第三組別,2015/16年)。 大埔區中學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China Holiness Church Living Spirit College,簡稱:LSC),位於香港新界大埔棟樑裏1號,是一所基督教教會男女子中文文法中學,由辦學團體中華聖潔會於1998年創立,現為津貼學校。 該校鄰近那打素醫院、富善邨及富亨邨,佔地面積6800平方米。. 1970年代該校只提供三年初中實用課程,1981年起開辦香港中學會考課程,1992年9月開始,該校增辦兩年制預科課程。
大埔區中學: 教學情況
學校1965年開課;1978年轉為一間政府津貼之文法中學,亦由原名「香港鄧鏡波英文書院」改名為「香港鄧鏡波書院」,書院於2012年起推行語言微調政策, 現半數中一學生採用英語授課。 在灣仔校舍建造工程完成前,校方曾借用聖類斯中學作臨時校舍,直至1966年堅尼地道校舍完工。 中四同學皆需修讀四個核心科目及兩至三個選修科目。 現任校長為詹燕珠女士,以往一直擔任副校長,於2014年接替黃何燕雯女士。 糧堂怡文中學(簡稱怡中,英文:Ling Liang Church E Wun 大埔區中學 Secondary School)位於香港大嶼山東湧文東路37號,為一所基督教政府資助男女文法中文中學,於2002年開辦,辦學團體為香港靈糧堂,現任校長為羅偉文先生。. 聖母書院(Our Lady’s College) 是一所由香港天主教母佑會所創辦的津貼女子中學,於1952年創校,並附設直屬小學聖母小學(Our Lady’s Primary School)。
- 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TWGHs Tsui Tsin Tong School)是香港的一所特殊學校,位於香港華富邨瀑布灣道25號。.
- 原名為創興書院,由香港富商廖寶珊先生(廖創興銀行創辦人)創建於1956年。
- 學校文化為“C.O.R.E.”──即關心(Care)、開放(Open)、尊重(Respect)及全力以赴(Endeavour),是由前校長黃詩麗女士所創立的。
- 該校由美國瑪利諾神父教會於1971年成立,學校現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屬天主教香港教區學校聯會成員之一,亦是香港一所擁有四十多年歷史的男生英文天主教文法學校。
- 知名校友包括前警務署長李明逵、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前警務署長曾蔭培及前教育局長吳克儉等。.
2018年4月30日,辦學團體香港勞校教育機構決定將校名更改為「創知中學」(英文名稱是:Scientia Secondary School,簡寫為:SSS),並將於2018年9月1日起生效。.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G.T. 大埔區中學 (Ellen Yeung) College),位於香港將軍澳調景嶺嶺光街10號及香港九龍旺角洗衣街,乃為一間直資學校。 學校為男女校,佔地7,000平方米,設有家長教師會,學生會。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創辦於1996年,最初為私立小學,2003年成為直資小學,2005年改名為優才書院。.
大埔區中學: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官津小學分佈於校網 84 內,請點擊以下連結查看校網涵蓋地區及學校名冊。 香港有 大埔區中學2025 360 間資助中學,佔整體約 78%;香港有 394 間男女中學,佔整體約 85%;香港有 153 間基督教中學,佔整體約 33%;瞭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辦學宗旨:學校以基督教全人教育為宗旨,提供完善環境,培養同學良好品格、知識和技能。
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15位。.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中學(HKSYC&IA Chan Nam Chong Memorial College)是香港葵青區的一所中學,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敬祖路祖堯邨,於1979年創辦,以早年香港富商陳南昌名字命名。 該校中文科曾為校本課程的先導,科主任曾榮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在 年度獲頒關愛校園優異獎。. 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是香港的一所中學,由香港中國婦女會創辦於1990年,校址位於新界沙田區馬鞍山。
大埔區中學: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
即使在今日,學校在銅鑼灣鬧市中也顯得十分搶眼。 聖保祿學校的夏季校服為白色背扣短袖襯衣、格仔裙配黑白雙色鞋(熊貓鞋),幼稚園和小學生結蝴蝶領帶、中學生結普通領帶,而冬季校服為白色長袖襯衣、寶藍色裙配黑白雙色鞋(熊貓鞋)。 聖保祿學校多年來培育出不少名人名媛,2004年9月轉為直接資助計劃學校。 直至2012年,聖保祿學校共出產15名香港傑出學生,在香港所有中學中排名第9。
大埔區中學: 香港航海學校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Choi Hung 大埔區中學 Estate Catholic Secondary School,可稱為彩天、CHECSS、彩記)是一所位於香港九龍區紫葳路1號的天主教全日制文法男子中學,創立於1965年,由香港天主教教區主辦。 在創立的首個上學期跟新蒲崗天主教中學共用校舍。 在 年度,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有24個教學班,學生人數729名,教師人數約57名。 該校的教育使命是「秉承天主教辦學宗旨,啟迪學生認識、體驗、實踐基督的精神,以達致全人教育」,校訓則為「懷著希望,迎接救贖;培育同學,救援他人。」該校亦有陸運會、藝墟、科學週等諸多學園文化活動,各類學會逾30個。.
大埔區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扶輪中學
港大同學會書院強調互動教學,且大部分學科以英語教學,鼓勵學生發問。 2015年12月5日及6日,港大同學會書院慶祝十週年,除開放校園給公眾參觀外,也安排多項學生表演包括音樂劇”Extravaganza”,還透過社交媒體作直播。 港大同學會書院有6個社團(house), 他們的名字由名人命名,分別是.
大埔區中學: 香港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
德蘭中學(St.),於1978年創校,屬天主教香港教區,位於香港何文田常盛街19至21號,是一所全日制資助文法中學,亦是何文田區內唯一的女子中學。 由於與校址同屬九龍城區的聖德肋撒堂之緣故,學校的主保為聖女小德蘭(St.)並以此命名,藉此盼全體員生秉承主保聖女小德蘭的芳表,校訓是「慎思明辨」。 德蘭中學40週年校慶 《明報》A7版 大埔區中學 2017年9月1日。 德蘭中學實踐天主教全人教育的辦學理想,課程編排以德、智、體、羣、美和靈育為本,維護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和家庭五個核心價值。
大埔區中學: 香港幼稚園列表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 大埔區中學2025 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階級鬥爭、大躍進運動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 香港在1970年代經濟起飛,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
大埔區中學: 屯門區中學排名
現時學校於2000年獲配校址,並於2003年7月正式開辦。 校址位於香港西九龍深旺道33號,鄰近港鐵南昌站。 聖瑪加利為一英文學校,除了中文,中國歷史和中文通識外,所有科目均以英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