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是利用某些惡性腫瘤會分泌特殊細胞殘留在血液中,透過抽血檢驗,追蹤體內是否有這些壞細胞。 治療中癌指數下降,代表治療可能有效,若是癌指數持續上升,代表病情控制不良或有其他問題,必需配合影像學或相關檢查釐清問題,醫師甚至可能據此考慮更換藥物或治療方式。 美國一項長期追蹤90多萬名成人健康的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與癌症死亡率有顯著的正相關。 不論男性或女性,肥胖男性的BMI愈高,胃癌、攝護腺癌的死亡率愈高;女性的BMI愈高,會使乳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與卵巢癌的死亡率愈高。 至於被視為卵巢癌指數的CA-125抽血檢查,譚家輝指有關檢查是用來判斷腫瘤是否屬惡性,並非用來診斷市民有否患癌,因臨牀上約8成檢查者癌指數偏高;相反,即使是第三期卵巢癌患者,癌指數亦可屬正常,並不能準確反映實況。 市面上許多健康檢查計劃都會包含抽血檢驗,不過你又知道驗血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嗎?
- 癌指數不能當做診斷癌症的標準,也不能用來當做「早期癌病篩檢或診斷」的依據。
- PSA和攝護腺有密切關連,許多人以為PSA高就等於攝護腺癌,但其實良性的攝護腺肥大也會使得PSA數值升高,不必過度擔心。
- 抽血檢查就好比用孔洞很大的「篩子」或「漁網」去篩東西或網魚,很方便但不精準,只能篩或網到大的東西或魚。
- 馬醫生指出,目前本港患上腸癌人士有年輕化的趨勢,建議過50歲的男性和女性要小心,每年至少做一次大腸隱血檢查。
正如同上述解釋的,醫師就開立了液態切片檢驗看看RNA 和DNA 是否異常。 反過來說,如果從抽血樣本中可以偵測到突變的基因的話,那麼就表示身體裡面有癌細胞,而且癌細胞竟然還破掉釋出突變的(癌症)基因了。 以上所述從血液樣本中分析 RNA 和 DNA 來偵測癌症的方法稱為液態切片。 為了說明這個新科技,在此分享一個實際案例讓大家瞭解液態切片的價值。
卵巢癌抽血指數: 抽血可以驗出癌症?破解癌症8大迷思
再上網搜尋資訊,原來卵巢癌正是「沉默的殺手」,初期大多沒有症狀,這下子又是心頭一陣涼。 「以癌症病人來說,能降到正常值的並不多,」吳教恩指出,只需要跟自己比較,數值有慢慢下降、穩定,就代表癌細胞有獲得控制,治療有達到成效,不需要斤斤計較數字是否回到正常值,甚至要完全歸零。 對於晚期不能手術帶瘤生存的腫瘤病人,腫瘤標誌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腫瘤的發展情況,對監測腫瘤治療效果和預後有一定的幫助。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女性一生中大概有三至四次卵巢長「水瘤」的機會,其中需要做手術處理的機率,大約不到千分之一。 因此卵巢長瘤確實是一件常見的事情,但畢竟需要處理的,只是少數,所以不需要太擔心憂慮,定期追蹤檢查即可。 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雜誌建議,如果病人沒有症狀、CA-125正常、卵巢囊腫在超音波下判斷為單純性囊腫,且其大小在10公分以下,則可以每3個月密切追蹤。 PSA是歐美唯一用來篩檢早期癌症的腫瘤標記,很敏感,但特異性仍不夠,當攝護腺肥大或發炎,也會造成數字上升,胡涵婷說,因此也常讓病人恐慌。
卵巢癌抽血指數: 臺灣癌症基金會-FCF
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前萬芳醫院研究副院長賴基銘說明,癌症指數高不一定是癌症,也可能是其他良性疾病造成。 讓Bowtie團隊一一為大家詳細解釋,並一併介紹各種治療方法及多間醫院的費用作參考。 最後 Bowtie 更會提供保險建議,助大家做好準備,以免不幸患病而需要支付過百萬治療費。 PSA是否可以做為可靠的攝護腺癌的篩檢工具,則仍有若干爭議。 一般建議年紀50歲以上的男性成人,可每1-2年抽血檢測PSA,一般血清PSA總值大於4ng/mL時,可考慮切片檢查。 然而,對於PSA正常值成人,也不代表安全;仍有20-50%的臨牀確診的攝護腺癌病人,血清PSA值仍是正常。
- 體檢醫師在解說健檢報告時特別指出,CA72.4 就是胃癌的指標。
- 馬醫生表示,這些檢查屬於初步檢驗,如肺癌這類較難發現的癌症,最好是進行一次全身性的磁力共振檢測,不過這類檢驗所費不菲,一般健康檢查都不會有這個項目。
- 賴基銘說明,癌症指數雖然在臨牀上具有參考價值,但並不適合做為判斷是否罹癌的標準,原因在於兩大特性──不敏感(sensitive)、沒有特異性(specific)。
- 癌胚抗原(CEA)是一種蛋白質,它主要存在於直腸、結腸癌組織和胚胎腸黏膜中。
- PSA是歐美唯一用來篩檢早期癌症的腫瘤標記,很敏感,但特異性仍不夠,當攝護腺肥大或發炎,也會造成數字上升,胡涵婷說,因此也常讓病人恐慌。
AFP對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高危險羣病人,有若干癌症「篩檢」的角色,但敏感性仍約60%左右。 五、酵素及同位酵素類 :包括攝護腺特異抗原 、前列腺酸性磷酸水解酶 、神經元特異烯醇酶 、及甲型澱粉酶 (a-amylase)等。 二、腫瘤關聯抗原類 :包括CA50、CA-72-4、CA-125、CA-150、CA-153、CA-199、及鱗狀上皮癌關聯抗原 等。 參考值的提高會提高診斷疾病的專一性(特異性 ),但會降低敏感度,亦即有一部分罹病者會被當做沒有病,也就是增加偽陰性的比率。
卵巢癌抽血指數: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由2016年起,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與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成為策略性合作機構,將一條龍、跨專科的日間癌症診治服務模式引進香港。 癌症患者可於交通方便的日間化療中心接受診治,有需要時可轉介到位於司徒拔道的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中心配備各種高科技放射治療系統、診治儀器及手術室相關配套,提供周全的住院服務和緊急醫院服務。 指數偏高只是提醒要評估癌症的風險與可能性,並不代表就能確定罹癌,還是得合併其他臨牀資訊如影像檢查、病理切片等,才能判斷是身體發炎或其他良性疾病還是惡性腫瘤引起。 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血清腫瘤指數不斷上升或大輻度上升,便要積極檢查,排除癌病發生或惡化的可能。 CA125是一種糖蛋白抗原,糖類抗原125(CA125)增高對於卵巢癌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卵巢癌抽血指數: 卵巢癌概況
因此有任何的疑問,建議先到婦科門診向醫師諮詢是否要進行後續婦科檢查,也可與醫師討論是否在之後的複檢中,同步安排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 因此當CA125數值異常時,先別緊張,您可依循健檢報告中的建議追蹤複檢,或至婦科門診與您的醫師討論。 有婦產科醫生忠告,進行子宮頸細胞檢查(柏氏抹片)時,一併進行盆腔超聲波檢查。
卵巢癌抽血指數: 抽血驗癌不能判定罹癌
已有研究顯示效益並不是很高,結果發現,50%的第一期卵巢癌病患,並不會出現異常升高,而有些良性情形如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會導致血液中 CA-125 上升,因此不適合做為早期篩檢的工具,尤其是對還有月經的女性。 但如果不放心,可以選擇半年做一次陰道超音波檢查,搭配一年一次 卵巢癌抽血指數2025 CA-125 的抽血檢查。 現在抽血驗癌項目增多,所以像蔡小姐這樣的病例也越來越常見。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解釋, CA -125是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腫瘤標記,但是除了癌症之外,一般像是子宮內膜異位、良性腫瘤都可能造成這個指數上升,因此,蔡小姐先到婦科治療,是正確的作法。 腫瘤「標記」由癌細胞產生(另有些是身體對癌細胞反應間接產生),在癌症病人血清中、尿液中或腫瘤組織中有「較高」於正常人的數值,可能供臨牀早期診斷、治療前後追蹤或偵測復發等多方向臨牀應用。 癌症指數持續上升通常代表疾病仍在進展,此時應盡速就診專業醫生,詳細詢問病史,並配合相關內視鏡或影像學檢查如大腸鏡、胃鏡、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甚至正子掃描等,以便提高診斷的敏感性及專一性,早期發現病竈及早治療。
卵巢癌抽血指數: 卵巢癌 CA125 指數異常
陳皇光說,目前醫學還沒有發達到抽一次血就能檢查出有沒有癌症。 就算一片血液抹片,染色後放在顯微鏡下篩檢血癌細胞,也不代表罹癌。 簡單歸結,腫瘤指數要有時間軸的概念,持續追蹤、觀察,纔有意義。 由於醫學及生物科技的進步,目前可供檢測的癌症指數不但種類繁多,在閱讀或判斷和各種疾病及癌症的關聯性上也日趨複雜。 臨牀上當我們在閱讀這些癌症指數時,除了依據不同臨牀情況把握以上所述的各項重要原則來正確閱讀之外,如果有任何疑問,最好還是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及配合相關檢查來判讀。
卵巢癌抽血指數: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九龍 )
如果非沒有患腫瘤疾病,一般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或恢復到正常。 對乳腺癌的診斷和治療隨訪有一定價值,但早期乳腺癌一般不會出現糖類抗原15-3(CA15-3)升高,晚期乳腺癌出現指標上升的情況較多。 CA199對於消化道腺癌比較敏感,特別是有超過80%的胰腺癌、膽囊癌病人的糖類抗原19-9(CA19-9)是超過正常值的。 但是對於這些腫瘤糖類抗原19-9(CA19-9)的異常升高往往在晚期,對於早期診斷價值不大。 改善的方法就是增加評估的項目,以彌補既有方法的不足。
卵巢癌抽血指數: 卵巢癌的併發症
卵巢的大小約相等於一顆杏仁,負責產生卵子、雌激素和黃體酮。 卵巢癌在擴散到骨盆和腹部之前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到出現症狀時往往已屆晚期,增添治療難度 。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9年的數據,卵巢及腹膜癌是本港女性第六位最常見的癌症,共錄得732宗新症;而因卵巢及腹膜癌死亡的人數則有261人,是本港女性癌症殺手第七位 。 卵巢及腹膜癌患者較多為45歳以上人士,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4歳 。 在一、二百以上的,仍必須配合彩色超音波測定卵巢瘤周邊血管阻力指數,及其他各項檢查來排除婦科腫瘤及轉移性腫瘤的可能性。
卵巢癌抽血指數: 血糖飆高高 醫師有妙招
至於還未停經的婦女,若CA 125上升,就算合併有骨盆腔腫瘤,屬於惡性的可能性仍遠低於停經後婦女。 因為,有許多非惡性疾病都會造成這個年齡層婦女的CA 125上升。 其中以子宮內膜異位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子宮肌腺症 卵巢癌抽血指數2025 )最常見,約佔45%。
卵巢癌抽血指數: 抽菸、肺炎 數值也會高
但是,如果想要利用癌症指數去偵測任何癌前病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在後續安排更詳細的影像檢查(超音波檢查、腸胃內視鏡、電腦斷層檢查、磁振造影檢查),以維護健康。 卵巢癌抽血指數2025 國泰醫院婦癌中心主任何志明特別提醒,民眾若有持續性腹部腫脹、腸胃不適等症狀,不要忘了卵巢腫瘤的可能性,應前往婦科檢查。 他解釋,子宮體癌徵狀明顯,比如陰道不定期出血等,大部分女性不難早期發現;至於子宮頸癌,隨政府宣傳全港性子宮頸普查計劃,很多女性均有定期做子宮頸細胞檢查。 不過,以超聲波檢查卵巢並非常見婦科檢查,女性容易忽略,故逾半卵巢癌患者確診時已屬第三期或第四期。 在談癌色變的今天,很多婦女在做例行性健康檢查時,常會要求加做抽血檢測CA125的卵巢癌篩檢,婦癌科醫師認為除非這些婦女屬卵巢癌的高危險羣,否則沒有多大意義。 這項測試用於檢測血液中各種蛋白質的狀況,可以幫助檢測某些異常的免疫系統蛋白質(免疫球蛋白)。
卵巢癌抽血指數: 恐變卵巢癌 子宮內膜異位 別忘了追蹤
在影像檢查發現肝臟腫瘤且合併危險因子的情況下,若病患不適合或拒絕肝腫瘤切片,則AFP指數高於500 ng/mL以上也可間接診斷為肝癌。 卵巢癌抽血指數 除此之外,AFP也可作為日後肝癌治療成效的評估依據及檢測是否復發的輔助證據。 因為如果是非癌症情況造成癌症指數升高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焦慮或恐慌,就像案例2.的劉先生一般。
蛋白質晶片:利用晶片分析卵巢癌病人血漿中的蛋白羣,比對蛋白質指紋圖譜,目前還不普及,但成效頗佳。 超音波:醫界公認陰道超音波是篩檢卵巢癌的最佳利器。 超音波探頭從陰道進入,可以更清楚看到卵巢有無疑似病變。 即便有症狀,患者常會把自己的症狀歸因於其餘原因,像是經前症候羣,腸躁症、便祕、或僅是自己窮緊張導致膀胱怪怪的而已。
所謂「不敏感」,就是雖然癌症指數高,但不見得真的罹癌;沒有特異性則是指,癌症指數高的原因,有很多的可能性。 由於卵巢癌的徵狀不似其他婦科病般明顯,加上沒有特定篩查方法,到發現時通常已是三期或以上,較難醫治,是死亡率最高的其中一種婦科癌症。 「醫師,我的卵巢長了水瘤,怎麼辦?」「醫師,為什麼會長卵巢癌?」這些都是在婦產科門診病人常見的問題。 上升的高低倍數,譬如:CEA參考值小於5ng/mL,假設測得7.8ng/mL(不到2倍),CEA上升到底意義如何?
Bowtie 自願醫保及戰癌保可以為卵巢癌治療費用提供實報實銷的保障,而 Bowtie 危疾保就可以提供助你應付患病時的生活開支,而三者均能照顧復發者的情況。 可在術前或術後採用以加強療效,透過使用抗癌藥物來破壞及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 整個療程需進行 6 次,每隔 3 星期進行 1 次。 卵巢癌(Ovarian Cancer)是香港女性十大癌症中以發病率排行第六位,每年新症約 400 宗,大部分患者年齡超過 50 歲。
內分泌系統是互相調節、環環相扣的,若有月經不規則、月經量變少,或有懷孕需求的民眾,除了檢測AMH、FSH外,應進一步找專業的婦產科醫師評估治療。 CA 125在非惡性疾病中,以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具有指標作用。 中度以上的子宮內膜異位(第三、四期 ),CA 125檢測敏感度可達80%以上。但輕微的子宮內膜異位(第一、二期 )則敏感度偏低,約在15%至20%之間。 AMH是能否成功懷孕的一個重要指標,若能提早發現問題,尚未有生育計劃的女性可以趁早進行凍卵,以保障未來的生育機會。 有計劃生育的夫妻可以考慮「四代試管」療程,提高懷孕幾率。 但AMH值太高也不好,若女性AMH值高於5,則可能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羣PCOS」,建議提早介入治療,或透過「四代試管」篩選出最佳胚胎,以大幅提升懷孕率。
卵巢若是出現問題,可能是功能性的問題,像是經期不規則等。 近親遺傳是卵巢癌成因之一,因此透過基因測試,有助測出先天癌變風險,及早從生活習慣作出調整,以及接受醫學跟進。 不過基因檢查的費用較高,而且適合作為預防之用,並非年度體檢的好選擇。 PSA和攝護腺有密切關連,許多人以為PSA高就等於攝護腺癌,但其實良性的攝護腺肥大也會使得PSA數值升高,不必過度擔心。 賴基銘提到,通常攝護腺肥大造成的PSA數值,頂多是正常值的兩倍(約5到10 ng/ml),如果超過10 ng/ml就可能是攝護腺癌。 卵巢癌抽血指數 賴基銘說明,癌症指數雖然在臨牀上具有參考價值,但並不適合做為判斷是否罹癌的標準,原因在於兩大特性──不敏感(sensitive)、沒有特異性(specific)。
在治療前癌指數並未上升者,治療後指數的變化必須配合相關檢查來判讀。 部份癌症病患其癌症指數在治療前並未上升,治療之後也從未上升,此時指數用於評估治療效果或作為日後追蹤即參考的意義就不大。 最後,邱瀚模和李冠德都強調,腫瘤標記不能取代正規的癌症篩檢,也就是民眾不能正餐不喫,只喫零食。
值最常見的情況是懷孕,卵巢生殖細胞腫瘤,妊娠滋養細胞疾病。 臺灣現階段已可檢查乳癌基因 BRCA1(存於染色體 17 上)與 BRCA2(存於染色體 13 上),如為陽性,將來有卵巢癌的機會分別為 45 % 和 25 %,如婦女已完成生育,可考慮做預防性卵巢切除來預防卵巢癌的發生。 避免脂肪與丙烯醯胺的過度攝取,以新鮮蔬果為原則,同時補充優質蛋白質。 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研究指出,煎、烤食物產生的丙烯醯胺,可能讓婦女罹患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增加一倍,像是煎、烘、烤的麵包、麥片、咖啡、肉類、馬鈴薯內也都含有丙烯醯胺,攝取這些食物要節制。 卵巢癌抽血指數2025 卵巢癌的發生和荷爾蒙過度刺激有關,有醫師認為,可能與經常喫含高單位女性荷爾蒙的健康食品,雌激素過度刺激有關,因此建議不要長期、大量服用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 經期異常:雖然停經後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機率比較高,但一般年輕女性也有罹患卵巢癌的風險,當經期出現異常時就應就醫檢查。
檢驗室的誤差是可以容許在 5 % 以內的,有時候生理狀態的變化,也可能導致數值的波動,因此當指數上升時,多半會再觀察 2 ~ 3 次的抽血結果,看是否有持續上升,決定是否加做影像檢查以幫助判斷。 以中晚期大腸癌患者為例,手術後一般會定期接受CEA檢測,但只有約60%患者在復發時的CEA值表現異常,意味有近40%患者在復發時的CEA值仍屬「正常」,無法偵測復發風險。 目前針對卵巢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把癌症組織清的愈乾淨愈好,避免擴散。 手術通常做子宮全切除、兩側卵巢及輸卵管切除、腸網膜切除、骨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腺取樣摘除術。 手術切除後剩餘的腫瘤越少,以後接受輔助療法的效果愈好。
卵巢癌抽血指數: 卵巢癌體檢計劃小貼士
視乎手術以腹腔鏡,還是開腹方式進行,一般來說開腹手術費用較便宜,但每間醫院有不同的安排,費用只可作參考。 當癌細胞擴散到腹腔其他地方時,例如肝臟、淋巴核、腹膜,就會產生食慾不振、體重驟降、感到疲倦等徵狀。 癌細胞進一步擴散至腹腔以外例如肺部時,徵狀更會加重,包括背痛、呼吸困難等。
卵巢癌抽血指數: 癌症指數高不等於罹癌!醫師教你正確解讀 這件事一定要做
若把CA 125參考值定在20U/ml,則敏感度可提高不少,但偽陽性也跟著上升,因此,仍須配合腹腔鏡的使用,才能準確診斷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沒有任何癌症家族史的李媽媽決定接受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以及頭頸部、腹部、骨盆腔磁振造影檢查。 同時健管師也為她安排了耳鼻喉科醫師鼻咽內視鏡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 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國內首家命名「健康管理」之健檢醫院,提供高階影像健康檢查、美容醫學,融合假期微旅,全方位照顧您與家人的身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