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盂蘭文化節,規模盛大,用了很多現代科技和有趣的方式介紹傳統文化,如搶孤比賽、3D主題拍攝區、VR虛擬實境體驗等,吸引滿滿的人潮。 想了解南丫島的漁業文化,可到「南丫島漁民文化村」,它位於南丫島索罟灣養漁區面積約二千平方米的漁排上。 文化村內有漁民歷史展覽,每小時都有導賞團,帶遊客參觀古漁船、養魚區,並介紹香港漁民傳統文化及捕魚業的發展歷史,過程中更有捕魚示範表演,如撒網捕魚、水椿趕魚、修補漁網等。 有說洪聖是「南海之神」,為華南一帶的神祇,於隋朝開皇十四年(594年)廣州已建有南海神廟,善信供奉衪以求舟楫安全,風調雨順。 洪聖爺顯靈2025 唐朝南海神被冊封為「廣利王」,當中含廣納財利之意。
- 小時候天資聰穎,喜誦經禮佛,長大後有觀天及準確預測天氣變化的能力,二十九歲時登上福建湄州一個山峯,自此不見蹤影,有說是羽化登仙,鄉民立祠供奉,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祂生日定為天后誕。
- 鴨脷洲一向為漁民社區,村民主要以造船、捕魚及海運為生,他們認為「南海之神」洪聖屢次拯救居民,立廟酬謝神恩,祈求該區風調雨順、漁獲豐收,自此洪聖廟成鴨脷洲主要廟宇。
- 我童年在離島度過,每逢大時大節,陪伴母親到附近一間天后廟拜天后。
- 一家人風平浪靜,直至1981年時,他19歲的弟弟鄭寶義染上怪病。
- 供奉粵劇的行業神華光師傅,凡有戲班往大澳演神功戲時均有子弟前往進香恭祝師父誕。
- 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共同謀事。
一家人風平浪靜,直至1981年時,他19歲的弟弟鄭寶義染上怪病。 他帶弟弟四處求醫不果,亦到不同廟宇求神問卜,但不見有進展。 為答謝張飛,鄭賣掉維生的漁船來建廟,張飛廟自此便屹立於筲箕灣。 經過柴灣「長命斜」時,抬頭望向山邊,會望到山上有一個大型的財神像。 洪聖爺顯靈2025 原來該半山一共坐落了6間廟宇,當中更有全港唯一一座劉備廟,拜神亦要先拜劉備大哥、再拜關二哥,然後再拜張飛。
洪聖爺顯靈: 洪 聖誕 2021
鴨脷洲一向為漁民社區,村民主要以造船、捕魚及海運為生,他們認為「南海之神」洪聖屢次拯救居民,立廟酬謝神恩,祈求該區風調雨順、漁獲豐收,自此洪聖廟成鴨脷洲主要廟宇。 它的內容是「香港的一些社區於每年農曆二月舉辦洪聖誕,以慶祝洪聖壽辰」,而在其下有9個子項目,分別是本地9處的洪聖誕賀誕活動。 洪聖爺顯靈 2015年,此廟曾經因為橫樑被蟲蛀蝕,需要臨時封閉進行大型復修,後來重新開放。 與前述幾所洪聖廟不同,雖然洪神爺誕來臨在即,但從港鐵灣仔站出口起,沿着莊士敦道、大王東街一直走到皇后大道東處,都不見花牌、旗幟、橫幅,以及任何能讓人想起洪聖爺誕的事物。 即使來到廟前,在牆邊並排着的還是那一列配祀神名——當年太歲、金花夫人、華佗先師、老張王爺、包公丞相、文昌帝君、華光大帝、花粉夫人。
- 灣仔洪聖古廟跟大角咀洪聖殿一樣,是由東華三院管理。
- 行了四十幾分鐘,依然不見廟,只見沿路有丟棄神主牌及爛廁缸之類,於是折返,落山二十分鐘,聽見有人扮雀仔叫。
- 農曆七月,香港多個地區都會舉辦大型的盂蘭勝會,有派平安米、搭建竹棚讓戲班演出神功戲等活動,你可以去看看大戲湊湊熱鬧。
- 陰陽變合而生五行,老子說的「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其最高的根本原理,即由上述的精神脈絡而來的。
」張飛廟外對聯為「劉關張為義定江山,智仁勇聯愛在桃園」;廟內的張飛像甚具霸氣,廟前則有兩隻老虎把守。 為了讓信眾瞭解張飛廟,廟外豎立着牌匾闡述建廟歷史。 洪聖爺顯靈 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共同謀事。 中國各地有供奉3人的三義廟,原來香港筲箕灣亦有一座張飛廟,該廟於1982年落成,廟內原有的福德祠、洪聖爺廟、觀音廟及關帝廟分別於上世紀70至80年代落成。
洪聖爺顯靈: 詭探》漏網傳說1.有片】恐懼鳥帶路 筲箕灣山魅有幾猛|香 …
為了紀念他並祈求庇廕,沿海漁民建廟祀奉,將其奉為海神。 在新界上水、有逾800年曆史的河上鄉去,體驗香港地道鄉村節慶文化。 洪聖誕慶典當日,河上鄉飄色巡遊匯演、大型盆菜宴、粵劇以及搶花炮習俗儀式。 本廟現為法定古蹟,相信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立廟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主祀海神「洪聖」,其他供奉的神祇包括關帝、太歲、文昌及觀音等。 本廟不論在地貌及間格上,仍保留相當傳統特色。
北帝位於水源之上,希望他控制水源,好好地流到南方,祈求水源充足,五穀豐登。 十一月六日,網上流傳筲箕灣異聞一則,後山拜神撞山妖。 說出異聞的網友,其姐半年前驗到頸有腫瘤,不知良性還是惡性,聽人說,去少人拜的廟拜神,特別靈,於是孤身一人去了筲箕灣後山上的廟拜神。
洪聖爺顯靈: 香港洪聖廟
她十三歲時跟一名道士學習法術,十五歲時獲一仙女授予銅符。 她十七歲時,用法術拯救了一艘在海上被暴風雨擊沉的商船船員,十九歲時,於睡夢中救起了在海上遇險的父親。 到她二十二歲時,福建一帶發生旱災,林默娘成功為當地村民求雨。 洪聖爺顯靈2025 以後,她不斷收服水怪,救護海上遇險漁民,使海面變得安全,直至二十八歲時昇天為神。 從宋朝開始,歷代皇帝都對天后進行冊封,封號分別有靈惠夫人、明著天妃、普濟天妃、仁慈天后、天上聖母等。
洪聖爺顯靈: 灣仔觀音廟
大角咀洪聖殿真正的賀誕活動,僅在廟前奉置特別製作的酬神火炮,並在正誕前五天起開放接受各方善信認捐的各項花炮與福物,包括吉祥吊飾、鏡畫、帆船、金花、長紅、大洪聖衣等等。 可是,施行未幾就發現五月也不是太合適,因為五月正是風季,漁民可以出海的日子減少,也同樣難以出資興辦洪聖誕,所以大家再次「擲筊」,得神明恩准,改為八月,並沿用至今。 農曆二月十三日是最主要的賀誕舉辦日期,錦田鄧氏宗族、沙螺灣和西貢布袋澳則會因應族羣和地區的需要而提早或延後賀誕日期。 以「錦田鄧氏宗族」為例,有學者認為提前至農曆正月十五日,與元宵節一同慶賀是因為要節約經費。 傳說洪熙是一名清正廉潔的父母官,精於天文地理,其氣象知識嘉惠越洋渡海的漁民和商人。 因此,皇帝在他離世之後,追封「南海廣利洪聖大王」,以昭彰其德。
洪聖爺顯靈: 筲箕灣山妖
他熟悉天文、地理、數學,曾設立氣象臺來觀察天氣,為漁民商旅減低出海的風險。 後來,鄉民出資在肇事地點附近承建「阿彌陀佛」鎮壓,奈因冤魂眾多是無濟於事。 洪聖爺顯靈 眾冤魂於七十一年端午節前顯靈託夢於善心人士鄭水波先生,乞求在其鰻魚池東北角(肇事地點旁)蓋廟,並取名為「鄭聖廟」,如此眾英靈必將發揮其救世之宏願,普渡眾生。
洪聖爺顯靈: 筲箕灣洪聖爺廟 石壁洪聖廟
祂的原型是歷史人物關羽,字雲長,河東解州(山西運城)人,為三國名將。 元末小說《三國演義》將關羽塑造為忠義的化身,自此影響力日隆。 明清帝王為其設有隆重的國家祭典,佛教尊其為「伽藍菩薩」,道教奉其為「伏魔大帝」、「蕩魔真君」和「協天大帝」,儒教尊其為「文衡聖帝」。 世人認為關帝具備智、信、仁、義、勇等美德,能徵善戰,文采俱佳,擅長理財,是戰神、武財神、武聖,各行各業中多尊其為保護神,香港的警署、店鋪、社區、居家皆會設壇供奉。 關帝法相為棗紅色面,臥蠶眉,丹鳳眼,多有關平、周倉陪祀左右。 「王爺」是對男性鬼神的通稱,用以表達信眾對於鬼神的尊敬或親切。
洪聖爺顯靈: 天后洪聖
據《悲華經》記載,觀音本為轉輪王長子,名不眗,弟弟名尼摩,父子三人隨釋迦牟尼修行,後轉輪王成為阿彌陀佛,不眗和尼摩則成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分別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並稱「西方三聖」。 民間則流傳楚莊王三公主妙善,歷經苦難化為觀音菩薩的傳說。 初時觀音法相為男性裝扮,至武則天時期之後轉變成女性形象。 常以白衣造型出現的是水月觀音,部分觀音廟稱為水月宮。
洪聖爺顯靈: 農曆新年
,適逢洪聖寶誕廟會100週年,由3月16至20日將舉行一連串盛大的慶祝活動。 另一處有舉行大型賀誕活動的,是新界上水河上鄉洪聖古廟。 洪聖爺顯靈2025 河上鄉村是新界望族侯氏聚居地,策劃及參與慶典的人亦以該宗族成員為主。 村民在將先於正誕前幾天在廟前集合,舉行大眾祈福,祈求全村人口平安,再在正誕早上,舉行廟會和飄色巡遊匯演,盛大程度不亞於鴨脷洲。 雖然這邊並沒有鴨脷洲的接神和送神儀式,但河上鄉卻是全港唯一保留了搶花炮儀式的洪聖爺誕。 另外,河上鄉也會在賀誕前後公演多場神功戲,而且搭建的戲棚規模要比鴨脷洲更大。
洪聖爺顯靈: 神祇
我家姐半年前驗到條頸有個腫瘤,有些傳聞,八十四歲的義務廟祝「德叔」返回打點時,「福德」,懷疑被人偷走於是報警。 三山是指揭陽的巾山、明山、獨山,三山國王就是這三座山的鎮山神。 據傳宋朝時,皇帝在戰爭中多番得三位山神襄助,化解刀兵之災,遂詔封明山神為清化盛德報國王,巾山神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神為惠威宏應豐國王,賜廟額為「明貺」。 隨著潮州人向外移民,對三山國王的信仰也擴展開來,廟宇遍及香港、臺灣、東南亞等地區。 由隋文帝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下詔冊封,在廣州建南海神廟,唐朝時又被封為「廣利王」,北宋時加封「洪聖」,稱為「南海洪聖廣利王」。
洪聖爺顯靈: 廟宇
香港警隊早年「水師」主要來自水上居民,所以拜天后一直都是香港水警傳統,而有新水警輪下水,必定由處長率領船隊及各級同僚到大廟參拜,向天後稟告後才正式使用,祈求水陸平安。 香港未被英國人佔領前,有很多來自福建的人及鶴佬漁民,喜拜天后,其他蜑民亦有拜水僊(仙)和洪聖爺。 一般漁民及海上工作的人崇拜天后,認為她能保佑眾人出海平安,所以沿岸海邊都建天后廟。 建在海邊,方便居於海上或使用海路的蜑家漁民和船員參拜。 位於西貢佛堂門大廟灣的天后廟,建於宋代(南宋一一二七年至一二八○年),被稱為大廟,不但是供漁民參拜,更是供途經香港往來內地與東南亞船舶參拜。 天后實際在香港很有影響力,香港有一區叫天后,地鐵有一天後站,馬(媽)灣亦因媽祖而得名。
洪聖爺顯靈: 觀音
內地則多稱為真武廟,例如著名的湖北武當山金殿,所供奉的就是真武大帝。 北帝的形象多為手持北斗七星劍,右腳踏蛇,左腳踏龜 (玄武之像乃蛇龜合體)。 自宋北帝曾被代皇帝加封,封號有 “鎮天真武靈應祐聖真君” 、“元聖仁威玄天上帝” 、“真武蕩魔天尊” 、“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