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4月,佛羅倫薩的普魯士代表同意大利簽訂祕密協定,保證在對奧戰爭中相互幫助。 次日,法蘭克福議會的普魯士代表提出計劃,希望訂立國家憲法,建立直選議會,提供普選權。 德意志自由派對於俾斯麥和普魯士議會的關係早有所見(俾斯麥哄騙和欺凌議會代表),因此自然對此計劃表示懷疑。
- 巴伐利亞路德維希鐵路是德意志第一條乘運或貨運鐵路,1835年建成,連接紐倫堡和菲爾特。
- 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以奧地利和普魯士聯軍的獲勝而告終,兩國也在其後於1864年10月30日簽署的《維也納和約》獲得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控制權[73]。
- 歐洲自由主義思潮挑戰王朝制度和專制制度下的社會和政治結構,爲統一提供思想上的基礎;這一思想的德意志版本強調一個地區內的人民傳統、教育和語言統一的重要性。
- 由於服務器緩存時間較長,24 小時內在此處上傳的照片可能不會在此處顯示。
- 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梅特涅和他的保守派盟友們在費爾南多七世名下重建西班牙的君主制。
- 而近些年來的學術研究則否定如上的觀點,認爲德意志和其他國家相比並沒有什麼“獨特道路”——這一觀點在編史上稱作例外主義[49]。
不過他總是堅守大洲聯合的構想,而獨立國家的建立則是其不可缺少的前提[59]。 聯邦議會雖有議會之名,但它卻完全不能視為一個廣泛且大衆的選舉代表集合。 水岸帝堡2025 許多國家沒有憲法,而在有憲法的國家(例如巴登大公國),嚴格建立於財產基礎上的選舉權僅僅適用於一小部分的男性人口[14]。 雖然普魯士軍隊在1806年耶拿-奧埃爾斯特會戰中慘敗,但在滑鐵盧卻又完成強勢的迴歸。 由此,普魯士的領袖們希望能夠在德意志政治中扮演一個關鍵性的角色[15]。 德意志的統一還曝露新國家在宗教、語言、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內部差異,表明1871年的統一僅僅是長期聯合過程中的一個時間節點而已。
水岸帝堡: 德意志統一
這一爭論即是最新一期的德意志二元爭論,自1701年普魯士王國建國開始便成爲德意志諸國政治和奧地利-普魯士外交的主題,而在接下來的二十年時間中則將完結[57]。 “獨特道路”的假說將德國在20世紀遇到的困難局面歸因於新帝國薄弱的政治、法制和經濟基礎。 “獨特道路”假說認爲他們之所以能夠獲得這種權力,是由於中產階級、農民和城市工人在1848年和1871年都未能取得革命性的突破。 現代對於大資產階級在建國過程中地位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否定容克作爲一個社會羣體對於政治和經濟的統治這一說。
只要是和帝國湖岸堡相關的圖片或者截圖,都可以在這裏上傳,無需瞭解任何維基編輯知識。
普魯士內閣認爲德國的一統事關權力,以及誰能夠有使用這一權力的力量和意志。 同時,法蘭克福議會的自由派認爲德國的一統是相互協商的過程,將會導致權力在多方之中的分配[77]。 1866年,大多數中等規模的德意志國家都反對普魯士,而到1870年這些國家都被迫使或誘使同普魯士進入相互保護的同盟。 如果一個歐洲國家對其中一國宣戰,所有國家都會支援受到攻擊的一國。
水岸帝堡: 德語
擁有權力的人更關心的是日益增長的動盪、工人階級在政治和社會上的躁動,以及知識階層的不滿。 此外,顯然奧地利和普魯士都希望成爲統一之後的領導者;雙方也都遏制另一方推動統一的動力[40]。 在德意志1848年革命前奧地利和普魯士成爲警察國家並廣泛進行審查的時期後來稱作“三月前”(Vormärz),指的是1848年的3月。 在這段時間內,歐洲自由主義的發展勢頭增長;其議程包括經濟、社會和政治的議題。
站點內使用的遊戲圖片,其版權爲SQUARE ENIX所有。 由於維基是大家共同編寫而成,如因監管不力,冒犯到您的版權,請通過新浪微博最終幻想14中文維基進行反饋,我們會誓死維護您的權利。 上傳畫廊(截圖) | 只要是和帝國湖岸堡相關的圖片或者截圖,都可以在這裏上傳,無需瞭解任何維基編輯知識。
水岸帝堡: 德意志帝國宣告成立
由於服務器緩存時間較長,24 小時內在此處上傳的照片可能不會在此處顯示。 本站內容若未經特別聲明,則遵循協議CC BY-NC-SA 3.0協議,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小區的物業是杭州新紫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打聽了下還是挺靠譜的,二手房畢竟不像新房,這樣已經挺滿意了。
這些國家拒絕俾斯麥的軟硬手段,不願支持他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意圖。 水岸帝堡2025 普魯士戰爭內閣也意識到在德意志諸國中他們唯一的盟友是兩個靠近勃蘭登堡的小國梅克倫堡-什未林和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而這兩個國家基本沒有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 而近些年來的學術研究則否定如上的觀點,認爲德意志和其他國家相比並沒有什麼“獨特道路”——這一觀點在編史上稱作例外主義[49]。 水岸帝堡2025 現代史學家認爲在1848年自由派的政客們取得一定的成就,他們的許多觀點和計劃後來進入俾斯麥的社會計劃中(例如社會保險、教育以及選舉權拓展)。 此外,獨特道路的設想是建構於其他國家的道路(例如英國)是一條標準道路的假想之上的[50]。 水岸帝堡2025 這一全新的觀點進一步挑戰英國中心的發展模式:對於英國和其他“正常”國家(例如法國或美國)的國家發展研究說明,即使對於這些國家,現代的民族國家也不是一帆風順地發展的。
水岸帝堡: 勢力範圍問題
這一時期的大部分歐洲自由主義者希望能在民族主義原則下達成統一,推動向資本主義的轉型,擴展男性選舉權,等等。 水岸帝堡 他們的激進程度則取決於他們對於男性選舉權的立場:選舉權越廣泛便越激進[33]。 水岸帝堡 1806年之前,中歐的日耳曼語區包括超過300個政治實體,其中大部分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世襲領地。
水岸帝堡: 政治機制之外:建立國家
威廉拒絕給予如此肯定的答覆,此後向俾斯麥發出電報,描述法方的要求。 俾斯麥利用這份電報——《埃姆斯密電》——爲模板,起草一份公開的聲明。 他將言詞修改得簡略而尖銳,而在法國方面的翻譯之後產生更大的變更,最後激起法方的憤怒。 雖然許多德意志國家開始站在奧地利一方,它們卻採取防禦性的態度,對普魯士軍隊沒有有效地運用自主權。
水岸帝堡: 活動報名
1873年的五月法令將任命和教育教士的權力攬到國家之下,導致神學院大量關張和教士數量的緊缺。 1875年的《會衆法(英語:Congregations Law)》取締了修會,停止了國家對天主教的補助,並將宗教保障的條款從普魯士憲法中剔除[113]。 水岸帝堡2025 到統一時,猶太人在德意志的職業、知識和社會生活領域已經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1880年代和1890年代俄國對猶太人的驅逐使德意志公共領域對猶太人的整合狀況變得複雜。
水岸帝堡: 聯繫騰訊房產
我們無法迴避這一事實,那便是整個德意志問題只是簡單的普魯士或奧地利的問題而已。 在這兩個國家,德意志的生活有其積極和消極的極端——在前者,所有的利益都是國民的和改革性的,而在後者,則是王朝的和破壞性的。 水岸帝堡2025 德意志問題不是一個憲政問題,而是一個權力問題;普魯士王權完全是德意志的,而奧地利的則不能是[55]。 巴伐利亞路德維希鐵路是德意志第一條乘運或貨運鐵路,1835年建成,連接紐倫堡和菲爾特。 它的長度只有6公里(3.7英里),並只在日間運營,但卻獲得很大收益並且廣受歡迎。
水岸帝堡: 經濟合作
中歐德語區諸國共同經歷法國霸權時期,決心趕走法國入侵者,重新掌控自己的領土。 法國在波蘭(1806–07)、伊比利亞半島和西部德意志的戰役以及1812年對俄羅斯入侵的慘痛失敗使許多德意志人、諸侯和農民對拿破崙的幻想破滅。 俄羅斯的遠徵軍包括近125,000名來自德意志的士兵,這一嚴重損失使許多德意志人(不論出身高低)開始設想一個沒有拿破崙的中歐[6]。 呂佐夫志願軍這類學生民兵隊伍的出現便體現這一傾向[7]。 1834年春天在伯爾尼,馬志尼和一些來自意大利、波蘭和德意志的難民建立一個新的組織,具有一個宏偉的名字“青年歐洲”。
水岸帝堡: 普魯士實力增強:現實政治
歐洲自由主義思潮挑戰王朝制度和專制制度下的社會和政治結構,爲統一提供思想上的基礎;這一思想的德意志版本強調一個地區內的人民傳統、教育和語言統一的重要性。 水岸帝堡2025 經濟上,普魯士於1818年創立關稅同盟,並於日後擴張至全日耳曼邦聯(Germanic-Confederation)中,減少各國間的競爭。 水岸帝堡 新的交通運輸方式爲公務和娛樂提供便利,在中歐推動德語使用者之間的聯繫,但有時也帶來一定的衝突。
水岸帝堡: 聯繫經紀人
格拉蒙起草一封言辭尖銳的最後通牒給霍亨索倫王朝的家長威廉,稱倘若任何霍亨索倫王朝的王侯接受西班牙王位,法國政府將會做出回應——雖然回應本身模棱兩可。 水岸帝堡2025 水岸帝堡 利奧波德宣佈退出,解除這一危機,但法國駐柏林的大使並不願作罷[91]。 他直接找到在巴特埃姆斯休假的威廉,要求他保證絕不會再讓霍亨索倫王朝成員成爲西班牙王位的候選人。
它們大小不一,小至霍恩洛厄家族分支的各個領地,大至諸如巴伐利亞和普魯士這樣邊界分明的王國。 自15世紀起,在絕大部分時間中,帝國的選帝侯們都選舉哈布斯堡王朝家長爲神聖羅馬皇帝。 在日耳曼語諸國中,神聖羅馬帝國的行政和法律機製爲地主和農民、國與國之間和國家之內提供一個解決爭議的平臺。 水岸帝堡2025 通過“帝國行政圈”體系,各組國家整合資源,發展區域和組織利益,促進經濟合作和軍事保護[2]。
今日的德意志地區在拿破崙時代中被稱爲“萊茵邦聯”,雖然萊茵邦聯由法國扶持建立,但卻被奉為現代德國國家之雛形。 對於一些德意志人來說,“國家”的概念並不包括多元化,而天主教信徒則尤其受到了注意;一些德意志人,尤其是俾斯麥,擔心天主教徒與教宗的聯繫會使他們對國家不夠忠誠。 作爲首相的俾斯麥試圖通過學校、教育和語言政策來限制羅馬天主教及其政黨組織天主教中央黨的影響力,但成效甚微。
水岸帝堡: 沒有房產證的房子有保障嗎?房產證可以寫幾個人的名字?
自1870年來,在受到神聖羅馬皇帝約瑟夫二世解放之後,居於前哈布斯堡王朝領地的猶太人獲得在其他德語區無法獲得的經濟和法律待遇:例如他們能夠擁有土地,並且無需居住於猶太人區。 在法國大革命戰爭和拿破崙時期,許多猶太人和基督徒之間的壁壘遭到推翻。 富裕的猶太人和法國猶太人一樣,資助沙龍;許多猶太沙龍資助者在法蘭克福和柏林進行重要的集會,德意志知識分子在其中發展自己的共和主義思想。 水岸帝堡 在此後的數十年內,自法國戰敗開始,對於猶太人和基督徒混合的反對限制這些沙龍在知識上的作用。
在沙龍之外,猶太人延續德意志化,他們有意地開始使用德意志模式的着裝和言辭,努力融入19世紀的德意志公共領域。 對於普魯士的強硬策略的反對還在其他社會和政治團體中浮現出來。 在德意志諸國,市議會、支持統一的自由派議會成員和商會反對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的任何戰爭。 他們認爲任何形式的衝突只事關王朝的利益,而他們自己的“公民”和“中產”利益則完全無關。 萊茵河流域的天主教人口(尤其在多元化的科隆地區和人口諸多的魯爾河谷地)繼續支持奧地利。 至晚春,大多數重要國家都反對柏林通過武力重新規劃德意志的企圖。
水岸帝堡: 奧地利與普魯士的戰爭
總體來看,中右翼革命者希望能夠在各國內擴大選舉權,或許進行鬆散的統一。 水岸帝堡 他們施加的壓力最終導致一系列的選舉,這些選舉的投票要求各自不同,例如普魯士三級選舉制度,給予一些選舉集團(主要是較爲富有的擁有土地的人)更大的代表權[42]。 人設因素包括德意志邦聯成員之間的政治敵對,尤其是奧地利與普魯士,以及商業和貿易利益與傳統土地所有者和貴族利益之間的社會經濟競爭。 自然因素包括1830年代初廣泛的旱災,1840年代的旱災以及糧食危機。 工業化和製造業的變遷使問題更加複雜;人們爲了尋找工作而離開農村和小城鎮,在週中轉移到大城市工作,而在週末的一日半返回[38]。
失敗的現實使奧地利對於內部區劃、地方自治和自由主義進行重新的考量[86]。 通過軍事勝利,在俾斯麥影響下的普魯士戰勝奧地利對於統一德國的積極反對。 雖然戰爭擊破奧地利對於德意志國家的影響,但同時也使泛日耳曼的統一精神產生分裂:大部分德意志國家都對普魯士的權力政治表示厭惡[87]。 在議會中,一些中等規模的國家(稱Mittelstaaten,包括巴伐利亞、符騰堡、巴登和黑森大公國、薩克森-魏瑪、薩克森-邁寧根、薩克森-科堡和拿騷公國)支持在邦聯內徹底解除動員。
水岸帝堡: 水岸帝堡
從德意志的角度看,布呂歇爾軍在滑鐵盧的表現以及德意志諸國在萊比錫的協同作戰成爲民族自尊和熱情的聚合點[9]。 這一闡釋在19世紀成爲親普魯士民族主義史學家“普魯士神話”的核心[10]。 爲了方便您進一步瞭解並參與本次活動,需要您預留聯繫方式。 若您不同意預留,請立即停止參與本活動;若您同意預留,則視爲您同意我們向您發送本次活動的相關信息、同意活動商家與您針對本次活動建立溝通機制,並已完全瞭解並同意本次活動之活動規則。 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梅特涅和他的保守派盟友們在費爾南多七世名下重建西班牙的君主制。 在此後的四十年中,列強支持西班牙王權,但1868年的事件將會進一步挑戰舊的體系。
水岸帝堡: 帝國的政治結構
”俾斯麥的用詞“鐵與血”時常受外界誤解爲德國對血和權力的飢渴[64]。 首先,演說中的“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與多數議決所能解決的”時常視同對政治進程的否定——而俾斯麥本人卻並不支持這一否定[65]。 其次,他對於血與鐵的強調並不是簡單地暗示普魯士的軍事實力,而是其他的兩個方面:德意志國家生產鋼鐵和其他戰爭資源的能力,以及在需要的時候使用這些資源的意願[66]。 民族國家的一個重要元素是創造民族文化,這時常(雖然並非必須)要通過刻意的國家政策來促成[110]。 水岸帝堡2025 在新的德意志國家中,一場“文化鬥爭”(1872–78年)在政治、經濟和行政的統一之後試圖修正德國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缺乏成功。 對帝國非德意志人口(包括波蘭和丹麥少數族裔)的德意志化政策由語言開始,尤其是德語,強制教育,以及創造標準化大綱,宣揚和頌揚共同的過去。
水岸帝堡: 勢力範圍體系在西班牙的崩潰
無論如何,俾斯麥既非惡人亦非聖人:通過操縱1866年和1870年的事件,他展示出出色的政治和外交手腕,而正是這些手腕導致1872年威廉與他的關係破裂[71]。 日耳曼人民的神聖羅馬帝國曾擁有超過500個諸侯國,而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後,皇帝弗朗茨二世宣佈退位(1806年8月6日)放棄「羅馬人皇帝」的封號,改稱奧地利帝國皇帝,帝國事實上解體。 帝國的解體導致法律、行政和政治上的混亂,但舊帝國日耳曼語地區的人民仍然保有共同的文化和法律傳統,而這一傳統也通過參與法國大革命戰爭和拿破崙戰爭的共同經歷而得到鞏固加強。 這些獨立國家有各自的統治階級、封建制度、傳統以及地方法律。
水岸帝堡: 德語
成千上萬的俄國猶太人來到北部城市;他們教育水平和資產狀況都較差,其貧困狀況使很多德意志化猶太人感到沮喪。 水岸帝堡 許多與貧困相關的問題(例如疾病、住房擁擠、失業、曠課和拒絕學習德語等)體現他們與日耳曼基督徒乃至本地猶太人的差別[115]。 如果說瓦爾特堡和哈姆巴赫的集會缺乏憲法和行政綱要,這一問題已經在1867年至1871年之間得到解決。
水岸帝堡: 政治機制之外:建立國家
德意志邦聯可將兩個公國的種族作爲戰鬥口號: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大部分人口都來自德意志,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德語(雖然石勒蘇益格有一定的丹麥少數族裔)。 通過外交手段推翻《十一月憲法》的努力無果,1864年2月1日,普魯士和奧地利軍隊跨境進入石勒蘇益格,戰爭開始。 水岸帝堡 最初丹麥試圖使用古老的土牆(Danevirke)保衛自己的國家,但這最終成爲徒勞。 他們無法抵禦普魯士和奧地利的聯合軍隊,並且由於違反《倫敦議定書》而無權向北歐的盟友求助。 最初在戰爭中使用的手動槍機步槍之一的“針槍”在這場戰爭及兩年後的普奧戰爭中大大地幫助普魯士。
水岸帝堡: 聯繫經紀人
這種武器使普魯士士兵能夠在俯臥時發射五次,而前膛裝填步槍則只能發射一次,並且必須站立着更換彈夾。 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以奧地利和普魯士聯軍的獲勝而告終,兩國也在其後於1864年10月30日簽署的《維也納和約》獲得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控制權[73]。 俾斯麥先是在1866年把北德意志邦聯擴大,在將南德的小邦收入北德之下,由此建立一個統一的德國,順便讓普魯士王國成為這個小德意志中佔據2/3的政權。 史學家們認爲俾斯麥的“現實政治”以及其它的一些因素導致圍繞著德意志帝國的外交關係的建立,打破了19世紀中後期的歐洲政治、經濟和軍事平衡。 這一體系是建立在德意志和意大利諸國分裂的基礎上,而非統一。 對於德意志人究竟是誰以及德意志國家的邊境將延伸至何處,並不存在現成的定義;而不論如何定義“德國”,誰將更好地領導和保衛之亦沒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