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少香港人開始關注維多利亞港的填海計劃,並開展了不少保護維港的運動,當中以保護海港協會最爲人所認識。 該會在1996年發動簽名行動得到170,000個市民簽名支持而成功推動保護海港條例,後於1997年6月於立法局最後一次會議時成爲法例。 西區海底隧道簡稱西隧,是中國香港第三條過海行車隧道,1998年啓用,是全港首條雙程三線行車的過海隧道和全港最大的海底隧道。 隧道全長2公里,連接香港島的西營盤和九龍油麻地附近的西九龍填海區,是香港第一條雙程三線分隔沉管式隧道,並與機場鐵路的第三條過海鐵路隧道同時興建。 該隧道設計先進,當中四條行車線可隨時改變行車方向,遇上尖峯時間便可爲同一方向提供12條行車線。
- 港內又設有多個天然及人工的港灣與避風塘,足以讓船隻在平日甚至熱帶氣旋來臨時,免受風浪侵襲。
- 早期,維多利亞港已被視爲重要商港,直至後來海港西部的葵涌及青衣貨櫃碼頭的興建,香港海運才逐漸離開維多利亞港中心地帶,轉而以旅遊和交通爲主。
- 早年太平山一帶由於景觀優美、風高氣爽,吸引不少英國人居住和發展,所以也留下不少歷史建築,如獅子亭。
- 香港早喺1864年已曾舉辦環島帆船比賽,2003年沙士疫症過後,用返原有航道恢復舉行。
- 當下政府建議在前啓德機場所在的東南九龍興建一座新的郵輪碼頭,但公衆仍未就該前機場用地的填海面積達成共識。
而且喺1987年至1999年期間,維多利亞港嘅水位更以每年平均22毫米嘅速度上升,升幅係全球水位上升速度嘅十倍,不過,1999年之後,維港水位已經急速下跌。 維多利亞港無論香港島嗰邊,定係九龍嗰邊,都有高山圍住。 所有新盤內容,包括物業資料,圖片等均由28Hse編輯部輸入。
維港灣會所: 維港匯
維多利亞港的存在,讓香港無數的建築物增添了景觀價值和金錢價值。 葵涌貨櫃碼頭位於香港葵青區醉酒灣,是香港最主要的貨櫃物流處理中心,1992年至2004年,香港均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 地盤面積約爲208,266平方呎,規劃作私人住宅用途,最低及最高的樓面面積分別爲55,062平方米及91,770平方米。
它所示之背景、顏色、裝置、裝修物料、設備、樹木、植物、園景、設施、其他物件及景象等並不一定會在發展項目及其周圍環境出現。 它並非用作展示發展項目及其周圍環境之狀況、建築物及設施,僅供參考,準買家切勿依賴它作任何用途或目的。 維港灣會所 維港灣會所 它不構成或不得詮釋成賣方任何就發展項目或其任何部分或其四周的環境及設施不論明示或隱含之要約、承諾、陳述或保證。
維港灣會所: 維多利亞港香港維港日
現時,維多利亞港仍有不少貨船往來,中流作業及內河商船仍然十分頻繁。 香港現時處理的貨物對整個亞洲地區極爲重要,而且大部份貨物大部份地區與亞洲地區有關。 維多利亞港分隔香港島及九龍兩岸,因此維多利亞港的交通對香港的經濟、民生、發展尤其重要,香港政府一直爲如何連通兩岸費盡心思。 1890年代起,早已有渡海小輪往返維多利亞港兩岸。 隨着香港經濟發展,維多利亞港的交通設施由原來渡海小輪發展至海底隧道、地下鐵路等現代化設施。
- 過海隧道同埋鐵路未起之前,渡海小輪係來往維港兩岸嘅唯一交通工具;香港嘅渡輪事業亦曾經一時興盛。
- 多次的填海亦是一個間接影響水質的因素:填海工程將海岸線修直,造成一些海水流量不大的死位,海港的收窄也減弱了潮水的沖刷能力,這些均造成維港上一度積聚垃圾及臭味。
- 隨着香港經濟發展,維多利亞港的交通設施由原來渡海小輪發展至海底隧道、地下鐵路等現代化設施。
- 葵涌貨櫃碼頭位於香港葵青區醉酒灣,是香港最主要的貨櫃物流處理中心,1992年至2004年,香港均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
- 儘管政府在中環填海計劃獲得勝訴,但爲避免再次引起訴訟,政府亦成立諮詢性的共建維港委員會,以聽取民間對於填海工程的有關意見。
- 1980年代當香港政府草擬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時,曾建議把海港從維多利亞港外遷到青衣的藍巴勒海峽或南丫島外的博寮海峽,但未有成事。
1980年代初期,港島東區至中環的交通十分擁擠,出現了走水路比陸路還快的奇特現象,油麻地小輪於是開辦由太古城至中環的非過海渡輪服務,1985年,地下鐵道港島線通車後,服務取消。 維港灣會所 渡海小輪的服務時間至午夜止,停航後市民只能等待第二天早上過海,又或者乘搭收費較昂貴且危險的『嘩啦嘩啦』私營電船。 山頂是遊客熱門的遊覽地方之一,香港的壯麗美景可盡收眼底,而晚上來到此地,從山上俯瞰世界著名的香港夜景,可感受香港動感之都的魅力。
維港灣會所: 維多利亞港港口簡介
香港旅遊發展局嘅前身香港旅遊協會,曾經喺維多利亞港舉行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 活動喺1976年開始,舉行地方有筲箕灣避風塘、尖沙咀東同埋灣仔對開海面,係香港龍舟界嘅一大盛事,吸引唔少觀眾去往維港兩岸觀賞。 維港灣會所2025 過去油麻地小輪重有汽車渡輪服務,揸車人士如果要過海,就需要將架車揸去汽車渡輪碼頭,駛入特製嘅汽車渡輪過海,沿途可以係車上欣賞兩岸風景。 1980年代末東區海底隧道通車後,汽車渡輪服務需求大跌,加上營運成本貴就停咗。 維港灣會所2025 維港灣會所2025 早喺1894年,香港正喺道打算起電車系統嘅時候,香港政府就已經有打算起跨海大橋,去連接港島同埋九龍兩岸。
維港灣會所: 設施
因此,除咗隧道收費外,由1984年6月1號起,當局向所有車徵收隧道稅,以求減低流量。 隧道專營權係1999年8月31日屆滿,家下已經交返畀香港政府管理。 由於香港島同埋九龍半島高樓大廈滿佈,夜晚大廈嘅燈光令到維港兩岸變得好多燈,香港嘅夜景就因為噉同日本函館同埋意大利拿坡利,一齊列入「世界三大夜景」。 為慶祝特別節日同埋吸引遊客,每年維港上都會舉行幾次煙花表演。
維港灣會所: 物業地圖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1997年投入服務,當下已經可處理七成半排入海港的污水。 維港灣會所2025 維港灣會所 環保團體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指出,雖然香港已立法在填海方面保護維多利亞港,但沒有在景觀保護方面立法規管,地產商仍可以在維多利亞港兩岸興建高樓。 該團體調查發現,香港人普遍贊成政府應着手立法保護維港景觀。
維港灣會所: 維多利亞港地理特性
中環德輔道、灣仔北、銅鑼灣、尖沙咀東、啟德機場跑道、港澳碼頭、紅磡灣、觀塘工業區、土瓜灣同埋西九龍等重要發展地方,全都係填海得嚟。 維港1號是跑道區首個開售的住宅項目,而跑道的末端是啓德郵輪碼頭,有佔地2.3萬平方米的公園,設施包括觀景中央草坪、觀景平臺、水景花園及噴泉廣場等。 跑道區有不少打卡位,啓德空中花園佔地約兩公頃,以航空爲設計主題,讓市民重拾昔日啓德機場的情懷。 維港灣會所 維港灣會所2025 例如花園的數字「13」和「31」,象徵前機場跑道用作識別方向的「一三跑道」及「三一跑道」。
維港灣會所: 交通
雖然先後有東區海底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通車分流,但由於兩隧均收費高昂,地理位置又不及香港海底隧道方便,故隧道的飽和程度日益惡化,在週末及假日前夕,有時到凌晨12時仍可見車龍。 1900年代初,承辦來往香港和九龍的小輪公司多達16家,海港上的渡輪一度蔚爲奇觀。 由於太多公司承辦,擔心混亂,香港政府在1919年起,批出專營權予「四約街坊輪船公司」,營辦港九之間的渡輪服務。 1924年1月1日,「四約街坊」專營權屆滿,由香港油麻地小輪船有限公司接辦服務。
維港灣會所: 維多利亞港
自古就是一個主要航道,古時就有當時的中原軍隊駐守。 不過香港在1840年以前只是一個5000人的小漁村,有關古時的維多利亞港的文字紀錄很少。 據史書所說,宋朝已有軍隊留守,保護當時的鹽商和鹽的海上販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