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休閒:區內設有高達100層的「天際100香港觀景臺」、大型豪華商場圓方、世界級文化地標「西九文化區」以及海濱長廊等,休閒生活多姿多彩。 有利於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區域雙向開放,構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 最近,有幾位90後不約而同地向我查詢,首次在內地置業買什麼最好? 大灣區生活 攀談之下,發現年輕人的處境大同小異,都是手邊儲了一點錢,但仍買不起港樓,又渴望投資一項有前景的項目,而相信大灣區物業是他們其中一個認為合適的選項。 原因包括「文化差異(例如禮貌、排隊秩序、工作態度等)」(48.0%)、「政治體制差異」(41.3%)及「法律制度差異」(32.5%)。 2019年香港發生社會運動後,內地人對港人觀感開始轉差;加上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有港人偷渡到內地,亦有跨境司機不守規矩,導致病毒輸入內地,對港人觀感變得更加負面。
也就是說,居民在居住區向東南西北任何一方步行15分鐘的範圍內,就能享有日常基本的生活購物、休閒健身、學習乃至醫療等配套服務設施,不用花時間坐車。 日常生活要是不用坐長途車上學,行街購物就在咫尺,甚至徒步就可以到公園或娛樂場所的話,生活會不會多了很多休息的時間? 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紛紛提出要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令社區居民在短時間步行就能夠滿足喫、喝、玩、樂等生活需要,令城市變得更宜居和宜業。 地處大灣區深圳市福田區竹子林西段的園博園,面積約66萬平方米,是一個集園林花卉博覽、文化藝術、科普教育、旅遊展覽、太陽能併網發電於一體的市政公園,以觀賞、研究古代現代造園手法為特色,以遊覽、休閒、科普、康樂為主要功能的城市大氧吧。 深圳園博園的規劃建設得到了園林界人士的普遍讚譽,適宜與全家老少郊遊參觀,盡情呼吸清新空氣、回歸自然。 「躬務倉」是內地首家以大米為主的主題專門店,也是生活美學集合店,在深圳、重慶、武漢等各大城市都有分店。
大灣區生活: 深圳內望:市場顯著回暖 有望持續向好
當中六十五歲上組羣約有六成,比率最高,其次是五十五歲至六十四歲人士,佔約五成五,而年紀愈輕、到大灣區生活的興趣愈低,十五歲至二十四歲的組羣只有一成三,二十五歲至三十四歲的為一成八。 最近跟幾位從事跨境生意的老友聚會,席上談起盡管疫情持續多時,但最近一年青年人北上 大灣區創業 還是鬧得沸沸揚揚,到底何解? 綜合老闆們的意見,發現原來港青 大灣區創業 還有較大的優勢,當中幾點非常值得年青人參考,所以今天決定拋磚引玉,希望為有意北上 大灣區創業 的年輕人帶來一點反思和啟示。 本人願意接收新傳媒集團的最新消息及其他宣傳資訊,本人同意新傳媒集團使用本人的個人資料於任何推廣用途。 請瀏覽(nmg.com.hk/privacy) 閱讀本公司的私隱政策聲明。
- 後海匯以「青年文化社區」為靈感,融入不同城市文化符號,聚焦Z世代生活的三大熱詞——潮流、運動、夜生活,劃分承載潮經濟、夜經濟、體驗經濟、社羣經濟「四大經濟」特色的生活空間。
- 陸頌雄又認為,吸引人才到大灣區內流動發展,過去依靠「財大氣粗、粗放管理」的人才政策,恐怕已無法回應新時代需要;要香港成為大灣區人才高地,並不是單靠「搶人才」,更應建立更大市場及更多機會吸引世界各地人才來大灣區發展,並在港「落腳」。
- 近日有港男在連登討論區指自己移居大灣區生活一年,更大呻生活上遇兩大問題。
- 2013年12月26日,中共深圳市委五屆十八次全會,市長許勤在市長許勤首次提出發展「灣區經濟」,表示前海開發開放是「灣區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
- 結果顯示,有二十六萬多人有興趣將來到內地大灣區城市生活,其中約二十二萬多人有興趣將來到內地大灣區城市居住或退休,約六萬三千五百人有興趣將來到內地大灣區城市工作或做生意,及約七千二百人有興趣將來到內地大灣區城市讀書或進修。
- 我們需要探討的是:現時近九萬名65歲或以上經常居於灣區的香港永久居民,如何在日後有長遠照顧需要時,可以留在他們已適應的社區接受服務。
定位有五個:「一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羣、二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四是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五是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其核心部分在於發揮各城市優勢,進一步深化粵港澳三地合作,促成區域內的深度,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並將大灣區建設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規劃建設香港濱河新城 打造全球最高自由開放度的經濟增長極》《紫荊》雜誌刊登題為《規劃建設香港濱河新城 打造全球最高自由開放度的經濟增長極》的研究員文章,提出連接深圳的北區沿深圳河一帶邊境地區靠近深圳,交通便捷,可發展成「特區中的特區」 。 指該「濱河新城」可分為四大區域,一是可發展高端製造與現代商貿綜合區,二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配套區,三是智能物流與國際水上運動休閒區,四是自然和鄉村保育區。
大灣區生活: 香港經驗珍貴 萬八月薪堪比中產
受訪者對其他灣區內地城市包括中山、佛山、東莞、惠州、江門及肇慶的認識度介於4.3%至19.4%。 大灣區生活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蔡黃玲玲表示,在中央政策大力支持下,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必將帶動區內更多人員往來。 大灣區生活2025 福利保障是吸引人才的基本要素,當前大灣區的福利服務和社會保障還存在不少困難,包括港人在大灣區內生活和工作未能享有和當地人同等的福利待遇,及內地與香港在社會保障制度上存在差異等。
- 香港以往的價值,是依靠中國的不開放,作為國際市場與中國內地的特殊連接通道來賺取利益,即使二次大戰後三、四十年的工業化,也是利用內地轉移而來的勞動力來替國際市場加工生產,沒有着力建設本地工業化的條件與基礎。
- 2017年4月19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兼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率領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要官員的考察團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進行實地考察,期間會見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兼省長馬興瑞等廣東省領導,重申重視李克強總理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發展規劃。
- 港區政協委員界別協商會今日(10日)召開,會上9名港區政協委員發言,圍繞「深化粵港合作,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活圈」主題建言獻策。
- 提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發展的核心引擎。
- 近二、三十年香港的發展已不是依靠本身的競爭條件、經濟能力,更多得益於內地的資金外流,而這個因素帶有極大的政治色彩。
- 計劃共有20個圈區,2020年就完成了10個,高要區湖西社區就是其中一例。
佛山市計劃在2022年底,在市內所有街道和有經濟能力的鎮,至少建有1家社區居家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以後全市新建住宅小區全部均配建設養老服務設施,以鋪建全佛山市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羣。 「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概念,是以住宅屋菀為單位,360度幅射出步行可達到的購物商店、交通要點、娛樂場所、公園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等等,形成一個不用舟車費時就能提供基本供應的生活小區。 肇慶市自然資源局印發的《肇慶市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實施方案》,把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規劃成優質生活的15分鐘自給自足的社區生活圈。 計劃共有20個圈區,2020年就完成了10個,高要區湖西社區就是其中一例。 深圳首個青年文化社區商業中心後海匯已經開幕,以「定義年輕、征服年輕」為初衷,致力打造與年輕人共同成長、專屬青年文化的商業項目。
大灣區生活: 城市協作計劃
記者今天(10日)從珠海市政府獲悉,珠海近日在深圳舉辦「與『深』同行,向『海』而生投資環境推介會」,超100家深圳企業參會;30個項目現場簽約,協議投資總額超189億元(人民幣,下同)。 這也是今年珠海首次以城市推介會的形式「走出去」招商引資,促進灣區城市間深度合作。 他選擇離珠海巿中心約20分鐘車程的鬥門區置業,因當地樓價低一半,慳了50萬元,然後用慳出來的錢買車及車位,平日出入開車10分鐘到商場買日常所需外,有車也可以到處去,平日可以去珠海旅遊區如御溫泉浸溫泉遊玩,甚至計劃跨省旅遊。 除了一般依食住行外,港人若想在大灣區過退休生活,都會重視醫療配套的問題,畢竟內地醫療設施都未能給予港人足夠的信心。 目前,在大灣區中深圳以及廣州會有港資營運的醫院及門診,以香港的服務標準應診,方便港人在大灣區生活時,選用較高端的醫療服務。
大灣區生活: 深圳好去處:後海匯 青年文化商業中心
香港有成熟開放的資本市場及完善的司法制度,加上大量具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可為內地保險公司提供平臺發行巨災債券,推動金融業可持續地發展。 參考26名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讀書、就業或創業青年的看法,他們認同親身感受當地的生活和文化,有助加深對大灣區的瞭解,以及掌握其發展變化。 大灣區生活2025 有在職青年表示,疫情下香港和內地未能通關,因而無法如常每星期往返香港,逗留內地時間變相增多,反而有助深切體會大灣區生活。 澳門在大灣區中主要以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打造多元文化合作交流基地。 眾所周知,澳門以博彩、娛樂和旅遊業聞名,地區面積小人口稀少,但其人均GDP卻高居全國第一,在全球亦是名列前茅。 自港珠澳跨海大橋通車後,澳門更有效的加強了和大陸、香港的溝通,為澳門帶來更大的商機。
大灣區生活: 中山終於解限購!
2018年9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表示,大橋有利於香港和澳門、珠海、中山、江門等地共謀發展,未來往來珠海與香港機場的行車時間將由4小時減至45分鐘。 她又指,香港一年內要開通三個重大跨境基建,包括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及連接香港和深圳的蓮塘口岸/香園圍管制站,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的理想佈局逐步形成,為大灣區建設提供良好基礎。 另一方面,由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特別是交通愈來愈方便和快捷,一個小時內已可以到達灣區的不同地方,甚至由香港巿中心到廣州,時間上和由港島香港仔到元朗差不多。 未來有多少香港人會在退休時,選擇在其它灣區城巿生活,現在雖然仍是未知之數,但現時已有不少香港居民在灣區經常生活,他們如何可以選擇「在粵」退休生活,及到「高高齡」時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而無須回港接受服務,便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工作。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自由黨立法會議員李鎮強則表示,會上討論了大灣區發展的不同關注領域,亦有相關機關和部門回應。 他引述梁振英總結時分享在內地交流發展的經驗,表示香港應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廣東省各城市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以香港及其他內地城市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大灣區生活: ESTP性格特質及代表人物 MBTI人格測試中被稱為「企業家」人格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由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深圳河北側毗鄰河套地區的「深方科創園區」組成,是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一個重要平臺。 有關措施可望為香港引進更多國內外的創科人才,吸引更多外來資金,為香港的創科發展注入新動力。 中央政府支持內地保險公司在港澳市場發行巨災債券,放寬對他們在港澳設立特殊目的保險公司時所受到的限制。
大灣區生活: 中國十大經濟競爭力城市排名 大灣區 城市佔四成
設相關服務的包括:匯豐銀行、恆生銀行、中銀香港、東亞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亞洲)和大新銀行等。 大灣區生活2025 據《文匯報》報道,香港城佔地8平方公里,位於粵港澳大灣區(肇慶)特別合作試驗區的核心區,距離可直達香港的高鐵肇慶東站僅1公里;總建設工期約為15年,會分4期興建。 2019年11月,首期640畝地出讓予投資方,據悉建好後的香港城社區住宅樓將主要向港澳居民銷售。 其實醫保、社保,在九市內都陸續落實,包括好像中山、惠州、廣州,其實對65歲以上長者,他們領取了居住證的話,可以享受與內地長者一樣的福利服務,例如交通、景點參觀。 2018年7月,粵港澳超算子聯盟成立, 大灣區生活 超算子聯盟將匯集粵港澳超算應用機構和人才,推動三地超算應用的交流和合作研究,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2017年1月,香港及深圳兩地官員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明確雙方共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包括香港園區0.87平方公里(參見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深圳園區3.02平方公里(涉及皇崗口岸片區和福田保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