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海隧道巴士962G線:只於星期一至五黃昏繁忙時間由金鐘(西)單嚮往屯門(湖景路),途經中環及上環後,取道西區海底隧道及屯門公路,前往龍門居、新屯門中心、兆山苑、蝴蝶邨及湖景邨,屯門區走線與其他同系列路線相反。 鰂魚湧附近有大型商場康怡廣場及太古城中心,亦有大型百貨 AEON STYLE,購物非常便利。 鰂魚湧美食亦多不勝數,尤其太古坊商業區及太古城大型屋苑,有多間食肆。
鰂魚湧開經:英皇道、糖水道、東區走廊、維園道、告士打道、夏愨道、天橋、幹諾道中、林士街天橋、幹諾道西天橋、西區海底隧道、西九龍公路、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汀九橋)、屯門公路、屯興路、青山公路—青山灣段、海榮路、海皇路、湖景路、湖翠路及龍門路。 經:湖秀路、湖山路、湖翠路、海皇路、皇珠路、屯門公路、青朗公路(汀九橋)、青衣西北交匯處、長青公路、長青隧道、青葵公路、西九龍公路、西區海底隧道、幹諾道西、港澳碼頭通道、幹諾道中、民光街、民耀街、康樂廣場、幹諾道中、夏愨道及紅棉路。 回顧這些照片,發現今年又已踏入秋季,又到了廣告時間。 更多的紅葉路線,請瀏覽綠洲專題「香港紅葉‧本土‧紅」。 位於屯門大欖湧水塘的「千島湖」聲名遠播,全年遊客大旺。
鰂魚湖: 太古城
鰂魚湧公園亦是居民常到的休憩地方,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亦置於園內。 1883年太古洋行於鰂魚湧設立太古船塢、太古糖廠及香港汽水廠,使鰂魚湧成為當時香港最龐大工業區。 同年太古公司亦於鰂魚湧旁康山設有水塘,為各廠房供應淡水。 1892年太古興建全港首個吊車系統,接駁鰂魚湧至柏架山,以接載太古員工和附近居民,直至1932年停駛[9]。 到了1959年,為配合英皇道擴闊工程,鰂魚湧的溪流被覆蓋,變成了暗渠。
1960年代,市民反倒覺得吊鐘諧音「吊終」不吉利,逐漸以桃花取代作為年花,取其「花開富貴」的吉兆。 又因19世紀七姊妹一帶設有花崗巖礦場,後以海運輸出而得英文名稱Quarry Bay(採石灣/石礦灣/打石灣)之名。 然而前述之溪流與海灣俱於填海工程後消失殆盡,轉型成為商住區。 太古城向海邊的北面是鰂魚湧公園,南面向山一面則鄰接另一大型屋苑康怡花園與康山花園,西面建有有蓋行人天橋連接太古坊。 經:德立街、紅棉路支路、琳寶徑、遮打道、昃臣道、幹諾道中、林士街天橋、幹諾道西天橋、西區海底隧道、西九龍公路、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汀九橋)、屯門公路、屯門公路巴士轉乘站、屯門公路、皇珠路、海皇路、湖景路、湖翠路及龍門路。 經:德立街、紅棉路支路、琳寶徑、遮打道、昃臣道、幹諾道中、幹諾道西、西區海底隧道、西九龍公路、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汀九橋)、屯門公路、屯門公路巴士轉乘站、屯門公路、皇珠路、龍門路、湖翠路及湖景路。
鰂魚湖: 11-29 西貢浪茄
至於太古糖廠位置,現在則變成了太古坊商業區,而汽水廠則變成康蕙花園。 在香港歷史的分區之中,鰂魚湧是北角的一部份,包括早期分區、市政局分區以及校網分區。 鰂魚湖2025 但現根據規劃署劃分已獨立發展,不過部分人仍說北角是舊稱呼。
太古城為香港首個設有園藝花園及綠化平臺設計的私人屋苑。 平臺花園亦擺放當年最頂尖香港藝術家的作品,如文樓和李福華等。 鰂魚湖 除平臺花園外,部份樓宇底層亦設有商舖及停車場,商舖包括超級市場、便利店、銀行、診所及食肆等,方便居民。 其後第二期至最新的第十一期「海天花園」於1979年至1987年分階段完成[4]。 而在太古城中心第三期及第四期兩幢商廈於1992年入夥後,太古集團在1993年亦把太古城中心第一期重建成商廈。 而「好運街市」及栢嘉商業大廈舊址,則改建名為「東隅」的四星級酒店,於2010年開業[5]。
鰂魚湖: 人口籍貫
全港共有六種原生杜鵑,但只有在馬鞍山纔可找到全部品種,而花開時間亦略有不同,其中華麗杜鵑及紅杜鵑等品種較為常見。 白花羊蹄甲、宮粉羊蹄甲與香港市花洋紫荊同為羊蹄甲屬,是易於辨認的品種。 它們的葉子外形有如羊蹄;花冠分別呈深紫色、白色及粉紅色;而花瓣同是五片;開花時間為三至五月。
- 西貢也有個「千島湖」,即是登上太墩俯瞰西貢內海的大小島嶼,但上山路段較崎嶇。
- 而太古地產和其他地產商近年亦繼續積極收購鰂魚湧的舊樓,例如華廈工業大廈和在旁的仁孚工業大廈、英皇道983至987A號以及濱海街16至94號,用作商業用地,擴大商業區的版圖,由此可見鰂魚湧以至東區發展潛力龐大。
- 鰂魚湧的人口主要來自北角人口以及企業的擴展,除了在這些企業工作外,因為地理位置上遠離廣府人聚居的深水埗區一帶以至其餘族羣聚居地,外區中產較少遷入,很多閩籍富豪亦經常在鰂魚湧上班[6]。
- 其後第二期至最新的第十一期「海天花園」於1979年至1987年分階段完成[4]。
鰂魚湧的人口主要來自北角人口以及企業的擴展,除了在這些企業工作外,因為地理位置上遠離廣府人聚居的深水埗區一帶以至其餘族羣聚居地,外區中產較少遷入,很多閩籍富豪亦經常在鰂魚湧上班[6]。 鰂魚湧的範圍隨着時代的變遷亦有所不同,而且在政府的規劃圖及學校網,鰂魚湧一帶的地區一直都歸入北角的範圍。 鰂魚湖 鰂魚湖 自從地鐵港島綫開通之後,鰂魚湧的範圍不斷西移,而原本屬於鰂魚湧的東部,則被稱為「太古城」。 但現時香港郵政局內的分區,這個地區仍然是鰂魚湧的一部份。 至於筲箕灣道開始的地帶,過去一直都被認為是西灣河的一部份,但在2005年地政署提交的「鰂魚湧分區發展大綱」及現時,卻包括嘉亨灣所在的地段。
鰂魚湖: 人口移民史
淸代嘉慶二十四年刊行的《新安縣誌》尚未出現鰂魚湧地名,可以推測當時本區人煙稀少。 港府在開埠以來集中資源發展商業中心中環以及在南洋商家聚居的銅鑼灣(如新加坡首富的信和廣場)。 鰂魚湖2025 戰後的1950年代,由於出現中國可能收回香港的不確定性,很多東南亞企業遷出香港,但有不少在1960、1970年代陸續迴流。
鰂魚湖: 巴士站位數目
鰂魚湧(英語:Quarry 鰂魚湖2025 鰂魚湖2025 Bay)位於香港島東區,處於北角以東、西灣河以西,為香港重要的核心商業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區議員趙家賢被刀手咬斷的左耳朵於次日做手術駁回[25],但因為被太古城男居民咬斷時嚴重破壞其耳廓軟骨組織,於手術一週後因情況未有改善,耳廓須要移除[26]。 很多跨國公司的辦公室選址鰂魚湧,例如太古坊,令鰂魚湧以至整個港島東區承接了新核心商業區及經濟中心的功能。 太古水塘原址變成了康景花園;太古船塢原址則變成了大型私人屋苑太古城。
鰂魚湖: 鰂魚湧
雖然市中心居民可以選擇走線相近的960B/960X線往返屯門市中心,但部份乘客寧願徒步約五至十分鐘來往「屯門官立中學」站選乘962C線,原因可能是該兩線需停靠屯門公路轉車站,且早上開出的960X線於西隧口設站;且該兩線定價較高(現為$24.7),致使本線經常頂閘。 屯門(龍門居)開經:龍門路、湖翠路、湖景路、海皇路、海榮路、青山公路—青山灣段、屯興路、屯門公路、青朗公路(汀九橋)、青衣西北交匯處、長青公路、長青隧道、青葵公路、西九龍公路、西區海底隧道、幹諾道西天橋、林士街天橋、中環灣仔繞道、東區走廊、渣華道、英皇道及康山道。 吊鐘花是年花的一種,英語名稱更是 Chinese New Year Flower。
鰂魚湖: 路線資料
西貢也有個「千島湖」,即是登上太墩俯瞰西貢內海的大小島嶼,但上山路段較崎嶇。 在停車場,四號和五號燒烤場,以及傷健樂園,都可發現楓紅。 為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大網仔路近北潭湧設有關閘,只有公共交通工具及持許可證的車輛纔可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