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曾為赤柱聖士提反書院寄宿生,由中一讀至1976年中四。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2025 其後到加拿大艾德蒙頓留學攻讀醫學,專長肺癌腫瘤研究,1984年於加拿大艾伯塔大學醫學系畢業,黃子華為莫樹錦在大學宿舍的室友[2],1989年於多倫多瑪嘉烈醫院取得腫瘤內科院士資格[3],後於多倫多士嘉堡市私人執業。 1996年7月從加拿大回流香港,1996年8月獲聘為香港中文大學臨牀腫瘤學科助理教授。
這批「腫瘤學巨人」都在各自的腫瘤學領域上作出了重大貢獻,為腫瘤學的標誌性人物,在業界極受重視及具代表性。 因著於肺癌研究一再取得重大突破,並影響全球肺癌治療方向,莫樹錦教授近日獲全球最權威癌症醫學會之一的ESMO頒發「終身成就獎」,是國際間給予癌症研究人員最高的榮譽和肯定之一。 忙碌的都市人若疏於照顧健康,很有可能被癌症找上門,肺癌、肝癌、大腸癌……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統計數據,肺癌超越大腸癌成為香港最常見的癌症,更因肺癌致死率高,成為本港致命癌症之首。 本期《肥胡醫聊》,我們請到國際肺癌權威、香港中文大學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讓他來為我們揭開肺癌這個「頭號殺手」的真面目。 莫樹錦,BBS(Mok Shu Kam Tony,1960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牀腫瘤學系教授,中大癌症病人針灸中心主管,廣東省人民醫院名譽教授,兼任電視節目主持,雜誌專欄作者。 歐洲腫瘤學會(ESMO)是腫瘤學領域上最大的專業團體之一,極具領導地位。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醫院診所分類
自2013年起,由120多位世界知名的腫瘤學家、研究人員和臨牀醫生組成的甄選委員會,每年會就十數個癌症類別及專科,選出他們認為在該領域有重大貢獻,幫助推動及奠定腫瘤學未來發展基礎的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頒予「腫瘤學巨人」獎以作表揚。 今年,莫教授再為肺癌治療及基因編輯技術揭開歷史性的新一頁。 他領導全球首個利用人體基因編輯技術作為晚期肺癌治療方案的第1期臨牀試驗,確認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進行相關操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但是,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有30%的肺癌成因與吸煙無關。 莫樹錦教授介紹,當代科學研究表明,有一部分肺癌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其中在東方人中最常見的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GFR)引致。 它是一種蛋白,有時會在癌細胞的表面大量出現,並會促進癌細胞生長。
- ESMO通過促進綜合癌症護理,支持腫瘤科專家的發展,兼倡導全球可持續的癌症治療,為癌症患者提供最佳護理。
- 此外,過去病人如果找不到任何驅動癌基因,或沒有適合標靶藥物,只有選擇化療。
- 莫教授在加拿大接受醫學培訓,於1996年返港並加入中大醫學院,重點研究與肺癌有關的生物標記和分子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
- 因此,他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的低劑量電腦掃描,可篩查早期肺癌,無論是否吸煙者都需要。
- 中心提供全面嘅產前篩查、診斷測試同接生胎兒服務,亦為高危孕婦提供特殊照顧同治療,包括:雙胎妊娠、早產懷孕、異常胎兒、需特別照顧同護理嘅產婦。
- 他回憶年少求學時,正讀醫學院第四年,第一次接觸腫瘤科,他當時負責照顧一個罹患癌症的中年人,當時條件水平有限,患者忍受不少痛苦,讓他覺得自己有心無力,情緒低落。
周圍吸煙者帶來的二手煙(被動吸煙 ),是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 翻查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2019年的傳統香煙煙民數量為637,900人,佔全港15歲或以上人士約10.2%,也就是說,你身邊每十個人,就會有一個吸煙者,二手煙似乎無處不在。 醫生、專責護士及放射治療師為病人提供輔導、教育,及治療副作用護理。 診所設有五臺直線加速器,提供兩種模式的精確電療,包括影像導引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及速弧調強適型放射治療,大幅縮短病人等候時間並提升舒適度。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莫樹錦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全球第一人將晚期肺癌治療「個人化」 被譽為「腫瘤學傳奇」
由此看來,肺癌風險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那麼又該如何應對這種來勢洶洶的癌症呢? 由於肺部沒有感受細胞,早期肺癌是沒有症狀的,一旦有察覺痛處異樣或已經是肺癌晚期。 人們常說「十指變得又圓又大像小棒」的情況,當發覺時,已為時過晚。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因此,他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的低劑量電腦掃描,可篩查早期肺癌,無論是否吸煙者都需要。 有臺灣報告曾指出,早期肺癌發現後可降低20%的死亡率。 香港近期有為打疫苗做體檢的市民,在體檢時發現肺癌初期的案例,可以得到及時治療。
- 多年來,莫教授領導多個重要的大型跨國研究,並於頂尖醫學期刊如《新英倫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刺針》(The Lancet)等發表逾220份著作。
- 中心嘅醫療團隊有多年產科臨牀經驗,而中心主管梁德楊教授唔單止有有超過25年產科同胎兒醫學專科工作經驗,更因為一直處理複雜產科問題,加上創新嘅產科同胎兒研究工作而聞名。
- 他們是從全球800多位獲提名的癌症專家中,經由超過120位國際知名的腫瘤專家、醫生及科研人員組成的評審委員選出。
- 以往晚期肺癌唯一的治療方法是化療,但化療在消滅癌細胞的同時,也傷及正常細胞。
由於癌細胞會「進化」的關係,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一線標靶治療後一段時間,會開始呈「抗藥性」,需要轉藥。 莫教授在他的研究提出肺癌病人需要持續地監測「癌症進化」的情況,若接受標靶藥治療後又再出現基因突變,應對症下藥,以持續優化治療方案。 此外,莫樹錦還介紹了免疫療法和細胞療法等,其中,部分患者肺癌細胞表面上有PD-L1蛋白,如果驗出病人腫瘤的免疫球蛋白PD-L1比例超過50%,就可用免疫療法作第一線治療,此療法只需打針注射即可。 他還強調,早期肺癌可以手術開刀治療,但到了晚期就於事無補了。 連同莫教授在內,今年一共有15位全球頂尖的癌症專家獲選為2020年度「腫瘤學巨人」 (2020 Giants of Cancer Care® Award)。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2025 他們是從全球800多位獲提名的癌症專家中,經由超過120位國際知名的腫瘤專家、醫生及科研人員組成的評審委員選出。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肥胡醫聊 腫瘤專家莫樹錦分享遠離肺癌祕訣:戒煙、遠離二手煙、保持好心情! 嘉賓主持:胡定旭
此項研究於2017年獲全球頂尖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選為十篇「2017年度最受矚目研究文章」之一。 莫教授是首批獲此國際殊榮的亞洲專家,更是第一位來自歐美學府以外的得獎學者。 基於以上肺癌研究的重大突破,現時確診晚期肺癌的病人,首先要接受基因測試,確定是否EGFR或ALK基因變異,才決定治療方案。 如果是EGFR或ALK基因變異,標準的第一線治療是標靶藥。 醫生會針對不同的基因變異為病人度身訂造治療方案,選擇用藥,實踐「個人化治療」的概念,讓肺癌患者活得更好及更長時間。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個人工具
部分肺癌細胞會出現EGFR基因突變,這類腫瘤可稱為EGFR基因突變陽性腫瘤。 此外,根據世衞組織研究發現,有15%的肺癌與環境污染有關。 威爾斯親王醫院喺1984年聯同香港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成立香港中文大學產科及胎兒醫學中心。 中心嘅醫療團隊有多年產科臨牀經驗,而中心主管梁德楊教授唔單止有有超過25年產科同胎兒醫學專科工作經驗,更因為一直處理複雜產科問題,加上創新嘅產科同胎兒研究工作而聞名。 此外,過去病人如果找不到任何驅動癌基因,或沒有適合標靶藥物,只有選擇化療。 莫教授在加拿大接受醫學培訓,於1996年返港並加入中大醫學院,重點研究與肺癌有關的生物標記和分子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縱使「個人化治療」令病人有更多選擇,高昂藥費仍是挑戰。莫教授引述一個62歲女病人案例,指其癌細胞已擴散至腦膜,第三代標靶藥物能夠有效抑制情況,但病人因難以負擔每月5萬元藥費而拒絕此治療,令他十分無奈:「病人叫我幫幫她,但我真的不知可如何幫助她。」
學會擁有超過18,000位、來自全球逾150個國家或地區的腫瘤科專家,是腫瘤學教育及資訊的參考指標。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ESMO通過促進綜合癌症護理,支持腫瘤科專家的發展,兼倡導全球可持續的癌症治療,為癌症患者提供最佳護理。 臨牀腫瘤綜合診所改善計劃由香港癌症基金會慷慨捐款475萬元,並獲醫管局撥款支持,建築工程歷時十個月。 診所為患有乳癌、頭頸癌、腦腫瘤、皮膚癌等病人提供跨專科會診及綜合治療,包括手術、化療及電療等。 腫瘤科、外科、影像及介入放射科及其他專科醫生會共同為病人設計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形容,癌症治療是一種「革命」,希望「個人化治療」可進一步提升治療效率,讓病人有更長生存期。
傳統煙草是將煙葉中的尼古丁燃燒後吸入,而電子煙將尼古丁融入溶劑中,然後加熱霧化。 電子煙的溶劑可被視為一種冷卻劑,它對人體是否有害也尚在研究證實中。 分流為危殆嘅病人唔駛再等,會即時獲得醫護人員治理。 根據2019年7月12日上午11點嘅資料,威爾斯嘅參考等候時間超過8個鐘,按此查閱最新等候時間。 2001年4月,黃霑證實患上肺癌,由莫樹錦擔任主診醫生,至2004年11月因併發症病逝[6]。 2007年,多倫多華商網絡選出莫樹錦為「紅楓傳奇」人物之一[7]。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香港眼科醫院
另外,診所的等候區寬敞舒適,配合鮮明的色調及開放式登記處,均有助病人保持愉快心情,積極面對治療及康復過程。 早前我有幸在一個生日飯局中認識莫教授,他給我的印象是個愛穿西裝但不愛打領帶,穿恤衫愛解開兩粒鈕扣,每日都要gel頭的姿整男。 訪問當日,甫步進其位於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辦公室,這個形象即時活現眼前。 對於外界視他為一個貪靚的醫生,莫教授笑說:「如果只係花多少少時間,打理嚇自己的外表,就叫貪靚,咁我都承認。但我唔會為每日着咩衫而煩惱,我嘅衣着係以舒適為主。 「醫者父母心」是我們根深蒂固的觀念,對於中文大學腫瘤科教授莫樹錦(Tony)來說,醫者,還需要「多心」。 他曾是已故名人黃霑、司徒華以及劉家良的主診醫生,但行醫以外,莫樹錦還當過電視節目主持講飲講食、出書、在報刊寫專欄、拍廣告。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醫學進步 為治癌之路帶來希望
莫教授在加拿大接受醫學培訓,於1996年返港加入中大醫學院,重點研究與肺癌有關的生物標記和分子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 他的多項研究成果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扭轉了肺癌治療的方向,訂定了全球肺癌治療的新準則。 他回憶年少求學時,正讀醫學院第四年,第一次接觸腫瘤科,他當時負責照顧一個罹患癌症的中年人,當時條件水平有限,患者忍受不少痛苦,讓他覺得自己有心無力,情緒低落。 他的導師開導他:不開心的醫生是無法給病人快樂,這句話成為莫樹錦此後幾十年的人生格言。 莫樹錦學會了用樂觀態度感染病人,作為醫生讓自己先變得快樂。 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若不幸罹患肺癌,眼下也有各種各樣、百花齊放的治療手段可以積極幹預。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香港文匯網
莫樹錦介紹,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他剛從國外迴流至香港,那個時候肺癌患者一旦確診,平均壽命僅得8-12個月。 但是,自從瞭解肺癌不僅是一種疾病,更與每個人的基因息息相關,針對每個人不同基因,治療手段不一樣。 因此,莫樹錦獨創了個人化治療,成為將「個人化治療」概念應用在晚期肺癌患者身上的全球第一人。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2009年本港癌症新症達25,977宗。 威爾斯親王醫院臨牀腫瘤科單是去年就提供了23,600次化療門診、14,000次日間化療病房服務,及37,100次放射治療(俗稱電療)。 莫樹錦在1972年畢業於九龍塘學校(小學部)[1]。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中大醫學院莫樹錦教授成首位來自亞洲學府學者獲全球「腫瘤學巨人」稱譽 表彰他推動全球肺癌研究及治療的傑出成就
中心提供全面嘅產前篩查、診斷測試同接生胎兒服務,亦為高危孕婦提供特殊照顧同治療,包括:雙胎妊娠、早產懷孕、異常胎兒、需特別照顧同護理嘅產婦。 「其實o依家有好多醫生都做呢啲嘢o架啦!我唔覺得有咩唔同,但講到尾我都係鍾意做醫生,不過我又想嘗試嚇唔同嘅嘢,所以只要有機會,時間又容許,試嚇又何妨呢?」人生就是要不斷嘗試,對於五十五歲的莫樹錦亦然,這樣纔可活得精采。
此獎項乃國際間給予癌症研究人員最高的榮譽和肯定之一,莫教授是首名獲此獎項的華人。 學會形容莫教授是「腫瘤學的一個傳奇」,是全球第一人將「個人化治療」的概念應用在晚期肺癌患者身上。 莫教授多年來致力研究肺癌的生物標記,他的多項研究成果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扭轉了肺癌治療的方向,訂定了全球肺癌治療的新準則。 莫教授於2009年發表IPASS研究(IRESSA Pan-Asia Study),以亞洲的非吸煙肺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是全球首項研究證實帶有EGFR基因變異的肺癌病人接受標靶治療的效果較化療優勝,正式確立標靶治療為EGFR基因變異肺癌的一線治療方案。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香港十大醫生2013-2009
以往晚期肺癌唯一的治療方法是化療,但化療在消滅癌細胞的同時,也傷及正常細胞。 基因等先天因素以及環境污染或許主觀上難以避免,但是歸根到底,現代人吸煙的不良惡習是肺癌的溫牀。 莫樹錦講到,煙草出現之初,人們將其作為藥物乃至精神安慰用品,後來慢慢發展成為商品,繼而全民開始吸食。 直至1960年代,英國有醫生統計學家進行調查,發現吸煙的醫生肺癌死亡率是非吸煙者的23倍之多,此次驚人發現是人類第一次意識到吸煙和肺癌有關。 「腫瘤學巨人」獎(Giants of Cancer Care®)由美國著名腫瘤學多媒體資源平臺OncLive®創立。 該平臺為腫瘤學專家、研究人員及學者提供相關及具啟發性的最新資訊。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香港文匯網
其後,莫教授又於2014年證實標靶治療較傳統化療更有效治療ALK陽性肺癌的晚期肺癌患者。 現時EGFR基因變異及ALK陽性肺癌患者的存活期一般可超過三至五年。 他憑證實EGFR基因變異之肺腺癌患者,如在接受一線標靶治療後再出現基因突變及抗藥性,可透過新的治療模式,將癌症無惡化存活期有效延長超過一倍,於2017年獲全球頂尖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選為十篇「2017年度最受矚目研究文章」之一。 多年來,莫教授領導多個重要的大型跨國研究,並於頂尖醫學期刊如《新英倫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刺針》(The Lancet)等發表逾220份著作。 在2016年,他發表報告證實EGFR基因變異之肺腺癌患者,如在接受一線標靶治療後再出現基因突變及抗藥性,可透過新的治療模式,將癌症無惡化存活期有效延長超過一倍。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莫樹錦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全球第一人將晚期肺癌治療「個人化」 被譽為「腫瘤學傳奇」
點新聞推出全新醫療健康資訊節目《肥胡醫聊》,特邀香港醫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教授做嘉賓主持,每集邀請業界知名專家、醫生,就市民關注的健康熱點、難點,圍繞常見病、高發病,進行專業、權威的健康科普。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威爾斯親王醫院臨牀腫瘤綜合診所今日(12月6日)正式開幕,標誌癌症服務再次向前邁進。 揭幕儀式由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及香港癌症基金會創辦人及總幹事羅莎莉主持。 「不要擔心,治療肺癌一綫化療副作用不多,你定能應付。」許太使用標靶藥超過兩年,最終因藥物抗力的緣故而需改變治療方法。 他認為,道德上來看病人資料是屬於病人個人的,第一是要尊重病人。 但是某種程度上,知情之後也會影響治療和心情,莫樹錦會把選擇權交給病人,讓他自己決定是否想要知道。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形容,癌症治療是一種「革命」,希望「個人化治療」可進一步提升治療效率,讓病人有更長生存期。
兩星期學會黃金槓桿交易技巧月賺10%以上(適用其他槓桿交易),資深投資顧問主講演示(曾創造兩個月獲利一倍記錄),免費教學,場地資料費兩次課一共80文,一次兩個鐘,週日上堂,具體時間地點email通知。 有意者請將姓名,職業和過去投資經歷email到 同時歡迎黃金投資愛好者來信諮詢,免費提供操作建議。 時下,年輕人熱衷於吸各種口味的電子煙,並且聲稱藉此「戒煙」,甚至認為電子煙不會導致肺癌。 他強調,電子煙和煙草兩者都含有尼古丁,而尼古丁是一種主要的致癌物質。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 中大醫學院莫樹錦教授成首位來自亞洲學府學者獲全球「腫瘤學巨人」稱譽 表彰他推動全球肺癌研究及治療的傑出成就
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病毒導致肺部有炎症,莫樹錦呼籲更需要打疫苗來保護肺部,此外,冬季做好保暖、加強免疫力,都是肺部養生的關鍵。 莫樹錦醫生威爾斯2025 除此之外,莫樹錦更給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預防貼士,即:保持好心情。 有確鑿的證據表示,同居家人中有吸煙者,受二手煙影響者罹患肺癌的幾率大約增加3倍。 此外,還有「三手煙」的概念,即吸煙過後,有害物質留存在傢俱環境中,對小朋友的影響尤其大。 另外,病人亦須帶備香港身份證或護照及入院紙辦理入院登記手續。 如非成年本港居民,或屬公務員及領取公共援助者,可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