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此詞懷古抒情,寫自己消磨壯心殆盡,轉而以曠達之心關註歷史和人生。 上闋以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湧的自然風景為主,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沉。 千古風流人物既被大浪淘盡,則一己之微豈不可悲?
- 這闕詞從一開始就以一股鬱勃氣勢潑灑出生命無常的慨歎。
- “亂石穿空”,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嚇人的大浪頭,拍打著江岸,激起的浪花象無數堆耀眼的白雪。
- 據瞭解,由武漢音樂學院餘惠承教授演唱的《鳳求凰》,以民族唱法演繹漢代司馬相如為求愛卓文君所作的名賦。
- “三國周郎赤壁”,由時代、人物、地點三個不同性質的名詞,組成一幅歷史風雲的畫卷,將“赤壁之戰”的圖景呈現於讀者的面前。
- 在《聲聲慢.秋情》的作品結構上也打破了上片與下片的體制,一氣呵成且專注地描寫自己對物事人非的感慨與憂愁,並善用疊字形成一種和諧且容易唱誦的曲調。
- “亂”“穿”“驚”“拍”“卷”等詞語的運用,精妙獨到地勾畫了古戰場的險要情勢,寫出了它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片所追懷的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
- 李清照在《聲聲慢.秋情》內透過觸覺、視覺、聽覺等五感的意象來描寫秋天蒼涼的景緻。
而東坡面對赤壁,既生此空漠之感,但隨後浮現在他的腦海心中的,卻是:「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懷想周瑜,對昔往英雄事業,東坡依舊存有一份嚮往之情。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小喬初嫁了”,這句寫入詞中非等閒筆墨。 “小喬”,是喬玄的小女,是當時有名的美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周郎與她結婚是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到赤壁之戰的時候,他倆成為夫婦已經10年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
它的主題意識仍然是時間的感傷,它的表現方式則是抒情的,不是議論的,呈現的依舊是詞獨具的情韻美感。 「大江」,既是時間流逝的象徵,也是自然永恆的形貌。 對照著個人與歷史:人歌人哭,朝代更迭,唯有江河依舊長流不息。 個人之於歷史,歷史之於自然,兩兩相較,時間互有長短,境域各有大小,對比何其強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而當意識到這樣的對比時,個人如何從歷史的悲慨中走出,從相對的情懷中醒來,重回自然的懷抱呢?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不是一介悲悲慼慼的寒儒,而是參破世間寵辱的智者。 所以他在察覺到自己的悲哀後,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樣的沉溺苦海,自傷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個江山歷史之中進行觀照。 在蘇軾看來,當年瀟灑從容、聲名蓋世的周瑜現今又如何呢?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和子由澠池懷舊》)。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所以蘇軾在與周瑜作了一番比較後,雖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業無法與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個人類的發展規律和普遍命運,雙方其實也沒有什麼大的差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這是現場寫景,必不可少。 一句說,亂石像崩墜的雲;一句說,驚濤像要把堤岸撕裂;由於亂石和驚濤搏鬥,無數浪花捲成了無數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隱彼現,蔚為壯觀。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的詞,不論內容和形式,都不那麼拘於一格。 有時放筆直書,便成為”曲子中縛不住”的”句讀不葺之詩”;有些從內容看也頗為平凡。 正如泥沙俱下的長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
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 題中的赤壁,是黃州(在今湖北省黃岡縣)城外,長江北岸的一段紅色山崖。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懷古”,是古人寫詩詞常常採用的一個題目。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周瑜身為主將卻並非兵戎相見,而是羽扇便服,談筆風生。 寫戰爭一點不渲染士馬金鼓的戰爭氣氛,只著筆於周瑜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這樣寫法更能突出他的風采和才能。 蘇軾這一年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未成,反而待罪黃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
賞析此詞懷古抒情,寫自己消磨壯心殆盡,轉而以曠達之心關注歷史和人生。 本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弔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自己懷纔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心情。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詞的上片,著重寫景,帶出了對古人的懷念。 下片,就轉入對赤壁之戰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頌。 蘇軾寫這首詞時,距離發生於公元二零八年的赤壁之戰,已有八百多年。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念奴嬌 赤壁懷古
由於唐朝的詩已經發展到顛峯,難以再開創新局面,再來受到外來音樂傳入的影響,部分文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開始把嘗試宴會時演奏的宴樂(燕樂)填詞,便逐漸引入了文壇。 而晚唐的溫庭筠是最早專注於作詞的人,並且逐漸為詞體的成熟度與風格建立出重要的貢獻。 進入宋朝後,詞的創作才開始流行,並成為文壇的主流,同時隨著不同風格衍伸出不同的流派。 本詞語言風格豪邁雄奇,將滾滾長江與歷史融為一體,用語強勁有力,如「洶盡」、「穿」、「拍」、「卷」等。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Su Shi
但莊子以此迴避現實,蘇軾則以此超越現實。 黃州數年是蘇軾思想發生轉折的時期,也是他不斷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時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養護自己淳至的精神。 這首《念奴嬌》詞及其作於同一時期的數篇詩文,都為我們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詞自問世後,經歷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譽之者如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其”意涵高妙,真古今絕唱”。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藝術與文化
但正因如此,才能顯出江河的宏大氣勢。 人們可以如此這般地挑剔它,卻總是無法否定它。 此詞自問世後,經歷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譽之者如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其”語意高妙,真古今絕唱”。 清代更有人認為此詞”平仄句調都不合格”(丁紹儀《聽秋聲館詞活》),朱彝尊《詞綜》並詳加辯證,亦可謂吹毛求疵者。 地位如果把破除傳統作為”偉大”的一項基本素質的話,蘇軾之於偉大是當之無愧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灰飛煙滅”,火燒赤壁的情景和曹操覆滅的慘象逼真地再現出來了,給讀者留下難忘的印象。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從這裡就轉入對個人身世的感慨。 “故國神遊”,是說三國赤壁之戰和那些歷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許多感想──好象自己的靈魂向遠古遊歷了一番。 由於自作多情,難免要早生華髮(花白的頭髮),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 在這裡,作者對自己無從建立功業,年紀又大了──對比起周瑜破曹時只有三十四歲,仍然只在赤壁磯頭懷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東坡詞・東坡情
詞中所描繪的“亂石”、“驚濤”的赤壁景色,“雄姿英發”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輝,各臻其妙,為歷代讀者所傳誦。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集中寫出赤壁雄奇壯闊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雲霄,洶湧的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捲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 從不同角度而又訴諸於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氣氛,頓時把讀者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 運用數字科技助推古詩詞歌曲的創作與傳播已是大勢所趨。 這種創新不僅注重古典精髓的保留,同時賦予了古詩詞更生動、更具現代氣息的音樂表現形式。 例如,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就通過電視媒介與網路平臺相結合,將“聲光電”舞臺藝術與歌唱融合,根據不同詩詞風格調整中西結合的樂隊編制,展現“以歌唱詩”的獨特魅力。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寫作手法
而李清照的晚年作品雖然以抒發哀愁之情為主,但也因此被視為最能夠體現北宋滅國後,百姓哀傷難過的心情,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其中又以《聲聲慢.秋情》最具代表性。 蘇軾熟知歷史,並根據歷史事實的基礎,用短短的字句,以及比喻、借代等多種修辭手法,就能將歷史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考生可以學習蘇軾的寫作手法,多閱讀古文詩詞,並善加運用在DSE中文科的作文裡,無論是撰寫抒情文或議論文,都能表現出你絕佳的文學素養。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長江奔流不息,跟被大江淘盡,消失在歷史洪流的千古風流人物對比。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以永恆不變的江水和明月,跟短暫如夢的人生對比。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語譯
說它險絕,因為這裡原插不上小喬這個人物,如今硬插進去,似乎不大相稱。 說它又使人嘆絕,因為插上了這個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風流俊雅極有精神地描畫出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那風神搖之處,決不是用別的句子能夠飽滿地表現的。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風流人物”,這裡就進一步提出”三國周郎”作為一篇的主腦,文章就由此生髮開去。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用“大江東去”四字來雄視千古,自古以來,無人超越。 它極簡潔、質樸卻有氣象宏大,聲勢極豪壯,並且富含哲理,把讀者帶到千古興亡的歷史氛圍之中,抒發了詩人對往昔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這是其他詩人所無法比擬的。
而考生也可以學習如何運用視覺以外的寫作手法,來靈活還原想表達的場景。 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的精彩之處在於作者善用襯託手法,營造出鮮明對比與高深的意境。 上片主描述元宵燈節熱鬧的場景,下片描寫女人們暢談的模樣,直到最後才描寫一個離開眾人的女性,生動的營造出對比與巧妙的意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經濟、文化迅速發展,中國古詩詞歌曲緊隨中國流行音樂發展浪潮步入了繁榮時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改革開放帶來了人們思想的解放,音樂市場的擴大為流行音樂注入了獨特的審美理念和藝術魅力,“流行+古詩詞”吸引了眾多音樂人,“以歌唱詩”成為潮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近年來,持續更新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為觀眾奉獻了一大批優秀音樂作品。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該節目通過“和詩以歌”(即“以歌唱詩”)的形式,讓中國古詩詞因新的音樂律動而更加鮮活,也讓中國音樂在與古詩詞的碰撞中擦出了別樣火花。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辛棄疾善用五感描寫眼前的景緻,透過描寫靜態的景物,卻能夠傳達出活靈活現的畫面感,能夠讓讀者跟著想像當時情景的一種寫作手法。 《青玉案.元夕》擁有極高的文學評價在於辛棄疾埋下伏筆。 在熱鬧的燈會裡突然有一個女子離開,而作者以第一人稱視角尋找女子的身影,最後在「燈火闌珊處」找到「那人」,不僅巧妙點出自己欲寄託的寓意,也能給讀者一種驚喜的感受。
羽扇綸巾8,談笑間、檣櫓9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10,多情應笑我11,早生華髮12。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發。羽扇綸(guān)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huā)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lèi)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