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之下的地獄,對香港人來說確實是樂土,人死而為鬼,便再無任何社會工作經濟壓力。 這首詩糅合了各種不同的語感,長句、短詞、停頓、日常用語、詩經。 題材上既是傳統習俗新解,又能反映社會文化。 郭詩玲2025 郭詩玲 可以說,枯毫在這首詩作中展現絕大潛力。 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是一個多媒體的文學創作平臺,內容和資訊的真確性由創作者承擔,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網站內容內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故此,讀者於此接受並承認信賴任何「資料」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
「問署長字散何以敘」,此句則是文言語法。 政府既留難文字,詩人便以文字回應。 末句署長的回應「唔鳩……鳩知!」則以廣東粗口入詩,以顯當權者的理屈詞窮。
郭詩玲: 香港2021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
無論是新冠肺炎又好,武漢肺炎又好,反正這場疫症起源於中國也是殆無異議。 疫症之後,各種封鎖消息,推卸責任,草菅人命。 不單中國政府如此,香港政府的抗疫政策也是後知後覺,拒不封關。 郭詩玲 在這個背景下,香港人除了戴好口罩,自求多福,實在無太多自救之法。 「呷口平靜的啤酒」,此句好處並不是因為引自也斯。
我並不是說這首詩如何完美,恰恰相反,這首作品有其好處亦有其短處。 此詩最大問題在於前半段頗為囉唆,前戲太長。 值得慶幸是枯毫的寫法並不意圖將平淡變成大巧若拙,他只是試圖細緻地寫一個廚子如何蕃茄炒蛋。
郭詩玲: 人生中有段時間必須寫寫「大便」詩:讀郭詩玲〈不想參加任何藝文團體〉
職是之故,所以我種菜,所以我看海,所以我寫詩,不想在奄奄彌留之際才渴舔這種奢侈的滋味。 浪擲時光,也許纔是最尊重時間的方式。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看看能不能把心餵飽腫脹如駱駝。
- 曾獲兩屆新加坡大專文學獎文學賞析組獎項。
- 於是我不禁留意,郭詩玲的詩集裡是否很多「大便」?
- 作者簡介:郭詩玲馬來西亞柔佛新山人,畢業自寬柔二小與寬柔中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首屆中文系榮譽學士(副修翻譯)、碩士。
- 詩生活之餘已在中港臺新等地發表漢語言學、文學等學術論文數篇,也偶有散文與評論刊於新馬報章。
- 題材上既是傳統習俗新解,又能反映社會文化。
- 此詩最大問題在於前半段頗為囉唆,前戲太長。
- 這本書裏她邀請了本地作家謝清、劉培芳、吳偉才、梁文福、賀爾、隋庭、林藝君……海外作家向陽、鴻鴻、毛尖、馬尼尼爲等人分享各自寫作的理由。
- 他在中大應是讀古典文學居多,他的新詩極具個人風格。
曾獲兩屆新加坡大專文學獎文學賞析組獎項。 詩集出版後,20餘首詩受邀刊於臺灣詩刊《衛生紙+》;亦有10首詩載於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期刊《外國文藝》。 詩作獲選錄於2019年臺灣九歌出版社的《華文文學百年選 郭詩玲2025 ‧ 馬華卷2:小說、新詩》。
郭詩玲: 主編(總1冊)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產生沒有意義的文字組合。 郭詩玲 敬請仔細閱讀此私隱聲明,以瞭解閣下在瀏覽本網站(「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字花」及「別字」)時,我們如何處理閣下所提供的資料。 詩作被臺灣詩人鴻鴻評爲“沒有包袱地從生活中摘取活生生的養分”[6];被香港小說家董啓章評爲“有莊子之風,移風易俗,定義詩的新境界”。 水墨畫作被新加坡水墨畫家蔡寶龍評爲“立意大膽帶幽默,筆墨磅礴,甚有文氣,看了令人會心一笑”。 如果在香港以外地方致電的話,請在電話號碼之前加撥地區號碼「852」(不適用於駐海外辦事處)。
郭詩玲: 語言
用「屁」造了好多句:「屁好再放」、「好在有屁」、「好好放屁」、「人人如屁」、「人人有屁」、「你的人生難道沒有一點屁嗎?」、「你沒有屁了嗎?」、「好屁人生」、「屁水輪流轉」……我可能也是一個屎派詩人,不是那種「從小便讀詩的人」。 於是我不禁留意,郭詩玲的詩集裡是否很多「大便」? 這本書裏她邀請了本地作家謝清、劉培芳、吳偉才、梁文福、賀爾、隋庭、林藝君……海外作家向陽、鴻鴻、毛尖、馬尼尼爲等人分享各自寫作的理由。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種菜是一件奢侈的事。 在光芒萬丈的名利場,寫詩是一件奢侈的事。 彷彿有未來的人兒都在大廈打轉,沒未來的都在海邊流連。
郭詩玲: 作品跨媒介呈獻
我們要配合詩歌第四句來看:「而日出前自必醒來」。 郭詩玲2025 早餐配啤酒,也未必是醉生夢死,再加上第二句「貪一杯新釀的高粱過冬」,廚子就是晚上喝高粱早晨喝啤酒,心有煩擾。 「又遙想了華夏五千年一遍」,又字表示,中國究竟為何會淪落到如斯田地,這個問題已經在廚子心中想過了千百遍。 早餐的蕃茄配啤酒大概也不是第一次。 「哼」這字自成一句,下得極好,盡見其不屑、冷笑、憤恨之情。
郭詩玲: 郭詩玲
不能互相留下 輕捏手指的壓印 昨夜寫過遺書的筆 郭詩玲2025 不妨各執一端? 郭詩玲2025 至少傳來
郭詩玲: 作品跨媒介呈獻
瞻仰遺容也並不算是見過最後一面,要確切看見對方灰飛煙滅,消散於茫茫天空,那纔算是最後一面。 郭詩玲2025 二人的關係,是戰友是情人是親人,也不重要了。 郭詩玲2025 重要的是,哪怕千辛萬苦,甘冒奇險,也要爬上焚化爐,一睹遺體。
郭詩玲: 作品
末句承上而落,展現了人類渴望扭轉命運的決心。 要說〈吸煙者〉達到〈一代人〉自是過譽,但其好處亦不容低估。 題目乍看似是香煙,但配合第二句可知此煙乃是遺體火化後所產生的煙。
郭詩玲: 網站服務選單
若是在嚴格規訓下禁止了「大便」二字,小孩也將轉從別的「英雄」口中聽到這兩個字來取得快感。 羅大里說,他編了一個和大便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並無特殊之處,但是隻要我去小學,就常常聽到有人要求我說這個故事,在全班心懷鬼胎的期待中,他們就是想聽到我把「大便」兩個字清楚說出來。 我生長於馬來西亞半島最南端的城市,即柔佛州新山市,與新加坡之間僅隔著一道海峽,從新山的寬柔中小學畢業後,就越過海峽之上一公里的新柔長堤,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修讀中文系,之後也定居工作於新加坡了。 和許許多多在中學就開始投稿寫作的早慧詩人相比,我算是遲到了,到了大學才開始愛上閱讀,出來社會工作體會各式人情冷暖後才開始寫作,從文多詩少到詩多文少,特別鍾愛詩的簡潔與留白。
郭詩玲: 網站相關連結
「大人如是說」,這種懷疑語氣表明發語者並不是大人,或者起碼不以大人這個社會身份自居。 事實上,年青一代對香港社會的奉獻和犧牲,早已超越了現今已為大人的香港人。 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白先勇改為三年,但三年也真是太多了。 一朝半晚的政治和人道災難已經足夠有餘,更何況是持續不斷的逼害? 多少人就像詩中角色,每次示威遊行之前都抱著被捕被殺被失蹤的覺悟,預先寫下遺書。 人們在一場又一場抗爭當中建立深厚的友誼或者是愛情。
一睹遺體也不夠,還要盡力將對方化成煙的遺體吸進自己的身體,以慰思念之情。 在對方永遠消失前,將煙吸進自己體內,煙在呼吸系統裡走一遍纔回歸冥冥。 此詩極為深情,抒情之法別出心裁,篇幅短而層次多,是枯毫的力作。
郭詩玲: 購買《字花》
近年也舉辦多種文學推廣活動,包括中學及公眾創意寫作坊、書節、多媒體朗誦會等。 著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我和那個叫貓的少年睡過了》;繪本《馬惹尼》、《詩人旅館》、《老人臉狗書店》等數冊。 另也在博客來OKAPI寫繪本專欄文。 這首詩講的是反送中運動時人們投入抗爭時的複雜心情。 詩中展現的情感極有層次,恐懼、懷疑、不捨、無力、盼望、剋制、愛慕。
蔣光慈有「革命+戀愛」的小說模式,枯毫的處理更好更純粹更深情。 「但我不能牽你」,這不是匈奴不滅,何以為家的思路,這是面對愛情時才會有的思前想後,猶豫卻步。 一個人敢於「衝鋒陷陣」,不是不怕死,也會「滿腹冒汗」,但面對戀人卻怯於前行。 同一時間,他又深知局勢日益惡化,若不鼓勇前行表達愛意,可能再「沒更多來年可憶」。 甚或乎即使鼓勇前行,也依然「沒更多來年可憶」。
郭詩玲: 華文
曾在臺灣大學、蘇州大學等發表漢語言學研究論文。 詩作被臺灣詩人鴻鴻評為「沒有包袱地從生活中摘取活生生的養分」[6];被香港小說家董啟章評為「有莊子之風,移風易俗,定義詩的新境界」。 水墨畫作被新加坡水墨畫家蔡寶龍評為「立意大膽帶幽默,筆墨磅礴,甚有文氣,看了令人會心一笑」。 因詩腦紊亂、生活一團亂的緣故,詩歌內容可美稱「多元」,少數寫得好(如獲至寶),多數不怎麼樣(如拾草芥但草芥也挺可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