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醫生:預防勝於治療,可以預防當然最好,涉及到肝硬化不同原因,如常見的酒精,肝硬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亦都是長期的持續破壞引起,所以酒精過多是酗酒引起。 另外,常見的病毒性肝炎,一般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亦有一部分是自身免疫力引起的肝炎,要預防就要避免飲酒,如果察覺自己有早期的病徵,無論是脂肪肝甚至乎早期肝癌就更加需要戒酒。 肝炎的慢性肝炎,就可以透過檢測,簡單驗尿就可以知道會否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就先要了解自己是否高危。 當肝出現肝硬化的情況時,早期叫纖維化,在顯微鏡下會看見正常肝的結構組織被纖維組織取代,纖維組織有收縮的功能即是無彈性,慢慢積聚一起,最終如果肝臟有大面積的纖維化組織,肝就會縮小同時硬化,觸感是硬的,因為正常血管組織被纖維組織取代。 夏威續指,肝衰竭容易有併發症,只要出現感染就不能再進行移植手術。 他指病人及其家屬在等待器官移植的過程中,每一分一秒都是煎熬,又指捐肝者在手術後兩星期便可逐漸復元,只要等待傷口癒合後更可正常活動。
「門靜脈高壓」,因為血管的阻力大,血液就會去其他地方,最常見就會走去「脾臟」的器官,脾臟有血管,正常血管迴流係結合埋門靜脈,最終會到肝。 想像一下,如果無法去肝,唯有去脾臟,導致脾臟發大,亦因為血壓令到高壓力,產生最常見的腹水。 譬如生活上的規律或者飲食,都會防礙肝的自我修補,其實肝有一個良好的自我修補能力,如7、80歲都可以捐器官,即使捐肝臟,肝都可以繼續用,所以肝都可以有自我修補能力,但如果休息不足或者不健康飲食,就會防礙肝功能,雖然醫學上沒有實質的證據證明睡眠不足會影響肝,但如果不足的休息,整體個人體質較差,就會影響肝回復,所以一邊破壞又一邊不讓肝恢復,就會加劇肝惡化的情況。 瑪麗醫院2013年為患有末期肝硬化的57歲女子換肝,病人在手術後3天去世。 死因庭今繼續死因聆訊,手術主刀醫生夏威作供稱,死者因肺動脈高壓造成心臟衰竭,情況罕見,但認為情況並非由手術引起。
夏威醫生: 夏威醫生 — 大腸瘜肉可演變成癌症 定期腸胃鏡檢查助預防
醫生:如果不幸確診為惡性腫瘤,首先會考慮能否以手術切除,因為根據很多文獻所說,處理胰臟癌最好的治療方法都是做手術。 暫時而言,胰臟癌的化療、標靶藥,甚至電療方面都沒有很大突破,現時主要用的化療藥都是20年前我在醫學院讀到的藥物。 對於死者兒子林健鴻指,另一名施手術的醫生鍾浩宇曾對他稱由於移植的肝臟太大,其母的心血管較幼細,「推唔鬱個肝」,導致心臟衰竭,夏威稱,在手術中他不覺得死者的血管幼細,而且血管粗幼對手術的影響不大,因血管組織有彈性,可擴張收縮。
夏威是換肝團隊中可獨立進行活肝及屍肝移植手術的資深醫生之一,曾參與本港首宗跨血型換肝手術,同時見證及參與瑪麗醫院第一千宗肝移植手術。 夏威九八年港大醫學院畢業,二○○八年取得外科專科資格,曾任瑪麗醫院外科顧問醫生,二○一三年六月過檔港大醫學院,協助籌備開辦港大深圳醫院的器官移植手術服務,每週三日到深院看症。 病人在接受器官捐贈後獲得重生,腎臟移植康復者陳國明直言,「重生」後不但能重拾患病前的生活,更能做運動挑戰自己,鼓勵他人。 首先要有很清楚能做得到的目標,加上有足夠的鍛練才做得到今日能跑全馬的結果。 當然,陳國明指一直有諮詢醫生,又會定期進行心臟測試,證明可以跑全馬,才開始向目標進發。
夏威醫生: 死者長子當初表示不追究
剛才你提及肝硬化併發症,肝硬化一定會影響肝功能,肝功能本身差,肝產生的營養等物質固然之會差,因此會影響到血糖,肝臟是一個血糖儲存的地方 。 另外肝是製造蛋白質,白蛋白跟我們喫的雞蛋的白蛋白是無關係的,白蛋白低主要亦都另外一個因素增加令到肝形成腹水或者形成血管滲水的情況。 夏威醫生:首先纖維化就一定是大面積,整個肝會受到影響,因為一般病因都是肝炎,如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丙型會慢性,令到肝受到影響,而纖維化亦都會有整個肝出現的情況。 在治療方法上,現時的檢查較先進和準確,如果發現病人的胰臟組織附近有淋巴擴散,醫生或會處方化療藥物,完成化療後才做手術,外國文獻亦顯示這能改善病人的存活率或減低復發率。 醫生:康復的層面來看,我們以病人能夠在手術後順利出院作為定義,如果有足夠經驗的醫生來施手術,病人一般都能夠順利康復,而手術的死亡風險亦應該是低於百分之五(實際數字會再低一點),而併發症亦會控制在百分之二十或以下,如果併發症的百分比太高的話,應檢討手術有什麼問題出現。 夏威醫生2025 如果康復順利的話,即是病人在一個多星期或最多兩個星期就能出院,能出院的病人,傷口大致上都沒太大問題,可以照顧自己,近乎可以繼續正常的飲食,但醫生主張病人在手術後喫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夏威認為,相信死者羅青蘭的肺動脈高壓是不幸在進行評估與做手術間的5個月間出現,導致手術不成功。 人們常說提癌色變,的確癌症給人類帶來的恐懼不亞於戰爭和災難,尤其被稱為「隱形殺手」的胰腺癌,是人類最想攻克的難題。 其實,癌症並沒有想像中可怕,問題再多也有解決的辦法,在找到方法之前我還是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病情,樂觀就是成功的一半。 當然,亦要視乎醫生的手術經驗,外國有文獻顯示經驗豐富的醫生能減低手術出現併發症的風險或者術後的死亡率,所以需綜合幾方面的因素作考慮。 舉例:𠝹傷手是會好快止到血,入面牽涉很多凝血因子,基本上大部分蛋白質都是由肝出來,如果肝差,凝血因子較少,就會令到本身自我凝血能力差,就好容易出血如果𠝹損手腳出血就算小事,但內臟出血或者甚至乎腦出血就會有好大問題,所以都是另一個可以好嚴重甚至乎致命的併發症。 作為等待腎臟移植的「過來人」,他感嘆其實許多人每日都面對生死,當中亦有許多人有許多不同的提議。
夏威醫生: 香港醫院名單
夏威醫生:剛才提及結構上的改變,結構上如果肝纖維化、硬化就會影響血管堵塞,就會引起「門靜脈高壓」,門靜脈是一個名詞,負責供血給肝。 肝臟不敏感,所以我們不會有感覺,所以當腫瘤生長很大時,都不會覺得有什麼不適。 【本報訊】全港唯一負責肝移植手術的香港大學醫學院肝移植團隊將失去一員「猛將」,港大肝膽胰外科名譽臨牀副教授夏威已呈辭,即將離開瑪麗醫院,轉投私營市場。 夏威將加盟「名醫」集中地、位於中環嘉軒廣場的新醫療中心,不再參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臨牀工作,日後主治肝癌。
- 但作為過來人,陳國明直言只能盡自己的努力去做,以自身故事感染他人,希望更多人成為器官捐贈者。
- 而最準確的檢驗方法是抽取組織化驗,但一來這是創傷性的做法,二來,胰臟的前面有胃部和腸臟,後有背肌﹑脊骨和肋骨,附近亦有大的血管經過,故並非輕易取到組織,尤其如果病人是因為做身體檢查而偶然間發覺的腫瘤,通常是很細小的腫瘤,抽取過程有機會失敗,令病人白白捱苦之餘,也可能誤取正常的組織,耽誤治療,故此抽取組織檢驗亦有其不準確性存在。
- 夏威近年參與的肝臟移植手術較過往少:「可能佢覺得工作已同原意唔同啦。」據瞭解,夏威上月尾已向港大外科學系主任盧寵茂「遞信」請辭,並將加盟新醫療中心,該中心最快明年二月落成。
- 有時我會簡單直接地問病人「如果手術後才發現腫瘤是良性,你能接受嗎?」,有些病人知道是良性腫瘤,會鬆一口氣,有些則寧願當時沒做過手術,每位病人的想法都不同,在這些困難的情況下,我們更需要向病人仔細分析當下情況。
- 早前《精靈一點》請來外科專科醫生 – 夏威醫生,與我們講解一下「肝硬化及併發症」。
有時我會簡單直接地問病人「如果手術後才發現腫瘤是良性,你能接受嗎?」,有些病人知道是良性腫瘤,會鬆一口氣,有些則寧願當時沒做過手術,每位病人的想法都不同,在這些困難的情況下,我們更需要向病人仔細分析當下情況。 超聲波是現在比較常見的檢查,偶然間,病人可能因為超聲波檢查而意外發現自己胰臟有問題,若如是,醫生則會考慮作一個較為準確一點的電腦掃瞄檢查,這能見到病人的血管供血情況,這是其中一個讓醫生判斷腫瘤是否惡性的線索,而驗血則有癌症指數可供醫生參考,更先進的,有正電子掃瞄,讓醫生了解腫瘤組織的活躍程度。 夏威醫生 這些檢查沒有一個是百分百準確,讓醫生判斷腫瘤組織是否惡性,但各項檢查加起來,醫生就能總結腫瘤是惡性的機會有多少,然後再與病人討論治療方法。 無論換全肝還是活肝捐贈,其中一部分手術是將纖維化或肝硬化的肝切除。 夏威醫生 剛才提到肝硬化跟手術的問題就是當出現要做肝臟手術,大部分可能出現腫瘤的情況之下,肝硬化影響了手術的可行性,如果肝硬化的狀況本身很差,無論在功能上或者結構上都會影響肝臟切除手術的可能性和風險,因為即使一個很小的腫瘤,如果要切除一部分肝臟,而剩餘的肝臟,無論體積不夠或者功能不足,其實病人都會出現性命危險,就無法進行手術,肝硬化自然會影響到其他接受治療機會和效果。
夏威醫生: 病人須知
因為肝臟的結構是一個好精密的結構,包括:肝細胞、血管、膽管,肝臟在顯微鏡下面好整齊,但因為經過長期的破壞,其實是一個炎症,不是細菌感染的炎症,在身體一個自我修復的過程當中會一定涉及到一些炎症,回復之後就會有一些纖維組織形成取代正常的結構,日常例子,譬如你鎅傷,傷口埋口時會留下疤痕,而疤痕並不是一個正常皮膚組織,而是纖維組織,不具有彈性。 夏威醫生,外科專科醫生,專科業務為腹腔內器官手術,主要包括肝、膽、胰及脾臟,以及肝臟移植手術,另外也包括普通外科手術,如上消化道內鏡、腸鏡、乙狀結腸鏡檢查,及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 曾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顧問醫生及香港大學瑪麗醫院的榮譽副教授,擁有超過十年的外科專科經驗。 夏威醫生:沒錯,譬如肝炎,大致上可以分為慢性和急性,急性自然是來臨和擴散都會好快,最終就會爆發性肝炎,甚至乎急性肝衰竭。
夏威醫生: 【死因聆訊】婦換肝後3天亡 醫生指非因手術:問心無愧 (15:
在當時,我查閱很多文獻,這手術並無先例,左三葉分期切肝至今也未見過任何報道,如此複雜的手術對病人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手術很成功,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病理顯示肝腫瘤為神經內分泌腫瘤肝轉移。 當時深圳並沒有神經內分泌腫瘤檢查可做,病例結果使最初的手術方案必須調整。 經過與影像科醫生的反覆討論,再做磁共振,我們懷疑胰腺頭部有腫瘤,大小約兩公分。 早前《精靈一點》請來外科專科醫生 – 夏威醫生,與我們講解一下「肝硬化及併發症」。 夏威醫生 另外第三組離開肝的血管,因為肝會製造有用的東西或者排毒的東西,又怎樣離開呢?
夏威醫生: 夏威醫生 — 膽石可因食豆腐飲奶茶導致?三餐定時有助預防
醫生:沒錯,因為現今社會的生活水準提升,醫學發展較完善,人們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更為着緊,於是很多人都會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如果檢查發現胰臟出現陰影,病人就會擔心自己是否已患上癌症,有時我們也會接觸到很徬徨的病人。 當檢查驗出胰臟有陰影,其實不一定是癌症,可以是一些良性或惡性的腫瘤。 通常病人求診的時候,我們都會留意病人的年紀和生活習慣,譬如有否長期酗酒﹑糖尿病,這些都會影響病人患上慢性胰臟炎的機會。 夏威醫生 在九巴任職逾廿年的好爸爸江振超,日前因急性肝衰竭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在等候換肝期間病情急轉直下,直至物色到合適的肝臟進行移植,身體情況已不適合進行手術,終在週日(25日)不敵病魔離世,遺下太太及兩名年幼子女。 有「換肝聖手」之稱的資深外科專科醫生夏威說,病人及其家屬在等待器官移植的過程中,每一分一秒都是煎熬,任何捐贈者只需要有「想幫人嘅心」,其他醫療事務上的事,自然會有醫護人員協助處理,期望更多人能登記成為器官捐贈者。
夏威醫生: 夏威醫生 — 肝硬化無法逆轉 提防酒精熬夜影響肝臟修復
【本報訊】患末期肝硬化及乙型肝炎婦人於一三年在瑪麗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後翌日死亡,死因庭昨繼續聆訊,當日負責操刀的醫生夏威作供指,死者出現「肺動脈血壓高」現象,並不是由手術造成,他自問在手術期間已盡力,可謂「問心無愧」。 而死者出現的現象,可以說在手術前評估至手術期間造成,致令手術不成功。 據悉,由於內地器官移植規管停滯不前,港大深圳醫院原定去年開始進行活肝移植手術,至今遲遲未能實現,且內地醫療文化較「人治」,令本港醫生難以適應。 夏威醫生 夏威近年參與的肝臟移植手術較過往少:「可能佢覺得工作已同原意唔同啦。」據瞭解,夏威上月尾已向港大外科學系主任盧寵茂「遞信」請辭,並將加盟新醫療中心,該中心最快明年二月落成。
夏威醫生: 醫療教育
現時大腸癌在香港的癌症排行頭三位,大腸癌的病發年輕化,50歲宜接受腸胃鏡檢查,到底腸胃鏡有多大幫助呢? 早前《健康旦》請來外科專科醫生夏威醫生,解答有關大腸癌及照腸胃鏡的相關問題。 夏威醫生2025 夏威醫生2025 夏威醫生:主要有兩個考慮因素,一個是接受換肝的人,視乎病人的體型去決定佢需要肝的體積和結構,由其是活肝捐贈的話,需要根據肝臟結構,大致上都是左肝和右肝的分別,三分二屬於左肝,另外三分一則是右肝,一般成年人起碼都要捐肝者的右肝纔可以維持,所以視乎捐肝者的右肝體積,是否適合病人的肝。
夏威醫生: 專科
夏威呼籲捐贈者只要有「想幫人嘅心」,便可到醫院作出檢驗,其他醫療事務上自然會有醫護人員協助處理。 另外脾臟發大時,就會破壞血液內有用的細胞,包括常見血小板、白血球,甚至乎紅血球都會偏低,形成連鎖反應,最終血管壓力會傳送到食道附近的一些靜脈,就會影響食道的靜脈曲張,所以有時好容易進食,都是輕微的破損或者壓力太高,就好像一個澎脹的水喉,穿窿就會噴水出來。 而在人體入面就會出血,內出血是一件好嚴重的事,因為有時真的很難止血,甚至乎會出現性命危險,這是一個常見的門靜脈高壓的影響。 夏威醫生:是的,肝血管是其中一個肝硬化出現的併發症,因為肝硬化改變肝入面的結構,纖維化的組織會增加血管阻力,最終令到血管倒塞,血管無法流入肝,影響肝附近的血管的血液循環或者血管的壓力分佈,引致肝硬化或末期肝炎病常見出現的併發症。 夏威醫生 作為本港少數能獨立進行活肝及屍肝移植手術的資深外科專科醫生夏威坦言,香港於活肝移植技術範疇上能夠享負盛名,實在「係逼出嚟嘅」。
夏威醫生: 瑪麗換肝名醫夏威 轉投私營市場
及至手術順利完成後,許耀斌坦言之後有兩個月時間連行也行不到;但經過專心休養後,突然覺得要對自己身體認識更多;在手術後一年慢慢開始重新做運動,又以捐肝者身份參加毅行者,宣揚器官捐贈。 9年前曾捐肝救母親的前電臺主持許耀斌憶述,由得悉母親患肝癌,至知道要做手術捐肝救母都是「3秒鐘決定」。 於捐肝手術前的一段時間,他坦言心情很惡劣,除了自己與母親做手術的日期外,完全想不到其他事情。 此事他還勉強參加跑步比賽,但身心狀態俱疲下,最終「跑都跑唔到,反而仲拉傷咗」。 夏威昨承認將離職,並表示曾就離職事宜與盧寵茂傾談,坦言投身私營市場是希望事業上有新嘗試,絕非為名為利:「我覺得似踢波轉球會一樣,崗位不同,但都係做醫生。」他形容,在瑪麗醫院工作是他人生永遠留下的一部分珍貴經驗。
夏威醫生: 夏威醫生
死者羅青蘭(五十七歲)的長子林健鴻昨庭上向夏威致歉,指初時表示不追究事件,但後來因其患喉癌四期的父親,希望弄清事件,故才展開死因研訊。 事發時是瑪麗醫院肝臟移植科副顧問醫生夏威表示,一三年五月十九日進行的換肝手術,由他、鍾浩宇醫生及一名培訓醫生等人參與,而陳詩正教授則在現場監察。 因移植予死者的肝較大,故當時並無替死者縫合傷口,只用了消毒的手術膜蓋着死者腹腔。
夏威醫生: 換肝聖手夏威:病人分秒受煎熬 器官捐贈者少 逼出活肝移植技術
惟手術後,死者情況不見轉好,負責的醫療團隊開會後認為死者的心及肝出現衰竭,但當時不清楚原因,事後才推斷是因「肺動脈血壓高」所致。 就家屬早前提出質疑,包括有醫生曾指死者血管幼細而不能推動肝臟,以及是否因黎青龍教授催逼而急於讓死者「超前」換肝等,夏威一一解釋說,血管是有彈性及可伸縮,故粗幼並非問題;又指輪候肝臟是有一套機制執行,無人可以影響供肝予病人的次序。 在康復的定義來講,如果癌症在五年內沒有復發的話,就視作已痊癒,但胰臟癌的數字則較差,因為胰臟癌在過往通常較遲被發現,以前的科技稍遜,相關檢查較少,病人到了不舒服﹑出現病徵,甚至當腫瘤變得很大時才求診,這些病人到了看醫生時,腫瘤已經很大,或者已出現擴散,而手術後,腫瘤即使沒再出現,也可能有早期復發的情況。 幾年前,受香港大學指派,我去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就職,在那裏我遇到了一位令我畢生難忘的病人。 他是一位從內科轉介來肝膽外科的年輕男士,長期腹痛腹瀉不止,檢查確診為胃部多發潰瘍,但病人的症狀要比普通潰瘍嚴重許多,並非國內常見的乙肝患者。
夏威醫生: 夏威醫生 — 胃酸倒流致心口灼熱 嚴重可引發食道潰瘍
做了多項檢查後,腫瘤標誌物和CT顯示這位病人75%的肝已被癌細胞佔據,我判斷這位男士是肝轉移或原發性肝癌。 病人只有三十二歲,雖然當時的醫院配套並不完美,鑑於他還年輕,熬下手術的機會很大,醫生團隊商討後決定分兩次切除他的肝部腫瘤,因為如一次性切除70%以上的肝病人會有生命危險。 分期手術可以待殘肝長大後才把腫瘤部分切除,確保術後肝功能順利恢復。 膽結石往往沒有徵狀,又或者只是輕微腹痛,令你誤為以為腸胃不適,一旦出現病徵,可能已經是膽囊炎急性發作,膽石堵塞膽管道,痛到受不了入急症室,要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成為「無膽」之人;不喫早餐是不是容易有膽石? 夏威醫生:纖維化或者肝硬化是整個肝的影響,所以肝硬化就沒有部分切除可以有用或者有幫助,但如果針對肝硬化的情況,就是肝出現了嚴重的併發症,引起致命性的病,例如肝昏迷、出血或者肝衰竭的肝功能太差,最終治療肝硬化就要肝臟移植,即等於換肝。
更先進的發展有內窺鏡的超聲波,因為胰臟基本上被胃部和十二指腸包圍着,而超聲波檢查可以直達胃部裡面,貼着胃部而看到一部分胰臟,然而這也不能完整看到整個胰臟,但起碼多一個選擇讓醫生能正確地抽取組織檢查。 至於上述哪些檢查是合適﹑且有需要,就需視乎病人以及胰臟腫瘤的情況而判斷。 肝昏迷的原因其實因為肝硬化、纖維化之後令肝功能變差,牽連身體內蛋白質的一個新陳代謝。 正常來說,蛋白質內的「氮」因子,會一路分解經小便排走,是一個好複雜的新陳代謝。 因為肝是一個好關鍵的角色,如果肝做不到最後一步,氮就會形成一個叫「亞摩尼亞」,在血液循環入面,如果「亞摩尼亞」很高的話,就會破壞中樞神經。 夏威醫生:如果肝的門靜脈堵塞之後的反應,因為是一個慢性惡化的過程,亦都是早期身體就有反應,肝門區就會新形成一些奇異的血管,而這個身體反應是想維持一個通道,雖然新血管有一點幫助,但不足以取代原本的血管, 在醫生來講, 無論做手術或肝移植,是完全無幫忙,反而會增加手術上的困難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