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肛門退燒塞劑使用時機,建議超過39度以上再用,因為它透過直腸黏膜吸收,多半會在半小時內退燒。 此外發燒會增加氧氣消耗量與心臟輸出量,對於健康兒童影響不大,但對有慢性病的兒童,可能會無法承受。 藥師千慈,臺大藥學系畢業後,任職於臺大醫院藥劑部,作為一個男寶的媽媽,現在肚子中也孕育著寶寶,用一個當媽媽的心,把臨牀常見的藥事問題,用生活化的方式分享給同樣是爸媽的你。 歐陽卓倫提醒,小孩發高燒時,因腦電波被擾亂,有20%機會伴隨抽筋症狀,每次抽筋會維持20秒左右便停止。 他建議家長在小孩抽筋時,讓其打側躺臥,以免嘔吐物進入氣管,導致「濁親」。 他續解釋,有時家長發覺子女體溫飆高至39度,會非常緊張,此時可服用另一款藥,「因為成分不同,就算未夠4個鐘頭,都可以食」。
對此,醫生呼籲,感冒藥會疊加對腎臟的影響,切記勿混搭服用。 顏俊宇說明,感染腺病毒後雖會產生抗體,但並非終身免疫,還是會產生「重複感染」,且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得到。 小朋友退燒藥2025 小朋友退燒藥 小朋友退燒藥2025 染病後病程較長,一般是7~14天,因為目前沒有特效藥可醫治,還是以症狀支持療法為主。
小朋友退燒藥: 「當歸」為什麼叫「當歸」?
除非孩子一直發抖、翻來翻去,甚至醒來說頭痛、或哭鬧,這樣就最好用適量的退燒藥讓他舒服一些。 至於坊間有家長擔心小孩抽筋時咬到舌頭,因此將手指放入小孩口腔,歐陽卓倫強調,有關家長做法錯誤及沒有需要,因抽筋時小孩並不會咬到舌頭,但將手指放入則可能被咬傷,「千祈唔好咁做」。 洪醫師也可能一次給予家屬退燒全餐,三種退燒藥都給您,使用如下圖,同樣低,也可能是先用依普芬再用安佳熱。 普遍來說,安佳熱的退燒效果比依普芬來的弱,因此小於39度考慮使用安佳熱,大於39度考慮使用依普芬,但洪醫師也遇過小朋友反而安佳熱比依普芬好用。
舉例說,患上普通感冒的孩子可以高燒40度至41度;患有嚴重疾病的孩子卻可能只有低燒38度,例如細菌入血的孩子,即使只有低燒,仍隨時有生命危險。 因此要謹記,孩子高燒時不需過分擔心,低燒時也不能掉以輕心。 目前為止,「發燒」並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部分醫院和診所定義體溫高於37.8度或38度為發燒。 至於「發高燒」,大多定義為體溫高於38.5度,因為每十名體溫高於38.5度的六個月至六歲的孩子中,就有一名出現「發燒抽筋」的現象,患者會突然昏迷、雙眼反白、四肢抽搐,情況一般維持不多於五分鐘。
小朋友退燒藥: 小孩發燒,給退燒藥是最好的選擇嗎?
醫護人員指出,酒精可以透過皮膚吸收,大量使用恐會導致過敏,嚴重更會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建議勿用偏方。 武漢兒童醫院專家提醒,除了擦酒精退燒,還有幾種退燒方法家長也別嘗試,像是使用阿斯匹靈、過多的退燒塞劑、逼汗。 食藥署提醒,一般口服退燒藥需要1-2個小時,若未退燒,可間隔1小時以上再考慮使用第二種退燒藥,不過Acetaminophen需間隔4小時以上,Ibuprofen需間隔6小時以上,以免造成體溫偏低或腸胃道出血等症狀。 發燒超過39℃以上是每次服用1/2體重的CC數,發燒超過39℃以下是每次服用1/4體重的CC數,通常服用1-2小時會退燒,最多每6小時服用一次,此類藥物的退燒、止痛效果較佳,但較傷胃。 萬一小朋友出現一些嚴重症狀,尤其是失去意識地抽搐(即發羊吊症狀),首先要確保小朋友不會被自己的分泌物,如口水或嘔吐物「濁親」,因為氣道阻塞可以引起窒息及死亡。
- 甘永雄稱,經醫生判斷,最後確定小趙是急性腎功能衰竭,橫紋肌溶解,是感冒藥疊加對腎臟的影響。
- 除了看孩子的體溫外,徐嘉賢醫師也提醒家長更需要觀察孩童的表現,尤其許多家長常會有一些對於發燒的疑惑,兒科徐嘉賢醫師在臉書上一一替家長解釋,破解常有的迷思、誤解。
- 她解釋:「通常服用必理痛,英文藥名『paracetamol』」,最好做法是跟前一次兒科醫生開的份量,或體重(公斤)x 10mg,「例如BB重10公斤,必理痛食的份量是100mg左右,最溫和藥份」。
- 過去的認為發燒會燒壞腦袋是因為以前發燒的孩子很多是得到了腦炎,如日本腦炎,痲疹,還有細菌性腦膜炎等等。
- 如不想進行肛探,可改為使用耳探溫度計,而兩個月或以下的寶寶,在腋下探熱則較為準確;至於近年常見的紅外線額頭探熱器,英國NICE指引則表示其準確度成疑,不建議使用。
- 吳醫生提示家長,若小朋友出現呼吸困難,不要讓其躺下,最好是坐起身微向前傾,期間不要餵食以免因嗆到進一步妨礙呼吸。
他接著分享小孩發燒5大處理原則,直言,「爸媽若敢用,但不知道用法,這麼用下去孩子可能會有風險」。 冰枕、溫水拭浴等物理性退燒方法並不會改變發炎反應,所以不會有退燒效果,反而造成發燒兒童額外的代謝負擔,尤其小孩正在開始發高燒時。 會出現怕冷顫抖的情形,此時請不要給予冰枕,會讓小朋友更不舒服。
小朋友退燒藥: 孩童發燒一定要喫退燒藥? 兒科醫師說「這行為」千萬別做
在使用退燒藥之前,請仔細閱讀藥物包裝上的說明並遵從醫生的建議,確保按照正確的劑量和頻率服用,亦不要同時服用兩種或以上的退燒藥。 此外,如連續服用退燒藥超過 3 天但發燒仍然持續,應徵詢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 如果出現任何過敏反應或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尋求醫療協助。 退燒需要時間等待,口服退燒藥的作用時間大概要1至2小時,有家長因為擔心小孩發燒,忽略了兩次退燒藥要間隔6個小時以上,若未間隔6個小時又發燒了,家長就給了第二次,很容易出現藥物中毒或副作用。
- 兒科醫生洪之韻(上圖左)近日接受節目《健康旦HiEggo》訪問時表示,0至3個月的嬰幼兒一旦出現發燒情況,首先較擔心是可能跟腦膜炎、尿道炎或肺炎有關,很大機會是「喫退燒藥都冇用」,應該要看醫生。
- 另外,發燒也可以用來觀察疾病的趨勢,如果小朋友本來6個小時發燒一次,之後慢慢延長成8個小時或是12小時發燒一次,這代表病程快要結束了,反之則要小心。
- [週刊王CTWANT] 大陸廣東深圳有名4歲女童於近日反覆高燒,父母多次用75%酒精擦拭和濕敷以試圖降溫,然而竟導致女童臉色蒼白、嘔吐、渾身沒力氣,經診斷為酒精中毒,大腦功能受損,被緊急送入加護病房。
- 4.發燒未必不是壞事情:發燒可以提升兒童免疫系統的效能,未經醫師指示大量使用退燒藥反而會降低免疫力,使病毒更不易被殺死。
因日前有網紅分享自己家裡備有的兒童退燒藥水,表示那是小孩感冒時醫師開的,孩子燒到38°C就會給孩子們喝,接著又有在藥局工作的網友私訊給她,希望透過該網紅對外喊話,表示藥局現在已經叫不到這藥水,建議可直接到診所協助開藥。 小朋友退燒藥2025 此文一出,有許多民眾開始稱這款藥水為「兒童救命藥」、「幼兒救命神藥」等,讓不少兒醫看了很擔憂。 兒童及青少年在使用病毒快速抗原測試套裝時,應遵照測試套裝內指示完成所有步驟,亦應妥善處理用完之測試套件,掉棄到有蓋的垃圾桶。 如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病童需要按照衛生防護中心的指示再接受核酸檢測,可由家人代領及交付深喉唾液,或通過檢測公司安排。 安佳熱的成分是Acetaminophen,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普拿疼,這個藥除了有錠劑也有糖漿,尤其嬰幼兒打完疫苗之後,醫師給的退燒藥成分大概就是這種。
小朋友退燒藥: 兒童退燒藥: 網民教搶兒童退燒藥 家長怒轟
洪醫師的建議是隔1.5個小時(90分鐘),因為藥物吸收30分鐘,應該1小時左右會有效,保守1.5個小時應該會降溫才對(在醫院可能會隔更短的時間就改藥,畢竟醫院有醫護人員幫忙評估療效)。 小朋友退燒藥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不幸生病,第一任務是要冷靜——這樣纔可以逐點向醫生說明狀況,以便最快得到適切的治療建議。 例如,曾有家長帶著小朋友匆匆趕去急診室,卻沒有將孩子的身份證明文件、曾經服用的藥物資料、病歷放在身邊,這些資料都能協助醫護更快速地處理個案,減少延誤和不必要的誤會,值得家長注意。
小朋友退燒藥: 高燒快7天、黃眼屎!不少孩子染「燒久姬」 醫:酒精殺不死
放入採樣棒時切忌用力向上「撩」,有機會碰到小朋友鼻骨致疼痛。 最重要的觀察重點,是在「燒退」的時候,孩子的精神活動力如何? 如果溫度已經降了之後,精神活動力仍然不佳,這就要特別注意,盡快就醫。 顏俊宇提醒,因它和腸病毒一樣沒有套膜,所以「用酒精殺不死」,還是要用漂白水(500ppm)環境消毒纔有用。
小朋友退燒藥: 香港文匯網
衣服穿太多或夏日中暑等引起的體溫升高,纔要用物理性退燒方法,幫小朋友降溫。 孫麗娟提及,冰枕、溫水拭浴等物理性退燒方法並不會改變發炎反應,所以不會有退燒效果,反而造成發燒兒童額外的代謝負擔,尤其小孩正在開始發高燒時。 因此,出現怕冷顫抖的情形,此時請不要給予冰枕,會讓小朋友更不舒服;衣服穿太多或夏日中暑等引起的體溫升高,纔要用物理性退燒方法,幫小朋友降溫。 小朋友退燒藥2025 一直反覆退燒,只是製造沒有發燒的假象,並不是病情沒有出現變化。 萬一孩子病情加重,又沒有發燒這個機制來示警,導致沒人注意到,該怎麼辦? 林天然醫師表示,發燒只是疾病的一部分症狀,迅速降溫不見得可以拯救很多寶貴的生命,反而適度的提高體溫可以對抗病毒細菌的入侵,讓病毒細菌不適合繁殖。
小朋友退燒藥: 兒童退燒藥2023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兒科醫生陳欣永指出近幾星期以來,病人都甚少前往診所,以遙距診症為主,當中有95%以上是感染新冠肺炎,年紀最細為十幾日大的初生嬰兒。 吳醫生提示家長,若小朋友出現呼吸困難,不要讓其躺下,最好是坐起身微向前傾,期間不要餵食以免因嗆到進一步妨礙呼吸。 若果兒童進入昏迷狀態,屢叫不醒且沒有脈搏呼吸,應立即做心外壓及人工呼吸,若仍有脈搏則讓孩子打側躺,頭微向後以保持呼吸道暢通。 其實不管那一種退燒藥水,簡單一點,就是體重除以2就對了,既有效也不會過量。 小朋友退燒藥2025 唯一要注意的地方在於「用藥間隔時間」,一個是4小時(安佳熱)一次,一個是6小時(依普芬、炎熱消、舒抑痛)一次,不要搞錯了。 徐嘉賢醫師說明:「退燒藥需1-1.5小時左右才開始作用,並非15-30分鐘。」此外,並非退到37度以下,纔算有作用,很多時候在急性期,喫了退燒藥,可能只有降溫一些些,隔一兩個小時後,又會開始燒上來,反反覆覆。
小朋友退燒藥: 退燒藥副作用
為此,食品藥物管理署特邀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醫師詳細說明。 顏俊宇在粉專《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發文衛教,腺病毒快60種型別,其具有高度傳染性,常見為飛沫及接觸傳染,不同型別也會有不同表現,常見呼吸道症狀、眼睛結膜炎或腸胃道症狀。 他說,雖然發燒多日很可怕,但退燒後精神、活動力還可以,大多為輕症,惟少部分會出現嚴重肺炎、中耳炎、出血性膀胱炎等併發症,需看診找醫師評估病情。 若不慎過量服藥引起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詳細告知醫生近期服藥情況,積極配合治療。 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方橋院區急診重症監護室主任醫師甘永雄介紹,小趙發現自己有感冒症狀並發燒,於是先服用感冒藥及退燒藥。 服藥後,小趙感覺症狀沒有明顯緩解,於是再服用兩款治感冒的中成藥,「相當於四個藥,喫了以後效果不好,出現了惡心嘔吐腹瀉」。
小朋友退燒藥: 拆解新冠肺炎兒童用退燒藥全攻略 醫生:勿服用抗生素、阿士匹靈
當小孩子發燒的時候,爸媽應該要覺得有點高興,因為這代表小朋友免疫力很不錯,身體才會對感染有反應,所以短暫的發燒,而且不是高燒的時候,其實真的不需要太擔心。 以退燒藥來說,就是要告訴身體調節體溫的中樞,是該讓溫度下降的時候了。 小朋友退燒藥2025 五度,又或是體溫三十八度、而且已經出現很疲憊、且不舒服的狀態時,其實就可以考慮使用退燒藥物。 Omicron傳染力強,家有還未接種疫苗的孩子,令家長相當憂心。 小兒科醫師巫漢盟透露,昨(15)天一早遇到好幾組爸媽因疫情想替孩子準備退燒塞劑,卻不知該如何使用。 至於傳統長輩說「發燒會燒壞腦袋」的說法,醫師則提醒,那多半是因為有腦炎或腦膜炎等疾病的影響才會導致。
小朋友退燒藥: 兒童常見退燒藥水種類、劑量,以及發燒正確知識
明白發燒的原理,就能掌握時機,做出正確的處置,也可以釐清一般常見的退燒迷思。 5.若服用完退燒藥水2個小時後,體溫仍維持39度,也可考慮退燒塞劑,因這時口服退燒藥效果也差不多沒了。 隔2小時也可避免太密集使用退燒藥物,當多種藥物效果加乘起來,反而會讓體溫降太低。 傳統上,我們會用水銀溫度計在肛門探熱,但這個方法對許多家長來說不太方便。 如不想進行肛探,可改為使用耳探溫度計,而兩個月或以下的寶寶,在腋下探熱則較為準確;至於近年常見的紅外線額頭探熱器,英國NICE指引則表示其準確度成疑,不建議使用。 其實不單純只是抵抗力的關係讓孩子們容易發燒,嬰幼兒比較容易感染病毒也是主因之一,一般大人遇到病毒可以產生白血球與抗體來對抗,但當孩子第一次碰到這樣的狀況,身體沒有足夠的抗衡因素,就很容易引起發燒。
5.適度調整小朋友的穿著(保暖):小孩手腳冰冷時穿多一點,小孩冒汗時穿少一點。 6.錯誤的照顧:酒精擦拭,使用阿斯匹靈,瘋狂的使用退燒塞劑,逼汗。 小朋友退燒藥 發燒是體內正常的一種免疫反應,並不是一種疾病,但是當引起發燒時,乃是提醒我們身體需要注意了。 有些輕微的疾病也會引起高燒,而一些嚴重的疾病卻只會引起輕微發燒,多觀察您的小朋友的活動力與感覺不舒服之程度,比只看發燒程度是更有意義的。 兒童必理痛退燒藥亦被家長搶購一空,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藥劑師表示,市民可前往有「RX」標誌的藥房,即有專業藥劑師當值的藥房,購買含布洛芬(Ibuprofen)成分的藥物用作退燒。
小朋友退燒藥: 退燒藥應放雪櫃嗎?
2.溫度高低並不等於疾病嚴重度:小朋友退溫時的活動力,纔是疾病嚴重的指標。 只有約4%的孩子在發燒時會有熱痙攣的現象,那是體質,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即便發生熱痙攣,只要抽搐時間在數分鐘內並不會造成腦部傷害。 過去的認為發燒會燒壞腦袋是因為以前發燒的孩子很多是得到了腦炎,如日本腦炎,痲疹,還有細菌性腦膜炎等等。 這些例子是因為”腦炎”才壞了腦袋,絕對不是因為”發燒”唷。
本網站之所有著作之著作財產權,皆為陪你長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所有。 兒童退燒藥 OT莉莉等人士為本公司無償公益顧問,無償提供專業知識與資料。 其他相關專門職業技術人員或專業人士,皆為本公司無償公益顧問。 四歲以下建議量取肛溫,肛溫最接近人體中樞溫度,最為準確。 顏俊宇感同身受地說,診所不少孩子每個月都感冒1次,可能因校園生活很密集,很容易一直感染新病毒,也勸家長不用過度焦慮,「但是我知道,照顧真的辛苦了」。 近期呼吸道疾病高發,有些人選擇自行購買服用感冒藥、退燒藥、止咳藥。
若是口服退燒藥水(或是錠劑),因為藥物需要經由腸胃吸收,效果比較慢,平均約三十至六十分鐘才會慢慢退燒,但效果會持續好幾個小時。 小朋友退燒藥2025 臺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在第一版的兒童發燒衛教中指出,發燒與退燒的循環會重複發生,如果持續至少24小時以上沒有發燒,纔可能代表疾病已經康復。 輝瑞疫苗的部分,許辰陽說,不良反應和莫德納一樣,絕大部分都以注射部位不適為主,少數有發紅、腫脹、搔癢狀況;全身性不良反應則有發燒、疲勞、腹痛、肌肉痠痛等。 數據也顯示,800萬名兒童在接種輝瑞疫苗後,有4249名兒童通報產生不良反應,4129件非嚴重、100件嚴重,其中又有11名兒童發生心肌炎,不過目前已有7位康復、4位治療中。 接種新冠疫苗的人數持續上升,不少人打針後出現常見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發紅、腫痛,甚至出現輕微發燒的情況,到底市民應否自行服… 普遍市民一般有痛症或發燒的時候都會服用撲熱息痛(Paracetamol)紓緩症狀。
小朋友退燒藥: 家長切勿忽視家族病歷!宜及早篩查常見遺傳疾病(MameShare)
至於自行配藥方面,TOPick詢問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的意見,他強調市民用成藥治療輕微病徵並非「亂食藥」,鼓勵家長購買三類藥物「傍身」。 他又謂,人的體溫在不同時間也有差異,通常在清晨6時最低,下午4至6時則最高,因此晚上發高燒比下午發高燒可能顯示情況更為嚴重。 小朋友退燒藥2025 小朋友退燒藥 蔡文展解釋:「所以慢慢也發現,似乎年紀越長以後,發燒的次數也越來越少,相較於年紀輕的人來講每一次病毒可能都是新的,所以免疫系統就會盡情地反應、打鬥。」所以當出現發燒的情況,不見得是壞事,代表兒童免疫反應正在努力作戰。
小朋友退燒藥: 退燒方式有哪些?小孩退燒藥怎麼喫?醫生:「先別急著喫藥!」
此外,也要記得常用洗手乳洗手,沒洗手前禁碰眼鼻口,以防病從口入。 而後緊急送女童至醫院檢查,發現丘腦稍微腫脹,顯示有代謝性腦病或者中毒性腦病,經診斷為酒精中毒,大腦功能受損,被送入加護病房,所幸經2天的治療後終於甦醒,近日除了語速稍慢,沒有其他大礙。 此外,塞劑(非炎)則一般一顆是12.5mg,13公斤以上的孩童,一次約可以使用1顆,間隔8小時可以使用一次。 成年人常用、氣味刺鼻、俗稱「馬尿」的咳水,具排痰作用,但不宜給予小朋友使用。 當歸的名字解說,主要說法有二個,一個是當歸使氣血「各有所歸」,所以被稱為「當歸」。 在急診重症監護室進行了5天的治療後,小趙又轉到了腎內科接受進一步治療。
盡量將抽搐中的小朋友身體側臥(即復甦姿勢),好讓口中的分泌物可以流出口外,而不是走入氣管中而導致窒息。 千萬不要將任何外來物如手指、拖鞋、木棍、毛巾等放入小朋友口內去防止他咬到舌頭。 除此之外,亦要其他家人或朋友立即幫忙召喚救護車,清晰地告訴救護員小朋友是失去意識地抽搐或發羊吊,並需要救援。 吳醫生強調,大部分兒童確診後情況輕微及穩定,通常於三數天內會好轉,若蜂湧入院只會加重醫療系統負擔,有需要或疑問可透過遙距診症向醫生求助。 不過,如果孩子持續出現超過39℃的高燒,以及有嘔吐、呼吸困難或發出如獅吼的喘聲、眼紅、嘴紅、腹痛肚痾等發炎症狀,就要盡早求醫。 「發燒」是身體在告知危險的警訊,這時候很需要讓孩子培養免疫力,而不是亂使用退燒藥試圖降溫,反而會造成身體上的負擔。
小朋友退燒藥: 持續腹痛,到底發生過甚麼事?(CUP媒體)
家長們對服用退燒藥的做法兩極化,有父母讓孩子過度服藥,有些爸媽則堅持孩子再燒都不給藥,這是因爲對退燒時間不瞭解所致。 為此,食品藥物管理署特邀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說明。 小朋友退燒藥2025 小朋友退燒藥 第二階段「發熱期」,全身逐漸溫熱,可能會伴隨呼吸心跳變快、倦怠等症狀。 此階段應適時補充水分,可給予物理性降溫,若幼童發燒溫度超過5° C且有不舒服,可適時給予退燒藥,但需要注意的是,退燒藥是為減緩發燒所出現之不適感,讓幼童得以充分休息,切勿為使體溫降到正常範圍而過量使用退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