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站鄰近海悅豪庭、工人俱樂部大廈、欣榮花園,對面為馬頭圍邨洋葵樓;北行站毗鄰馬頭角道政府合署、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馬頭湧診所、九龍城(盛德街)總站。 如果選擇後排單位,可以望向高山劇場方向,情況會否理想一點呢? 問題是向西北方的單位,會望向公屋「樂民新邨」。 這個項目建於1970年,分三期發展,共建有9幢物業,在可見時間內會重建。 不過無可否認,向東南方向的單位,其景觀會相對較開揚一點,特別是因樓盤最高可以興建130米,從初步的規劃樓層來看,估計提供約33層,會否能遠到維港海景呢?
- 如果想查看更多資料,請在該職員名字/詢問處上點擊。
- 第一輪勘察計劃已於2018年結束,當中包括42個公共屋邨。
- 在《鐵路發展策略2000》中,本站分拆成為土瓜灣站及馬頭圍站。
- 英國人一八六零年得九龍半島,亦漸次開拓半島西岸,開山填海。
- 在該發展計劃草圖得到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及有關圖則刊憲後,市建局才會按既定政策向該項目內受影響業主及租客作出收購建議及補償安排。
- 居屋2022之中,位於馬頭角的「冠山苑」,屬於單幢項目共有495個單位,單位面積介乎281至447間,初步建議售價為188萬至364萬元,平均呎價7,680元。
馬頭圍之具體位置為北面以太子道西與九龍仔及九龍城為界,西面以九龍醫院與加多利山為界,西南面以天光道與何文田為界,南面以天光道遊樂場及馬頭圍道遊樂場與靠背壟為界,東面則以馬頭湧道與馬頭湧及土瓜灣為界。 馬頭角站可追朔到1993年的「鐵路發展研究」,以及其後的《鐵路發展策略》,當時為東九龍綫的一個車站。 馬頭角2025 在《鐵路發展策略2000》中,本站分拆成為土瓜灣站及馬頭圍站。
馬頭角: 馬頭角站
房委會會就兩個重建項目遷置安排作進一步研究。 當遷置安排有具體方案時,房委會會適時與相關政府部門及持份者溝通。 總括而言,我們會按照每個重建項目的情況考慮合適的遷置安排,而清拆通知會在不少於30個月前發出。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要就不同文物地點的歷史聯繫提供資料,並分析這些文物地點的建築價值、歷史意義和社會意義,以及對九龍城區和啟德地區市區發展的歷史和社會影響。 此外,亦會研究能否在該區設立文物徑/網絡。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已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條的規定,呈交一份發展計劃草圖予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考慮。
馬頭角之具體位置為南面以新山道及新碼頭街與土瓜灣為界,西面以九龍城道與馬頭湧為界,北面以宋皇臺道與啓德爲界,東面則臨土瓜灣避風塘。 除了確保所有樓宇的整體結構均屬安全,房委會會繼續推行各種計劃及措施,維持和改善樓宇狀況,為居民提供安全適切的居住環境。 這些工作包括藉屋邨改善計劃翻新大廈外牆及公共地方,以及提升邨內設施;經全方位維修計劃主動為邨民檢查室內設施,並作出適當跟進。 此外,還有日常家居維修服務、提供無障礙通道、升降機現代化工程等,讓住戶有一個長幼傷健共融的社區。
馬頭角: 馬頭角道93號 位置地圖
同時,房委會亦會清拆石籬中轉房屋作公營房屋用途,目標在明年12月清空。 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項目預計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 房委會並會重建房委會轄下工廠大廈,即火炭的穗輝工廠大廈、九龍灣的業安工廠大廈、長沙灣的宏昌工廠大廈及葵涌的葵安工廠大廈,作公營房屋用途。 為加快重建步伐,房委會會在改劃用地期間,同時清空四個工廠大廈的租戶,然後拆卸有關建築物。 此安排有助縮短重建計劃的時間,提早供應公營房屋以滿足需求。 預計重建後可提供共約4,800個單位。
馬頭角未成市區之前,佢南北兩灣,都係耕田同水上人聚居處。
馬頭角: 區議會
亦可以選擇多過一條馬路至「馬頭圍道」,有專線小巴前往紅磡火車站、黃埔等。 二零零九年五月廿九號,局又宣佈重建馬頭角新山道/炮仗街,按法定程序規劃,改善約莫一百卅四戶住屋。 原本馬頭角係海邊一角,向東伸入九龍灣中,指向牛頭角。
馬頭角: 「十三街」舊樓羣
項目最高高度130米,會興建一座合共約450個單位,容納人口1,260人。 根據規劃大綱,項目內會按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每一人就需設一平方米的原則下,提供13,568呎的公共空間;以及1,087呎的兒童嬉戲設施;同時亦會按準則提供30個住客車位、4個電單車位、1個上落客車位、以及3個訪客車位。 遷置資源方面,我們擬用毗鄰西環邨的加惠民道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作遷置受重建影響的西環邨居民。 由於西環邨規模較小,約有600個單位,預計可一次性遷置受重建影響的居民。 至於馬頭圍邨,我們現時擬用鄰近的土瓜灣道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作遷置受重建影響的馬頭圍邨居民,鑑於馬頭圍邨約有2,000個單位,初步預計分期遷置受重建影響的居民。
馬頭角: ( 九龍城區暨啟德地區的歷史與社會研究 (Historical research on Kowloon City district in connection with Kai Tak area)
該幅用地原本是臨時撥給路政署作「沙中線」的工地,房委會建議把該用地, 由「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改劃為「住宅(甲類)3」作公屋發展。 按原海角山仔來睇,馬頭角約莫係馬頭角道、土瓜灣道、上鄉道、馬頭湧道一帶嘅地方。 由於市區發展,屋宇同周圍絕無疆界,有時會其他地名混雜。 馬頭角 如北面近宋皇臺嘅馬頭湧,南面嘅土瓜灣。 馬頭角(英語:Ma Tau Kok)位於香港九龍城區東南部,土瓜灣以北,馬頭湧以東,啓德以南,土瓜灣避風塘以西。
馬頭角: 項目進展
市建局已於2022年10月10日呈交該項目的發展計劃草圖,包括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予城規會及已於2022年11月23日將第二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呈交城規會。 馬頭角(英語:Ma 馬頭角 Tau Kok)位於香港九龍城區東南部。 具體位置為南面以新山道及新碼頭街與土瓜灣為界,西面以九龍城道與馬頭湧為界,北面以宋皇臺道與啓德爲界,東面則臨土瓜灣避風塘。
馬頭角: 馬頭角道93號 近期成交
項目不但釋放了珍貴的市區土地潛力,增加房屋供應,亦為居民改善他們的居所設施。 對「冠山苑」影響最深遠的,肯定是「土瓜灣道及榮光街」的重建計劃,發展計劃已經在2021年3月刊憲,並於當日進行人口凍結調查。 整個地盤面積約為70,958呎,預計在2032年前會重建為420個住宅單位,提供537,478呎樓面,預計稍後會推出招標,其核準高度約為100米。 「冠山苑」地盤面積約32,292呎,預計住宅部份採用7.5倍地積比率發展,住宅可建樓面242,195呎;另再以9倍地積比率發展非住宅部份,共提供48,439呎。
馬頭角: 明倫街 / 馬頭角道發展計劃 (KC-
1991年區議會選舉,馬頭角選區由雙議席的土瓜灣南選區分拆而成,當時以馬頭圍道、土瓜灣道及馬頭角道為界,議席由工聯會尹才榜勝出。 其後民建聯於1992年成立,尹亦有加入。 你就當作凸出的石屎外牆吧,也是減音措施之一,但兩邊都有牆圍著,意味太陽很難照射入屋,屆時單位只會陰陰沉沉。 「冠山苑」向東南的單位,亦即5至11室,面向「東九龍走廊」的單位,除了客飯廳主要的窗需要採用減音窗外,外面更要連接一個減音露臺。 我們參考上一個曾採用減音露臺的新居屋,亦即東湧的裕泰苑,你可以發現,這個減音露臺底部是密封的石屎牆,頂部就是的減音窗,而且客飯廳的減音窗要用六角匙才能開啟,有可能影響單位通風。 至於「俊民苑」則屬於一期居屋,共由12座組成,合共1,800個單位,面積由 呎之間,由於屬於早年未訂明補地價政策下落成的居屋,故「俊民苑」樓齡40年,但好處是其無需補價,便可在自由市場轉售。
馬頭角: 馬頭角
為達到《施政報告》中建議的合作社地段重建計劃及《市區重建策略》的目標,該項目希望藉著重建機會以改善該區整體環境。 發展局局長(局長)在考慮該項目及有關資料後,在2021年2月3日決定在不對該項目作出任何修訂的情況下,授權市區重建局著手進行該項目。 局長的有關決定已於2021年2月11日首次刋登於政府憲報。 馬頭圍(英語:Ma Tau Wai)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的中部,加多利山及何文田以東,九龍城及九龍仔以南,馬頭湧及土瓜灣以西,靠背壟北面。
馬頭角: 項目預計容納1,260人
上訴委員團在2021年6月18日刊憲公佈其決定,確認發展局局長授權市區重建局著手進行盛德街/馬頭湧道發展項目的決定。 市建局將會向受影響的業主提出收購建議,並會在收購完成後向合資格的租戶提出現金補償或安置。 馬頭角 要迎合市場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發展局在2014年9月聯同規劃署,希望把九龍城區內四幅用地改劃作公營房屋發展,其中一幅就是馬頭角「冠山苑」。
任何人士可在不遲於2023年5月3日向城規會作出書面申述。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樂民新邨內設有石油氣,需要進行定量風險評估外,樓盤近「山西街」地底地設有「污水設施保護區域」,會橫跨了地盤地底;且地盤東南地底也設有沙中線的「鐵路保護區域」,日後「冠山苑」住戶需否攤分其維修開支,而令管理費特別高昂,這點要了解一下。 雖然具備上述「屯馬線」及「名校網」因素,但實情今期推售的市區居屋中,啟德「啟欣苑」亦具備相同概念,因此究竟若有幸抽中揀樓資格的買家,在兩盤之中應抉擇呢,有一些關於馬頭角「冠山苑」的細節也需要知道,其中一點就是環境。 馬頭角 若令「冠山苑」之所以能成為2022年的觸目居屋項目,定必跟一個因素有關,就是「屯馬線」。
馬頭角: 項目背景
第二輪勘察計劃涵蓋的公共屋邨一共有71個,預計於2032年前分階段完成。 行政長官於2018及2019年《施政報告》中,宣佈邀請市建局物色一至兩個適合作高密度發展的公務員建屋合作社 (合作社) 地段作為重建試點,並研究按照市建局沿用的推展項目方式,重建該些合作社地段。 該項目旨在落實《施政報告》的目標,透過充分利用合作社地段的發展潛力,以增加房屋供應。 在該發展計劃草圖得到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及有關圖則刊憲後,市建局才會按既定政策向該項目內受影響業主及租客作出收購建議及補償安排。 2019年區議會選舉,民主黨因應鄰區馬坑湧區議員黎廣偉加入,派出馬希鵬出選馬頭角,並以300多票之差擊敗競逐連任的關浩洋,也是首次由泛民主派人士贏得本區。
該石於香港日佔時期被日軍所毀,用作擴建啟德機場之用,不過現時於宋王臺公園的宋王臺石並非仿製品,而是戰後由被毀原石中撿出刻有「宋王臺」三字的殘石修葺而成。 馬頭圍原名古瑾圍,因為古時九龍寨城附近的龍津碼頭而得名「碼頭圍」,隨後纔出現「馬頭圍」的寫法。 [1][2]位置即現今的聖德肋撒醫院旁的露明道公園對面,大約在露明道和必發道之間。 至1920年代,隨着城市擴展,古瑾圍被夷為平地。 二皇殿村清拆後則在附近興建馬頭圍邨和真善美邨。
馬頭角填海前是一個位於土瓜灣北端的海角,與九龍灣另一面的牛頭角隔海對望。 填海後與啟德連接,海角雖已消失,但馬頭角附近現仍為海邊,並有馬頭角公眾碼頭及九龍城碼頭,但因填海及九龍城區議會的選區劃界影響,九龍城碼頭被劃至土瓜灣的海心選區,很多香港市民也視馬頭角為土瓜灣的一部分。 填海後與啟德連接,海角雖已消失,但馬頭角附近現仍為海邊,並有馬頭角公眾碼頭及九龍城碼頭,但因填海及九龍城區議會的選區劃界影響,九龍城碼頭被劃至土瓜灣的海心選區,很多香港市民也視馬頭角爲土瓜灣的一部分。 除了房委會的重建項目,在政府協調和推動下,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的大坑西邨重建項目亦已獲行政會議批准。 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按計劃的構思,重建後的大坑西邨可提供約3,300個單位,較現時1,600個單位增加約一倍;其中約1,300個單位會用作重置現有住戶,餘下約2,000個單位則由市建局發展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馬頭角: 馬頭角羈留中心明日起恢復探訪安排
房委會自2005年開始,透過全面結構勘察計劃為樓齡接近或超過40年的公共屋邨進行詳細勘察,以確定樓宇結構安全,並評估持續保存該些樓宇所需的修葺方案和其成本效益。 第一輪勘察計劃已於2018年結束,當中包括42個公共屋邨。 第二輪勘察計劃已展開,除確保經第一輪勘察計劃評估的公共屋邨仍然結構安全及修葺符合成本效益外,亦會為未被納入第一輪勘察計劃,但其樓齡會於2018年至2032年間滿40年的公共屋邨進行首次全面結構勘察,以確定結構安全及修葺符合成本效益。
馬頭角: 項目發展資料
一名馬頭湧,由馬頭圍後山,湧水經聖山稍南嘅馬頭湧村,注入九龍灣。 馬雲以「馬雲公益基金會」創辦人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倡導者等身分,成為東京學院的客座教授,研究和分享永續農業和食物生產的議題。 除此之外,他也獲選為香港大學名譽教授,自今年 4 月 1 日起任期達 3 年,將與港大研究人員一起展開金融、農業、創業等創新研究工作,但不會有公開講座等安排。 重建屋邨長遠而言或可增加公屋供應,但短期內無可避免會減少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量。
馬頭角: 歷史
2021年7月9日,因應政府計劃追討協助民主派初選區議員的酬金津貼傳聞所帶動的區議員辭職潮中,馬希鵬宣佈辭去區議員職務。 除此之外,何文田都有三大居屋值得留意。 在居屋二手市場中也有一些轉讓,一個420多呎的兩房,售價約 萬元之間;而最大三房則680萬元,整體平均呎價11,000-12,000元。 馬頭角(Ma Tau Kok)係香港一地,係一村,亦係一海角,喺九龍半島東邊,九龍城以南,土瓜灣之北。 而角之形,早已湮沒喺填地之中,村亦不復在。
馬頭角: 馬頭角道
¹ 根據古物諮詢委員會和古物古蹟辦事處採用的內部指引,二級歷史建築為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為研究牛棚的活化方案和未來路向,發展局於2008年委託香港藝術發展局就牛棚藝術村日後的發展進行研究。 1277年,他們抵達九龍半島近馬頭圍一帶,短住半年。 後人為紀念宋帝昰曾經來過,便在東面馬頭湧聖山上他休息過的一塊大石上刻上「宋王臺」三字。
馬頭角之嘅馬頭,有傳舊時九龍寨城有碼頭出海,用以接送大清官員。 寨城之南,馬頭圍、馬頭湧、馬頭角,皆以馬頭爲名。 此十三街包括馬頭角道、木廠街、龍圖街(龍)、鳳儀街(鳳)、鹿鳴街(鹿)、麟祥街(麒麟)、鷹揚街(鷹)、鵬程街(大鵬)、鴻運街(鴻指大鳥)、蟬聯街(蟬)、燕安街(燕)、駿發街(駿馬)及鶴齡街(鶴)。 根據國外媒體 CNBC 15 日報導,阿里巴巴集團總裁 Michael Evans 在法國科技新創展 Viva Technology 受訪時稱,馬雲「還活著」且過得很快樂。 還補充說道,馬雲正在教書,仍很關心公司,也花更多的時間在中國。
馬頭角: 馬頭角道93號
1994年區議會選舉,由九龍城居民協會派出上屆參選愛民選區的李蓮勝過一二三民主聯盟劉永達及獨立文德全而當選。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區議會,取消所有委任議席及雙議席選區制度,全面實行單議席單票制,並改由選區分界及選舉事務委員會制定,區議會選區數目亦隨人口變動而大幅增加,馬頭角選區分拆出馬坑湧選區,形成現有模樣,而尹氏轉到該區服務。 希望搭巴士的準業主,亦可以過對面馬路的「漆鹹道北」,會有多輛過海巴士,如九巴101號前往「堅尼地城」、107號前往香港仔「華貴」、108號前往北角「寶馬山」、111號往「中環」及116號往「鰂魚湧」。
馬頭角早期為工廠住宅夾雜的地方,但隨住工業息微,近年發展以原有廠房重建為住宅,並演變成劏房的爭議為主。 然而,房委會一直按其政策和四個基本原則,包括樓宇的結構狀況、修葺工程的成本效益、重建屋邨附近是否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的潛力,就實際情況謹慎考慮是否重建個別屋邨。 過去十年,房委會已完成12個屋邨和三個工廈重建項目,合共提供超過25,000個房屋單位。 本屆政府一直持之以恆開拓土地,竭力增加房屋供應,同時,房屋委員會亦積極引進科技,提升效率,令項目盡快落成。 除了由政府提供土地建屋,房委會亦會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考慮有序地重建個別屋邨,釋放土地潛力,增加長遠供應。 該項目的建議發展將會作住宅用途,並在建築物平臺附設商業 / 馬頭角 零售用途。
若要數在「高山劇場」附近的私樓項目,定必會數到新地、信德合作發展的「昇御門」;以及毗鄰由宏安發展的「薈點」及遠東的「寶御」。 馬頭角 馬頭角 位於漆鹹道北的「昇御門」共由2座物業組成,合共提供334個單位,前身為公務員合作社「漆鹹花園」,及後統一業權並重建為住宅,面積由306-3,072呎,由一至三房均有提供,現時屋苑平均呎價約為19,000元。 位於紅磡區的「高山道」,樓盤位於公屋「樂民新邨」旁,附近為「高山劇場」,也是房委會在區內首個屋屋項目。 如果要找最近的居屋作比較,必定在2019年推售的何田文「冠德苑」,共由三座組成,合共提供603個單位。 在刊憲公告發展局局長的決定後,上訴委員團收到上訴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