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財政司司長在2月底《財政預算案》公佈會發放一個月額外款項,應是以1,435元計算。 但由於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財委會)議程「大塞車」,有關的按年調整本應於一月份前通過,最後卻要到5月29日才通過,而6月份的生果金最早在6月1日已發出,所以仍是1,385元。 港府指,已把所需撥款納入2021至22年度預算,讓立法會在審議《條例草案》時一併審批,預計有關款項最快於草案獲通過後一個月起,以現行方法發放津貼,受惠人毋須另行提出申請。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傷殘津貼,俗稱傷津,殘津或傷殘金,是香港社會福利署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殘疾人士提供的福利金,自1973年起推行。
- 是項一次過額外款項是2020至21年度《財政預算案》所公佈的一系列紓解民困措施之一。
- 大家相信不會留意到,今年拉布令社署同事險些面對另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還好我「成功爭取」將社會保障金額的調整維持在財委會議程較前位置,結果得以於5月29日獲得通過,這個問題才沒有出現。
- 若有關社會保障金額調整在6月14日前仍未獲得通過,社署在發放「雙糧」時便只能發放舊的金額,待財委會通過上述按年調整後,纔可再將「雙糧」的差額補發給受助人。
- 社署發言人表示,有關安排是二零一九至二零年度《財政預算案》所公佈的一系列利民紓困措施之一。
- 職津計劃將降低今年6月至明年5月,申領月份非單親住戶的工時要求,基本津貼工時要求,由每月144小時大幅下降至72小時,以及把中額津貼工時要求由每月168小時下降至132小時。
- 資料圖片 政府今日公佈,綜援受助人,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受惠人,以及領取以個人為申請單位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的人士將可於6月12日起陸續獲發一次過額外款項。
綜援受助人獲發放的一次性額外款項,相等於按其所屬綜援類別領取的兩個月標準金額。 至於高齡津貼(包括「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長者生活津貼(包括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和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及傷殘津貼(包括普通傷殘津貼及高額傷殘津貼)受惠人則會獲發放額外兩個月津貼。 政府今日(6月9日)公佈,綜援受助人、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生果金)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受惠人,以及領取以個人為申請單位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的人士將可於6月12日起陸續獲發一次過額外款項。 在職家庭津貼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亦會獲發額外1個月標準金額。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宣佈向綜援受助人、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受惠人,以及領取以個人為申請單位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的人士發放一次過額外款項,政府宣佈款項將在星期五(6月12日)發放。 政府公佈,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受助人、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受惠人,以及領取以個人為申請單位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個人交津)的人士將可於週五(6月12日)起陸續獲發一次過額外款項。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綜援、生果金今起陸續獲發額外半月糧 政府下月放寬職津門檻
有關安排將惠及約139萬名合資格人士,包括32萬名綜援受助人、60萬名長者生活津貼、27萬名高齡津貼、28 000名廣東計劃、9 000名福建計劃及15萬名傷殘津貼受惠人。 至於在個人交津計劃下符合資格領取額外款項的人士,是指在去年11月1日至今年5月14日期間內提交個人交津申請而最終獲批的人士。 額外款項相當於有關人士在上述期間內最近一次提交而最終獲批的申請中獲批月份的平均津貼金額,金額因個案而異。 額外款項會以自動轉帳方式存入合資格人士指定的銀行戶口,他們無須另行提出申請。
- 不過,歷年來社會保障的通脹調整一般都會在生效前通過,不會有立法會議員反對,批評的都只會指「通脹」率太低。
- 社會福利署(社署)較早前邀請合資格的非政府機構提交建議書,營辦位於屯門欣寶路10號菁田邨菁信樓1樓新增設的「特殊幼兒中心暨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並成立評審委員會(委員會)就所收到的建議書作出評審。
-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6日)在立法會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佈多項措施紓緩市民的經濟壓力。
- 社會各界均希望政府派錢,建議的金額由HK$2,500至HK$15,000不等,更有團體提出派「回歸慶典消費券」。
-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批評政府儲備多,但預算案沿用舊思維,「不是窮途末路,都不會幫你(市民)」。
至於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的資產限額,亦會由今年6月1日至明年5月31日放寬,與職津計劃看齊。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2025 以四人家庭為例,資產限額會由264,000元放寬至548,000元;一人家庭的資產限額則由99,000元放寬至266,000元。 64歲麥先生批評漠視基層,資助海洋公園及國泰航空等有錢大機構,市民卻冇支援,「成份財政預算案都好失敗,零分呀!」劏房戶李小姐亦大呻「根本咩都幫唔到我」,認為疫情一直沒有紓緩皆因政府防疫無能,不但要市民「埋單」,當局更冷眼旁觀。 有年老、殘疾或經醫生證明為健康欠佳成員的受助家庭,如連續領取援助金達12個月或以上,可按家庭中這類合資格成員的人數,獲發每年一次的長期個案補助金,作為更換家居用品和耐用品之用。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長者生活津貼雙糧2019幾時出 綜援「出雙糧」139萬人受惠 – YNF
勞聯指,「庫房水浸」,政府有能力應成立基金,支付因「取消強積金對沖」產生的額外支出。 張表示,政府提出的多項惠民紓困措施已全面落實,截至今年4月底,約95%合資格長者曾經使用醫療券。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2025 而《2018年施政報告》中240項新政策措施,截至上月初有29項已經完成。 雖然社署在事前有公佈將會發放這一筆「雙糧」,部分傳媒亦有報導,但不是每位受助人都留意到,直到「打簿」才知道。
職津計劃將降低今年6月至明年5月,申領月份非單親住戶的工時要求,基本津貼工時要求,由每月144小時大幅下降至72小時,以及把中額津貼工時要求由每月168小時下降至132小時。 至於「關愛共享計劃」中,其他派錢措施涉及的行政費用和人手安排,職津辦表示仍商討技術細節,徐英偉則指希望可於立法會辯論預算案前公佈。 勞工界議員潘兆平關注,市民最快何時獲發放額外的津貼;民建聯梁志祥則質疑,關愛共享計劃款項何以需待到明年纔可領取。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批評政府儲備多,但預算案沿用舊思維,「不是窮途末路,都不會幫你(市民)」。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政府紓困措施陸續落實 綜援農曆年前「出雙糧」
他指現時不少綜援人士失業,有明顯經濟困難,當局卻一刀切減少額外津貼不妥當,做法「離地」,無助改善社會現況,理應維持「出雙糧」的傳統。 疫情令市民對環境衞生,包括大廈渠管錯誤接駁及失修的情況,日表關注。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2025 我會預留十億元,資助超過三千幢差餉租值不高的老舊樓宇業主進行渠管維修或提升工程。 針對無力自行籌組工程的大廈,例如「三無」大廈,屋宇署會運用《建築物條例》下的權力,按風險有序地代有關業主進行工程,他們亦可受惠於資助計劃。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資助國泰又大把錢燒
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已獲撥款1,600萬元以發放一次過額外款項予領取個人交津的人士,預計能令27000名領取個人交津的人士受惠。 (一) 寬減二零二零/二一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一萬元,全港一百八十七萬名納稅人受惠。 政府收入將減少一百一十四億元; (二) 寬減二零二一/二二年度四季的住宅物業差餉,首兩季以每戶每季一千五百元為上限,其後兩季以每戶每季一千元為上限,估計涉及二百九十五萬個住宅物業。 政府收入將減少一百一十六億元; (三) 為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一千元的電費補貼。 這項措施將涉及約二十八億元的開支,超過二百七十萬個住宅用戶將可受惠; (四) 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額外開支約二十三億八千二百萬元。 在職家庭津貼及以個人為申請單位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亦作相若安排,額外開支一億二千一百萬元;以及 (五) 為參加二零二二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開支一億五千萬元。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社會保障受助人收到「不明來歷」的存款
在2019/20學年,為幼稚園、小學及中學日校學生提供每人2500元津貼;為房委會和房協公共租住單位的較低收入租戶代繳一個月租金。 陳茂波預計,本港下半年的經濟形勢嚴峻,現時一般市民亦感受到壓力,希望有關措施能夠減輕市民生活負擔,「留錢喺市民袋」,穩住民心。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ACCA預計,港府2021/22年度財赤HK$60億,遠較去年估算的1016億財赤理想,在赤字不算嚴重下,該會建議港府再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發放電子消費券,並將電子消費券加碼至HK$7,500。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他指今年的財政赤字達致歷史新高。 今年利得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寬免上限額度下調,沒有派錢措施,取消公屋免租措施,綜援及生果金改為多發半個月津貼。 下文整合去年與今年的焦點派糖措施,助大家一覽今年對比去年的派糖措施變化。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A5 財政預算 綜援長津出雙糧 億 公屋免租一個月
舉例來說,一位領取生果金的長者在六月初收到六月份的津貼是1,385元,但在6月12日卻收到一筆「不明來歷」的1,435元的存款,覺得奇怪。 社會福利署(社署)較早前邀請合資格的非政府機構提交建議書,營辦位於新界北區華明邨頌明樓地下新增設的「資助獨立幼兒中心」,並成立評審委員會(委員會)就所收到的建議書作出評審。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2025 根據委員會的建議,社署已甄選東華三院營辦這所資助獨立幼兒中心。 至於職津及交津方面,政府預計分別有7萬個正領取職津的住戶,以及2萬名領取交津的人士可受惠,分別涉及1.14億及700萬港元開支。 勞福局副局長徐英偉解釋,預算案如於6月通過後,需時一個月更新電腦系統,7月可向有關人士發放津貼;而當局分別會於8月及10月向有需要學生發放津貼。 陳茂波指,這次經濟下行週期較長,部分人士面對財政困難,不少人建議設立臨時失業援助金,政府亦已多次闡述不接納建議的政策考量,改以在綜援計劃下設立有時限的特別計劃,援助失業人士。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財政預算案2021懶人包!派錢變電子消費券!派糖措施大縮水 政府今年減咗幾多糖?
財政司答允今年發放兩個月的綜援標準金額,涉及55億元,較往年的一個月的27億為多。 徐補充,政府需於通過預算案後才能開展關愛共享計劃的工作,有很多細節要處理,由於只是涉及電腦系統改動,不涉及額外行政費用,額外金額不會被計算為入息,不會影響受助人申領社會保障。 ‧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 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項目會向「N無人士」(即非公屋住戶和沒有領取綜援的低收入家庭)先後發放兩次生活津貼,預計可惠及約24萬2,650個住戶(約625,600人) 3。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綜援、生果金出雙糧 個人交津可獲一筆過額外補貼 週五起陸續發放
長者社會福利 長者生活津貼 香港特區政府於2013年,實施「長者生活津貼」,作為扶貧措施。 於2018年6月1日之後,舊有的長者生活津貼會易名為「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而新一層高額援助名為「高額長者生活津貼」亦已經推出。 有需要的學生一次過發放二千五百元津貼,並為2020年DSE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 醫療 額外撥逾7億元經常資助,改善醫護人員待遇,及增加專職醫療人員職位。 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預料,特區政府在2021/22財政年度錄得HK$90億赤字。 該行認為政府可在2022/23課稅年度再度推出消費券計劃,金額不低於上輪的一半,即HK$2,500。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香港總商會
(陳靜儀攝)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2021今日(24日)公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會向領取綜援、長生津、在職家庭津貼人士發放半個月額外津貼,料額外開支逾24億元,另預留10億助「三無大廈」維修外牆喉管。 有關的一次性額外款項(包括上述的差額款項)將以現行發放綜援或公共福利金的方式(即一般以自動轉帳方式存入指定的銀行戶口)支付,領款人無須另行提出申請。 另外,他指因應有32萬名市民未有在限期前,領取今年1月份公共交通費用補貼,政府推出臨時特別安排,市民可於本月15日前透過電話登記申領。 有關補貼計劃自1月起實施後,首4個月分別約有235萬、194萬、236萬和218萬名市民受惠,發放補貼金額超過6億港元。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交通/其他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今日公佈,綜援受助人、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受惠人,以及領取以個人為申請單位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的人士將可於6月12日起陸續獲發一次過額外款項。 是項一次過額外款項是2020至21年度《財政預算案》所公佈的一系列紓解民困措施之一。 政府發言人表示,在5月14日即立法會通過《預算案》當日,合資格領取上述社會保障金額的人士,將符合資格領取一次過額外款項。 社署已獲撥款42億900萬元實施上述安排,並將以自動轉帳方式存入合資格人士指定的銀行戶口,領款人無須另行提出申請。 綜援受助人獲發放的一次過額外款項,相等於按其所屬綜援類別領取的一個月標準金額。 至於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及傷殘津貼受惠人則會獲發放額外一個月津貼。
隨著立法會上週已三讀通過《2019年撥款條例草案》,包括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綜援、傷殘津貼、在職家庭津貼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等「出雙糧」,估計可在下月底前發放,約150萬名長者或基層市民受惠。 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向合資格社會保障受助人發放一個月額外款項(俗稱「雙糧」)。 綜援受助人獲得的是一個月的綜援標準金額,不包括其他津貼(如租金津貼)。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2025 其他社會保障受助人,如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及傷殘津貼,則獲發額外一個月的津貼。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有關金額例子如下:
陳茂波表示,將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人士,發放多1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預計政府開支約42億2500萬元。 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兩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額外開支約七十億元。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亦作出相若安排,額外開支約三億七千九百萬元。 同時,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及廣東計劃的每月入息限額亦會調高。 【本報訊】港府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佈,領取綜援等社會保障各項津貼的人士獲發放額外半個月標準金額;在職家庭津貼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亦作相應安排。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綜援雙糧 2019 發放日期 綜援生果金「雙糧」
•推「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為期三年,資助培訓及獲取相關專業資格的費用,推動金融及相關界別人士參與培訓。 他續指,中美貿易摩擦及談判至今仍不時有起伏,市場甚至擔心貿易戰還未化解,科技戰便已升溫。 當局正密切監察宏觀經濟及市場預期的變化,及對於香港經濟的影響,有需要的時候會及時提出相應措施「撐企業」,達致「保就業」的目標。 註1:由於每個領取綜援的家庭人數及成員組合不同,所以領取的綜援金額不同,「補水」亦各異,這裏不能盡述。 98歲的美國前總統卡特決定接受寧養服務,在家中與家人渡過餘下時間,不再接受治療。 卡特中心發表聲明,指卡特得到家人及醫療團隊全力支持,卡特家族呼籲大家在這個時刻尊重私隱,並感謝外界關心。
•另外HK$6,000萬元則會用作資助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為期三年,以加強提升旅遊業的專業水平及服務質素。 •為豐富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角色,將撥款HK$4,200萬,在兩年內舉辦首屆「香港演藝博覽會」。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2025 •立法禁止業主對指定行業未能如期繳交租金的租戶,終止租約、服務或採取其他相關法律行動,措施為期三個月,並可按需要再延長最多三個月;法例在六個月後會自動失效。 消息又指,當局將撥1.8億元增加療養照顧補助金,以及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補助金,共有7,800名長者受惠。 【本報訊】中港恢復免檢疫通關,兩地民眾多了往來,而內地流行電子支付,習慣現金交易的港人北上難免遇阻滯。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 津貼2022|綜援標準津貼金額(長者和非健全受助人)
而合資格年金保費和可扣除強積金自願性供款的最高合計扣除額則增至HK$100,000。 •下年度起分階段增加約9000萬元的經常撥款,加強投資推廣署的工作,同時強化香港在內地和海外的投資推廣網絡。 •推行新一輪「金融從業員金融科技培訓計劃」,為證券及保險界從業員提供培訓課程及學費資助,並且資助該兩個界別的業界組織自行舉辦培訓課程。
在其他安老的新措施方面,政府增撥了2.5億元,加強對長者的照顧。 消息人士指,當中包括以3,100萬元,增加149個資助安老宿位及25個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名額;3,600萬元用作改善7間現有合約院舍的資助宿位及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名額的質素,前者涉及499個宿位,後者增85個宿位。 除一次性的紓困措施,政府福利經常性開支亦高達733億元,較本年度的638億元大增95億元,佔政府整體經常性開支約20%。 綜援雙糧-發放日期2025 「視障人士資訊科技計劃」接受符合資格的機構、教育院校及個別視障人士申請,「個人電腦中央基金」則供合資格的殘疾人士申請以協助他們在家中自設業務或在家中接受輔助就業服務。 此外,政府將於下月開始,限時一年放寬職津計劃及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的申請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