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圍站是一個架空車站,位於香港沙田區大圍,大堂設於地面,並連接A-D出口,而在1及2號月臺南端亦設有E-G出口往返路面。 1986年4月23日,位於臨時站以南現時富嘉花園對開位置的大圍站啟用,而臨時站亦因應車站啟用而停用並拆卸,當時車站只設有兩個相對的出入口(現時的D出口及客務中心所在位置)。 由九龍巴士及城巴聯合經營的一條路線,提供上水及粉嶺往東區及銅鑼灣的早晨特快巴士服務。 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於上水開出4班(0645、0705、0720、0735)及平日下午繁忙時間於銅鑼灣開4班(1745、1805、1825、1845)。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高鐵特快專線,提供上水、粉嶺南、大埔太和邨、大埔超級城、廣福邨、沙田站、大角咀及西九龍高鐵站的特快路線。
中央設有巴士停泊區,經常用來擺放80及46X線的休班車(S車),並且是訓練巴士的折返點。 將來,舊總站部分將提供空間供現有總站擴展,以提供更多小巴站坑。 大圍站以南設有一個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乘客可利用地面行人通道進出車站。 大圍火車站 另有一條廿四小時全日開放嘅行人隧道,連接村南道同埋公共運輸交匯處。 按港鐵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於2009年已獲批的規劃,大圍站將進行多項改建工程。
大圍火車站: 路線資料
自「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實行起,此站為全香港第一個轉車站,獲冠以「上水轉車站」稱號,與華明巴士總站成為區內兩大轉車站,作為區內線與對外長途線間之轉駁點。 大圍站共設七個出入口,新設的出入口有五個,其中三個位於擴建的車站大堂,兩個位於美田路以南連接東鐵北行大堂。 大圍火車站2025 原有位於美田路以南連接東鐵南行大堂,以及位於村南道的出入口將會保留。
- 由於大圍站較車公廟站更接近沙田車公廟,因此在農曆新年期間,有不少市民會選擇由大圍站步行前往車公廟參拜,同時警方亦會因應情況而於大圍站實施人流管制[7]。
- 2005年4月15日,交匯處成為各巴士及小巴路線的永久總站[10]。
- 其後他批評港鐵只會向傳媒發放「車站清潔獎勵計劃」詳情,但不會直接同工友或工會溝通[25]。
- 於2013年8月24日開辦,於每日早上及下午部份時段提供服務,是觀塘區往返北區的三條常規巴士路線之一。
- 不過,由於屯馬綫一期的擴建部分是按照沙中綫「原來方案」全綫通車的需求而興建,因此本站不會有大型擴建工程,只是將2號月臺及3號月臺之間通道加裝欄杆以分隔兩方向人流,並將3號月臺一條扶手電梯改為上行,而4號月臺一條扶手電梯改為下行。
- 4個出口位於美田路東北面的主要大堂,3個位於美田路西南面,東鐵綫月臺上,其餘1個位於圍方,屯馬綫月臺上。
第二代大圍總站有兩個入口,分別晌美田路同埋車公廟路,其中美田路入口嘅站位採用U形設計,由車公廟路進入嘅巴士就係單向西行,巴士統一晌美田路駛出。 第一代大圍總站晌大圍道近富嘉花園,1980年代初期至中期運作。 嗰陣時九廣鐵路(而家港鐵東鐵綫路段)重未電氣化,大圍站都重未起,大圍一帶嘅人口都比較少,九龍巴士72A線同埋85線都係晌路邊做總站,總站名叫「大圍」。 大圍站的巴士路線變化不大,以中途站為主,九龍巴士72A線及九龍巴士88線是目前唯二全日服務而以大圍站為總站的巴士路線,旅遊路線龍運巴士R42線亦以大圍站為起點。
大圍火車站: 車站舊稱
由龍運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提供聯和墟、祥華、上水市中心、上水站及落馬洲來往香港國際機場的通天豪華巴士服務,於2015年9月30日起投入服務。 大圍火車站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是277E的特別班次,提供上水、清河邨及粉嶺南來往鑽石山、新蒲崗、九龍灣、牛頭角、觀塘等地的特快巴士服務。 於2013年8月24日開辦,於每日早上及下午部份時段提供服務,是觀塘區往返北區的三條常規巴士路線之一。
另有一條二十四小時全日開放的行人隧道,連接村南道及公共交通交匯處。 巴士總站配備多組平行式乘客候車月臺暨停車處,兩個入口分別設於美田路和車公廟路,其中美田路入口的站位採用U形設計,從車公廟路進入的巴士則單向西行,並統一在美田路駛出。 大圍火車站 使用交匯處的車輛由車公廟路東行駛入,離開時左轉美田路,經車公廟路迴旋處離去;唯獨281、B8及R42線會使用北面出口返回車公廟路東行[註 1]。
大圍火車站: 使用情況
1983年啟用的成全路臨時車站,是為「大圍車站」的前身,其雛形可追溯至早年因兩種不同情況,而在大圍設置的臨時鐵路車站。 E、G出口及相關閘機及客務中心位於1號月臺上,F出口則位於2號月臺(東鐵綫月臺西南面相對屯馬綫月臺,突出的部分)。 大圍站(Tai Wai Station)是位於新界沙田區沙田新市鎮南部大圍地區的港鐵車站,為東鐵綫與屯馬綫間之轉綫站,亦為將軍澳以外的新界東唯一的轉綫站。 車站有人民幣找換店、各大銀行嘅自動櫃員機、衣履、書籍、食品、公共事業、快餐店、銀行、理財服務及便利店等商店及自助服務。 由於大圍站較車公廟站更接近沙田車公廟,因此在農曆新年期間,有不少市民會選擇由大圍站步行前往車公廟參拜,同時警方亦會因應情況而於大圍站實施人流管制[7]。 至於東鐵綫1號月臺南面設有E、G出口;而2號月臺南面則設有F出口。
他們以水貨客事件作比較,指港鐵對水貨客寬容,卻嚴禁乘客攜帶大型樂器上車。 有網民亦隨即在facebook上載多張攝於港鐵車廂的相片,相中可見乘客帶着洗衣機甚至關刀、長槍等上車,但未見有職員阻止,有網民質疑港鐵雙重標準,欺善怕惡[19]。 有網民亦隨即在facebook上載多張攝於港鐵車廂的相片,相中可見乘客帶著洗衣機甚至關刀、長槍等上車,但未見有職員阻止,有網民質疑港鐵雙重標準,欺善怕惡[19]。 2022年3-5月期間,東鐵綫旺角東站-上水站沿途各站因應過海段通車而進行月臺牆身翻新工程[11][12],而大圍站於2022年3月上旬,更換牆紙及換上由區傑棠書寫的新一代站名書法字[13]。 2011年5月,大圍站擴建部分進行首次翻新工程,工程包括在車站非付費區增建商店空間,並於2012年6月完成。
大圍火車站: 月臺類型
1993年,政府發佈《香港鐵路發展研究》報告,當中提及會倡議興建以大圍站為終點站的馬鞍山鐵路。 大圍火車站 隨後政府於翌年發佈《鐵路發展策略》中提及會優先興建該鐵路,並定位為與九廣鐵路-英段的支綫。 1982年11月,大圍臨時站動工[9],並於翌年8月15日啟用,當時車站位於現時大圍工業區對開隔音屏位置,車站主體是以木材搭建,故車站亦俗稱「木頭站」[10]。 大圍站(英語:Tai 大圍火車站2025 Wai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村南道,屬於港鐵東鐵綫與屯馬綫的鐵路轉乘站。
大圍火車站: 車站用途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大圍火車站2025 其後於2015年9月29日,有網民發現大圍站月臺見到有懷疑視障人士拿着一支杖求助,高呼「都冇人嚟幫我嘅」(也沒有人幫助我),其後先有一名女職員問是否要乘車。 惟女職員入了月臺室後,一名男職員表示該杖需短於130釐米為最好,之後就拿出軟尺量度。
大圍火車站: 上水轉車站B區(上水站)
該路線在2022年10月3日起改為不再使用此站的986線,同日起新巴798P線投入服務,往返此站及將軍澳工業邨。 大圍站嘅巴士線變化唔大,以中途站為主,九龍巴士72A線係而家唯一全日服務而以大圍站做總站嘅巴士線,非全日路線九龍巴士46S線同埋龍運巴士R42線亦以大圍站做起點。 第二代大圍總站喺家下大圍站南便、大圍歡樂城(舊時叫「青龍水上樂園」)西南便,1986年跟住大圍站永久車站開放而啟用,總站名叫「大圍火車站」,係一個坑狀露天車站。
大圍火車站: 上水轉車站D區(上水站)
由於月臺上的前九鐵直立式站牌與車站色系同是深藍色,港鐵公司當時並沒有換上新站牌(反之上水站的直立站牌則有),也沒有貼上代表東鐵綫的橫線及圓圈。 由九龍巴士獨自經營的一條路線,提供上水及粉嶺往來灣仔及中區的繁忙時間特快巴士服務。 現時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於上水開出4班及星期一至五下午繁忙時間於上環開7班。 星期六上午繁忙時間於上水及星期六下午繁忙時間於上環則各開出2班。 大圍火車站2025 為配合新界環迴公路(坳頭至上水段,後稱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通車及天水圍新市鎮發展而開辦。
大圍火車站: 馬鞍山鐵路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提供上水及清河邨來往九龍灣、牛頭角、觀塘等地的特快巴士服務。 於2013年8月24日開辦,是觀塘區往返北區的三條常規巴士路線之一。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提供上水、粉嶺南往來梨木樹、葵涌、荃灣的特快路線。
大圍火車站: 車站出口
於2022年10月3日投入服務,途經日出康城、百勝角、清水灣半島、將軍澳市中心、將軍澳隧道、觀塘繞道、大老山隧道、沙瀝公路、沙田圍、沙田市中心、美林邨及美松苑,只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第2代大圍總站位於大圍站現址以南、大圍歡樂城(原稱「青龍水上樂園」)以西南,於1986年隨大圍站永久車站開放而啟用,總站名稱為「大圍火車站」,是一個坑狀露天車站。 大圍火車站2025 大圍火車站2025 第2代大圍總站設有2個入口,分別位於美田路和車公廟路,其中以美田路入口的站位採用U形設計,從車公廟路進入的巴士則單向西行,巴士統一在美田路駛出。
大圍火車站: 路線數目
工程包括在大圍站A出口、車站1、3-4號月臺範圍加設扶手電梯連接其商場項目「圍方」的新出入口[29]。 大圍火車站2025 大圍火車站2025 而目前相關工程只在車站3號月臺加設扶手電梯,並於車站加建H出口連接圍方3樓[30]。 大圍站以南設有一個大型的公共交通交匯處,乘客可利用地面行人通道進出車站。
大圍火車站: 列車班次
於2017年7月9日投入服務,提供全日往返秀茂坪、寶達邨、安達邨、安泰邨、四順、彩雲邨、彩虹邨、大老山隧道、沙田圍路、沙田市中心、美林邨及大圍的服務。 有網友指,事件發生於傍晚6時許,該名女生被指古箏太大,不獲進入月臺。 大圍火車站 該相片在網上瘋傳,隨後網民亦紛紛抨擊港鐵處理乘客攜帶大型物件的條例時「雙重標準」及「執法不公」。
大圍火車站: 上水轉車站C區
隨著2004年12月馬鞍山鐵路通車,餘下的大堂部分及月臺轉乘通道啟用。 第3代大圍總站即現時的大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於2001年開始與大圍站(馬鞍山鐵路部份)動工興建,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採用環狀設計,巴士及專綫小巴統一在車公廟路進入、美田路駛出,站內中間設有緩衝區供巴士停泊之用。 根據政府規劃,第2代巴士總站也是公共運輸交匯處的一部份,該站臨時向南遷移,以配合工程進行。 公共運輸交匯處在歡樂城舊址南面興建,與大圍站擴建部份相連,政府還興建了連接村南道及公共運輸交匯處的行人隧道,方便大圍居民前往車站。 2001年,配合馬鞍山鐵路(馬鐵)動工,大圍站週邊開始進行擴建工程。 2003年12月24號,大圍站擴建部份局部啟用,當中只有非馬鐵主體建築部份啟用,而家嘅A、B、C出入口亦啟用。
大圍火車站: 巴士
由於上水巴士總站車道及泊位不足,故本線總站設在上水巴士總站後方(近中港直通巴站)。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提供上水、彩園邨、港鐵粉嶺站、聯和墟往來皇后山邨、孔嶺、沙頭角的通宵巴士服務。 當中2號同3號月臺設有4條斜道連接,令屯馬綫南行轉東鐵綫南行(同埋掉轉)嘅搭客唔使上落樓,斜道設計更方便傷殘人士用。 要注意嘅係,為方便乘客轉東鐵綫,屯馬綫唔同香港其他嘅鐵路系統,係右上左落嘅。 2012年12月16日中午,有市民在大圍站大堂進行「無聲抗議」,反對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即現今的柏傲莊)規劃,自稱站長的男士表示市民阻礙著大堂通道,不可在港鐵範圍內展示標語。 其後在站外落地玻璃幕牆抗議,亦被7至8名港鐵職員包圍,港鐵職員指該地面範圍都屬港鐵範圍[17]。
大圍火車站: 上水轉車站
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後,本站變成屯馬綫(原稱東西走廊)及東鐵綫(原稱南北走廊)兩條策略性鐵路走廊的交匯點之一,另一個為紅磡站。 大圍火車站2025 本站設有46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巴士總站對開的車公廟路與紅梅谷路交界處的交通流量日益繁重,當局加強行人安全設施往返大圍站一帶,於車公廟路與紅梅谷路交界處建造有蓋行人天橋系統,以及將原來由燈號控制的交界處改為迴旋處。 大圍火車站2025 工程於1995年2月開展[6],總站出入口在1996年11月25日有所更改,從總站駛往美田路的車輛只准左轉南行綫。 「八爪魚」行人天橋與迴旋處於1998年10月落成,原本從總站右轉美田路北行的路口正式封閉,往大圍北部的車輛自此須繞道車公廟路與美田路交界之迴旋處掉頭。 於1990年4月20日配合城門隧道通車而投入服務,途經隆亨邨、新翠邨、美林邨、城門隧道、梨木樹、葵涌及荔景,只限往顯徑方向途經此總站。
大圍火車站: 出入口
屯馬綫一期(沙中綫大圍至紅磡段中的大圍至啟德站)通車後,馬鞍山沿綫居民可改用鑽石山站,轉乘觀塘綫往九龍東及港島東。 大圍火車站 另外,東鐵綫沿綫各站乘客可在本站轉乘屯馬綫一期及在鑽石山站轉乘往九龍東及港島東。 顯徑的居民則可於顯徑站乘屯馬綫一期於鑽石山站轉乘觀塘綫往市區各站(往九龍塘站則應在本站轉乘東鐵綫或沿用舊方法會較快捷),而不需要再利用轉綫小巴到本站轉乘東鐵綫往返市區,東鐵綫由本站至九龍塘站的沙甸魚情況稍為得到舒緩。 大圍站共設8個出入口,是少數有多個出口而沒有數字編號的車站之一。 4個出口位於美田路東北面的主要大堂,3個位於美田路西南面,東鐵綫月臺上,其餘1個位於圍方,屯馬綫月臺上。 他指出,從首日參觀者看,包括年輕人及一家大小,客源以新界西北區為主。
大圍火車站: 臨時車站
馬會站(葡萄牙語:Estação Jockey Clube、英語:Jockey Club Station)是澳門輕軌氹仔綫的中途站,位於氹仔柯維納馬路。 大圍火車站2025 受輕軌車廠工程嚴重延誤影響,此站延至2019年12月10日投入服務[1]。 由車站步行只需兩分鐘到達澳門賽馬會,本站亦結合氹仔柯維納馬路交通樞紐。 部分46X、72A及80線的蛇車會於非繁忙時間停泊上述車坑,九巴職員亦會在車坑維修巴士(大多為2或3號車坑),晚上收車後亦有為數不少的巴士停泊上述車坑。 2021年4月26日起,過海隧巴686線投入服務,往返此站及西灣河,是首條使用此站的城巴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