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九巴開始對空調巴士可行性作評估,於一輛丹尼士喝采和一輛利蘭勝利二型上安裝空調,但試驗並不成功,稍後兩輛巴士上空調遭拆除而恢復為非空調巴士。 1978年,中巴亦引入首臺次世代後置引擎雙層巴士都城嘉慕都城型(MCW Metrobus),行走中環至赤柱及舂坎角的260及262路線。 九巴歷史 當大家看見九龍巴士1933有限公司,千萬不要以為九巴是從1933年開始。
1987年,九巴引入一部都城嘉慕11M空調巴士,由於這部巴士以波箱推動空調機,令波箱過度損耗,最後改裝為非空調巴士繼續服役。 另外九巴亦購入豐田Coaster型24座位空調小巴,主力行走沿途路窄多彎的90號線、290線(調景嶺至彩虹)及部份豪華巴士路線。 2000年代,各專利巴士公司繼續積極引入新款車輛,以替代次世代的後置引擎巴士。
九巴歷史: 九龍巴士意外列表
「定向80」挑戰賽(Amazing Bus Ride Challenge)是九巴為慶祝其八十週年而舉辦的定向比賽,於2013年4月13日舉行。 比賽「以互動的方式與市民一起重溫九巴歷史,並讓參賽者以至普羅大眾認識九巴的專業服務」。 2012年12月[2],九巴於其網站設立「全城大募集」活動,邀請市民捐出或借出與九巴相關的珍藏物品,例如車票、舊相片、舊制服、站牌等,有關物件收集後,於2013年9月25日舉行的《伴你同行:香港巴士故事》展覽中展出。
但同時,交通癱瘓也促使政府重新審視除巴士以外的替代大眾運輸工具;政府將原本違法載客的非高用車輛「白牌車」變為合法化,在交通事務處主導下成為「紅色公共小巴」(紅色小巴,Public Light Bus,PLB)。 九龍巴士原來的塗裝是紅色和奶油色的組合,是非空調巴士的標準塗裝。 在1990年代早期引入空調巴士後,在空調巴士上採用白色和灰色塗裝以及一條紅線腰帶。 2017年6月,推出了名為城市脈搏的紅色和銀色的塗裝,同時在該批巴士上加入USB充電等設施。
九巴歷史: 九巴後人雷耀琪16歲已充滿藝術天份 外公一直激勵同支持成動力
1997年,用咗100億港元起嘅青嶼幹線正式通車,5月至6月期間吸引大量市民去觀光。 九巴於是喺假日特別加開兩條觀光線X31同埋X32,分別由荃灣碼頭以及葵芳地鐵站出發,途經青嶼幹線同埋北大嶼山快速公路之後,唔入東湧新市鎮原車折返,以一償市民參觀青嶼幹線「遊車河」嘅心願,可算係香港巴士史上嘅第一次。 與此同時,九巴引入首款低地臺雙層巴-「丹尼士三叉戟」雙層巴,方便巴士公司喺傷殘人士使用巴士服務同埋大載客量之間作出平衡。 同年九巴同埋其餘四大運輸機構九廣鐵路、地鐵公司、城巴以及香港小輪聯合推出「八達通」聰明卡收費系統。
- 2005年8月,全球首部以同一引擎推動空調系統與驅動系統的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比安,AL1,車牌DX2437)退役,之後被九巴收藏。
- 當停車熄匙時,太陽能會供電驅動抽風機經特別設計的兩個管道直接把熱空氣抽出車外。
- 1994年底,九巴管理層已有引入品質管理的構思,第一個目標是ISO。
- 2016年9月26日,九龍巴士及龍運巴士推出全新版本的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所有巴士路線預計到站時間。
- 1972年2月,中巴獲丹拿贈予一輛丹拿珍寶 (Daimler Fleetline)後置引擎巴士原型作測試本地適應性之用,此後中巴於1973年開始引入大量珍寶巴士;九巴亦於1974年引進其首輛丹拿珍寶巴士。
- 相片及影片可見,疑似牀蝨曾現身於巴士安全帶,之後相信即場被乘客碾壓,留下血跡。
此外,九巴又在1990於丹尼士巨龍上安裝空調作評估並成功。 1981年,中巴和九巴一同引入首輛 12米三軸雙層巴士 —— 都城嘉慕都城型於本地行駛。 另外三款 12米三軸雙層巴士於1981年末至1982年初來港,分別為艾莎富豪B55、丹尼士巨龍/禿鷹及利蘭奧林比安,除艾莎富豪 B55外其他兩款均為次世代後置引擎巴士。 香港經濟於1970年代起飛,巴士公司開始不單提供大眾化的巴士服務,也開辦收費稍貴而高質素的「豪華巴士」,行走高尚住宅區,及以旅客為對象的機場巴士。 1970年代,中巴和九巴共購入約800臺丹拿珍寶,並配以「3+2」的新座位編排成功提高酬載量超過120名乘客,因此這類巴士經常於繁忙的過海路線服務。 1972年2月,中巴獲丹拿贈予一輛丹拿珍寶 (Daimler Fleetline)後置引擎巴士原型作測試本地適應性之用,此後中巴於1973年開始引入大量珍寶巴士;九巴亦於1974年引進其首輛丹拿珍寶巴士。
九巴歷史: 交通優惠
1984年,當時以中港直通巴士為主的城巴率先購入12米雙層空調巴士,這就是香港首輛後置引擎雙層空調巴士,同年,跑馬地發生交通意外。 九巴歷史2025 九巴歷史2025 1981年,九巴及中巴分別向英國都城嘉慕巴士廠購入3軸都城嘉慕12米巴士,這是香港3軸巴士的元祖,又是12米巴士的始祖。 九巴歷史 由於當時英國出現巴士車廠工潮,香港巴士出現求過於供的現象,在1972年9月1日前,103號路線是由九巴獨自營辦。
1971年,中巴首度測試「一人控制」模式 (One-man-operation, 九巴歷史2025 OMO) , 乘客上車向售票員付費的模式被司機位置前設置的錢箱取代。 中巴對「一人控制」模式試驗感到滿意,並於1976年完對旗下車隊轉換;九巴亦於1972 開始替其車隊將轉換為一人模式。 九巴歷史 1970年,中巴嘗試為佳牌阿拉伯雙層巴士更換更高輸出功率引擎,以便於行走半山區等一帶爬坡路段。 中巴亦於同年將全數佳牌阿拉伯五型單層巴士改裝為雙層巴士,某些短陣單層巴士被改造為車身高度較低的雙層巴士,用於往返山頂的巴士服務。 由於對巴士服務的需求日漸增加,再加上英國已停止生產前置引擎巴士,中巴及九巴於1970年代首次從英國本土引入大量二手巴士,當中以利蘭泰坦和利蘭亞特蘭大兩款巴士為首。 1972年可謂九巴發的轉捩點,海底隧道於該年正式通車,一向提供九龍及新界巴士服務的九巴,首次開進香港島。
九巴歷史: 九巴車隊及路線
2011年3月,九龍巴士及流動軟件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九巴龍運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於蘋果公司App Store應用程式商店發佈[6][7]。 2010年12月,九龍巴士為前線約8,500名外勤員工(包括車務督察、站長及車長等)換上全新設計的冬季制服,以清新時尚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的綠色為主調,繼續為市民提供優質可靠的巴士服務。 2001年,九巴沙田車廠於11月取得ISO 14001品質證書—環保管理體系,成為香港巴士運輸業內首間獲得此殊榮的車廠。 據「HK Bus Channel 巴士臺」透露,發現牀蝨的九巴於昨晚至今早曾行走118、948、900及N271線,其影片顯示車牌為WF2991,屬於荔枝角車廠。 相片及影片可見,疑似牀蝨曾現身於巴士安全帶,之後相信即場被乘客碾壓,留下血跡。
九巴歷史: 車隊
他又稱,巴士的安全帶、座椅之間的空隙較易匿藏牀蝨,提醒市民回家後應清洗衣物,並檢查袋子是否有牀蝨潛藏。 在《伴你同行:香港巴士故事》展覽舉行的同時,九巴安排該公司保留多年的兩輛古董巴士由展覽首日起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廣場展出,供市民觀賞及拍照,直至10月14日為止。 九巴歷史 所有復古車身廣告的巴士在2014年1月上旬開始調回原有路線或者改為行走其他路線,而廣告亦於1月24日開始落畫。 截至2021年1月31號,九巴擁有服役緊嘅載空巴士數量為3997架,係全球最大型嘅私營公共巴士公司之一,全部都係可以畀輪椅人士乘搭嘅低地臺冷氣巴。 2002年10月,九巴喺藍田地鐵站嘅42C線巴士總站月臺,整咗全港首個冷氣候車室。
九巴歷史: 九巴與九龍的故事
香港共有四間公司提供私營專利(專營)巴士服務;香港政府對巴士公司有相當程度的規管,包括巴士路線的定價。 九巴歷史 當時巴士公司除了向日治政府申請燃油外,還須自行搜購,然而公司可用的燃油仍十分短缺,只可供數月的服務。 為瞭解決問題,政府曾研究如何將巴士的柴油發電機改裝成電油發電機來使用。 當時日治交通部更呼籲市民多利用人力車、單車、三輪車等交通工具,甚至因此重新引入馬車以便運輸人員物資。 2016年3月28日,九龍巴士在多條聯營路線試行巴士(九巴)到站時間預報服務。
九巴歷史: 公司管理同營運
2009年2月,九龍巴士引入第一輛歐盟四型單層巴士,型號為斯堪尼亞K230UB,巴士於2月中抵港,並於4月出牌,於5月投入服務。 另外為配合兩鐵合併,九龍巴士更改旗下位於兩鐵車站的巴士站站名,一律為某某鐵路站,共有約300個巴士站受影響,為近期最大規模的站名改動。 截止2009年9月為止,全數使用電牌的巴士均已更改為某某鐵路站,惟極少數使用膠牌的巴士仍沿用某某火車站或某某地鐵站的舊膠牌(近期取消鐵路兩字)。 1980年代,隨着地下鐵路通車及九廣鐵路實現電氣化,九龍巴士亦着手重組路線及提供鐵路接駁服務(即號碼以K、M字作結的路線),1989年起為方便乘客,數條以M字尾的九龍巴士路線,亦容許乘客以通用儲值票付款。
九巴歷史: 九巴路線的收費如何釐訂?
在現代都市,巴士伴隨市民成長,與大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亦是市民集體回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九巴歷史2025 今年是香港專營巴士投入服務八十週年,香港歷史博物館特別籌劃「伴你同行:香港巴士故事」展覽,與觀眾重溫香港公共巴士服務的演變歷程,以及巴士服務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城市面貌。 是次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聯合主辦,香港歷史博物館籌劃,由明日(九月二十五日)起至十一月十一日於該館大堂舉行。
九巴歷史: 巴士模型
2007年2月,九龍巴士引入第三款歐盟四型巴士,型號為斯堪尼亞K310UD(前稱Scania 九巴歷史 K95UD6x2),車牌號碼為MT6551(車隊編號ASU1)。 當時此車行走來往天瑞至佐敦渡華路的69X線,以測試其行走快速公路時的表現(於2012年3月歸還予斯堪尼亞汽車)。 九巴歷史2025 1995年,為了建立企業形象,九龍巴士開始改稱司機為「車長」,並在駕駛室旁車頂的位置加上一塊綠色塑膠牌子,寫上車長的名字及編號。 但後來因為被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徵用所有車輛,所以巴士服務幾乎被迫暫停,1942年10月1日,日軍重整陸上交通,因此日軍佔領香港漸久,物資亦日益匱乏,為節省燃油,有時會重整、減少站數及縮減巴士服務,甚至暫停服務等等。
九巴歷史: 九巴城巴新增屯門54區路線
在1943年底,由於燃油短缺的問題持續惡化,往來九龍和新界的巴士被迫停駛。 九龍巴士2021年11月26日宣佈,2022年1月10日起,車長將陸續更換至紅、黑色為主調的新Polo恤制服;站長及站務管理員亦會於同日起,陸續更換以天藍色及黑色為主調的新制服。 九巴歷史 九巴歷史2025 九巴表示,新制服與本地服裝品牌Baleno合作設計,上衣採用速乾透氣、高伸展性的物料,可保持乾爽舒適,並方便車長工作。
九巴旗下利蘭勝利二型於90年代內除役,僅剩下新巴從中巴購入的最後一批勝利二型繼續服役,隨後亦因新巴引入全新「超低地臺巴士」而遭淘汰。 1995年,九巴引入最後一批非空調巴士(熱狗巴士),此後香港所有專利巴士公司再無引入非空調巴士,非空調巴士名義上遭到淘汰。 九巴亦於80年代末重新審視空調巴士可行性,與80年代初不同的是,是次試驗巴士內的空調全部由引擎給予動力;並於1987年在一輛加裝空調機的都城嘉慕都城型,唯試驗不成功並稍後將空調拆除。 九巴歷史2025 其後巴士廠商利蘭贈予九巴一輛具備空調的利蘭奧林比安原型巴士作測試之用,該款巴士在1988年試行並獲九巴青睞[4],廠商所贈的原型於2005年除役並加以修復保留。
九巴歷史: 路線
2005年11月28日,集團易名為載通國際,以體現集團其中一項景願,就是要成為大中華內勇於創新的世界級公共運輸企業。 九巴自2011年率先推出「關愛座」,設於車廂內較接近上落車門的位置,一直強調任何有需要人士都是「關愛座」的目標對象,從而推廣關心別人的文化,共建關愛共融社會。 為推動守望相助的精神,九巴會為現役500部巴士增設多2張關愛座,涉及1000個座位。 九巴歷史2025 獲增設關愛座的巴士車頭會貼上「關愛座x6」的標誌,供乘客識別,並集中行走長者使用量高的路線。 車廂內的廣播系統亦有更新,以小朋友的聲音,溫馨提醒長者上車後緊握扶手,以及乘客讓座予有需要人士。
九龍巴士另建議超級電容巴士在單軌電車未完成之前行走啟德發展區,建議中路線連接觀塘開源道、啟德發展區與九龍灣站,來回程均設12個巴士站,其中4個車站將設置充電站。 九龍巴士的前身為九龍汽車公司,於1921年11月26日成立。 九巴歷史 當時開辦2條巴士路線:尖沙咀←→深水埗(現在的九龍巴士6號線)及尖沙咀←→九龍城(現在的九龍巴士1號線),只有9輛巴士行走2條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