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墟場以糶穀糴米為最大宗,在場中心建有設上蓋的大穀亭供鄉民買賣,今日的谷亭街即以此命名。 〈2016年第四次會議紀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大埔區議會跟進公共巴士及小巴服務工作小組。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64K 繳付指定分段車費新安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乘客通告],2017年11月。 每逢重要節日,本線更設有特別班次服務林村許願樹,該特別班次於2012年1月23日(農曆大年初一)起分拆出來,編號為63R收費較貴,多數乘客會刻意前往放馬莆站等候但收費較便宜的64K前往大埔墟。
除此之外,部分地區(如天水圍及各鄉村)設有流動圖書館的服務,由流動圖書車前往該些地區提供限時的借閱及歸還服務。 為配合天水圍新市鎮的發展,首個位於天水圍的公共屋邨天耀邨,於1992年落成;第二個公共屋邨為天瑞邨,於1993年落成。 但1998年開發時天水圍北部,適逢特區政府實行八萬五建屋計劃,天水圍北成為供應大量樓房的重要地段。 按照當時規劃,俊宏軒、天逸邨、天恆邨本規劃作居屋用途,卻因八萬五政策失衡後停售居屋,原有單位改變為公屋用途,故此位於天水圍北的公屋也特別多。 元朗市中心是元朗新市鎮和元朗區的核心及商業中心,於1960年代已開始發展,住宅、商業樓宇混集,住宅樓宇以樓齡較高的大廈及唐樓為主。
元朗墟: 旅遊
元朗區最受歡迎的街市要算同益街市,鄰近鐵路站交通便利,由於鄰近北區菜田和流浮山,所賣的蔬菜和海鮮都以新鮮著稱。 同益街市位於元朗合財街,屬於現時的元朗市中心的心臟地帶,最繁盛的地方,在街市興建前是元朗墟一帶的範圍。 現時,本線是少數班次頻密的新界郊區巴士路線,也是一條高客量的長途跨區而不經高速公路的路線,經常出現「拖卡」情況,曾一度被稱呼為「畸型路線」。 九龍巴士、新世界第一巴士、城巴、龍運巴士及陽光巴士全職員工及家屬(不包括外判職員)可免費乘搭本路線,惟必須拍職員或職員家屬八達通。 2018年12月1日:264R線元朗區的總站遷往天耀,加經天瑞、頌富、天澤後返回元朗大馬路原有路線,並修改服務時間。
- 另外研究中的橫洲會有4,000夥,錦田北亦可以新增4,000夥,朗邊的公共房屋項目預計可提供7,500夥,若再加上剛展開檢討的南生圍土地用途,未來的住宅供應量將會更多。
- 元朗昔日是一片平原,加上遍地魚塘,土地特別肥沃,種出來的絲苗,質素冠絕全港。
- 而他身旁則放有一架四輪板車,上面躺著另一位四肢畸型、全身肌肉萎縮的男士。
- 一名元朗區街坊在Facebook專頁「屯門友」上投稿,指近日(6/2)在元朗街市宏發徑街頭,看到兩名男子正在行乞,當中一位紫衣男子頭戴漁夫帽盤坐在地上,雙腳戴著護膝。
- 元朗(西)或之前$8.9$6.2收費備註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半價後不足一角之餘數亦作一角計算。
- 關於1978年至今的第二代23線,請見「九龍巴士23線」。
2014年10月4日:配合錦田巴士路線重組,取消來往大埔墟站及上村甫的早晨特別班次,並修訂行車時間表,64P線則停駛,由54及本線的八達通轉乘優惠替代,同時開辦64S線,逢星期一至五上午由上村單向開出兩班往錦上路站。 元朗墟2025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專營巴士及專線小巴改道途經/延長往西鐵天水圍公共運輸交匯處及西鐵錦上路公共運輸交匯處〉[交通通告]。 264R線初期的服務範圍與64K重疊,有網民擔心九巴會藉此削減後者在星期六及假日的服務,從而迫使乘客改乘收費較高的前者。
元朗墟: 元朗舊墟 昔日元朗一帶村落的主要市集
以往元朗的交通未有高速公路和鐵路時,市區的居民去元朗要兩小時車程,去元朗旅行的最佳手信就是老婆餅,現時元朗都變成市區了,而該餅家在香港各區已設有多家連鎖店。 首個元朗區的居屋屋苑是位於天水圍新市鎮的天祐苑,於1993年入夥;而首個及唯一一個位於元朗新市鎮的居屋屋苑,是拆卸元朗工廠大廈後及原址重建為住宅的鳳庭苑。 元朗墟 至於原先規劃為私人參建居屋計劃屋苑俊宏軒,以及多個位於天水圍北的居屋屋苑,因八萬五建屋計劃失衡後停售居屋而變成公屋,以致現時元朗只有9個居屋屋苑,並沒有私人參建居屋屋苑。
- 玄關二帝廟/長盛街,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廟內供奉玄天上帝(北帝)及關帝。
- 新墟地方廣闊,比舊墟更受歡迎,舊墟因此漸漸衰落。
- 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包括使用非接觸式VISA卡、JCB卡、萬事達卡、銀聯卡、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AlipayHK「易乘碼」及銀聯雲閃付「乘車碼」。
- 車站南面是供轉乘輕鐵元朗站及上蓋物業新元朗中心,緊接為元朗(東)巴士總站,沿行人天橋往南走可步行到新時代廣場。
- 元朗舊墟是錦田、屏山一帶的農產品集散地,墟場內有長盛街、利益街和酒街三條主要街道,東門口及南門口兩個出入口,設有各行各業的舖戶,共有店舖102間。
- 九廣西鐵最初通車時,車站相當冷清,到各項優惠措施推出後乘客量才上升,本站的人流同樣是先冷清,然後轉趨熱鬧。
1978年12月1日:元朗(西)總站由元朗大馬路與豐年路交界遷往位於擊壤路的新總站。 往元朗(西)方向駛至元朗大馬路近舊總站後,改經元朗體育路交界迴旋處掉頭折返東行線,然後駛入擊壤路。 政府現正就元朗區多個地段進行的長遠發展研究,預計公私營房屋供應量總數超過13萬夥,其中元朗南新發展區料提供逾2.6萬個單位,最快2025年入夥。 錦田南和八鄉一帶目前建議發展的14幅地皮,可提供近3.4萬夥住宅,最快2026年入夥。 另外研究中的橫洲會有4,000夥,錦田北亦可以新增4,000夥,朗邊的公共房屋項目預計可提供7,500夥,若再加上剛展開檢討的南生圍土地用途,未來的住宅供應量將會更多。
元朗墟: 行車路線
舊文章中介紹過「昔日圓蓢 – 元朗市」,趁 2012 天后寶誕後再遊元朗舊墟,以往都是走馬看花燈式在元朗舊墟裡走一趟,今次細仔地看看裡頭的各個歷史建築物。 如果可以時光倒流,我倒想暸解昔日的「圓塱墟」(元朗舊墟)之前的「大橋墩」墟市,究竟是怎樣子的。 車票二維碼(下稱「二維碼」)成人(12-64歲,包括學生及殘疾人士)車費與成人八達通相同;二維碼特惠車費(小童及長者)則與小童八達通相同。 20世紀初期,隨著元朗日漸發展,而元朗湧(舊稱「水門頭」)河牀淤塞,內陸水運貨物需在青山碼頭卸貨,再轉陸路運到舊墟。 今日舊墟的長盛街仍保存不少古建築物,稱為「滿清一條街」。
元朗墟: 新界區
而落馬洲支線亦已於2007年8月15日啟用,其新建的過境車站落馬洲站及落馬洲支線管制站亦是位於元朗區,但與之連接的東鐵綫並不能到達本區市中心。 隨著經濟發展,流浮山的蠔田已成為香港歷史,因為嚴重的海水污染和天水圍市區在1991至94年間之發展已導致流浮山不能再產蠔,現時在附近一帶海鮮酒家喫到的蠔都是由國內出產的。 元朗墟2025 元朗墟2025 在二十年代,深灣一帶之村民在海邊築基壆,用以抗拒潮水,這些被基壆圍繞之範圍稱為「基圍」,亦是魚塘的前身。 三十年代,山貝村附近的鄉民開始建造魚塘,並利用雨水來沖淡塘中土壤所含之鹽份,使塘水適宜飼養各種魚類。 數十年來,后海灣是香港食用淡水魚的主要來源地,直至八十年代,養漁業仍是不斷的發展;本地淡水魚當中,元朗烏頭約佔了40~50%。 元朗某餅家做出的老婆餅風味獨特,在香港市場上獨佔鰲頭。
元朗墟: 公共小巴元朗至大埔線
在已改劃地段內仍有多個由單一業主持有的商貿或工業大廈,申請發展住宅的潛力極高。 1958年,一班熱愛體育運動的元朗區人士合力成立「元朗區體育會」,旨在推動地區體育活動。 元朗區體育會成立初期,得到熱心的地區人士支持,建成元朗大球場,並於1973年籌建體育館大廈。 元朗墟2025 此外,元朗區設有的體育設施,還包括游泳池、體育館、壁球場及各類田徑設施。 烏頭魚主要產於鹹淡水交匯處,元朗傳統養魚業是每年在海邊捕捉野生烏頭稚魚,然後放在魚塘飼養,但是現在本地海域野生的烏頭魚苗愈來愈少,很多都是來自內地和臺灣的了,不過元朗養值的烏頭仍然能保持肥美,背部有一片甘香可口的黃油。 元朗區內設有不少旅遊景點,其中南生圍的美景不僅吸引雀鳥,近年亦吸引不少市民,趁假日到來觀鳥拍照及野餐。
元朗墟: 元朗舊墟 滿清一條街
隨著利蘭勝利二型巴士退役,非空調巴士改為兩軸雙層巴士利蘭奧林比安(BL)及都城嘉慕威曼都城(M)行駛。 2001年12月23日,本線全線採用空調巴士行駛,本線車隊改為以丹尼士三叉戟三型10.6米(ATS)及丹尼士巨龍9.9米(ADS)巴士為主。 元朗墟 乘客登上本線後150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卡轉乘以下路線,或從以下路線登車後150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卡轉乘本線,次程可獲車資折扣優惠。 持有「九巴月票」之乘客在車票有效期內,每日可享最多10程任何九龍巴士路線(包括本路線,以及聯營過海線的九龍巴士提供的班次);而B1線及B9線則分別每日可享最多各2程(不會計算每天10次合資格車程)。 九龍巴士264R線,只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為本線假日版,來往天水圍(天耀邨)及大埔墟站,取道9號幹線大埔至元朗段來往兩地,並服務64K線不能到達的天水圍。
元朗墟: 元朗舊墟初遊
另外,元朗站車站建築底部設有元朗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外,有多條接駁元朗鄉郊的專綫小巴路線停靠,亦有兩條分別接駁落馬洲支綫管制站及深圳灣管制站的專營巴士路線設站,是新界西北經陸路前往中國的主要中轉站。 屯馬綫元朗站對面的朗日路路旁也有「形點 II」巴士站,主要為跨區綫使用。 其他的巴士站,包括元朗東巴士總站及青山公路的形點I巴士站都距離較遠。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輕鐵是一條輕軌鐵路,全長31.75公里,自1988年起服務元朗及屯門兩區。
元朗墟: 元朗舊墟
12歲以下小童優惠額折半計算;受惠於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的乘客則第二程車費為以上第二程優惠車費(如為長者或12歲以下合資格殘疾人士則折半)與$2.0中的較低者,故或有部份轉乘組合變相沒有轉乘優惠。 撇除九十年代初開辦的空調路線,64K線乃新界首條引入空調巴士服務的專營巴士路線,同時亦為九巴最後一條採用單層非空調巴士行走的專營巴士路線。 元朗區過去主要依靠青山公路、屯門公路、大欖隧道及環迴公路(即現在的9號幹線,元朗區內有元朗公路及新田公路)連接香港其他地區。 因此,一般其他地區發生交通事故,元朗區的對外交通亦同時受到影響。 不過,自從香港3號幹線於1998年上半年啟用後,元朗區對外交通已大為改善。
元朗墟: 車站用途
當時墟場以糶穀糴米為最大宗,在場中心建有設上蓋的大穀亭供鄉民買賣,今天的谷亭街即以此命名。 新墟地方廣闊,比舊墟更受歡迎,舊墟因此漸漸衰落。 元朗墟 19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新墟一度成為新界西北部最大及有名的墟市。 元朗新墟隨着政府在1970年代大力發展,漸漸成為元朗市中心,和元朗新市鎮相容,於1984年4月全部拆平。
元朗墟: 元朗信芯園|5種顏色太陽花 6月22日花況
而大棠於10月中至11月期間紅葉茂盛,別有一番風味,成為港人熱門拍攝勝地。 郊區的大型屋苑除了1980年代落成的錦綉花園外,尚有1990年代初落成的加州花園及加州豪園,位於近米埔的和南生圍。 后海灣沿岸一帶(流浮山、米埔)寧靜舒適,岸邊有一堆堆的蠔殼,海上有漁民出海捕魚,米埔更是觀賞候鳥的場地。 其他鄉郊地方則到處都是青山綠草,十分接近大自然。 另外古時疍家在稱為「大樹」的地方建成一小廟,以祭祀天后,後來演變成今天十八鄉大旗嶺的大樹下天后廟。
元朗墟: 元朗橫洲二聖宮
屯馬綫元朗站與設於新元朗中心/形點II商場地下的輕鐵元朗站相鄰,大部份屯馬綫乘客皆可免費接駁輕鐵,前往元朗大馬路一帶。 這裡往日為錦田、屏山一帶鄉民買賣的地方,這裡可謂各式其式,包羅萬有,如客棧、商店等,基本上在港已近絕跡。 已日漸適微的當舖,如「晉源押」,便有 200 多年歷史,遊客能一賞當時社會的建築特色,而墟內的玄關二帝廟及大王古廟,已有數百年歷史,門口牌匾甚具氣勢。
時至今日,分區委員會成為各社區與民政事務處之間的橋樑,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 而規模則為每8至10萬居民及流動人口(包括工人、購物人士、遊客等)有一個分區委員會。 據一份2005年發出的分區委員會委員資料綜合表所指出,元朗區共有三個分區委員會,是「天水圍南」、「天水圍北」及「元朗市」,覆蓋新市鎮範圍,而鄉郊一帶則沿用鄉事委員會諮詢制度。 元朗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第六屆元朗區議會有39名民選議員及6位當然議員,現時元朗區議會主席是沈豪傑先生,副主席是鄧賀年先生。 元朗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元朗區的事務,共有45名議員,本屆元朗區議會也是香港歷史上第一個及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所有現任區議員均為建制派的區議會。
位於天水圍新市鎮發展區東北面的預留區已建成公共屋邨。 其他配套設施,包括香港濕地公園已於2006年開幕,預留區已經有數間學校落成。 政府亦因應社區以至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需求,該處的康樂設施已逐步落成。 區內的服務主要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接駁巴士提供,連接區外的巴士線則由九龍巴士、城巴和新大嶼山巴士營運。 接駁巴士雖然名義上以接駁用途為主,但實際亦是不少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逢星期一至五不設服務,往返元朗及大埔的乘客可改乘64K線,當中早上繁忙時間往大埔亦可乘64X或265S線;早上繁忙時間往返天水圍及大埔可改乘265S線,當中往大埔亦可乘65X線。
利益街14號 (左圖) 的建築年份已無從稽考,而對面一棟屋 (13號) 也同樣地刷上綠色的,可跟跟它的學校性質有關,因為於1960 年代,這裡曾為一所名為「華英」的私營學校,提供幼稚園以至小學三年級的現代教育。 這座利益街14 號沒有特別的裝飾,騎樓式露臺和花瓶柱式護欄是其特色,外牆看到木窗鐵枝框,整座樓宇已經殘破。 大王古廟(1級),於長盛街街尾晉源押旁,廟宇是一進兩合式傳統建築,相信是建於康熙年間(1662 元朗墟2025 至 1722),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廟內有一個 1731 年的鼎,廟內供奉楊侯大王及茅洲大王(洪聖),是南坪圍及元朗舊墟的主廟。 南門口 16 號 (1930年代),建築夾雜中西式設計,騎樓非使用瓶型欄杆,與元朗舊墟的其他建築稍為不同,正門大閘刻有業主的姓氏「龍」字。 看過一羣元朗舊墟歷史建築物,當中一家「李炎記」花店於元朗舊墟紮根了 57 年製作傳統花牌,是行內數一數二的老字號,現時掌舵人李翠蘭(蘭姐)的是李炎記第二代。
64S與264R線均沒有用車限制,故64S線會由64K、71K、68X及968線抽調車輛行走;而264R線則不設掛牌車,一般派出6輛雙層巴士行走,由上水車廠及元朗車廠聯合派車,用車不定。 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攜帶最多兩名4歲以下而不佔座位的兒童乘客乘車,超額之4歲以下小童必須繳付小童車費乘車。 1983年7月16日:配合九廣鐵路(現稱港鐵東鐵綫)電氣化,再度改編號為64K,並改以大埔墟站為總站。 1953年4月1日:當時開辦編號為23,該線班次非常疏落(65分鐘一班),並由2輛由貨車改裝而成的巴士行駛,來回程途經錦田路。 這家 47 號亦道出英龍圍與岑田(錦田)鄧氏之關係,英龍圍是由鄧洪儀二房鄧鎮之後裔分居英龍圍,據說鄧氏亦選擇於此地設立元朗墟 (元朗舊墟)。 除利益街 47 號,利益街 38 號及位於酒街的 5 至 6 間屋也屬於鄧氏家族。
元朗墟: 屯門天后廟廣場(顯示地圖)
政府要求檔主提供員工名單和聯絡方法,以便有需要時進行個案追蹤工作,並會安排檔主及其員工在花市啟市前48小時內接受免費病毒檢測。 政府早前因為疫情,曾宣佈全港15個農曆年宵巿場會取消,經與界商討後,今日(1月20日)又再宣佈復巿,包括15個農曆年宵場地,但攤位數目會減少一半,並只准銷售年花和盆栽,場內亦會實施人流管制和一系列防疫措施。 例如巿民入場地前需量度體溫、場內提供消毒搓手液等。 所以自1915年元朗新墟建成後,舊墟也慢慢衰落。 位於錦上路的千葉園及秋田園由兩父子經營,千葉園以本地蘭花如蝴蝶蘭、國蘭、加多利亞蘭、拖鞋蘭及虎頭蘭爲主,秋田園則以日本品種蘭花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