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婦檢.香港駿檢中心是一間專業綜合體檢中心,本中心由專業醫護團隊及嶄新儀器,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綜合體檢服務給不同年齡,性別及特別健康需要的人士。 幼針穿刺檢查入侵性較低,因針頭非常幼小,約1mm;而粗針穿刺的入侵性較高,針頭約2mm,通常配合筆芯大小的自動彈射切片槍以方便操作,檢查時需局部麻醉。 顧名思義即係支針粗啲(約2mm),因為支針粗啲,所以係會比局部麻醉藥嘅。 粗針既好處就係可以攞多啲組織,等病理科醫生易啲判斷,因此可以分辨出癌細胞有冇侵蝕性,同埋癌細胞對口服藥/標靶藥夾唔夾。 下一篇章,我們為大家介紹抽針界的「躺平主義」。
檢查期間,病人只需平躺,檢查人員就會為其乳房塗上啫喱,再用探頭在乳房上掃描。 確定手術前有再照一次超音波(更換主治醫生),腫瘤大小實在太大,雖然切片結果為良性腫瘤,但醫生仍建議切除,切除後的腫瘤也會整顆化驗,能更準確的知道腫瘤是良性惡性。 才剛做完超音波檢查,再度回門診看報告(原來醫療效率可以如此迅速!)主治醫生決定幫我安排當天下午的穿刺檢查,讓我省下不少奔波時間。 穿刺檢查可以根據切片化驗結果,初步瞭解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但因為是切片,也有可能採樣區是良性但其他地方有惡性的誤判可能。 乳房抽針 為了確定所抽取的組織都是來自乳房可疑的部位,粗針穿刺活檢有可能要在超聲波導引下進行。
乳房抽針: 乳房腫瘤,粗針穿刺與腫瘤切除手術-術後分享(警告:內有血腥畫面)
此方法優點是低創傷,只留下約0.5釐米針口,而且一次過可蒐集到比抽針檢查更多的組織樣本,研究顯示透過此方法取樣化驗,準確度比抽針檢查為高。 而對於體積較小的良性腫瘤,更可透過真空輔助切片方法完全切除。 然而,並非所有人也適合接受真空輔助切片檢查,需要視乎病竈位置是否合適,附近有無主要血管等。 若病人因病情未能靠抽取組織等方法確定腫瘤是良是惡,可能需做開刀手術,切除所有不正常組織,再作切片化驗。 抽組織化驗篇上回提及交妥「乳房X光造影」及「乳房超聲波」的文字報告後,與此同時我做了點功課,瞭解抽粗織中「抽幼針」和「抽粗針」的分別。
- 如果發現癌細胞,病理報告會包括有關癌症特性的資料,例如癌症類型,以及是否對體內某些激素呈陽性或陰性反應,然後醫生可制定最適合病人的治療計劃。
- 幸好及早發現,可以選擇做保乳手術,手術後配合放射治療,減低復發風險。
- 係公立醫院,99.99%情況下都一定要有組織報告先會同你做手術,因為有好嘅術前診斷,醫生先可以幫你諗割幾多/洗唔洗做格勒底淋巴手術/術前洗唔洗化療。
- 粗針取樣前,先要局部麻醉,醫生會利用針管,經同一切口重複抽取數個樣本。
- 打個比喻,呢D痕跡就好似消防警鐘響起,本身響警鐘並冇問題,亦都唔會變火警,所以如果確定誤鳴係可以唔洗理佢。
- 俯臥會比坐著相對地舒適之餘,病人不會看見針和儀器及其操作過程,大大降低恐懼感。
以往未有抽針技術時,只能以外科手術形式,切開乳房取出組織,若取出組織化驗後發現有病變需要切除,則需再進行一次外科手術,即進行共兩次外科手術。 抽針技術出現後,因抽針傷口比外科手術小得多,成本也低很多,所以被大部份醫院採用,病人亦不需要進行不必要的外科手術去確認組織病變及種類。 以往未有抽針技術時,只能以外科手術形式,切開乳房取出組織。
乳房抽針: 香港的乳癌治療資訊
在接受超聲波或乳房X光造影檢查後,醫生可能會因應檢查結果,而決定需要接受抽取活組織化驗,以確定診斷。 抽針檢查後,會由病理學家在顯微鏡下檢查組織,尋找異常或癌細胞。 若透過觸摸或造影檢查發現乳房硬塊,先不要「自己嚇自己」,不一定是乳癌。 不少乳房腫塊是良性,例如是纖維腺瘤、乳腺腫脹、乳管內乳頭狀瘤、乳房水囊等。
女士發現胸部不適時,例如有腫塊或胸脹,大多都會去接受乳癌檢查,但傳聞做夾胸檢查,或是抽針都非常痛,真是會令人卻步。 不過放射科專科方俊仁醫生,就指不是每個女士都要做。 女性由20歲開始便應每月自我檢查乳房,有沒有硬塊或其他病徵(見下文),若發現異常應立即求醫。 另外,建議每2至3年找專業護理人員作臨牀觸診檢查,多加一重保障;此外,女士年滿40歲應每2年做一次乳房造影篩查,包括乳房X光造影(mammography)或乳房超聲波造影。 造影檢查可偵測到難以靠觸摸發現的微細硬塊,甚至是未形成硬塊的微鈣化點,有助及早發現乳癌。
乳房抽針: 乳癌鈣化點
報告中更指出,於2017年,乳癌在香港的整體病發率排名第三,而整體死亡率則排名第四(724宗)。 在香港女性常見的癌症中,乳癌的病發率排名第一,死亡率排名第三。 微創(Stereotactic vacuum-assisted breast biopsy)呢就扒係度抽十幾至幾十下,務求刨清D鈣化點(如果D鈣化點範圍唔大嘅話)。 好處係樣本一定有代表性,另外如果返黎報告話良性而你又刨清嘅話,咁第時就唔洗成日觀察住D鈣化點。 但如果返黎係惡性,你都係要做第二次手術(攞一個清嘅紙口位,加減淋巴手術)。 通常有經驗嘅放射科醫生,寫報告都會跟美國放射學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嘅BI-RADS 系統。
較入侵性的檢查是粗針穿刺,通常都配合自動彈射切片槍以方便操作,需局部麻醉。 兩者區別在於粗針穿刺取得的是一片片組織,而幼針穿刺所抽出來的是小量細胞,準確度不及粗針。 如果X光造影、超聲波或臨牀上找到硬塊,通常選擇粗針穿刺,因它能提供足夠的組織,以分辨癌細胞的種類及其對藥物的反應;若懷疑是水囊等良性情況,則可考慮抽幼針。 因為需要進行乳房造影取得X光影像,才能知道疑似病變的位置;亦因為抽針有出血風險,屬於入侵性的檢查,醫生只會在有需要的情況下才會施行。 最常見亦最有效檢測乳癌的方法為乳房X光造影檢查,坊間也稱「夾胸」,因為在進行檢查途中,儀器會分別上下和左右夾着婦女的一邊乳房,為乳房組織進行X光攝影。
乳房抽針: 癌症篩查
如果中咗招,不幸患上乳癌嘅,去睇下:教你醫生不會告訴你的乳癌祕密,做一個唔會後悔一生的決定,呢篇文章就係你嘅救生圈。 因為要X光機夾住個胸照住黎抽,所以要坐係度/扒係度就返部X光機。 加加埋埋萬千變化,唔好話病人,大部份醫生都唔識分,所以唔洗嘥時間上網學點睇,係唔會學得識嘅,只會越睇越亂。
乳房抽針: 乳房超聲波檢查原理、流程及好處
即是在病人接受了局部麻醉的情形下,使用一支特別的「核芯」針來抽取乳房組織。 每次抽取的組織體積約為1.6mm 乳房抽針2025 X 2mm,有可能需要抽取超過一次,而這些組織將會交由病理學家來化驗。 幼針穿刺以幼針針筒,從乳房中抽取細胞樣本,過程像抽血,簡單、快捷,傷口和抽血的傷口相若。 至於粗針穿刺同樣以針抽組織,但針管比幼針略粗,病人須局部麻醉,會有約2mm小傷口,會於檢查後 2 乳房抽針 至 3 天癒合。
乳房抽針: 鈣化點會唔會自己消失?
而我們在第三星期終於集齊了所有報告,第二次見了廣華醫院的醫生,可是因為粗針結果不確認,醫生認為須要再為媽媽做一次公立醫院式抽粗針(信自己人)纔可以安排手術。 這個時候我也把我的顧慮向廣華醫院的醫護人員瞭解。 這件事好感恩,因為身體出現問題的是我的媽媽,沒人比我更加關心媽媽的情況,而我明白醫護人員每天都面對這麼多的病人和患者家屬,有時候別人的工作壓力我也會在陪伴媽媽的時候承受了。 乳房抽針 這個時候大家的諒解和我們仍然保持禮貌我認為是好重要的,是尊重的一部分,所以我也是在希望為媽媽做點事的出發點上,瞭解更多再次抽粗針的問題。 在廣華醫院的LILY姑娘協助下,媽媽的第二次抽粗針提早了兩個多星期,九月的第一個星期安排了到放射科做一個「比粗針更粗的抽組織化驗」。 這次醫生用了兩支不同尺寸的粗針用兩個角度抽取至少3針,務求希望今次化驗能夠知道結果。
乳房抽針: 【乳癌】夾胸檢查很痛? 醫生:不是每個女士都要做
活組織化驗即是抽取樣本,用顯微鏡察看它屬良性還是惡性(即癌細胞)。 因為乳癌是嚴重疾病,所以,一般建議在接受超聲波或乳房X光造影檢查之後,並有懷疑時,纔再接受活組織化驗。 乳腺鈣化點係乳房X光中見到嘅小白點(痕跡),本身並冇毒,唔會自己消失,亦都唔會變乳癌,所以如果確定良性係可以唔洗理佢。 唔好/唔洗學睇自己張乳房X光片,你要做嘅野就係返去睇下自己個報告結論係BIRADS幾,對返上面個表就知下一步點做。 如果需要抽組織,理論上就有三個方案揀:抽粗針/做微創/做手術。 技術上做唔做到/做邊個好,就要問返自己乳腺科醫生。
乳房抽針: 體檢中心 – 乳房超聲波檢查計劃推介
如果發現癌細胞,病理報告會包括有關癌症特性的資料,例如癌症類型,以及是否對體內某些激素呈陽性或陰性反應,然後醫生可制定最適合病人的治療計劃。 如果X光造影、超聲波或臨牀上找到硬塊,通常選擇粗針穿刺,因它能提供足夠的組織,以辨別癌細胞種類,是否具入侵性,以及其對口服藥/標靶藥的反應;若懷疑是水囊等良性情況,則可考慮抽幼針。 即係好似你去餐廳食飯,叫廚師(醫生)發板,食啲咩? 常見嘅加減手術「局部割+急凍切片+/-全乳房割+/-前哨淋巴+/-全淋巴切除+/-乳房重整」,你亦都可以叫佢做「扭蛋手術」,因為扭咗隻咩蛋? 唔喺人人都承受到訓醒醫生先講比佢聽冇哂成個胸嘅結果(心理上),或者承受到要埋張六位數字賬單嘅痛(荷包上)。 把乳房置於牀上的開孔中,並透過在牀下的儀器進行抽針。
乳房抽針: 乳癌丨真空抽組織 驗乳癌更精準(醫路同行)
一般而言,病人需坐在或側臥在造影儀前進行乳房造影儀導引抽針過程。 但因抽針始終是入侵性檢查,疼痛在所難免,如何令病人在最少痛楚下完成抽針過程,便成了醫療儀器界在科研上的重要考量。 前篇《為何要抽針?怎抽才最好》提及3D乳房造影儀導引抽針,因為定位準確,抽到病變組織的準確度也會提升。
乳房抽針: 手術:腫瘤切除 (一般切除)
因此要藉助第三重診斷,即抽取乳房組織樣本作病理化驗,判定腫塊屬良性或惡性。 陳太接受了立體定位組織檢查,化驗報告發現惡性組織,需要動手術。 幸好及早發現,可以選擇做保乳手術,手術後配合放射治療,減低復發風險。 在傳統的開放式活組織化驗中,醫生會在病人身體上的切口取出懷疑腫塊的組織樣本或全部腫塊,再交由病理學家化驗。
治療乳癌的方法取決於許多不同的因素,例如乳癌的階段、癌細胞生長的速度、腫瘤的大小、患者的年齡和身體健康狀況等等。 表示乳房的癌細胞仍然完全包含在乳腺導管內或仍然在乳葉的內膜中,尚未擴散到導管以外的組織。 其實乳房鈣化點有樣睇,有D一睇就知冇事(良性),有D就灰色地帶要跟進(抽針),有D一睇就知出事(惡性)。 醫生建議每半年~8個月回院做超音波檢查,確認有沒有新的腫瘤。 乳房抽針 掛當天的門診,現場排檢查單,當天就可以再回門診看報告,非常方便。
其實響警鐘有樣睇,有D一睇就知冇事(晨早通知咗你嘅定期火警演習),有D就灰色地帶要跟進(可能有人喺辦公室食煙),有D一睇就知出事(已經見到火同濃煙)。
現時更發展出3D乳房造影檢查,即以斷層式拍攝乳房組織相片,逐層掃描,故此按壓力度可以減低,結果也更準確。 李小姐接受了超聲波引導抽粗針檢查,幸好化驗報告顯示乳房硬塊屬良性纖維腺瘤,毋須切除。 但由於她有家族遺傳,屬於乳癌高危羣組,所以應定期接受檢查。 乳房抽針2025 係公立醫院,99.99%情況下都一定要有組織報告先會同你做手術,因為有好嘅術前診斷,醫生先可以幫你諗割幾多/洗唔洗做格勒底淋巴手術/術前洗唔洗化療。 你可以睇成醫管局怕你告佢做錯手術,但另一方面,亦都保障咗你唔會做錯手術,做錯咗點賠返個乳房比你。
乳房抽針: 乳房檢查三步曲
俯臥會比坐著相對地舒適之餘,病人不會看見針和儀器及其操作過程,大大降低恐懼感。 更重要的是,對於接近胸壁的病變,亦會因俯臥與地心吸力的緣故,令病變稍為遠離胸壁,醫護人員就更容易掌握下針位置。 1)乳房太薄/鈣化點太深層或太淺層,搞到做唔到抽粗針/微創。 3)抽粗針/微創後,報告返黎話良性,但乳房X光實在太樣衰,醫生唔信冇野(覺得抽唔中姐)。 乳癌於本港的病發率有明顯上升趨勢,根據醫院管理局的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所發表的報告,乳癌每年的病發率由2009年的2,962宗上升至2017年的4,391宗。
乳房抽針: 乳癌檢測的種類
要用到乳房抽針,通常因為乳房X光造影檢查或超聲波掃描發現乳房有可疑,故要用針抽取組織作進一步檢查。 大家可按醫生建議去選擇合適的抽針檢查︰針有粗幼之分,幼針只有約1毫米,而粗針則約2毫米,後者可以抽取更多組織,分辨腫瘤是否屬於入侵性癌症。 取樣方法也有多種,包括大家較常聽到的「抽針檢查」,當中分「幼針」及「粗針」。 乳房抽針 若醫生對硬塊有較大懷疑,通常會建議粗針檢查,因可抽取較多組織,結果較準確。 粗針取樣前,先要局部麻醉,醫生會利用針管,經同一切口重複抽取數個樣本。
乳房抽針: 乳房抽針檢查 - 乳房檢查三步曲3
術後好像一個月還是多久,再回診看腫瘤化驗報告跟傷口恢復情形。 醫生說乳房中的腫塊可能是水泡或是腫瘤,於是會先安排非侵略性的超音波檢查,這項檢查可以初步瞭解種塊大小、確切位置。 記得第一次發現乳房腫瘤時的不安與無助,在確定腫瘤是良性的以前,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安撫惶恐與不知所措的你。 文中所述皆為親身經歷,若涉及醫療專業判斷,請跟主治醫生討論。 值得一提的最新技術—「真空抽針立體定位切片」: 在乳房造影機導引下,以真空技術把組織吸入切片槽中,不但定位準確,相比細針及粗針,這種真空技術取樣更多更完整。
怎知道媽媽哭的時候說的話成真,結果是灰色地帶,知道是不尋常的細胞但肯定不了是癌症。。。 如抽取組織化驗後,確定需要切除,外科醫生就會根據帶鈎鋼絲的位置進行切除手術。 不難想像,這種方法有可能出現位置上的誤差,定位未必準確;亦有可能因為病竈定位不準確,沒有抽到可疑病竈內的組織,造成誤判。 抽針檢查後,由病理學家在顯微鏡下檢查組織,尋找異常或癌細胞。 即使化驗報告顯示正常或良性變化,主診醫生仍需考慮放射科醫生對影像的評估與病理學家對組織的評估是否脗合,否則可能需要再次抽針或手術切除,以獲取更多組織作進一步評估。 如果發現癌細胞,病理報告將包括有關癌症本身的特性,例如癌症類型,以及是否對體內某些激素呈陽性或陰性反應,然後醫生可制定最適合病人的治療計劃。
先了解一下自己風險先,D人成日教舊野硬唔硬、鬱唔鬱得、痛唔痛去估有冇事,其實對你係冇乜用嘅。 同埋之後結論都係「估」有冇事,如果萬一估錯呢? 所以最安全最穩妥嘅做法就係睇醫生,檢查清楚,咁就安心又放心。 打個比喻,呢D痕跡就好似消防警鐘響起,本身響警鐘並冇問題,亦都唔會變火警,所以如果確定誤鳴係可以唔洗理佢。 早前新冠肺炎肆虐,大家可能每天看上百條有關疫情的新聞,覺得眼花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