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防博物館展出的藏品多達400餘件,全部均與香港的防衛歷史有關,包括不同年代的槍械、大炮、炮彈、坦克、魚雷、手提武器、軍服、紡織品及勳章等。 除了屬於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展品外,另有超過29件珍貴文物是從中國及香港文博單位借出展覽。 藝術陶冶性情,若父母想趁假日培養小朋友的藝術觸覺,參觀西九文化區M+就最適合不過。
博物館分為接待大樓、堡壘及史蹟徑,更新後的博物館為常設展覽及史蹟徑注入了更多多媒體元素,以新穎的演繹手法和主題形式,訴說獨特的香港海防故事。 香港海防博物館主要由三個區域組成,包括接待大樓、堡壘及古蹟徑。 鑑於鯉魚門炮臺的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前市政局於1993年決定將之修復,並改建成一所以香港軍事防衛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 整項計劃耗資約3億港元,由建築署設計及興建,其建築設計曾於2000年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週年大獎——銀等獎,與及綠化都市顯才華銀等獎——綠化效果。 香港海防博物館於2000年7月25日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同年8月31日正式舉行開幕禮。 為此,博物館於2008年1月11日提交意向書予民政事務局,並且要求政府產業署將中環碼頭8號碼頭(天星小輪碼頭)一幅面積約2,400平方米(原來規劃作為食肆及茶座用途)的地方批予香港海事博物館作為新址。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博物館推介 4. 大館
在1941年12月8日,日軍從深圳越過邊界入侵香港,九龍於12月12日被日軍攻佔後,在香港島的守軍立即加強鯉魚門的防禦,防止集結在九龍半島的日軍在維多利亞港最窄處的鯉魚門渡海登陸香港島。 日軍之後從九龍炮轟香港島,又多次派出突擊隊嘗試在香港島搶灘登陸,但都被守軍擊退。 2.)於設在博物館內的禮品店/書店購買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製作的刊物及紀念品可獲九折優惠(孫中山紀念館除外)。
- 2023年8月1日起,訪客可經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網站、西九文化區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購票通」網上購票平臺,以及博物館的票務夥伴香港中國旅行社、飛豬旅行、KKday、Klook及攜程旅行的網上平臺購買9月份門票。
- 香港鐵路博物館位於大埔墟市中心,面積6,500平方米,是在舊大埔墟火車站原址上改建而成的戶外博物館。
- 藏品全部屬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另外又有超過20件珍貴文物係從中國國內同香港文博單位借出嘅。
- 此外,博物館還設有一條以軍事為主題的史蹟徑,讓參觀人士感受鯉魚門海峽的軍事氛圍與自然景緻。
- 康文署宣佈,擁有悠久歷史的香港海防博物館將於週四(24日)起重新開放,市民不但可以免費入場,更能欣賞到11個全新的「香港海防故事」展覽,當中會介紹海港設施、抗日戰爭歷史等,以及「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增設的24個史蹟點。
1890年,英軍更在岬角海邊建成布倫南魚雷發射站,使這座要塞配備有當時世界上最具威力的水下武器。 戰爭對港人而言,這麼近那麼遠——從波斯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到仍然膠着的烏克蘭戰爭,港人從未經歷卻耳熟能詳。 軍事博物館的責任是讓人正確地記住發生過的戰爭,而非盲目為民族主義助燃。 何惠儀說,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展覽形式由時序式轉為主題式,新增逾七成展品,更增設數十件多媒體展品,其中將香港放置國際脈絡,銳意反映香港在世界歷史上的國際軍事角色;同時軍人再不是一堆血肉模糊的數字,而是細說駐守香港的軍人生活。 為增進聽障人士對香港軍事歷史的認識,我們特別提供手語導賞傳譯服務。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香港歷史博物館
堡壘內配備兩門「隱沒式」6吋口徑後裝海岸炮,這款火炮每次發射後,炮架可將炮身收回地下室供人員裝彈。 在堡壘以下的山腰,朝向鯉魚門海岸的北面,由東至西築有中央炮臺及西炮臺,並建有地下彈藥庫和炮彈裝配室供各炮位使用,附近亦建有防衛用的碉堡,各項設施均有地下通道互相連接。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2025 英軍其後在山腳,位處鯉魚門岸邊的岬角修築渡口炮臺,防範小型船艦及快艇對炮臺展開突擊,或者突破炮臺對鯉魚門的封鎖。
博物館由三個主要部份組成,分別爲接待區、8樓堡壘及史蹟徑。 由於博物館由軍事遺蹟改建而成,戶外地方較多,各項設施均經特別設計,務求在方便市民和保存遺蹟之間取得平衡。 香港有不少博物館值得參觀,包括:M+、大館、香港科學館、香港藝術館等,Sundaykiss為你整合多間博物館開放時間+地址+前往方法。 擴建後的香港藝術館現增至五層高,並另建新翼大樓「別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香港海防博物館
M+現設有5大專題展覽,包括「香港:此地彼方」、「M+希克藏品:從大革命到全球化」、「物件‧空間‧互動」、「個體‧源流.表現」及「博物館之夢」,展出過千件珍藏。 位於3樓的「M+遊戲地景」更可讓小朋友無拘無束地與雕塑自由互動。 M+戲院亦在上月正式開幕,精選香港經典電影及世界各地的影像作品,涵蓋不同的主題及類型,給予大家豐富的視聽體驗。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示九百多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不少都是首次於香港公開展出。 香港故宮亦定期舉辦有關中國文化藝術的特別展覽,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珍品。 香港海防博物館主要分為三個區域,接待區、堡壘同埋古蹟徑,從有接近100年歷史嘅鯉魚門炮臺改裝而成。
- 卓永興希望公眾,尤其是年青人和小朋友能通過參觀,認識到香港從來和神州大地有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從而增強對家國的情懷和愛國的熱忱。
- 「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則設置了24個史蹟點,包括建在岸邊巖洞內的魚雷發射站、屹立山嶺上的鯉魚門堡壘、多座炮臺及溝堡等。
- M+現設有5大專題展覽,包括「香港:此地彼方」、「M+希克藏品:從大革命到全球化」、「物件‧空間‧互動」、「個體‧源流.表現」及「博物館之夢」,展出過千件珍藏。
- 同時,這個藝術空間是一所二級歷史建築,前身為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於1908年建成。
參觀人士可透過史蹟徑感受鯉魚門海峽的歷史與軍事氛圍,更可欣賞人工建置與自然景緻交織的獨特之美。 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伍志和表示,博物館更新後,增加了逾七成四的展品及增設70多個多媒體互動裝置,希望能有助公眾更深入瞭解香港的海防歷史。 博物館設有私家車停車場,由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開放(逢星期四、農曆新年年初一及年初二除外)。 1945年9月香港重光後,鯉魚門軍營已不再是戰略重地,英軍主要將軍營作為操練場及住宿用途。 1986年8月,東區走廊第三期工程展開,目的是要將柴灣連上高速公路,快速公路需要在軍營中間穿過,以便將東區走廊從筲箕灣延伸到柴灣。 1.)於博物館通行證有效期內可無限次參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博物館的常設及專題展覽(特定的專題展覽除外)。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博物館推介 3. ARTE M HONG KONG
「油街實現」與藝術推廣辦事處下的另一個場地——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互相配合。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主要以深度發展為方向,舉行各類藝術培訓;而油街藝術空間則從橫向發展,提供實驗的空間,並透過舉辦大大小小的項目,讓不同社羣參與藝術創作。 為配合展覽,香港浸會大學為展品編製巴洛克音樂,為名畫添上聽覺元素,藝術館亦邀請3名本地藝術家透過不同媒介創作,回應巴洛克大師的作品,讓觀眾享受一場穿梭古今的藝術體驗。 鯉魚門堡壘爲展覽廳,陳列「香港海防故事」常設展覽,由窖室改建的11個主題展覽廳展示數百年以來香港的海防和軍事變遷。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香港博物館推介|1.故宮文化博物館
上窰民俗文物館位於風景優美的西貢郊野公園內,佔地500平方米,是一座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客家村舍。 上窰村和鄰近的一座灰窰於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重修後於1984年開放為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2025 之前除咗禮拜三免費之外,其他日子入場嘅話大人收10蚊,細路、老人家、學生同埋傷殘人士只係要畀5蚊[1]。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香港博物館推介|10. 孫中山紀念館
除了常設展覽外,科學館還會定期舉辦科學專題展覽以推介科技新知。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2025 大坑火龍文化館位於銅鑼灣,樓高三層,文化館內分成3個部分,主要為介紹大坑舞火龍傳統習俗。 地下展覽館會介紹大坑舞火龍的歷史、儀式、製作過程、行走路線等;1樓設有客家菜餐廳,但暫時未開放;2樓是多用途空間,可以提供予相關單位舉辦工作坊、講座、展覽等活動。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香港博物館推介|6. 香港歷史博物館
大坑火龍文化館將於6月底開放,市民可以免費入場,不過暫時只接受團體預約。 香港歷史博物館現正為常設展進行全面的更新工程,在新的常設展推出之前,我們舉辦「經典再現 ── 香港故事精華展」,展出約460組精選展品及約210張照片,將「香港故事」的精髓重現觀眾眼前。 展覽由五個部分組成,內容包括史前香港與歷代發展、香港的民俗、香港割佔與早年發展、日佔時期、現代都市,並以1997年香港回歸作結。 從今年7月至明年7月,博物館展廳1至展廳7的常設專題展覽逢星期三開放予公眾免費入場參觀,只是入場人士仍要透過網上預約才能參觀。 但是如果希望參觀特別展覽(展廳8及展廳9),則仍然需要購買特別展覽門票入場。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不過值得留意的一點是,持票訪客必須於其預定門票入場時間開始一小時內進場,博物館有着遲到者不得入場的規定。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博物館推介 9. 香港文化博物館
館方同時宣佈由9月27日起調整標準門票的入場門票收費,並公佈「凝視三星堆」特別展覽的票價。 前身為鯉魚門炮臺的香港海防博物館,是本地唯一以軍事為主題的博物館。 博物館於2018年9月中因受超級颱風山竹破壞而即時關閉,以展開修繕及更新工程。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博物館推介 14. 香港海防博物館
博物館嘅歷史建築有一個好大嘅露天廣場,獨一無二嘅建築設計, 再加上其他原始嘅建築物料,為遊客提供一種舒適同埋古色古香嘅感覺。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堡壘被改裝做永久展覽走廊,包括明朝、清朝、前殖民地時期、日治時期、後殖民地時期同回歸後嘅香港防衞歷史。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宣佈,踏入營運第二年,將更新博物館的常設專題展覽,並繼續為觀眾帶來全新的特別展覽,包括今年下旬推出的「凝視三星堆──四川考古新發現」(「凝視三星堆」)和與英國國家美術館合辦的兩大特展。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香港文化博物館
舊火車站大樓建於1913年,是一座風格獨特的金字頂中國傳統建築。 火車站於198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經修復及重新佈置後,博物館於1985年開放予市民參觀。 透過一系列新增文物、火車模型和歷史圖片,博物館展覽廳以嶄新方式展示香港鐵路的發展歷程,重塑昔日鐵路的軌跡。 展覽廳特設多項影視及多媒體項目,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帶領參觀人士穿梭鐵路今昔。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紀念館樓高四層,總樓面面積約2,560平方米,館內設有兩個常設展廳,展出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配合多元化的視聽節目,全面地闡述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蹟,以及香港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維新與革命運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館內除了常設展覽廳和專題展覽廳外,還設有閱覽室、視像室、互動學習室及活動室。
博物館因2018年9月受超級颱風「山竹」破壞須暫時關閉,以展開修繕和更新工程。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2025 英軍早於1844年便在水道南岸的西灣地區(即現在的柴灣)修築兵營,但當時的柴灣仍是未開墾的山區林地,英軍又不適應香港夏季炎熱潮濕的氣候,所以很多兵員患病,亦曾經爆發疫症導致不少人員病死,該兵營遂被棄置。 在其後的四十年間,英軍雖曾多次計劃在鯉魚門興建炮臺加強對維多利亞港的防衛,但都遲遲未有落實執行。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專題展覽
另外的「義勇軍」展覽,是回顧義勇軍於1854年初至1995年解散期間的故事,探究起源、任務、貢獻,以及傳承的團隊精神。 大家亦可從中欣賞一些珍貴的圖片,包括在1941年戰爭前夕,香港義勇防衛軍成員在灣仔修頓遊樂場外步操,以及義勇軍成立百週年紀慶的場刊等。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除此之外,「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亦設置了24個史蹟點,其中包括:建在岸邊巖洞的魚雷發射站、屹立山嶺的鯉魚門堡壘、多座炮臺及溝堡等。 市民可以透過「史蹟徑」感受到鯉魚門海峽的歷史與軍事氛圍,更能欣賞人工建置與自然景緻交織的獨特之美,對歷史古蹟有興趣的人,一定不能錯過。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博物館推介 12. 孫中山紀念館
重開後的藝術館,建築明顯現代化了不少,展覽空間逾10,000平方公尺,合共 12 個展廳。 開幕的首輪展覽分別涵蓋中國書畫、中國文物、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四大館藏,散落於十一個展覽中。 有關軍人的主題,還有「多元族裔的軍人」展覽廳,講述由英國人、華人、印度人和尼泊爾人等多個族裔共同駐守香港的年代,透過軍事歷史文物、檔案及個人軼事等,探討多元族裔駐軍的故事。 展品包括攝於接近百年前的英籍軍官及印度士兵的照片,近代一點則有於1997年英國軍部出版的《駐港部隊》小冊子,封面為英兵、華籍英兵及尼泊爾啹喀兵的合照。 海防博物館翻新後,將以全新面貌登場,博物館分為3大區域,包括接待大樓、堡壘及史蹟徑。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香港博物館推介|4. 香港科學館
「油街實現」藝術空間是視覺藝術交流的新平臺,以培育年輕藝術人才及推廣社羣藝術,並鼓動大眾共同參與及創作藝術為目標;讓藝術界人士及不同社羣互相交流、發揮創意和想像,大膽地試驗藝術的可能性。 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費 同時,這個藝術空間是一所二級歷史建築,前身為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於1908年建成。 「油街實現」旨在希望能為藝術工作者提供一個平臺、一個機會去實現夢想。 ”,是一個行動號召,邀請人們共同創造,這名字亦能聯想到 “Oil”及「油街」,與中文名稱相連。 蛋形的東翼是太空館的核心,內設天象廳、宇宙展覽廳、全天域電影放映室、多個製作工場及辦公室;西翼則設有太空探索展覽廳、演講廳、天文書店和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