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線把足球場分為兩半,在中線的中間,是整個球場的中心點,是球賽上、下半場及入球後開球的地方,並有中圈(半徑9.15米(10碼))圍繞中心點。 費城76人主場的每張門票價格,由最便宜的5、60美元至逾1000美元不等,是否便宜見仁見智。 但對於球迷而言,親臨現場欣賞了精彩絕倫的比賽之後,尤其像費城76人這種不斷給球迷帶來驚喜的本賽季東部的最大黑馬,就像上癮似地很難控制自己不再前往現場觀看比賽。 那麼,費城76人隊一個賽季有41個主場,僅是購買門票都花費不菲了。 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度,基本上出行靠汽車,因此,大部分地方停車免費。
- 足球運動當時喺香港大受歡迎,經常喺大球場比賽,吸引大量觀眾入場。
- 香港大球場前身係政府大球場,喺1952年起好,之後喺1992年由香港賽馬會出錢重建,1994年重開,並由馬會聘請英國溫布萊管理公司營運。
- [6]重建計劃於1991年首季啟動,耗資10億港元,香港賽馬會援助8億港元。
- 駱克道體育館位於灣仔軒尼詩道225號駱克道市政大廈10至12樓,於1986年12月6日啟用。
- 現時元朗地區足球隊參與香港乙組足球聯賽及元朗區足球賽,部份賽事亦會安排在元朗大球場舉行[15]。
- 香港金牛籃球隊將成為本港首支參加全國男子籃球聯賽NBL,並以香港為主場的球隊,成為20年來第一支將主場常設在香港的國內聯賽球隊,相信球迷屆時將可以觀賞到精彩的籃球賽事。
短期,局方已經展開了草地維修的工作,目標於同年9月月完成;中期,計劃於2013–14年香港甲組足球聯賽完結後,全面重鋪草地及表層土壤;長期,研究香港大球場是否需要全面翻新,包括修改現有設計、更換地下灌溉及排水系統,以及安裝照明設備以改善日照時間不足等問題。 此外,局方亦會成立一支專家小組,成員來自香港足球總會、香港欖球總會及草地專家等,向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改善建議[10]。 1980年代末,由於大球場座位數量同設備都有唔足夠嘅地方,前市政局同香港賽馬會展開重建工程,將大球場提升為達到國際標準嘅場地,並可以舉辦大型文娛活動,令到大眾有機會欣賞更多香地同外國製作嘅精彩節目。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演唱會座位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 Star Hall 匯星
罰球區(距離16.5米(18碼)的空間)亦類似,由球門線、左右兩條距離門柱16.5米及連接這兩條線的直線所組成。 罰球區有多種作用,最明顯的是守門員在罰球區內可以用手接球,及守方在罰球區內的犯規可以被判十二碼罰球。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禁區弧(penalty arc)是在禁區外,只有在射十二碼罰球時才用得着。
1994年3月重建完之後,觀眾席可容納高達40,000人,目前係港超球隊東方龍獅主場。 1970年代至1980年代,元朗足球隊曾以元朗大球場為主場,舉行香港甲組足球聯賽。 現時元朗地區足球隊參與香港乙組足球聯賽及元朗區足球賽,部份賽事亦會安排在元朗大球場舉行[15]。 大球場經常舉行各類盛事,例如每年一度嘅國際七人欖球賽、賀歲盃足球賽、足球表演賽、慶祝回歸活動、百萬行,同埋各種社區同宗教活動。 大球場管理當局一向致力為公眾提供完善嘅場地,並且引以為傲。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草地球場
香港葛福臨佈道大會則於2007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共4天於大球場舉行。 [35]而由基督教機構全城更新舉辦的香港全球禱告日,每年5月於香港大球場舉行,而宣道會亦於大球場舉行60週年活動。 香港大球場可以容納40,000名觀眾,場館分為3層,座位種類分為主層座位、高層座位、廂房座位及輪椅座位。 阿根廷球員今次到訪中國受到國內球迷熱烈歡迎,下塌的酒店和訓練場地都有大批球迷包圍,更令到主辦單為因保安理由取消比賽以外的公開活動。
1965年招標承建,由元朗昌記建設築公司以19萬8,800港元投得[2]。 香港欖球總會將與香港政府、香港大球場以及我們所有的合作夥伴和贊助商密切合作,以確保安全。 疫苗通行證、閉環氣泡、香港大球場清潔及Covid-19 防疫措施,僅為我們盡可能提高活動安全性的一些方式。 香港大球場辦事處的董事會會議室內設有母乳餵哺室,有需要人士可於主層東部客戶服務處登記使用,大球場助理將會帶你到該處。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文化及其他活動
香港大球場前身係政府大球場,喺1952年起好,之後喺1992年由香港賽馬會出錢重建,1994年重開,並由馬會聘請英國溫布萊管理公司營運。 2000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成立,接手大球場嘅管理工作。 2015年4月,為長遠改善草地質素並確保草地更為耐用,政府同馬會合作全面重鋪大球場草地。 旺角大球場曾作為1981年、1986年及1989年的亞洲盃女子足球賽的比賽場地,更於1986年及1989年的賽事中作為決賽場地[17]。 旺角大球場(俗稱旺角場、旺丁場;英語:Mong Kok Stadium)位於香港旺角花墟道37號,是香港的一座主要足球場,於1973年6月16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粉嶺高球場|哥球會郭永亮:球場不變樣 國際大賽纔不會拱手相讓
由於歷史悠久,加上政府大球場只有部分看臺設有上蓋,座位及設備均明顯不足。 當時政府大球場設有沙地跑道,因為當時在設計上只着眼於用作舉辦足球賽事,故此該段田徑跑道為450米,比正規田徑跑道長50米,當時不少中學與學界的陸上運動會皆在政府大球場舉行。 [5]1990年代,英皇御準香港賽馬會提出重建政府大球場的計劃,希望令到香港擁有符合世界水平的運動場地。 [6]重建計劃於1991年首季啟動,耗資10億港元,香港賽馬會援助8億港元。 工程期間,政府大球場的草皮及看臺仍然開放,例如1993年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就在工程期間進行[1]。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座位表
但Wells Fargo Center的露天停車場卻要收費且非常昂貴,短短兩、三小時的停車時間,每輛車收費高達20美元,收費之高堪比紐約曼哈頓的核心商業區。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2025 若然不將車停在體育館停車場,則須步行很長時間才能到達體育館,因此,筆者當時目測了一下,露天停車場從A區到U區基本上都停滿了,至少停泊了超過1000輛車,意味著僅是當晚的停車費用收入至少有2萬美元。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2025 根據公開報道,中國籃球協會與香港籃總在北京簽署《跨域特邀參賽戰略合作協定》,來屆NBL揭幕戰將於7月2日,在灣仔修頓場館舉行,香港金牛將迎戰上屆冠軍廣西威壯。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重建前
香港金牛籃球隊將成為本港首支參加全國男子籃球聯賽NBL,並以香港為主場的球隊,成為20年來第一支將主場常設在香港的國內聯賽球隊,相信球迷屆時將可以觀賞到精彩的籃球賽事。 參考美國NBA的經驗,籃球場上不僅有充滿戲劇張力的球員激烈對決,還有龐大的經濟收益。 本港若能通過參加全國男子籃球聯賽的契機,說不定能將球場打造成為商場,挖掘出龐大商機,為本港經濟向前助力。 2008年9月1日,足總主席梁孔德在其個人網誌上表示,2008年10月5日天水圍飛馬對南華之賽事,已獲客隊南華同意安排在元朗大球場舉行;同日另一場甲組賽事(淦源對公民)亦雙方同意於元朗大球場進行比賽[17]。 然而,10月5日當天卻因天雨關係而延期,足總只安排了天水圍飛馬對南華於3天後於元朗大球場進行補賽,事隔二十載後再次有甲組賽事於元朗大球場舉行[18];但淦源對公民則改於旺角大球場作賽[19]。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香港大球場
現場片段所見,該名球迷身穿阿根廷球衣,他跑向美斯的時候,美斯似乎想和他保持距離,但被他成功抱到。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2025 有保安追上前,身手敏捷的他轉身便跑,以慶祝世界盃入球的姿態在球場上狂奔。 他分別與數名球員擊掌,包括阿根廷門將馬天尼斯,但也有球員在他靠近時後退縮開。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草地保養欠佳
不可進入罰球區及十二碼弧範圍內。 兩條門柱距離需為7.32米(8碼),門楣的下邊緣則距離地面2.44米。 球場上蓋為一對拱頂,覆蓋東西看臺,在兩邊形成一個碗形座位圈,足以遮蓋場內75%的座位。 拱頂橫跨達240米,以玻璃纖維製造,並且塗上聚氟乙烯物料,於泛光燈下呈半透光。 拱頂由懸臂支撐,伸出在環場路上空,斜向路旁草木茂盛的山腰。 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昨日宣佈成立,李家超表示,已要求辦事處今年內制訂和公佈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和具體計劃;政府並將公佈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先導計劃細節,以提速、提量和提效為目標,增加資助房屋供應效能。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香港大球場宗教活動
供職業足球聯賽或國家隊進行比賽的足球場,可在四面設有廣告板,看臺更可能容納數以萬計的觀眾。 大多數綜合體育場包含足球場,外圍可能設有田徑賽事設施,例如跑道或跳遠沙坑及投擲類運動(如鉛球及標槍等)場所等。 2013年8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表示計劃於2014年為香港大球場重鋪草皮,並且根據海外專家意見,在香港大球場部份草皮位置以試驗性質種植兩種百慕達草[9]。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足球場
此外,大球場亦用來舉行重要田徑比賽,同埋校際比賽、學校運動會等活動。 旺角大球場對香港足球的發展極為重要,首項在旺角大球場舉行的體育活動便是夏令杯足球賽,參賽隊伍為中青、九果、愉園、警察、光華及龍門。 自球場啟用以來,除了工程及養草期外,香港甲組足球聯賽就不間斷地上演。 元朗大球場(英語:Yuen Long Stadium)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的足球場,於1969年12月14日落成啟用,位於新界元朗區元朗體育路6號。 由元朗區體育會興建,近年轉交至香港政府部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球場容量4,932人。 老一輩元朗人通常稱球場為「大陂頭」,原指元朗大馬路與山貝河交界的一片土地。
鄰近嘅掃桿埔運動場喺大球場舉辦大型體育活動期間用嚟做支援場地,畀團體租用嚟做體育比賽同訓練場地。 2013年3月22日,旺角大球場舉行2015年亞洲盃外圍賽香港足球代表隊主場對陣越南國家足球隊的賽事,有6,416人購票,共6,639名球迷入場,為旺角大球場重建後首次座席爆滿,於場外高掛代表滿座的紅旗。 於當日下午5時,僅餘2,000張門票提供;晚上7時54分,香港足球總會宣佈當日所有門票售罄,最終有數百名球迷於球場外望門輕嘆。 香港大球場是每年3或4月舉辦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的比賽場地,亦是香港足球代表隊的主場,很多國際足球比賽、演唱會和其他各種大型活動都在香港大球場舉行。 2021年11月,康文署在提交區議會的文件再指出座位縮減至9,000個,另會保留真草球場供足球及欖球比賽之用,並加設達國際標準的田徑比賽設施,包括環繞球場的400米跑道[42]。 在沒有比賽或大型活動時,則會開放予市民和學校等團體預訂舉辦體育活動[43]。
當局的重建方案中並不打算在東看臺加建上蓋,只翻新其2886個座位及附屬設施[7],在元朗區議會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上多名議員不滿方案,一度反對將前期工程諮詢提交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2025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陳積志稱現時部分球場的看臺未設上蓋,認為現有方案切實可行[10]。 駱克道體育館位於灣仔軒尼詩道225號駱克道市政大廈10至12樓,於1986年12月6日啟用。 體育館提供多元化的康樂設施,歡迎個人及團體於開放時間內租用。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香港大球場設施
他又說,收回土地不會影響香港舉辦大型高爾夫球賽事,政府樂意把32公頃土地提供予賽事相關活動之用,包括停車泊位、推廣或接待服務。 粉嶺高爾夫球場現時有兩個18洞世界級場地和一個十洞舊場地,能充分滿足大型賽事需要。 大球場設計新穎、設施完備,係舉行各類體育、宗教同社區活動嘅理想場地,亦係香港目前最大型嘅戶外多用途康體場地,可以容納最多40,000人。
旺角大球場前身為陸軍球場(Army Sports Ground),1961年改由香港市政局管理,起初易名市政球場[1],1973年6月16日開放啟用時定名旺角大球場[1][2]。 2008年7月22日,天水圍飛馬向香港足球總會申請,於 球季,以元朗大球場作主場[16]。 其他曾在大球場舉行表演賽的外國球會包括紐約宇宙、車路士、阿仙奴、曼聯、紐卡素、AC米蘭、國際米蘭、祖雲達斯、巴塞隆拿、PSV燕豪芬、橫濱水手、布拉格斯巴達、水原藍翼、洛杉磯銀河[25]、浦項制鐵、清水心跳、城南一和等。 一場場國泰航空/滙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賽事將一連三日於香港大球場上演,它的位置座落於銅鑼灣的掃桿埔。 元朗大球場前身是水邊村村前的農地,及後元朗區體育會決定興建元朗大球場,並得到地區人士支持。
而比賽開始前已有大批球迷提早到工人體育場外歡呼納喊,準備迎接美斯領軍的阿根廷。 筆者在美國就學期間,曾前往費城的Wells Fargo Center,欣賞費城76人對陣達拉斯獨行俠(前稱小牛)隊的比賽。 到NBA現場看比賽,最大的體會不僅是可以近距離觀察球星們的風採,作為美國最具有全球標誌性的集文化,娛樂,體育為一身的產業之一,可以親身體會NBA球場上的「宰人」經濟學,這也是從事經濟學研究的筆者非常期待的。 至於政府是否應暫緩收地的決定,馬時亨認為政府絕對有權收回土地,但可以用作其他土地用途:「例如比返其他球會去管理、繼續成為球場的一部分。」他認為政府須三思而行。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場地指引
當時政府大球場設有沙地跑道,因為當時在設計上只著眼於用作舉辦足球賽事,故此該段田徑跑道為450米,比正規田徑跑道長50米,當時不少中學與學界的陸上運動會皆在政府大球場舉行。 1956年亞洲盃足球賽、1995年皇朝盃、賀歲盃、2009年東亞運動會足球比賽決賽及巴克萊英超亞洲盃等大型足球賽事都在此處舉行,2009年東亞運動會七人欖球比賽及每年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亦在此處舉行,現為港超球隊主場。 香港大球場(大球場)前身為政府大球場,大球場設計新穎、設施完備,是舉行各類體育、宗教和社區活動的理想場地,亦是本港目前最大型的戶外多用途康體場地,可容納最多40 000人。
十二碼點在球門正中,距底線11米(12碼),是十二碼球踢出的地方。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而十二碼弧則劃在罰球區外,距離十二碼點9.15米(10碼)。 在十二碼球射出前,除射球球員及守方守門員外,所有球員
重建後嘅大球場喺1994年3月啟用,雖然唔再有田徑跑道,但係增加咗大量座位。 大球場從建築同外型設計,以至場內設備,都力求表現出香港呢個國際大都會充滿活力同多姿多彩嘅一面。 大球場佔地58,500平方米,最多可以容納40,000人,是香港目前最大型嘅戶外多用途康體場地。 其後港英政府將該處之白骨墳冢遷往雞籠灣,於清理過掃桿埔後,於1952年在現址興建政府大球場。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2025 政府大球場看臺分為東、西、南(俗稱為「大鐘底」)及場館,最初只有西看臺中央部份建有頂蓋,其後於1978年在東看臺加建頂蓋。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足球
此外,體育館每月均舉辦不同類型的康樂體育活動,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港灣道體育館位於灣仔港灣道27號,於2017年5月啟用。 1997–98年亞洲球會錦標賽四強至決賽階段均於香港大球場進行,浦項製鐵和大連萬達分別擊敗希拉爾和柏斯波利斯進入決賽,浦項製鐵憑互射十二碼以6比5擊敗大連萬達奪冠。 1983年獲英皇御準香港賽馬會捐助300萬港元擴建球場,工程包括一個可容2,000觀眾有蓋看臺、一條8線全天候跑道及重鋪球場草坪,全部費用共達1,200萬元[5]。 舉行國際性賽事的足球場地,長度應該介乎100至110米(110至120碼),寬度則應介乎64至75米(70至80碼)。 早於1970年教宗保祿六世訪港,便於當時的政府大球場舉行彌撒,[34]而香港葛培理佈道大會亦於1975和1990下半年舉行。
香港大球場平面圖: 香港大球場交通
香港大球場設有無障礙設施,包括觸覺引路帶、觸覺點字、觸覺平面圖及聆聽輔助系統,暢通易達洗手間及殘疾人士專用車位,設施充份考慮輪椅/行動不便人士的需要,正門入口的西面亦設有供輪椅使用者進出的斜道。 首屆亞足聯亞洲盃決賽週於1956年9月1日至15日在香港大球場舉行,共有4支球隊參加賽事,包括香港、南韓、南越及以色列, 以單循環小組賽形式進行,南韓以2勝1和佳績奪得冠軍, 香港僅以2和1負成績得季軍。 2012年11月9日,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初步考慮啟德體育城於2019年啟用後,香港大球場隨之改變用途以取代灣仔運動場,成為香港島居民及學校的陸上運動會主要舉辦場地[7][8]。 其他場地設施香港大球場設有無障礙設施,包括觸覺引路帶、觸覺點字、觸覺平面圖及聆聽輔助系統,正門入口的西面亦設有供輪椅使用者進出的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