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餘苑綺樂觀寫下:「面對再次的復發,我一樣是相信,喜樂的心就是良藥」,會為了家人好好對抗病魔,而去年疫情嚴重期間她帶著孩子在八里的家生活,沒回北投孃家養病,不時接業配貼補家用,堅強展現為母則強的能力。 北榮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聖捷表示,大腸直腸癌病患有3至5成會在五年內復發,但存活率可以到7成,關鍵在於有沒有「定期追蹤」,最好的狀況是一復發就積極介入切除;若是錯過最佳時機,就可能會讓腫瘤擴散。 餘苑綺罹癌前是健康寶寶,不菸不酒、愛喫蔬菜水果及運動,年紀輕輕卻得到直腸癌第三期,根據《鏡週刊》報導,經紀人透露餘苑綺已接受近70次辛苦的化療,好不容易清除癌細胞,2019年、2021年再度復發,動手術切除部份淋巴、肝臟及肺臟,部分肝腎維持身體運作已不能再切除,只能靠化療來殺死癌細胞。 餘婉綺 「臺灣癌症基金會」抗癌鬥士汪中仁今年63歲,2005年他罹患大腸癌第二期,很快切掉直腸並接受化療,不料隔年癌細胞轉移至左肝,病程莫名進展到了第四期,他再次接受手術和化療;至此,噩運未見停歇,2008年癌細胞又跑到右肝,切除部分肝臟再歷經十多次化療和25次電療,癌症才獲得控制。
- 下載電影就來開心電影院,本站資源均爲網絡免費資源搜索機器人自動搜索的結果,本站只提供最新電影下載,並不存放任何資源。
- 餘苑綺自己曾在2018年上《命運好好玩》節目時談到,自己應該是全家生活最健康的人,飲食習慣就是多喝水、喫青菜,不愛油炸食物,也不常外食,生活作息正常、愛運動,可是偏偏癌症就出現在她身上。
- 餘婉綺說他很喜歡打工,從十五歲就開始在服務業、餐飲業打工,每個階段都在吸取不同的經驗。
- 余天曾因在歌廳開黃腔、在警察局中打記者而被判在拘留所關一個星期。
- 2001年,餘苑綺完成學業返臺後,央求爸媽引薦去客串《婆媳過招千百回》,就此入行。
- 大腸癌要有症狀,基本上要到第二期、甚至第三期以上,如果希望找到可以根治的原位癌(第零期)或第一期癌症,想靠有無症狀來決定要不要做篩檢是絕對不可靠的。
不過,夫妻檔近日在節目上卻透露最近因為「收納問題」爭執不休,黃國倫甚至對寇乃馨說… 餘婉綺 穿簡便T恤在家自拍影片分享,藝人餘苑綺罹癌後,仍積極在臉書上賣商品,距離最新影片在上個月14日發佈,經紀人透露,餘苑綺近日突然要結算業配進度,一問才知道新的化療要50萬,加上兒女要上學,讓餘苑綺挺著虛弱身體,也擔憂家裡開銷。 目前國民健康署的大腸直腸癌篩檢計畫,被篩檢找出來的癌症有將近50%是零期或一期的早期癌症,只有7~8%是第四期。 餘婉綺2025 反觀有臨牀症狀後才就醫,被診斷出來的大腸癌個案當中,有高達20%是第四期,早期癌的比率只有21%。
餘婉綺: 最新新聞更多
余天今(20)日也悲痛證實,餘苑綺已經簽下「不急救同意書」。 而4歲女兒樂樂今也到醫院探望,乖巧的她曾經被問過想要什麼玩具,答案讓餘家人淚噴,對於媽媽病情,原來她什麼都知道。 餘婉綺2025 在7年前確診直腸癌的餘苑綺,歷經多次的治療,近年來還又動手術部分的肺臟和肝臟,展現相當的毅力與勇氣,只希望能照料兒女們長大。 今(16日)李亞萍透露女兒餘苑綺的病情又惡化,今天將去醫院繼續做化療。
他在2年前發現肺腺癌,至今接受2次手術、電療、化療、免疫療法,住院約1個月,免疫療法一針就是15萬,費用相當嚇人,根本不是一般人能負擔的,所幸他多年前就陸續購買6份保險,每年繳十幾萬保費,正好派上用場,目前自費治療費用已逾300萬。 可樂說,自己在醫院裡聽到很多癌友開口就是談「錢」,有些人因為沒錢也沒有保險,無法選擇無健保給付的治療,只能選擇放棄,那些病友的悲慘身影,讓他難以忘記。 餘苑綺父親余天和餘苑綺母親李亞萍,淚喊「放下吧」,李亞萍戴著口罩掩面痛哭,心疼女兒抗癌8年,回顧與病魔纏鬥過程,2014年發現直腸癌第3期去年復發,動了9次刀、70次化療,上個月 餘婉綺 還認真拍業配,狀態沒異狀但(18日)病情突然惡化意識不清,也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 余天先前提到,餘苑綺身體出現抗藥性,所以化療已經無效,經過醫師評估,改成最新的放射性療程,直接針對腫瘤去殺癌細胞,希望能將腫瘤慢慢消除。 針對餘苑綺自認為生活習慣正常且健康且罹癌,營養師劉怡裏直言「其實綺綺的飲食健康只有做對一半。」她點出關鍵的盲點,大部分講究健康者都會避免油炸、燒烤食物,但營養調查卻發現其實有不少人營養不均、好的東西沒有進來,至於所謂「好的東西」則為膳食纖維。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40歲以上的人,不論男女、無論是否有腸道症狀,應該每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至少每兩年接受一次乙狀結腸鏡的檢查,有必要時則需進一步的接受大腸鏡或鋇鹽大腸造影檢查。
餘婉綺: 大腸癌遺傳 一家8口6罹癌
這個人工造口成了汪中仁的「生命出口」,陪伴他至今十年有餘,初期的不適應、不方便、負面情緒,在他慢慢學習控制、早晚各排一次的狀態下,慢慢獲得改善,讓他好不容易找回一些生活品質。 當然,人工造口不免帶來諸多困擾:碰水或流汗容易脫膠、一直黏著皮膚會過敏感染、味道飄出、心理壓力、耗材的開銷等等。 汪中仁說,耗材換一次要100~400元左右,有些人一天換三次就要花近千元。 以他而言,生活趨向穩定、熟練,能做到一天換一次,每次10分鐘就可以搞定;但有些人不適應、不熟練或碰上意外,可能一天換七次,成本更驚人。
- 沒想到術後又復發,醫師建議做基因檢測,需自費6萬多元,如果檢查結果不符健保給付條件,標靶藥物就得自費使用。
- 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指出,光2016年的統計,就有95,000人以上罹患結腸癌,超過39,000人被診斷直腸癌,而依據國健署的統計,國人的糞便潛血篩檢陽性反應的結果顯示,每2人,有一人有大腸息肉,且每22人中,有一人已確定罹患大腸直腸癌。
- 然而在苦勸余天不要選立委時用同樣的手法想逼退余天時李離家出走了一個星期余天都沒發現,最後面子掛不住的李亞萍只好摸摸鼻子回家,還辯稱是想念家裡的狗纔回去。
- 人工肛門對健康不會有影響,只要照顧得宜,患者仍然可以正常過活。
另外余天透露自己3歲的外孫似乎知道了媽媽要離開,在離開之前自己帶着外孫女去看了媽媽最後一面,小外孫則沒有讓他見媽媽,畢竟他才3歲。 余天和李亞萍夫妻神色哀傷,李亞萍更是泣不成聲地表示真的不捨女兒的離開。 余天和李亞萍妻子在8月21日的晚間落淚受訪,表示女兒的靈堂布置已經開始實施,地點將選擇在第一殯儀館的對面。 雖然身負不便,汪中仁選擇積極作公益,他強調,癌症激發他的潛能和使命感,現在的他工作量是過去公務員時期的3、4倍。 「癌症的降臨,對我來說,從原先的詛咒、警告轉變為啟發,乃至於昇華成祝福。」在信仰和信念的支持下,他身兼神學院研究生、臺灣癌症基金會宣教師、烏克麗麗老師和靈性關懷師。 「有些人覺得人生因此沒了尊嚴又麻煩,但往好處想,裝了造口,糞便很快能排掉,減少宿便的堆積,有利於清出毒素、防止癌症復發,能讓你活下去。」不過麻煩事不僅一樁,因長年施用藥物導致慢性腎衰竭,如今汪中仁和腎管、尿袋形影不離。
餘婉綺: 健康網》大腸直腸癌早期無症狀 國健署:50歲以上至少2年1篩
餘苑綺直腸癌復發,目前病情不樂觀,甚至忍痛用手比跟爸媽求死「讓我走了」,讓余天、李亞萍情緒潰堤痛哭。 事實上,除了病魔外,餘苑綺還有一大難關,那就是高額的化療費用。 [NOWnews今日新聞]土耳其規模7.8強震造成死傷無數,臺灣在第一時間就組成特搜隊,深入現場支援,一名與臺灣深有淵源達30年的土耳其教授葉瑪思(YilmazKeskin),恰好在土耳其探親,便立即… 娛樂中心/周孟漢報導女星米可白早期在兒童臺擔任「葡萄姐姐」出道,卸下「姐姐」身份後轉戰主持、戲劇圈,表現亮眼深受觀眾喜愛,家中在彰化鹿港老街經營知名餅舖,逢年過節都會回家幫忙,一刻也不得閒,今年也不例外回家幫忙賣餅,沒想到過程中竟有小朋友把米可白跟米可白媽媽搞錯,讓她當場笑歪。 醫生表示癌細胞已擴展至淋巴,而餘苑綺裝上人工血管,以便日後進行化療,裝完人工血管經觀察後,預計最快2014年10月9日就能出院,隨後定期回院進行化療。 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指出,光2016年的統計,就有95,000人以上罹患結腸癌,超過39,000人被診斷直腸癌,而依據國健署的統計,國人的糞便潛血篩檢陽性反應的結果顯示,每2人,有一人有大腸息肉,且每22人中,有一人已確定罹患大腸直腸癌。
餘婉綺: 媽媽教室
餘婉綺說他很喜歡打工,從十五歲就開始在服務業、餐飲業打工,每個階段都在吸取不同的經驗。 在餐飲服務業學到服務客人的方法;在各公司學到管理流程,擔任基層時思考自己如果是老闆的話該怎麼對待公司最大的資產──基層員工。 當其他孩子在玩扮家家酒時,他最愛玩的卻是「賣東西」的遊戲,甚至曾經童言童語地對爺爺說,如果家裡的房子以後要賣掉的話記得留一樓的空間給他,因為「這樣才能做店面啊!」這份兒時的夢想並不只是個幻想,往後的日子裡他也不忘這份初心,在夢想的道路上持續努力著。 臺中一名肝癌末期男子向妻子聲稱已找到捐肝者,故向妻子提出先離婚,手術完成後再重新結婚的提議。
餘婉綺: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過了50歲後的血便,若是先前沒做過篩檢還是提高警覺的好,沒有人說長痔瘡的人可以免於直腸癌,鴕鳥地選擇性認定出血原因必定是痔瘡,一念之差,人生可能就往全然不同的方向去了。 大腸癌要有症狀,基本上要到第二期、甚至第三期以上,如果希望找到可以根治的原位癌(第零期)或第一期癌症,想靠有無症狀來決定要不要做篩檢是絕對不可靠的。 大腸癌的確可能會有某些症狀,但並非有這些症狀的人都是大腸癌,甚至大部份不是。 常常為了這件事情,我在門診得跟我的病人一來一往,有時候會想:乾脆幫他大腸鏡做一做,還比在這裡討價還價省時。
餘婉綺: 熱水灌腸治便祕? 大腸燙傷險破掉
余天今(1日)也在臉書貼文透露,餘苑綺雖然化療嘴破,但還是很努力補充營養,「看到女兒如此堅強,還要我別擔心…」。 除了選對檢查方式,糠榮誠醫師也提醒,檢查前務必確認檢查範圍是「全腸道」,也就是包括直腸、結腸和盲腸的全部檢查。 傳統乙狀結腸鏡檢從肛門口進入,僅檢查到肛門以上60公分處,忽略其他大腸部位的檢查,若按此檢查原則,等於篩檢工作只做一半,容易錯失早期發現和治療的時機。 餘苑綺先前罹患直腸癌3期,挺過12次化療成功抗癌後,前年11月順利生下女兒樂樂,今年初還和老公補辦婚宴。 餘苑綺因為卵巢是曲線型加上曾罹癌,懷孕機率僅有百萬分之一,儘管如此,近期她又成功懷上二胎,將為餘家再添一名外孫。
餘婉綺: 小孩開學嘍!爸媽不焦慮 健康愛心便當三訣竅
因此,癌症希望基金會提倡以「商保補位健保」,在健保架構下以商業保險補位,由政府推動跨部門合作,並與保險業者協作。 王正旭說明,參考澳洲、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做法,保障範圍應隨著醫療科技發展調整,讓病人獲得最適切的理賠,並透過政府資訊平臺提供民眾對照比較,且老弱病族羣都能購買,不會被拒保。 女兒每次見媽媽要去醫院都會冷靜的坐在椅子上,等媽媽回來,更在每年生日許願時都希望媽媽快點康復,選禮物時也想買聽診器,希望自己以後長大能成為醫生,幫媽媽治病。 餘祥銓也表示自己睡前一直翻看二姐和自己小時候的照顧,自己儘可能地不希望看到家人一直沉浸在這一種悲傷之中,希望大家都走出來。 餘祥銓表示自己深知接下來的責任重大,主要還是帶着家人一起多外出散心,走出二姐離世的陰影。 黃聖捷建議,民眾若是感到排便不正常喫東西不正常、體重減輕、肚子摸到硬塊、食慾下降、貧血、容易頭暈、煩躁、覺得累,都可能是直腸癌前兆;但由於症狀十分多元,最重要的還是要定期追蹤,50歲至74歲民眾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餘婉綺: 大腸癌的臨牀症狀
糞便的水分會隨著在大腸裡蠕動的過程,逐漸被腸黏膜吸收,使糞便從近端大腸移動至肛門的過程中,逐漸變乾、變硬,因此排便習慣改變或血便等症狀比較容易發生於遠端大腸癌或直腸癌,而糞便在近端大腸因仍呈液態或軟便,通常不易因與腫瘤摩擦而產生上述症狀。 反過來說,因不易有症狀,因此發生在近端大腸的腫瘤,往往會生長到相當大才被診斷出來,而且常常要到發生貧血,血紅素下降到一定程度後開始有喘、頭暈或臉色蒼白等症狀去就醫,才被診斷出來。 丹麥一份追蹤五萬多位50∼64歲成年人長達十年的研究發現,具有愈多良好生活習慣的人,其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成階梯式的下降。 具備五個好習慣的人,比起只有一個或完全沒有任何好習慣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整整低了23%。 編按:資深藝人余天、李亞萍的女兒餘苑綺(已改名為餘泳澐)2014年罹患直腸癌3期,至今挺過近70次化療,不過病情每況愈下,週日(8/21)傍晚離世,享年39歲。 中華民國(臺灣)出道作品節目主持:《臺灣開心秀》、《臺灣腳逛大陸》代表作品《婆媳過招千百回》餘苑綺(1983年4月10日-2022年8月21日),出生於臺北市北投區,臺灣女藝人、主持人、駐唱歌手。
餘婉綺: 遭黃國倫嗆「不會生」寇乃馨爆哭吐辛酸
蘇一峯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重症醫師遇過很多案例,明白生離死別是家屬們最痛苦的一刻,即便現代醫療進步,患者能依靠維生儀器勉強維持生命,卻也無法讓疾病痊癒。 患者最後的心願便是「只求從痛苦解脫」,家屬就算萬般不捨,也要知道「流淚放手是最後的愛」。 餘祥銓上節目透露,餘苑綺生前病重,曾陪著媽媽到廟裡求籤,沒想到求了三次結果都一樣,表示家裡一定會有一個人走,讓現場來賓聽了大為驚訝。 女星朱芯儀去年3月罹患乳癌2到3期,經過化療將乳房切除和重建手術後,成功戰勝病魔,而她也在今日發文透露2022年過得好辛苦,未來將不拚存活率。 餘祥銓也表示由於二姊生前遺願是希望後事採基督教儀式,因此27日週六當天也不會有頭七法會儀式,下午則會開放靈堂讓粉絲來向二姊致意。 特別的是,若發現肛門排血,需進一步辨別,如果血色鮮紅,像皮膚被割到一樣,通常是痔瘡的問題;若血色暗紅、大便中摻雜血絲、糞便外圍帶有黏膜感,且經常有殘便感,想大便卻只排出一點點,幾乎可確定是大腸直腸癌的徵兆。
餘婉綺: 遭黃國倫嗆「不會生小孩」 寇乃馨爆哭想離婚
臺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曾在媒體受訪時表示,其實不少講究喫喝、生活規律的腸癌患者有相同困惑,但避開致癌因素,還得考慮到基因跟體質的關係,同在節目中的營養師劉怡裏針對她的狀況,指出餘苑綺的飲食行為其實只對一半,因為「好的東西沒有進來」。 餘婉綺2025 乳癌病友婉兒去年4月發現左胸上方有硬塊,檢查後診斷為乳癌第二期,後來發現右胸也有一顆腫瘤,結果是三陰性乳癌,醫師建議她接受化療和免疫療法,但免疫療法需要自費。 由於免疫治療效果不理想,婉兒開始接受標靶治療,因為白血球數值低需要打「小白針」,長效型一次就要自費2萬多元,她趕緊向醫師要求使用有健保給付的品項。
餘婉綺: 不痛了!餘苑綺癌逝北榮 臉書最後po文曝光
因為當時余天出車禍手打石膏,只好讓豬哥亮摟住她以免受傷,但豬哥亮最終目的是要跟仙姑要明牌。 余天原本不相信這套,但在仙姑附身在李亞萍身上指示一些事情,且料事如神後,也不得不相信真的有仙姑附在李身上。 1978年9月13日,李亞萍與余天結婚,並育有兩女一子:余筱萍、餘泳澐(原名餘苑綺)與餘祥銓。 因為家庭成員的相處時有笑料,全家人偶爾也會一起上談話節目分享家庭的趣事。 李亞萍原出身回教家庭,後隨夫家改信佛教,2015年受洗基督教。 餘苑綺的弟弟餘祥銓攙扶父親走出醫院大廳,姐姐余筱萍更新發文稱我最善良可愛的妹妹,不知道現在的你是否幸福,我會照顧好孩子和全部的家人,請放心,永遠愛你的姐姐。
餘婉綺: 病情惡化,最終不敵病魔,餘苑綺2022年8月21日病逝
新浪娛樂訊 據媒體報道,藝人餘苑綺是李亞萍與余天的二女兒,2014年發現罹患直腸癌第三期,8年抗癌路走得艱辛,21日仍不敵病魔癌逝,餘苑綺遺體從榮總移往殯儀館,靈堂將設在第一殯儀館對面,追悼會則預計下週開放。 土耳其6日發生規模7.8強震,女星於美人的學長日前推薦,可以捐款給慈濟或在土耳其的「臺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簡稱臺灣中心)。 餘婉綺2025 但卻遭科技專家許美華揭露臺灣中心「不為人知的一面」,還有律師直言,時任國際人道建築與教育協會理事長、現任臺灣中心執行長的裘振宇,若未經家屬同意重啟曾聖光募款專案,就有詐欺取財罪的嫌疑。 很多篩檢出早期癌來的民眾都驚呼「怎麼會⋯⋯我都好好的啊⋯⋯」由此可知,大腸癌最常見的症狀叫做「沒症狀」,真正有症狀的時候,疾病往往已經進展到一個程度了。 有人說是因為公共衛生與醫療改善,讓與環境衛生相關的癌症變少,例如胃癌(與幽門桿菌感染有關)、肝癌(與B型、C型肝炎有關)與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有關)就逐漸變少。
餘婉綺: 華人健康網 fb 粉絲團
最近收治的2名28歲未婚女性患者,一個愛喫鹹酥雞,因長期血便就醫才發現是直腸癌;另一名平時作息正常,卻經常外食,以為胃痛就醫,檢查才發現是胃部下方的升結腸長了腫瘤,且已屬大腸癌第三期,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 餘婉綺 臺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整體觀察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約四分之三發生在左側的乙狀結腸至直腸部位,由此可見,直腸癌的發生率遠高於大腸癌。 此外,直腸有儲存糞便的作用,癌變的風險高,一旦確定罹癌,癌細胞轉移至肺臟的機率比大腸癌高3至4倍,第三期的復發率也比大腸癌高4成。 指揮中心日前宣佈,如果疫情持續穩定,將在2/20日解除口罩令。 而全球現在也漸漸鬆綁新冠相關規定,四月開始,WHO也可能把新冠從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最高等級移除。
若要避免罹患大腸癌,治本之道仍在由改善飲食習慣著手:應該少喫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喝酒要適量,應該多食用高纖維的水果蔬菜,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C、E的食物。 汪中仁向《三立新聞網》分享十多年抗癌路,當年他慣於熬夜、喫消夜、愛喫隔夜菜飯、不運動又睡眠不足,誰知道這樣子生活一年就中鏢,那一年他49歲。 一般來說,大腸癌惡性腫瘤第四期(有遠端轉移)的病人,5年存活率低於百分之5,當初醫師研判他最多再活2年,可能時日無多。 沒想到他一個轉念,拒絕坐困愁城,不再為自己而活,堅強的求生信念、助人的使命感加上配合醫囑裝上人工造口,讓他的生命「7度連任」,活了14年。
餘婉綺: 餘苑綺罹直腸癌 復發率比大腸癌高
餘苑綺自己曾在2018年上《命運好好玩》節目時談到,自己應該是全家生活最健康的人,飲食習慣就是多喝水、喫青菜,不愛油炸食物,也不常外食,生活作息正常、愛運動,可是偏偏癌症就出現在她身上。 而弟弟餘祥銓日前在節目《震震有詞》談到姊姊病情也不禁落淚,他並提到,餘苑綺平時飲食健康,愛喫水果,但過去曾為了減肥每天狂喝健怡可樂,一天大概喝4、5罐左右,差不多已到了把可樂當水喝的程度。 一般來說,大腸直腸癌好發於中老年人,特別是生活和飲食習慣不佳的族羣,但為何生活型態看似健康的餘苑綺卻突然罹患直腸癌? 糠榮誠醫師表示,除了生活和飲食習慣,癌症基因、藥物或長期暴露在放射線之下等,都可能導致癌症。 不同於大腸癌,直腸癌因侵襲風險較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手術切除治療後,還需進行放射線治療,降低復發率。 更讓人關切的是,直腸癌的病竈位置若過於接近肛門,嚴重時可能需面臨摘除肛門、改做人工肛門的命運,對患者的健康照護和生活品質,無疑產生重大負擔。
他發現,將臀部泡入溫水中可以有效降低肛門的疼痛,於是上班時間他幾乎都待在廁所,接到電話、要務一來,他才走出去開會,忙完再回到馬桶上辦公。 面對女兒的病情,余天和李亞萍都悲痛欲絕,李亞萍甚至哭到一度說不出話,而餘苑綺的經紀人表示,要結算接業配的進帳,才發現新的化療藥物需要50萬,日常開銷孩子上學等等支出,似乎讓餘苑綺撐不住了。 醫師表示,若發現有大便習慣改變且持續1至2個月、體重莫名下降、食慾不振、長期腹痛等現象,就要提高警覺,趕快就醫。 近年來,民眾的健康意識抬頭,特別是年輕人,一發現可疑症狀就求診,造成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且數據顯示有年輕化,且男多於女的趨勢,但因女性常給人作息規律、飲食節制、罹病風險低的印象,所以一旦確診就容易被提出來討論。
餘婉綺: 關鍵字
平均三期病患僅3至5成有症狀,四期病患則5至6成有症狀,因此仍有許多四期病患癌症已到處轉移了,但還是沒有出現症狀。 黃聖捷說明,第四期復發平均存活時間為30個月,此時只能透過藥物來控制癌症擴散的狀況,等於不斷在追趕病情,但若是擴散到淋巴、肝臟、肺臟多處,可能怎麼也追不上,只能盡力拉長病患存活時間。 藝人余天的二女兒餘苑綺,抗癌長達8年,18日傳出病況緊急,余天受訪時說:「她一直用比的說叫我讓她走,我怎麼捨得我怎麼可能讓她走,怎麼可以這麼殘忍?」在醫院門口情緒潰堤,也讓網友們不捨。 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峯也分享自身經驗,喊話「流淚放手是最後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