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畝連片翠竹,與茶山、松濤一同勾勒出一幅旖旎的自然風光圖。 這個曾因世外桃源般的美景而被評爲“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的村子,如今,又多了一重身份——互聯網小鎮。 如今,村中亭臺閣樓、小橋流水,展現着獨特風貌,彰顯和傳承着千年的經典。 如今的石塘村風光秀美,但它曾經卻是個‘偏窮遠’的典型山村代表,交通不便,偏遠落後。 偏巖塘旅遊度假村位於遵義市湄潭縣魚泉街道新石村,“擁抱桃花江、背靠仙谷山”的自然生態環境,加上乾淨整潔的鄉村風貌,深受遊客喜愛。 石塘人家,位於後石塘村,該 村以“木格門窗、朱漆黑瓦”式江南民居進行了改造,村中亭臺閣樓、小橋流水,被列爲江寧區五個都市生態休閒農業示範村之一。
石塘村在仁化縣城西南方19公里的一個小盆地之中,周圍山清水秀,是一個有着悠久和光榮歷史的古村落。 石塘古村從明朝洪武年間始祖李可求由福建移居此地、開荒建房算起,已經走過了640個春秋。 並逐步形成塘下、樓下、竹園背、蔡屋、火衝、禮園、梨樹下、高門檻、大園、早禾田、門前巷、三角街等12個閣。
石塘村: 石塘村
”鄭濤表示,看到大家過得越來越好,他覺得一切付出都變得更有意義。 在2011年之前,石塘村是遠近聞名的空巢村,人均收入不足一萬元。 石塘村自然資源環境優良,卻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對於發展農家樂和鄉村旅遊,村民們顧慮重重,沒有人願意做第一個“喫螃蟹”的創業者。 在石塘互聯網小鎮的規劃藍圖上,不僅原有的旅遊、文化、休閒產業和互聯網嫁接,互聯網創客也將在這裏找到靈感與歸屬感。 提到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石塘村,最負盛名的便是“石塘竹海”。
- 偏巖塘旅遊度假村位於遵義市湄潭縣魚泉街道新石村,“擁抱桃花江、背靠仙谷山”的自然生態環境,加上乾淨整潔的鄉村風貌,深受遊客喜愛。
- 近年來,魚泉街道藉助優良的生態環境,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以景興業、以業富民,打造美麗鄉村旅遊品牌,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 雙峯寨保衛戰在中共“六大”會議中,由阮嘯仙作了經驗介紹,並被當時中共廣東省委譽爲“繼海陸豐後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鬥”。
- 現存的建築大多建於明清時期,具有重大的歷史研究價值。
- 光緒年間,石塘村有酒莊80多間,僅三角街就有30多間酒肆,粵北韶州各縣都來石塘趕墟兌購米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石塘制酒更遠銷廣州及東南亞等地,石塘米酒釀製工藝現已被列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香港大學站曾被稱為寶翠站(Belcher Station)、屈地站(Whitty Station)和石塘嘴站(Shek Tong Tsui Station),惟港鐵最終採用香港大學站作正式站名。
- 其中“南門”爲石塘村的主入口,青磚砌築,古樸端莊,保存完好。
石塘村源於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中以王氏、程氏爲主要宗族,至今仍保有王氏宗祠、王氏家譜等文化遺產,而王氏古井、星滿塘等歷史遺址也因美麗的傳說和作爲村莊古老歷史的見證者,保留在村莊內部。 新石村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藉助宅基地改革契機,通過“收、分、退、轉”模式,把控“一戶一宅”和佔地面積原則,騰退閒置宅基地,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盤活宅基地使用權,解決了鄉村振興“地從哪裏來”的問題。 現存的建築大多建於明清時期,具有重大的歷史研究價值。 石塘村2025 與閩西、粵東的客家土樓建築不同,石塘古村院落屬於徽派建築,由青磚青瓦砌成,高牆飛檐,堂皇美觀。 院落裏面的每一個房間,廳堂,天井,都與走廊、巷道、樓梯相通。
石塘村: 文化事業
石塘《月姐歌》曾多次參加省、市、縣文藝演出,獲得廣泛好評。 港鐵在石塘嘴南面設有香港大學站(HKU Station),乘客可以在此乘搭港鐵港島綫,香港大學站亦被建議為連接南區的港鐵南港島綫西段的車站。 香港大學站曾被稱為寶翠站(Belcher Station)、屈地站(Whitty Station)和石塘嘴站(Shek Tong Tsui Station),惟港鐵最終採用香港大學站作正式站名。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石塘村於宋代建村,雲臺山在村莊四面環繞,風景瑰麗,有1000餘年歷史。 該村分爲“前石塘村”和“後石塘村”,前石塘在南,後石塘在北。 早在16年前,南京市區喜歡戶外運動的驢友發現了這處恍若世外桃源的村落,石塘竹海、石塘人家逐漸受到戶外愛好者的熱捧。 石塘村也被衆多驢友譽爲南京“最後一塊寶地”、“小九寨溝”。 石塘村屬於江寧區第一批打造的美麗村旅遊的示範區,主要以自然風光和農家樂等項目吸引遊客。 這個曾經破舊、貧窮、落後的山村已變成城市市民節假休閒的理想之地,集“中國最美村鎮典範獎”“全國美麗宜居生態示範村”“江蘇省最美鄉村”等20多項國家、省、市級榮譽於一身。
石塘村: 石塘村地理位置
作爲石塘互聯網小鎮的總架構師,周凱認爲,互聯網小鎮最重要的是產業功能。 “特色小鎮要建成以一個產業爲主軸,產業上下游集聚的生態圈,而不是單純的招商招租和辦公,這不符合特色小鎮的初衷。 ”他表示,這個產業生態圈將加快人才、資本、科技和生活要素的集聚,使得其兼具產業和生活休閒功能,讓特色小鎮承載產城融合的功能。 石塘村 南京石塘人家田園e站竹卿社內,藍印花布、鏤空雕花木窗讓這兒的民宿充滿古樸氣息,院子裏應季蔬菜生長茂盛。 20歲的吳東婷是這兒的管家,她說,這幾棟民宿國慶期間正式對外營業,主要通過電商平臺及微信公號進行預約,如今每個週末都有過半的民宿被預定。 “幾年下來,石塘村村民人均收入從不足9000元到突破了5萬元,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了,對未來更有盼頭了。
如今,她已經開始構思,如何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推廣這兒的民宿和旅遊產品。 石塘古村街巷衆多,與周邊山水、農田相融合,且縱橫交錯,街巷閘門又錯綜複雜,陌生人進入村中很難走得出來。 走進石塘古村,依然能看到當年石塘村民爲防匪患而設計的防禦建築,除雙峯寨外,石塘村現存炮樓6處,炮樓遺址1處,防禦性門樓7處,閘門17處,閘門遺址8處。 其中“南門”爲石塘村的主入口,青磚砌築,古樸端莊,保存完好。
石塘村: 歷史文化
互聯網小鎮的藍圖剛剛出爐,橫溪街道就與聯想集團、中國電信、大唐電信等多家央企進行產業合作洽談。 如今,該街道已投入2000多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光纖、光纜全覆蓋,千兆寬帶接入,村莊實現免費WIFI全覆蓋。 除此之外,通過對小鎮容量、項目與資源契合度等方面的分析,石塘互聯網小鎮還將建設智慧農業、運動康體、影視傳媒、科技孵化、藝術設計等相關配套產業。
石塘村: SHEK TONG TSUEN 石塘村96號
海滄大開發大建設以來,石塘村加快了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經濟得到較好發展,村莊面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是來自該市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典範。 石塘村 每年夏秋時節,不少遊客帶上家人,到桃花江玩水,累了便到附近的農家樂小憩,喫上一頓當地特色風味的美食,辣子雞、尖椒雞、糟辣魚、農家小炒……。 不少遊客還會在當地選擇一家民宿住上一晚,聽風,觀雨,和朋友一起燒烤聚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自己身心放鬆。 石塘村2025 石塘村獨特優秀的地下水源、自制酒餅及傳統的釀製工藝,使石塘村有三百餘年的釀酒習慣。 石塘米酒以其清正醇香、口感宜人而遠近聞名,是石塘村歷史上的支柱產業之一。
石塘村: SHEK TONG TSUEN 石塘村70號
全村人認爲上天賜予,用隕石打開雲臺山的泉眼,池塘泉水是爲他們賜福,此塘也被稱爲“星塘滿”,寓意“幸福滿堂”。 “傳說故事爲石塘古村增添了很多迷人韻味,歷史的滄桑變化感在這裏更是增添着一份耀眼的光芒。 通過宅基地制度改革,新石村收回超佔宅基地22畝,騰退閒置宅基地95宗49.8畝,出讓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98畝,土地流轉560餘畝,收取超佔使用金60餘萬元,爲村集體經濟創造收入3500餘萬元。 石塘竹海,位於前石塘村,該村有南京“小九寨溝”之稱,有連片翠竹3萬畝,以及錯落有致的青磚灰瓦馬頭牆式的徽派建築。 這裏有豐富的山水資源,青山疊翠,湖庫相伴,景色怡人。 石塘古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月姐歌則是其中一項獨特的民間傳統藝術。
石塘村: 石塘村 –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石塘村 免費編輯 修改義項名
他是來石塘旅遊品嚐過我們的米酒,很喜歡,回去後又在網上訂的。 ”據何志遠介紹,2014年起,石塘社區官網開通銷售頻道,幫當地農民網上賣土特產、推廣農家樂。 隨後,該社區又在電商、微信等平臺開通銷售渠道,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石塘村 值得一提的是,石塘村已被江蘇省經信委授予“江蘇省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永久會址”。 今年4月份,“石塘村”又被南京市委市政府列爲全市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單位,命名爲“石塘互聯網小鎮”。 目前全村367戶農戶在街道培訓與引導下,開設了農家樂135餘戶、民宿44餘戶,其他特色產業28戶,帶動周邊就業百餘人。
石塘村: SHEK TONG TSUEN 石塘村56號
從一個自然風光秀麗的小山村,到充滿現代科技感的互聯網小鎮,石塘這條路還有多遠? 南京大學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周凱提出,特色小鎮有四合一的功能,即旅遊、文化、社區和產業。 “石塘很久以前就被評爲全國最美村鎮典範,旅遊功能早已具備。 但是,石塘要向智慧旅遊方向發展,讓旅遊服務更加精準和智能化,爲遊客提供深度的交互體驗。 此外,它的創客區不是憑空而起,而是基於原來的歷史脈絡,將老建築進行翻修改造,變成可參觀可辦公的場所。 石塘村2025 ”在橫溪街道有關負責人看來,石塘村在互聯網小鎮的建設中,不僅要讓村莊環境更美,還要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結構,即以美麗鄉村爲主的特色產業、以雲數據爲核心的互聯網產業、以創客服務設施爲主的配套產業。
石塘村: 歷史沿革
寨中各炮樓的建築,邊角皆爲梯形斜直;牆上的石灰石大小不一;各樓形狀大小厚度各有不同;各樓都可隨便上下,通道暢通。 石塘村2025 雙峯寨至今保存完整,現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省、市、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古蹟無言,見證歷史,見證了石塘古村仁人志士的聰明智慧及農民羣衆積極參加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悲壯豪情。 走進石塘,一片充滿原生態氣息的木質建築羣掩映在青山碧水間。
石塘村: 石塘村所獲榮譽
光緒年間,石塘村有酒莊80多間,僅三角街就有30多間酒肆,粵北韶州各縣都來石塘趕墟兌購米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石塘制酒更遠銷廣州及東南亞等地,石塘米酒釀製工藝現已被列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外,周凱提醒,從社區功能看,不論是創客、鄉客還是遊客,都需要配套生活設施,石塘距離主城較遠,不僅食宿問題要解決好,公共交通等配套服務需要跟上。 “通過承接大型會務活動,既能讓村裏的經濟效益明顯,也能順道把本地的名優特產品推銷出去。
10月底,第二屆“i創杯”江蘇省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在這裏舉行。 從全國1000多個參賽項目中拼殺出來的108支創業團隊在這兒展開激烈的路演比拼。 早在大革命時期,在中共仁化縣第一任縣委書記阮嘯仙的領導下,以李載基爲首的革命羣衆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與國民黨反動派作英勇鬥爭,進行長達九個月的雙峯寨保衛戰,有近400多名英烈長眠於此。 雙峯寨保衛戰在中共“六大”會議中,由阮嘯仙作了經驗介紹,並被當時中共廣東省委譽爲“繼海陸豐後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鬥”。 米酒、年糕、粉絲、竹製品……這些原先在石塘最不稀奇的農產品,如今在網上成了暢銷品。 “剛剛接到一個訂單,一位黑龍江的用戶在網上訂購了我們很多米酒。
石塘村: 農業
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承載着厚重歷史與光榮革命傳統的石塘古村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石塘古村的修葺與保護,既能把紅色人文景觀與古色人文景觀融合起來,又能把革命傳統教育與旅遊產業結合起來,相信不久的將來,在觀賞古村舊跡的同時,也能使人們更好地瞭解革命歷史,激發新的時代精神。 石塘古村原有衆多的祠堂、廟宇,但“文革”期間大多被破壞,現僅存7座祠堂和一座龍母宮,依然保存完好。 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築應數建於1895年的雙峯寨,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碉堡式建築之一。 石塘村 雙峯寨的建築,極具古堡雕樓的建築風格,雄偉壯觀而又堅固。 牆基最厚處有1.7米,牆體用黃糖、桐油、石灰、河沙爲灰漿壘砌石灰石和青磚,固若銅牆鐵壁。
石塘村: 石塘村村莊介紹
近年來,魚泉街道藉助優良的生態環境,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以景興業、以業富民,打造美麗鄉村旅遊品牌,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作爲土生土長的石塘人,在吳東婷的印象裏,這兒以前很閉塞。 “我們這過去就是老人村,我小時候就和父母去鎮上上學了,平時很少回來。 ”她說,這幾年美麗鄉村的建設讓家鄉成了熱門的休閒旅遊地,父母也回來開農家樂,收入很不錯。 還在實習的她決定等明年正式畢業後,就留在田園e站工作。
到清代鹹豐年間已發展爲千家村,成爲仁化縣最大的自然村。 石塘古村總佔地總面積15公頃,現有人口3400多人,擁有古建築133座,保存完好的有106座,是仁化縣乃至韶關市範圍內歷史較悠久、古建築羣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個古村落。 2012年,榮獲“廣東省十大最具特色古村落”稱號,並上榜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大門設在屋的左側,名爲裂廊閣,外人從門口看不見屋內勞作的女人。 廳前有天井,天井前面有照壁,照壁上的書法雕刻,蒼遒雄勁,山水風景畫栩栩如生。 古屋的青磚多是經過磨製,屬磚木結構,房頂有鰲頭,很是壯觀,兩邊馬頭牆,椽牙翹角,高出瓦面,既具美觀,又能防火。 不少古屋大廳的屏風柱上還刻有楹聯,對仗工整,意義雋永。 除了王氏古井,據年紀大的村民說,村中水塘也是有來歷的,相傳很久以前某日,祖輩看到有一道美麗的淺紅色的白光飄落在王氏宗祠門前,一塊巨大的黑色圓麻石落下,形成一小坑塘。 自從天星降落,小塘蓄滿清澈豐盛的水,長年從塘埂上溢出。
石塘村: 石塘村
政府於1980年代曾打算以地鐵港島綫連接該區,並於區內預留車站出口兩個位置,惟計劃一直停止。 2005年6月當局決定開始港島綫西延的西港島綫計劃,並於石塘咀設一地鐵站,以龍虎山上的香港大學命名為大學站,但這個名稱與九廣東鐵(現稱東鐵綫)的大學站相同,因而引來了不少爭議。 該車站最後命名為 香港大學站 石塘村2025 (HKU Station),香港大學站同時亦被建議為連接南區的港鐵南港島綫西段的車站。
”鄭濤說,這是石塘村生態旅遊可以開發的新方向,村裏已經承辦過一系列高規格的會務和商務活動,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影響力逐步擴大。 爲了打消村民們的顧慮,村幹部鄭濤選了兩戶地理位置較好的貧困家庭,鼓勵他們試試,還爲每戶提供3萬元無息貸款。 2012年5月,石塘村第一家農家樂“宜成土菜館”開張一個月就賺了1萬多元。 隨後,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回來,石塘的農家樂如雨後春筍,使原來蕭條的村莊轉眼變成熱鬧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