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醫護人員,我們當然能夠單純用數字總結患者的病況,但是我們明白,在一堆堆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癌症病人。 癌症支援 走在抗癌路上,患者由最初忐忑不安,到治療時身體虛弱、身心俱疲,至康復後仍然心有餘悸,每一步都需要無比的勇氣。 癌症的治療大多以日間護理為基礎,治療後病人需即日回家休養,或由家人照顧。
- 在理想的情況下,不少晚期癌症病人都希望留在家中休養,在熟悉的環境下由家人陪伴在側,一方面能緩減治療所帶來的心理壓力與不安,同時亦能以更靈活的照顧模式,應對身體活動能力下降和食慾不振等問題。
- 無論是為爸爸剃鬚還是為媽媽化妝,這些看似多餘的動作都能使足不出戶的他們更精神,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 關愛基金(基金)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為經濟上有困難的市民提供援助,特別是那些未能納入社會安全網,或身處安全網卻又有一些特殊需要未能受到照顧的人。
- 一旦確診癌症,病人腦海中就會充滿不同憂慮,既會擔心化療、電療引起的副作用,又會憂心自己會否成為家人的負累,甚至要考慮因病情轉差而導致的生死問題,一連串的考慮都會對病人造成心理負擔。
有些病人亦會選擇不將患癌一事直接告訴年長的父母,他們將一些有關癌症的資訊循序漸進地分享給父母,當父母對癌症有足夠的瞭解後,才將自己患上癌症的事情如實相告,這樣也不失為一個可以提高父母接受能力的方法。 癌症支援2025 搜羅與癌症相關的最新消息、報導及科研報告為主,並邀請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撰寫文章,輔以討論區讓公衆互動 交流,歡迎同路人和照顧者互相交流,分享親身經驗、抗病點滴,甚至日常生活中的感動片段,彼此支持和鼓勵。 提供服務:提供不同形式的資助方案,為有需要的癌症病人提供資助,購買自費處方藥物,病人可持認可單據到惠澤社區藥房領取藥物。 提供服務:提供例如繃帶送贈計劃、胸圍送贈計劃、假髮送贈計劃,有需要的乳癌病人經評估及經濟審查後可以獲得免費繃帶、胸圍、假髮,或購買義乳、假髮的相關產品優惠。
癌症支援: 機構轉介流程
為讓癌症患者及其家人更容易獲得服務,香港防癌會與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和銘琪癌症關懷中心協作,在香港島、九龍、新界東及新界西設立以地區為本的支援中心,提供個人化關顧,支援癌患家庭。 我們的專業關顧團隊照顧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免費支援照顧他們身心所需。 研究結果證實「攜手同行」癌症家庭支援計劃有效協助癌症家庭適應因癌症帶來的生活影響和轉變,減輕壓力和困擾,重新主導生活,提升生活質素。
口腔黏膜潰瘍會引起輕微至嚴重不適,影響飲食,妨礙說話能力。 非牟利機構根據香港法例成立,可以是透過社團條例註冊、公司條例註冊或成立慈善基金形式註冊,獲香港稅務條例第88條免稅的慈善團體都是非牟利機構。 復康運動、護老者支援服務、膳食服務、往返中心的接載服務、護理服務、輔導及轉介服務及社交及康樂活動等。 請留意以下內容謹供參考,服務提供與否需視乎各計劃提供者而定,詳情請參閱有關網站。 癌症支援 各服務可能因不同原因而截止或暫停提供服務而事先未有在這網頁顯示。 不少病人得知患癌後,都會擔心治療的開支龐大,造成家人的經濟負擔,甚至沒有金錢支付藥費,無法進行治療。
癌症支援: 經濟或免費支援計劃
提供服務:香港癌症基金會屬下設有五間服務中心,提供免費癌症支援。 透過詳盡癌症資訊及情緒支援服務,包括「身心靈工作坊」、以及由癌症康復者組成的「癌協之友」,減輕癌症的負面影響,令癌症病人更勇敢、從容地邁向復康。 收到轉介後,一名個案經理(社工或護士)會跟進並立即進行評估以規劃整體護理,包括透過電話或家居/社區探訪提供情緒輔導及諮詢、營養貼士、轉介社區資源/ 癌症支援 社會福利/醫療援助,實務援助包括營養補充品、康復用品、交通輔助備等。 另外亦在有需要時提供中醫、義乳裝配、飲食營養、物理治療等專業諮詢。 我們非常感謝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首於2015年9月推出 「攜手同行」癌症家庭支援計劃,並將延伸至2025年8月。
- 晚期照顧貼士:鼓勵對話的同時,嘗試在對談的過程,一同坦然面對過去的失落和歉疚,與摯愛完成道別丶道謝丶道愛丶道歉的四道人生習題。
- 現時有很多癌症服務機構,包括香港防癌會、癌症基金會等,都會提供有關各類型癌症的資訊小冊子,病人和家屬可以閱覧這些小冊子來獲得中立、正確的資訊。
- 醫管局徵求本地和國外專家意見,組成獨立專家小組,審核和挑選研究計劃,就癌痛控制及輔助療法等不同項目進行深入研究。
- 透過心理及情緒輔導,我們與患者和照顧者一起面對恐懼、無力感和前路的未知之數。
- 病人如對脫髮早作準備、知悉如何治理,及得到醫護人員和家人不斷支持,可將不安情緒減至最低。
- 此計劃結合歐州第一醫學營養 Fresenius Kabi 的癌症專用營養品及萬寧註冊營養師的專業營養諮詢服務,於治療期間,為您提供至周詳的照顧。
- 瞭解癌症病人和家屬在抗癌路上面對的挑戰,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切合實際需要的幫助。
申請人需向港鐵公司遞交表格申請,換取印有照片的「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 至於如何領取申請表格,一般社會福利署(社署)在批覈以上提及的(綜援)計劃或傷殘津貼時,會直接郵寄「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申請表給受惠人或其監護人;如因任何原因沒有收到申請表,可向社署或直接到「港鐵客務中心」領取。 資助病人使用尚未納入撒瑪利亞基金安全網,但迅速累積醫學實證及相對效益略高的特定自費癌症藥物,以醫治特定的癌症類別。 病人接受體外放射治療時,由於放射線需要穿透皮膚,才能到達腫瘤所在位置,所以有時難免會出現一些皮膚反應。 對於有機會患上或已出現口腔黏膜潰瘍的病人,治理目標是保護口腔黏膜免受間接感染、鎮痛和維持適當飲食。
癌症支援: 社區資源
資助金額視乎申請人的需要,由12,000至24,000元不等。 癌症基金會的社工會協助有經濟困難的癌症患者申請政府或其他的援助,然而申請及批覈需時,在過渡期間,緊急援助金可填補這隙縫。 為確保申請人能儘快獲得協助,一般約兩周內會發放緊急援助金予合資格人士。 撒瑪利亞基金於一九五零年經立法局(即現時的立法會)決議設立,目的是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一些治療過程中的需要,但不包括公立醫院和診所標準收費提供的「自資購買醫療項目」或新科技的費用。 撒瑪利亞基金(基金)於1950年經立法局(即現時的立法會)決議設立。 基金設立的目的是為符合特定臨牀準則及通過經濟審查的有需要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一些治療過程中需要,但不屬公立醫院和診所標準收費提供的「自資購買醫療項目」或新科技的費用。
癌症支援: 機構位置
提供服務: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經濟援助,應付一些在治療過程中需要,但不屬公立醫院和診所標準收費提供的「自資購買醫療項目」,包括義肢、輪椅、家用呼吸器等。 癌症多樣化,難以預測其發展及變化,所以個人化的支援模式是我們服務的關鍵。 我們多年堅實的經驗證明以病人為中心、家庭為本和社區外展的支援模式,能提供及時援助及彌補現時以醫療為主導所產生的服務差距。 為協助患者面對治療或會出現的症狀及副作用,我們除了舉辦不同的復康運動班,還會提供免費假髮借用及剪髮服務,並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復康用品或義乳援助金。 香港癌症基金會服務總監陳燕萍表示,基金會屬下的服務中心,全方位照顧患癌人士的需要,幫助他們安心面對抗癌路。 研究顯示,適當的營養支持可以減少電療或化療的副作用,増加體重,及幫助癌症病者順利完成療程。
癌症支援: 威露士 x 阿棍屋 慈善義賣
該計劃料在2021年前服務最少4000個家庭,防癌會又與香港大學制定「綜合身心靈介入課程」,該課程既有心理學、藝術治療,與參加者探討生死的問題,又結合傳統東方哲學,如氣功、養生法、穴位按摩等。 港大的中期研究發現,參加了計劃的患者對癌症的理解增多,對死亡的焦慮減少;而照顧者亦更滿意家人朋友的支持,整體生活滿意度上升。 有別於普通私家看護服務,癌症家居照顧服務更重視以個案為本的服務原則,由紓緩專科醫療團隊定期為每名病人的身心理進行各項個別評估,從而為病人配對最適切的照顧服務。 此外,醫護以至社工團隊亦會積極介入,為病人及家屬尋找適合的社區資源,從生活各方面支援病人以至家屬的生理及心理所需。 在理想的情況下,不少晚期癌症病人都希望留在家中休養,在熟悉的環境下由家人陪伴在側,一方面能緩減治療所帶來的心理壓力與不安,同時亦能以更靈活的照顧模式,應對身體活動能力下降和食慾不振等問題。 癌症支援 透過全面的家居照顧服務,癌症患者可以得到家居護理照顧丶復康訓練丶心靈關懷及其他實務支援,從而提升生活質素。
癌症支援: 階段 3. 治療
其他恆常支援還包括醫護及營養諮詢、臨牀心理學家或社工提供的個人及家庭輔導、家居關顧服務、營養品優惠價格、假髮借用及剪髮服務、短期緊急經濟援助等。 社區夥伴與義工是癌症病人與家人的心靈安慰者、支援者和倡導者,為接受寧養服務的病人和他們的家人提供社區支援,配合醫院服務,內外一體,改善末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 但同時衍生出另一問題,醫療支出日益上升,社區上的癌症服務需求亦變得甚為迫切;有見及此,癌症資訊網成立「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要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藥物或生活援助,並致力在病人漫長的醫治期間提供全面及合適的支援。 本基金的服務發展及日常運作經費主要由「癌症資訊網」撥款支持,惟持續服務的需求甚殷,公眾的捐助對本基金至為重要。
癌症支援: 癌症教育活動
基本及特別護理、復康運動、日間到戶看顧、護老者支援服務、家居照顧及膳食服務、交通及護送服務及暫託服務等。 當身邊親友不幸患上癌症,大多數人都希望可以提供協助,卻又無從入手,怕亂說話會令病人難受,不知可說些甚麼。 在去年8月確診患上小細胞肺癌的78歲徐先生表示,當時醫生向他表明「醫治便有8個月命,不醫治只有4個月」,沒有藥物可用,亦無手術適用,只可以選擇化療或電療續命。 她指出,中心內護士細心解答其疑問,「手術胸部會突然出現痛苦會很擔心,但又難以找到醫生查詢,護士可以解釋到,即時令我感到安心。」現時,她仍要每年一次定期覆診,但經歷令她感到「活着多好」,故她亦參加義工小組以同路人身份鼓勵其他患者。 晚期照顧貼士:於居家環境花點心思使患者放鬆心情,如保持環境光線充足丶空氣流通等。
癌症支援: 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
由最初確診患癌的一刻,患者和家人的生活起了突如其來的變化,有人會感到絕望,亦有人會感到憤怒,怪責上天為甚麼選中自己;直到接受治療期間,面對各種陌生的治療和副作用,一些患者會感到徬徨、恐懼,甚至產生放棄治療的念頭。 他朝即使痊癒,患者亦會不時憂慮癌症復發,繼而胡思亂想,很難走出癌症陰霾。 注意:本文章資訊只作一般參考用途,如欲申請相關資助,請直接向該政府部門/機構查詢詳情及提出申請,本網站並不支援相關服務。 這項計劃包括普通傷殘津貼、高額傷殘津貼、高齡津貼、普通長者生活津貼、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 申請本計劃下的傷殘津貼及高齡津貼的人士均無須接受經濟狀況調查。
癌症支援: 《如影隨形》社區場 免費索取門票
另外,癌症病人家屬的心理壓力亦不容忽視,既要擔心病人的病情隨時有所變化,又要長時間照顧病人,失去私人時間,也缺乏休息時間,積聚的壓力隨時導致情緒「爆煲」。 每週60餘堂的身心靈健康課程,不僅提供自我療愈的方法,同時提升生命的品質,幫助癌症病人不只是活得長,同時活得好。 本討論區的宗旨是提供一個平臺,讓大家可分享彼此的興趣及經驗。 癌症支援2025 若登記成功,本網站會顯示於下一頁中,閣下可即時登入討論區發表意見。 若能配合治療方案,藥物就更有效治療癌症,同時亦針對癌症治療的各種副作用和併發症。
癌症支援: 經濟支援
他獨居於公屋單位,少與家人聯絡,靠同邨的好友協助日常生活。 鍾先生家裡連基本家俬和電器也欠奉,更曾因欠款而被煤氣公司中止服務。 癌症支援2025 依靠每月5,615元的綜援津貼過活,但由於中藥並不受綜援資助,他根本無力負擔中藥費用,生活捉襟見肘。 癌症基金會同時也為患者提供食物券,以確保他們在接受治療期間及治療後能夠獲得充足營養。 工作人員會定期評估和監測成功申請人的營養狀況,並鼓勵他們參加該會的飲食和營養工作坊。 緊急援助金所資助範圍全面,包括所需物品及服務,例如:基本食物、覆診或治療的交通費、營養奶粉、租金津貼、受撫養兒童的幼稚園費用、家居用品、用於如陪診或託兒的社區服務、個人護理服務、中藥治療等,更會按個別的特殊需要而作酌情批覈。
癌症支援: 癌症適應支援
家屬可以從面對病情事實和鼓勵對話紓解恐懼,也可以透過一些日常小行動,如請患者幫忙倒一杯水,讓患者為家人付出;鼓勵患者穿喜歡的衣服等,都能保持其自信心和自我價值。 此外,一家人一起回顧舊相冊亦是窩心暖意的舉動,從回憶中舉出事例,肯定病人的一生成就,道謝道愛。 晚期疾病為患者帶來身體不適及痛楚,最常出現如呼吸困難丶水腫丶失眠等。 癌症支援 許多人誤以為晚期病患所帶來的痛楚無可避免,但其實通過 紓緩治療服務,例如定時使用止痛藥等,能有效為患者紓緩徵狀不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 定時及適量使用止痛藥物,並不會使人上癮(除非曾是濫藥者)或縮短壽命。
癌症支援: 病人作品集
不同支援機構所提供的服務也有其目標對象,病人和家屬可以根據計劃要求,向機構或相關部門提交申請。 大部分藥物和經濟援助計劃都需要經公立醫院的醫生轉介,再通過經濟審查才能成功申請,病人必需如實申報資產,如有需要可向相關職員或社工查詢。 提供服務:香港癌症基金會與醫院管理局合作,於香港主要公立醫院設立癌症病人資源中心,為癌症患者提供資源和協助。 各資源中心均設於公立醫院的腫瘤科大樓或腫瘤科部門,方便患者覆診時到訪。 各中心的設施及服務主要包括:癌症資訊圖書館、專業輔導服務、冥想房及按摩椅、復康小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