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是一種有創傷性的檢查,所以會有一定的疼痛感。 疼痛發生的時間爲:一、當麻醉的時候,針尖刺破皮膚,這時候病人會有一種疼痛的感覺,麻醉以後,疼痛感就消失了。 二、當骨髓針進入骨髓腔,抽取骨髓液的時候,由於負壓的作用,骨髓液進入空針內,這時病人會有一種痠痛的感覺,如果緩慢用力抽吸,這種疼痛感會很輕微。
我們會發現此時抽取的量會遠大於製作塗片的情況,這是因爲培養往往需要較多的量纔行,並且其並不是定量的檢驗方式,所以即使發生骨髓液稀釋也並沒有什麼關係。 ——骨髓穿刺的具體操作流程: 一、基本準備: →(口述)覈對患者的姓名、身份、基本情況。 考慮其是否有骨髓穿刺的適應症,是否有“凝血障礙”、“穿刺區域感染”等禁忌症。 →(口述)洗手、戴口罩、戴帽子 注意:在實踐中,四大穿刺的“無菌操作”都是“先消毒,後開包,戴手套,鋪鋪巾”。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2、開骨穿包+戴手套:這個過程中,骨穿包外面會有一個塑封袋子(和換藥包類似),這個塑封袋子打開前,我們認爲內部是無菌的。 但是,我們將骨穿包拿出來的過程中仍然可以是有菌狀態的,只是這個過程中只能接觸到骨穿包的外側壁。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骨髓穿刺是什麼
因爲胸骨穿刺骨質比較薄,後面是大血管和心臟等重要器官,所以做胸骨穿刺時要注意緩慢用力,避免穿刺針穿破胸骨,造成重要臟器的損傷。 其實骨穿就好比換了個部位抽血一樣,只是平時的抽血檢查是抽上肢靜脈血,骨穿是抽骨髓腔裏面的血液罷了。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抽骨髓之前,一般都會用局麻藥麻醉,麻醉藥是通過皮膚、皮下及骨膜逐層浸潤,所以除了打麻醉時候有一點痛之外,整個骨穿的過程中基本是感覺不到疼痛的。 平常,人不小心摔一跤或在門框磕一下都比這個疼。 兒童患者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或頭皮針進行骨穿,這種情況下可不進行麻醉。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是採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其檢查內容包括細胞學、原蟲和細菌學等幾個方面。
骨髓穿刺是血液科常用的一種檢查辦法,觀察骨髓造血功能,穿刺骨髓抽取骨髓液,然後在顯微鏡下去做分析。 選擇部位是髂後,即後胯部位,在骨盆上找穿刺位點,髂後是常用的部位,還有髂前上棘或胸骨,胸骨位置一般好操作,但是風險性相當高,個別病人因爲胸骨穿刺傷及後面的大血管,導致病人出現生命危險。 骨穿刺主要是對骨質深層骨髓進行檢查,是血液系統疾病常用檢查方法。 骨質病變較多,由於腫瘤性疾病較多,發生骨轉移的病人也比較常見,可能是骨骼上原發腫瘤性疾病或代謝性疾病,如骨…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骨髓穿刺打麻藥嗎
穿刺之後患者會稍感疼痛,一動傷口會疼得更厲害,此時可以減少活動,多臥牀休息。 一般穿刺結束後按壓傷口10-15min即可,但是對於凝血比較差的患者按壓的時間要加長,防止流血不止的情況出現。 此外,對於任何創口均應保持創面的乾燥整潔,避免感染,如果患者出現創口感染,可以用碘伏等消毒創口。 ——“骨膜多點麻醉”的注意點若干: 1、爲什麼需要骨膜麻醉,這是因爲骨穿時需要將骨穿針突破骨膜進入骨髓,而骨膜上有豐富的痛覺感受器,所以必須對穿刺點附近的骨膜進行麻醉。 2、在對“中心點”周圍的骨膜區域進行麻醉時,不能直接橫向滑動針頭到周圍區域,而是必須先拔出來一點,然後移動到周圍區域之後,再重新推進到周圍骨膜上進行麻醉。 ——這是因爲用針尖在骨膜上移動時會產生強烈的痛覺,並且穿刺點周圍的骨膜並不是一個平面,在移動的時候可能會卡在骨縫或者凹凸不平的骨結構上去,導致移動失敗。
- 2.術中密切觀察患者,如有頭暈、心悸、噁心、氣短、脈搏增快及面色蒼白等,應立即停止操作,並進行適當處理。
- 臨牀上,骨髓穿刺常見的部位有髂前上棘、髂後上棘和胸骨,髂前上棘和髂後上棘。
- 但是,特別的,對於骨髓穿刺,有一個特殊的麻醉步驟:對所穿刺處的骨膜的多點麻醉。
- 超聲介入穿刺是在患者清醒狀態下進行,雖然屬於微創手術,但畢竟有創,因此不管是細針穿刺還是粗針穿刺,首先對穿刺部位進行局部麻醉。
- 如此,可以減少髓腔內出血的機會,防止血稀及骨髓凝固,保證塗片質量,從而爲準確診斷提供保障。
- 在結核等病理情況下出現大量胸水時,胸穿可以作爲一種治療手段。
- 骨髓穿刺是血液科最常見的一種檢查方法,通過骨髓穿刺,可以對大部分的血液系統疾病做出明確的診斷,也可以對血液系統疾病的治療效果作出評估。
骨髓穿刺是血液科最常見的一種檢查方法,通過骨髓穿刺可以對大部分血液系統疾病,做出明確的診斷,同時對血液系統疾病治療效果作出評估。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臨牀上,骨髓穿刺常見的部位有髂前上棘、髂後上棘和胸骨,髂前上棘和髂後上棘。 因爲這兩個部位沒有明顯的大的血管行走,也沒有重要的臟器,同時骨面比較平整,穿刺做起來相對容易,是臨牀上最常用的穿刺部位。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但是如果這些部位穿刺不成功,就要考慮做胸骨穿刺。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骨髓穿刺檢查什麼
適用於:1.各種血液病的診斷、鑑別診斷及治療隨訪。 2.不明原因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量增多或減少及形態學異常。 3.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與鑑別診斷,可作骨髓培養,骨髓塗片找寄生蟲等。 這個確診一定是嚴謹的,所以確診前抽取兩次甚至多次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有一些醫院感覺病理科不太行,也會建議患者上大醫院做確診,然後來市醫院開一些藥的。 除此之外,還要看患者具體是哪種血液疾病,如果是白血病,那麼骨穿次數多也就是“家常便飯”,先要診斷,診斷之後,再次做骨穿爲了分型,這樣纔可以出方案。 這就兩次了,在應用藥物治療,放化療之後,要看原始細胞是不是降低,看看骨髓造血微環境是否有好的改善,這個時候就需要定期做骨穿。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骨髓穿刺之後要注意什麼
所以,骨髓穿刺的疼痛是很輕的,大部分人是可以耐受的,不用緊張。 當然,由於個體差異,有些人對疼痛特別敏感,可能會感覺到無法耐受,但大部分人是可以耐受的。 →(口述,操作)準備相關器械: ——需要準備的物品有: 1、骨穿包:要口述查對其有效時間!!!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可能出現的情況
此檢驗可用作分辨良性和惡性腫瘤(即癌細胞),或確定組織受不明感染或發炎的原因。 “在臨牀上骨穿刺的注意事項,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在進行骨穿之前,必須要與患者進行良好的術前溝通,可以讓患者緩解緊張情緒,更好的配合骨穿。2、在進行骨穿刺的時候,注意動作一定要… 對於血液科的病人,「骨髓穿刺」是常見且幾乎必備的「檢查」;甚至有些白血病的病人,對骨髓穿刺早已習以為常(作為白血病診斷與分類的依據)。 然而,骨髓穿刺也是我做過最不舒服的檢查之一,那是在切片確診罹患淋巴癌後追加的一項檢查,目的是確定癌細胞是否侵犯骨髓,而侵犯與否決定了診斷期別,也影響治療方案規畫。 骨髓穿刺術的穿刺點一般是選在左右髂前上棘或髂後上棘,也就是系皮帶的地方兩側最高的骨頭。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疾病百科
在實驗室中,分析活檢樣本的專科醫生(病理醫生或血液病理醫生)將對樣本進行評估,以確定骨髓是否能產生足夠的健康血細胞,並查看是否存在異常細胞。 通常由血液疾病專科醫生(血液科醫生)或癌症專科醫生(腫瘤科醫生)完成這類醫療程序。 有出血傾向或凝血時間明顯延長者不宜做骨髓穿刺,但爲明確診斷疾病也可做,穿刺後必須局部壓迫止血5~10分鐘。 骨穿指骨髓穿刺,是臨牀中相對比較簡單的操作,在臨牀中創傷較小,相對安全,如果是熟練的醫生,在幾分鐘的時間內即可完成。 末梢血(日語:末梢血)血細胞由骨髓產生,故在末梢血(日語:末梢血)中檢測出的血液病變,最終需要通過骨髓檢查來探查確診具體病因。 它是對於貧血等血液病症狀最直接的診斷或鑑別診斷方法[3],也是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羣的非常重要的確診手段[4][5][6][7]。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臨牀試驗
骨髓是人體再生能力很強的組織,抽了以後會很快生成,所以對病人健康沒有任何損傷。 骨髓穿刺的過程簡單的用一根細針刺入人體扁骨,通常是髂骨或胸骨的骨髓腔中,吸取少量骨髓液進行相關檢查,取出的骨髓液通常塗在玻璃片上,乾燥後進行染色,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密度、比例等情況瞭解患者的造血功能。 骨髓檢查可用於各種血液疾病的診斷、分期以及骨髓細胞佔比、細胞形態和成熟程度的評估。 骨髓標本可以進行其他特殊檢查,包括染色體、細胞遺傳學、免疫表型和基因突變分析。 通過骨髓穿刺可以明確診斷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殖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等。 骨髓穿刺還可以用來評估不明原因發熱,及不明原因脾腫大。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骨髓穿刺怎麼做
常用於檢查積液的性質以協助明確病因,或進行腹腔內給藥。 當有大量腹水引起呼吸困難或腹部脹痛時,亦可穿刺放液以減輕症狀。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內科常用穿刺部位爲臍與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點。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骨髓穿刺部位有哪些
骨髓活組織檢查會從骨髓中採集少量的骨組織、骨髓腔中的液體和細胞(骨髓),骨髓穿刺只採集骨髓。 這些檢查通常是爲了找出多種血液疾病的原因,並用於查明腫瘤細胞或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是否已擴散到骨髓。 兒童可以選擇脛骨前去做穿刺,一般是消毒、鋪巾,注射2%的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然後用骨穿針帶着芯進骨面鑽破。 骨髓腔會有突破感,將針芯拔出以後,連接上乾燥的注射器進行骨髓液抽取,抽骨髓的時候病人會有痠痛、酸脹的感覺。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骨髓穿刺的過程是什麼樣的?到底疼不疼?
抽取的胸水進行相關檢查,可以鑑別胸水的性質即癌性胸水、結核性胸水等,因此胸穿有可作爲一種診斷方法。 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檢可以顯示骨髓是否健康,是否在製造正常數量的血細胞。 醫生通過這些醫療程序診斷並監測血液和骨髓疾病(包括一些癌症),以及原因不明的發熱。 部位不同:骨髓穿刺是在髂前上棘、髂後上棘或者是胸骨等部位抽取骨髓液,然後把抽取的骨髓液做相關的檢查來診斷疾病或判斷療效;腰穿主要是選擇第三腰椎間隙或第四腰椎間隙作爲穿刺部位進行穿刺的。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骨髓穿刺後注意事項
可選擇的部位主要有雙側的髂後上嵴、髂前上嵴、腰椎棘突、胸骨等。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胸膜腔穿刺的簡稱,是指用穿刺針從胸壁的肋骨間隙穿入至胸膜腔(肺與胸壁之間),抽取胸膜腔內的液體。 在結核等病理情況下出現大量胸水時,胸穿可以作爲一種治療手段。
但是,特別的,對於骨髓穿刺,有一個特殊的麻醉步驟:對所穿刺處的骨膜的多點麻醉。 ——具體操作手法:當我們將麻醉針管進到骨膜處之後,首先在此處推注少量麻醉劑(該位點是“中心點”),隨後,適當拔出一點麻醉針,並向着“中心點”旁邊一點位置移動後再插入到骨膜位置,隨後在注射少量麻醉劑。 以此類推,最終在“中心點”,以及其周圍的四個方向上的“點”的骨膜上都進行骨膜麻醉,即“骨膜多點麻醉”。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骨髓活檢和穿刺
鑽透後阻力會驟然減小,我們繼續往裏面鑽,直至定位器緊貼皮膚表面爲止。 此時,我們即使把手放開,穿刺針也是立着的,因爲它固定在骨質內了。 ——抽液+塗片: →(操作)先拔出針芯,隨後接上無菌且乾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 →(操作)用這個注射器開始抽液,對於骨髓液塗片鏡檢的情況,一般抽取0.1~0.2mL即可(也就是一點點);對於骨髓液細菌培養的情況,我們一般抽取1.5mL~2mL,量會大得多。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骨髓穿刺位置
此時,定位器距離骨穿針的距離就是骨穿針所想要穿刺的深度。 由於骨髓穿刺時,骨皮質處的密度非常高,阻抗感很強,而一旦針尖穿過骨皮質之後,骨髓處的阻力就相對小得多。 所以如果沒有定位器,那麼在試圖穿透骨皮質時,就可能會用力過猛,從而扎穿骨皮質之後可能一下子剎不住,導致骨穿針扎得特別深,甚至扎穿骨質進入腹腔,對患者帶來損傷和風險。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骨髓穿刺和腰椎穿刺區別是啥?
兒童也可選擇胸骨柄作爲穿刺點,2歲以下兒童還可選擇小腿脛骨粗隆內下方穿刺。 少數情況下(如某些白血病患兒病初骨髓幹抽)可選擇椎骨棘突作爲穿刺點。 消毒的藥液各家也不太統一,有的用碘伏,有的用碘酊,有的用吉爾碘,如果患者對碘或者酒精之類的過敏,需要提前告訴醫生。 消毒時,醫生會先戴好無菌乳膠手套,用蘸有消毒液的棉球,從穿刺點由內向外旋轉均勻塗抹2-3遍,消毒的範圍直徑大約爲15公分。 有些患者到老年期從髂骨抽出的骨髓也是含有大量的脂肪,造血組織很少。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骨髓穿刺的作用
如果您進行了局部麻醉,則將要求您仰臥 10 至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2025 15 分鐘,並將按壓活檢部位。 然後您便可以離開並開始自己的生活,只要感覺良好就可以恢復正常活動。 活檢化驗,又稱活組織切片檢查(Biopsy),即透過抽取身體部分組織或細胞,再利用顯微鏡觀察檢驗。 若臨牀檢查或初步的影像檢測發現異常情況,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藉由活檢化驗作進一步診斷。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簡稱骨穿,但是其目的是取髓,而不是僅僅穿骨。 住院患者的骨穿檢查一般在他自己的病牀上進行,門診的骨穿往往在專門的骨穿室。 如遇穿刺孔繼續有腹水滲漏時,可用蝶形膠布或火棉膠粘貼。 大量放液後,需束以多頭腹帶,以防腹壓驟降;內臟血管擴張引起血壓下降或休克。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骨髓檢查
抽出的骨髓液塗在玻片上,進行顯微鏡分析,也可以抽幾毫升的骨髓液進行染色體、流式還有分子遺傳學的檢測,明確疾病定性。 骨髓穿刺全身麻醉 耳骨釘具體的不知道是哪一種,可能有兩種情況:第一、曾經流行的私下在耳朵軟骨上打孔,然後帶一個墜子。 一般打孔損傷了耳的軟骨骨膜,然後疼痛還是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