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平和坊位於灣仔駱克道,是由東華三院主辦的問題賭博輔導服務,為沈迷賭博的問題賭徒及其家人提供輔導及支援,幫助戒除賭癮,重建健康平衡的生活。 東華三院平和坊乃於2003年9月創立,由政府主辦、香港賽馬會撥款的「平和基金」資助。 東華三院總共有五間醫院,包括東華醫院、廣華醫院、東華東院,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東華董事局於1991年12月1日與醫院管理局簽訂協議,讓東華屬下五間醫院加入醫管局。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2025 截至2003年,五間醫院合共提供了3,048張醫院病牀,當中約600張是免費的,其中200張由政府資助,其餘400張由東華承擔。 「老有所為活動計劃」由社會福利署推行,透過撥款資助社會服務機構、地區團體、學校及義工組織等舉辦各式各樣活動,旨在推廣老有所為的精神及倡導關懷長者的風氣。
醫院亦積極拓展核子醫學服務,於1999年中添置核子醫學伽瑪掃描機,並於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務。 現能為廣華醫院、聖母醫院及黃大仙醫院之病人提供多類型之核子醫學檢查,包括心臟、腎臟功能檢查、全身骨骼掃描、甲狀腺、肺及肝臟掃描等。 香港主權移交後,為配合政府發展中醫藥的政策,在2006年東華三院率先在廣華醫院及東華醫院設立中西醫藥治療中心,為住院病人提供中醫藥服務,融合中西醫療作業。 現時醫院主要設有眼科(東華三院盧家騶眼科醫療紀念中心)、內科、老人科、復康科、糖尿科和矯形及創傷科的住院及專科門診服務。 越峯成長中心位於上環禧利街東寧大廈及筲箕灣寶文街東華三院方樹泉社會服務大樓,於2002年10月投入服務,經費由社會福利署資助,專責於香港島及離島區,提供由禁毒預防工作至戒毒輔導及治療一站式服務。 東華醫院名稱取自「廣東華人醫院」之意,位於香港上環普仁街,是一所公營醫院,創立於1870年,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歷史悠久的香港三大醫院之一,亦是最早建立的華人醫院,初期由華人捐款及政府資助。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長者地區中心
直至1942年日治時代,由於中藥非常缺乏,所有住院病人自此便由西醫治病,而中醫服務則維持門診服務。 東華三院共設7科及4處,分別為醫務科、教育科、社會服務科、物業科、籌募科、政務科、財務及採購科、人力資源處、資訊科技處、企業傳訊處及稽覈處;另外設有一個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一間東華學院及一間社區書院。 執行總監負責掌管東華三院的日常行政運作,並由各部門主管協助處理服務發展及行政事務,現任執行總監是蘇祐安。 為需要照顧長者的人士提供一站式的支援服務,包括設立資源庫、借用復康用具、提供護老技巧的講座、訓練、展覽及工作坊,以及壓力紓緩和謢老者互助小組等。
此外,亦增加社區人士對長者的認識和尊重,以建設一個關懷及接納長者的社區。 伍志和說,如多年前,當知悉太平山街約於1850年代建成的廣福義祠需要進行屋面維修時,立即派出三維掃描小組,藉機會掃描屋脊上的石灣陶塑,以作記錄。 這次展覽亦展出廣福義祠屋脊的三維打印模型,讓市民可以近距離觀賞屋脊陶塑裝飾,精緻地刻劃一齣粵劇場景的細部。 東華三院慈善獎券用於籌募免費醫療服務經費,每張20港元,是由董事局成員夫人、女總理及香港小姐負責抽獎。 東華三院顧問局是根據香港法例第1051章《東華三院條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成立,就影響東華三院及其管理的事宜向董事局提供意見。 顧問局由不多於14名成員組成,亦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出任主席,立法會議員須透過互選,提名一位議員出任顧問局的當然成員。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沙田沙角邨綠鷺樓1-8號地下
透過外展手法接觸極需要照顧的長者,提供合適的轉介服務,並為獨居長者建立社區支援網絡,同時,及動員社區人士參與服務長者的義務工作。 另外,展品包括廣華醫院入院總冊、醫院則例、印有東華三院的玻璃奶瓶、東華義莊租價列木刻,是研究香港早期醫療及社會發展的重要材料。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2025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文頴怡主席便介紹了一項特別展品,是1922年一位自稱「小婦人」的善長所寫的信函。 「小婦人」有見廣華醫院中醫贈診不贈藥,致函呼籲醫院施贈中藥,並多次捐款,東華醫院總理深受感動,發起向各界募捐,最後用籌得的善款加上「小婦人」的捐贈購置鋪位,以租金收入撥作施贈中藥的經費。 東華三院在香港共設立了52所學校,包括1所開辦專上課程的東華學院、18所中學、14所小學、15所幼稚園及2所特殊學校。 除了一般醫療服務外,東華東院更附設基督教院牧部、病人資源中心、東華東院婦女健康普查部、糖尿病中心牙科診所及東華三院東華東院-香港理工大學中醫藥臨牀研究服務中心。
- 此外,亦增加社區人士對長者的認識和尊重,以建設一個關懷及接納長者的社區。
- 「老有所為活動計劃」由社會福利署推行,透過撥款資助社會服務機構、地區團體、學校及義工組織等舉辦各式各樣活動,旨在推廣老有所為的精神及倡導關懷長者的風氣。
- 東華三院總共有五間醫院,包括東華醫院、廣華醫院、東華東院,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東華董事局於1991年12月1日與醫院管理局簽訂協議,讓東華屬下五間醫院加入醫管局。
- 「嘗產」租金是東華三院的主要收入之一,戰時部分商舖被毀,三院董事局於1949年組織「整理嘗業小組委員會」,負責整理一切租務事宜。
- 醫院亦積極拓展核子醫學服務,於1999年中添置核子醫學伽瑪掃描機,並於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務。
除了慈善目的外,在東華醫院成立初期至二十世紀初一段長時間內,亦曾一度是華人社會的權力中心。 按照華人社會傳統,屬於士紳階層的東院董事,經常負起排解紛爭、維持地方秩序的責任。 一般華人大眾較少與西籍人士接觸,而是透過東院董事向政府反映意見;政府亦樂意透過東華醫院來保持華人社會的秩序。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東華醫院故此一直有特殊的社會地位,並且一直維持至二次大戰之後,方纔日漸減退。 這次有關東華三院文物館與文物保育的展覽,在九龍公園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行,展期至9月23日。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東華三院
王李名珍荃灣長者鄰舍中心的「跨代同心共建家」是從家出發,藉着各項跨代活動集結力量,宣揚「傳統家庭文化」的重要。 而計劃亦關顧體弱及抑鬱長者的需要,透過藝術創作,協助長者表達情緒及對家人的心聲。 古蹟辦館長(歷史建築)伍志和介紹了多件珍貴展品,包括自1911年起懸掛在廣華醫院大堂正門的「廣華醫院」牌匾。 廣華醫院是在當年10月9日開幕,故可能是清朝最後一幢開幕的建築。 展覽亦展示了1911年起置於醫院大堂的擺設,其場景佈置是根據原有佈局搭建,傢俱全是古董,有超過百年歷史,是當時著名的華商和南北行送贈,其中擺放五供的桌子便刻有宣統三年(即1911年)的字樣。
東華東院位於銅鑼灣掃桿埔東院道19號,鄰近香港大球場,是一所公營醫院,成立於1929年,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 1991年12月,醫院正式加入醫院管理局,1993年加入港島東聯網。 20世紀初海港以北的九龍區並沒有醫院設施,病人需要舟車勞頓到香港島就醫。 至1907年,一羣社會賢達建議在油麻地設立中式醫院以應付九龍及新界急速增長的人口。 醫院最終耗資130,000元,歷時5年才告落成,於1911年10月9日由港督盧吉爵士主持開幕。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社區教育活動
由香港電燈公司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辦的「香港第三齡學苑」,旨在提倡本地退休人士終身學習、分享知識及服務社羣。 「香港第三齡學苑 年度結業禮」於4月24日舉行,典禮上,學苑頒發多個獎項,以表揚傑出學員、學長及中心。 當中,來自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的學長韋秀嫻女士脫穎而出,榮獲「最富才藝導師獎」冠軍。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2025 東華醫院成立後一直為市民提供中醫服務,直至1896年首位華人西醫鍾本初醫生出任「掌院」,醫院遂成為中西醫兼備的醫院,廣華醫院及東華東院均是中西藥並用,由病人自由選擇。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綜閤家居照顧服務(東華三院)
韋女士擅長多種不同的手工藝製作和健體運動,於過去兩年積極參與中心各項服務及活動,又於第三齡學苑任教十九個不同的課程,當中包括毛巾操、瑜伽、八段錦、集體舞、編織、手語歌、摺紙手工藝及扭氣球等;可謂多才多藝,動靜皆宜。 董事局是根據某一年中最主要捐款人的一個主要榮譽名單,並常見於本地報章中,是社會名人的寫照。 為長者提供一個舒適的休憩地方,提供康樂及社交聯誼活動,例如旅行、生日會、節日慶祝活動等,以增加長者與社區的聯繫,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保持身心健康。 透過個人或小組輔導、工作坊或講座,協助長者解決在情緒、人際關係、住屋、經濟及家庭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難。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嘗產」租金是東華三院的主要收入之一,戰時部分商舖被毀,三院董事局於1949年組織「整理嘗業小組委員會」,負責整理一切租務事宜。 其中每年12月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合辦的歡樂滿東華是最重要的籌款活動。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服務目標
建院初期廣華醫院只能收容72名住院病人,由於油麻地乃至九龍仍是低下階層社區,捐款相對位於商家雲集的上環東華醫院為少,日益面對經濟困難。 東華三院代表着東華三院三間最初的醫院,包括了東華醫院(1870年)、廣華醫院(1911年)及東華東院(1929年),這三間醫院都是由香港本地華人建立的。 三家醫院的名稱「東華」、「廣華」總取「服務廣東地區華人的醫院」之意。 本院屬下的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及王李名珍荃灣長者鄰舍中心分別舉辦的「風箏與愛共飛翔—跨代共融計劃」及「跨代同心共建家」均獲社會福利署頒發沙田區及荃葵區「最佳老有所為活動計劃獎」。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探討區內長者的需要,並舉辦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如講座、展覽等,向長者提供合適資訊,協助他們瞭解老化過程,鼓勵他們參與社區。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董事局
本中心位於沙田沙角邨,於一九八七年啟用,是東華三院首間為長者開辦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 為配合社會福利署長者社區支援服務重整計劃進行轉型,中心於 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二○○三年四月一日起易名為「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 醫院於1993年率先設立日間手術中心,目前日間手術比率為全香港之冠,並曾耗資一億六千萬建新門診大樓,於2000年1月正式投入服務。 醫院首創綜合性乳病中心亦為病人提供全面性的教育、診斷、治療、輔導及康復服務。 醫院腦外科則是醫管局轄下特定的轉介中心之一,更首創一個綜合性腦外科治療區,設有電腦掃描機,腦外科手術室及腦外科加護病房。 醫院更設有婦產科日間手術及醫療中心,配合婦女普查中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