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升學指南2019》集合內地、臺灣及澳門的最新升學情報,內容包括當地升學現況、院校及學科簡介、入學途徑、報名策略、校園生活須知、畢業生出路等資訊,讓同學透徹瞭解三地升學各自的要點,從而選擇最合適的途徑以報讀心儀學府。 《指南》亦邀得多位升學專家撰寫輔導文章,提供選科及選校的實用貼士、填選志願策略等,有助同學更準確、更有效地作出升學抉擇,增加獲心儀院校取錄的機會。 學友社2025 《大中華升學指南2016》印行五萬本,免費派發予全港高中學生。 早前已向全港中學徵訂,同學及家長亦可由即日起,親身前往學友社社址或香島專科學校免費索取,數量有限,派完即止。 指南的電子版經已上載至學友社一站式學生資訊網站,供免費下載。 學友社 除指南外,學友社「一站式學生資訊網站 Student.hk」同時提供指南的電子版供免費下載。
指南印行6萬冊,但由於本港疫情反覆,各社址暫停對外向公眾開放,包括讓公眾索取《高中選科及升學指南2022》實體書。 新一屆文憑試將於7月20日放榜,為協助學生做好前程規劃,學友社將於即日起免費派發9萬套《出路指南2022》,為應屆考生提供全面多元的升學就業資訊。 學友社 指南一書兩冊即日起將透過全港中學向學生和家長免費派發,市民亦可於學友社及指定公開派發點免費索取。
學友社: 出路指南2022 第一冊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大部分大學會採用的面試方式,大學不單單想了解同學的個人能力,更加想看同學展現溝通能力和反應能力等等。 小組面試的人數不定,有些5-6人,有些可能高達10-12人,時間大約在15-30分鐘之間,十分考驗同學的臨場發揮能力。 個人會面 學友社2025 有少量大學會以個人會面的形式來進行面試,可能會比較注重同學的個人素質和才能。 例如大學的藝術類學科可能會邀請同學介紹自己的藝術作品,以衡量同學的藝術造詣是否突出,時間一般是15分鐘左右。
- 從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我社為文化沙漠的香港培養出本地的藝術家,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從七十到八十年代,我們為功課沉重的學生解決問題,並舉辦多采多姿的課餘活動;從八十年代起,我們給予學生全面的輔導,協助他們尋找出路,探求真知。
- 如韓語能力未達院校指定要求,學生須於開學後修讀韓語課程,並須達到TOPIK 4級或以上方能畢業(英文授課的專業除外)。
- 其後,他又與李柱銘等人成立了香港首個政黨香港民主同盟(港同盟),不久與另一個組織匯點合併為現時的香港民主黨,民主黨曾經是香港最大的單一政黨。
- 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對司徒華辭世深表難過,他指司徒華:「一生熱愛中華、熱愛香港,致力推動民主發展。他為人剛直不阿,一直堅持理想,從不言休。崢崢風骨,深受各界尊敬。」,又指政改方案通過司徒華功不可沒。
- 2011年1月2日,司徒華於威爾斯親王醫院離世,終年79歲。
《內地高校免試收生計劃2016一本通》已經出版 學友社 配合免試收生計劃的開展,學友社本年度首次獲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委託,編輯及製作《內地高校免試收生計劃一本通》便覽單張,讓學生及家長一手掌握內地升學概況。 便覽印刷精美,內容涵蓋內地高等教育特色、免試收生計劃日程、參與高校一覽及分佈等。 學友社 指南的電子版亦已上載至學友社「一站式學生資訊網站 Student.hk」,供免費下載。 另外,網站會在放榜期間推出網上專題《文憑試Special》,精選應屆文憑試學生所需的升學及就業資訊,並涵蓋聯招和非聯招院校入學獎學金、選報本地及非本地專上課程貼士等額外內容,讓同學全面掌握多元出路消息。
學友社: 學友社
指南今年衞生署臨牀心理學家為同學提供準備放榜和紓緩壓力貼士、在外地升學部分增加韓國升學資訊等,配合文憑試畢業生的各種升學需要。 學友社 透過指南,同學不但可以透徹認識各地升學途徑的詳情,同時也能掌握各途徑的特點及要求,從而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途徑報讀心儀學府,提高錄取機會。 學友社2025 指南並邀得升學專家撰寫輔導文章,提供選科及選校的實用貼士、填報志願策略等,幫助同學更準確、更有效率地作出升學抉擇。 同時,為讓同學更好地準備大學面試,《指南》專訪香港大學和理工大學的收生負責人,談談他們建議同學如何準備大學面試、面試時的臨場宜忌等。
並介紹多個高中以外的出路選擇,包括全日制職業訓練課程及學徒訓練計劃,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升學需要。 《出路指南2017》涵蓋全面的升學及就業出路,適合不同成績及志向的同學參考。 今年內容包括:大學聯招及SSSDP課程、聯招以外學士學位及副學位課程、毅進文憑、其他全日制證書或文憑課程、非本地學士學位課程、外地升學、職業訓練、學徒訓練計劃,並有護士、幼教及航空業等就業資訊。 《內地高校免試收生計劃2018一本通》已經出版 學友社自2016起,獲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委託,編輯及製作《內地高校免試收生一本通》,讓學生及家長一手掌握內地升學概況。 今年一本通概述內地高等教育特色、計劃日程及操作流程、參與高校一覽及分佈,以及內地高校畢業港生出路等資訊。 《高中選科及升學指南2022》經已出版 學友社2025 為協助中三學生規劃高中選科,以及瞭解其他出路,學友社出版《高中選科及升學指南2022》,提供高中選科策略、最新大專院校收生要求、高中以外出路等升學資訊等。
學友社: 司徒華
指南亦載有多位專家升學輔導、分析及訪問文章等,今年更新增聯招課程動向、聯招院校彈性收生安排、SSSDP副學位等內容。 他又說,今年大學聯招出現較多新課程及課程改動,多間大學亦推出彈性收生安排,學生應善用各校的收生計分器及預計收生成績等資料,更有效評估入學機會。 大學的面試通常會在6月到7月舉行,視符不同大學的個別安排。
學友社: JUPAS TALK 大學聯招講座
瑞士每學年分為兩學期,冬季從10月中到3月初,夏季則大約從3至4月到6至7月,不同學校的開學日期不同,詳情可參閱Swiss University Conference網頁。 學位課程一般可於四至五年內修畢,但亦視乎個別課程而定,醫科則需六年。 「知己」是對自我的探索與瞭解,是個人生涯發展成功與否的重點所在。 本社將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及性格測試,協助學生了解及檢視自己的性格和能力傾向,以便於全面認識自我後,能在成長中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為助學生拓展多元升學方向,今年指南更專訪了修讀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生、畢業生和課程導師,分享「過來人」選科的心路歷程,以及課程的未來發展。
學友社: 學友社就青年及教育政策的建議書
英國凱特王妃(Kate Middleton)與夫婿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昨(9日)到訪海耶斯穆斯林中心(Hayes Muslim Center),感謝參與土耳其、敘利亞大地震援助的工作人員。 凱特王妃遵循宗教傳統戴上頭巾,並第5度帶上英國創立、臺灣設計師品牌Grace Han手提包亮相,可見她對該包款的喜愛。 據報導,張學友生活規律,自認是比較無聊的人,所以對分享日常沒有太大的興趣,自然也不會使用公開的社羣平臺,只有私下要聯繫2個女兒、瞭解她們的生活時才會使用,表示自己只會用電話和簡訊。 問面試官的問題:通常面試官在最後會問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你們可以提前準備一些高質素的問題,以突出自己對於這一科十分有興趣,但是問題不能在資料中找到。 通常在電郵中,大學會通知你面試的衣著,例如 Smart Casual(半正式休閒裝)、Formal (正式裝)等等,以下小編會解析一下常見的兩種衣著。 著名學者沈旭暉於2012年3月21日在信報撰文回應,指她推論中共地下黨員的方式,似略有無限上綱、訴諸動機論之嫌,與社會希望以證據說話的意願不符。
學友社: 學友社奪權事件
《高中選科及升學指南2017》整合了最新的高中課程及文憑試資訊,邀得多位專家、九所聯招參與院校的收生負責人及資深老師分別撰寫生涯規劃、選科策略輔導文章、選科意見及高中科目修讀小貼士。 內容並涵蓋本地大學及大專院校最新收生資訊,臚列高中選修科目與大學課程關係的資料等,方便學生及早為升學作好準備。 為滿足學生的多元出路需要,指南亦搜羅多個高中以外出路選擇,包括全日制職業訓練課程及學徒/見習訓練計劃等。 學友社2025 《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指南(2020/21學年)》已經出版 學友社自2012年起,獲教育局委託擔任文憑試收生計劃指南的顧問及編輯工作。
學友社: 內容標籤
學友社亦指,因應今年考試受疫情影響,同學或難準確預料自己成績,建議考生要做多手準備。 至1949年,他升讀皇仁書院,1950年畢業離校,在校時是合唱團團長。 關注到學生受停課影響,有應屆中六級學生未能完成校內模擬考試 ,學友社特上載近年的香港模擬文憑試試卷、聆聽資料及評分參考,歡迎同學作參考練習。 關注到學生受停課影響,有應屆中六級學生未能完成校內模擬考試 ,學友社特上載近年的香港模擬文憑試試卷、聆聽資料及評分參考,歡迎同學作參考練習。 惟大部分院校收生均不會考慮DSE成績,多數依據高中三年校內成績、面試表現、入學測試、自我介紹,或所遞交的材料等考慮取錄學生。 由香港公開大學贊助、雅虎教育學習頻道管理的 「JUPAS 計分神器」,可以說是「偉大的發明」,你只要將你預計的 DSE 成績輸入,神器就會自動計算你的成績與不同大學中的學科比對,估算你的分數有哪些學系可供選擇。
學友社: 學校 Mock 缺點
學友社「一站式學生資訊網站」亦將提供指南的電子版供免費下載。 網站會持續發放最新的升學及就業資訊,幫助同學選科及準備文憑試。 指南搜羅了不同資歷的課程和升學資訊,以及就業訓練和行業發展情報,滿足不同志向的同學所需。 內容包括:聯招及SSSDP課程、聯招以外學士和副學位課程、毅進文憑課程、其他全日制證書/文憑課程、海外升學介紹、中六重讀資訊、職訓及就業輔助計劃、學徒及見習訓練計劃、熱門行業現況、求職貼士、多位專家撰寫的選科和減壓輔導文章等。 於1952年9月至1961年在紅磡街坊公立學校(紅磡街坊會小學)任教教師及教務主任,初年任教英文,後轉教中文,是司徒華當年在葛量洪師範學院畢業後,第一間任教的學校。
學友社: 活動回顧
在中共建國之前,香港有一份由親共電影界人士廖一原和陳獨秀之子陳哲民當編輯的刊物,叫《學生文叢》。 該刊物在半年後停刊,他們便把讀者會改名為「學友中西舞蹈研究社」並向政府註冊成為合法團體。 根據關曼瑤對梁慕嫻的描述,這段由《學生文叢》轉成「學友社」的過程是有共產黨員領導。 據稱,梁慕嫻在中學的時候,在中學教師關曼瑤的帶引和介紹下,成為中共地下黨員,並舉行過入團儀式,被帶到廣州的小北花圈地區就黨員身份「存檔」。 其後被派往參加一個名為「學友中西舞蹈研究社」(「學友社」)的外校團體主辦的聖誕晚會,因而加入學友社。 畢竟唔同學校、唔同科都會有唔同嘅老師,而老師嘅用心程度同資歷都會大有不同,所以呢個真係睇你好唔好彩。
學友社: 升學資訊
學生及家長亦可由即日起親身前往學友社免費索取,數量有限,派完即止。 今年指南更載有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前總幹事的專訪,助同學更精明地報讀外地院校,並訪問了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由淺入深帶領同學規劃生涯發展,裝備自己投身職場。 學友社預料,8間資助大學整體收生分數比去年下降,估計最佳5科考獲20分的考生可穩入8大,獲17至19分等邊緣分數的考生入八大的機會增加,建議整體考生可更進取地選擇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