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因為我們手掌腕骨的骨頭排列,就像英文字的「U」,上面覆蓋著橫腕韌帶,形成一個有如小隧道的空間,腕隧道內有血管、控制手指活動的肌腱,以及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靠拇指側半部感覺的正中神經。 手腕痛多數因為外傷引起,同時也常發生在需要進行反覆性活動的人身上,較少是由嚴重疾病所引發。 有一些職業,如文員、侍應生、司機,會因為常做大量的手腕動作,而出現手腕痛問題。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施力的習慣,不要過度用力,或用錯誤的角度發力。 覺得手腕痛就要讓手腕好好休息,一些需要用力的動作,可請別人代勞。 減少一些需要用手腕力的行為,例如:扭毛巾、打字、搬重物,都應暫時停止,免得手腕痛情況繼續惡化。
滑手機食指痛: 手腕痛是患上嚴重疾病的徵狀嗎?
腕隧道其實是正中神經和其他肌腱通過手腕時,要經過的通道,空間非常細小,因此當正中神經要經過手腕時,會因空間不夠而被壓迫,引發手腕痛,甚至會影響手指活動能力。 厲家珍建議,板機指症狀較輕時建議手指適度休息,避免過度使用,物理治療如按摩深層肌腱、牽拉肌腱、關節活動、熱敷、超音波、電療、蠟療等治療,或是使用副木固定,幫助手指在彎曲之後容易伸展,都可以幫忙緩解改善症狀。 現代人大多數都為3C產品使用者,時常手機不離身,小心! 時常滑手機的人,可能會引發「板機指」、「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羣」,輕者喫藥改善,重者會壓迫到神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可能需要面臨開刀。
對於輕度的腕隧道症候羣治療,黃永錚指出,首要減少手腕部位的過度使用,並維持良好的姿勢,建議戴上護腕輔具防護,可採服用消炎藥物、熱敷、雷射、遠紅外線、局部注射等治療,皆有助緩解症狀。 位於大拇指根部的骨頭突出,很容易去摩擦到那2條腱鞘。 滑手機食指痛 重覆用4根手指和大拇指做出抓東西的動作、不把大拇指伸直就直接將手腕往內彎、用掌心支撐物體,都會讓大拇指根部的腱鞘發炎,產生疼痛等症狀。
滑手機食指痛: 健康生活
典型的媽媽手理學檢查為「芬可斯坦測試」,檢查方式分為兩大步驟,先將大拇指朝手掌方向下壓,並以其他四指包覆大拇指,再將手腕向尺骨(小拇)側下壓,如果在大拇指靠近腕部處會疼痛,即有可能是媽媽手作祟。 江坤俊指出,預防媽媽手需要鍛練手指與肌腱的靈活度與肌肉的力量。 把像皮筋套住五根手指,五指用力撐開,維持5秒,放鬆。
- 除了跑步外,常見的負重活動包括:爬樓梯、散步、划船、低衝擊有氧舞蹈和舞蹈,皆是不錯的選擇。
- 上班一族使用電腦工作時,肘部經常低於手腕,而手高高地抬着,神經和肌腱經常被壓迫,手就會開始發麻,手指失去靈活性,經常關節痛。
- 黃裕涵也說,該關節炎患者初期可喫止痛藥,患部冰敷,若喫止痛藥無法改善,需在患部打類固醇,嚴重的則需要手術,只是手術可能會影響手指的靈活度。
- 代表特別都是痛在大拇指處的肌腱炎,可能突然發生,也可能慢慢出現,從大拇指處開始往上痛到手臂處,且大拇指難以活動,變得腫,很難握拳或抓物,手腕也難以轉動。
- 時常滑手機的人,可能會引發「板機指」、「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羣」,輕者喫藥改善,重者會壓迫到神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可能需要面臨開刀。
從解剖學上,拇指活動是靠「外展拇長肌」與「伸拇短肌」控制,前者控制拇指向外或向內移離食指,後者則控制豎起拇指動作。 它們在一條具支撐功能的帶狀結締組織形成的管道下滑動,當肌腱發炎腫脹或結締組織增厚,令肌腱滑動不順暢,便會導致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長時間地使用手機,會造成眼睛疲勞、出現近視、遠視、散光等視力問題,而且眼睛也會因接收過多的藍光,導致視網膜細胞受損,像是出現黃斑部病變、乾眼症、白內障,在新聞中我們也是常常有看見這樣的案例發生。
滑手機食指痛: 健康人羣
超微創手腕隧道神經解套治療可精準針對手腕隧道的病變位置進行治療,避免一般保守治療治標不治本的情況。 根據先破壞再建設的原理,運用圓鈍針進入手腕隧道組織,觀察針刺軟組織時的聲響與反彈的力道,找出纖維化、沾黏的位置,再以鈍針鬆解隧道內的沾黏部位並加以疏通,解除神經的壓迫,因此可以有立即明顯的療效。 按照軌跡球的位置不同,這類滑鼠又可以分為食指型跟拇指型,食指靈活、拇指有力,要實際用看看才知道哪一種比較適合自己。 如果因為滑鼠手食指會痛的話,建議先試試看拇指型的軌跡球滑鼠。
滑手機食指痛: 職能師兩叮嚀避免「媽媽手」
有人長時間以食指滑手機玩遊戲,拇指固定不動,拇指因而出現無法彎曲 … 56歲王太太平常做早餐店生意,近幾個月手掌疼痛漸漸食指會「卡住」, … 這類病人頸、肩、上背連至手臂、手指的不適症狀,李維哲說,通常源自於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或工作負重太過,使頸部肌肉與韌帶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椎間盤壓力升高,導致頸椎退化加速,甚至有脫位、突出及長骨刺的現象,甚至連頭痛也是由頸部問題所引起。 門診就有一名52歲男子,4年多前開始鬧脖子痠痛,還順著肩膀、手臂到手指產生麻痛感,嚴重時甚至牽連側邊頭痛,就醫診斷為頸椎症候羣,選擇復健的他,療效卻不盡理想,幾乎每天要喫止痛藥,嚴重影響工作、生活及睡眠。
滑手機食指痛: 手腕痛測試1:媽媽手
48歲徐姓婦人擔任工廠作業員工作20年,常需搬達1、20公斤重物,去年開始手掌前3指有刺刺感覺,像螞蟻在皮膚底下爬,雖然有喫藥,但還是麻到工作時常要甩手,有時晚上更麻到睡不著或醒來,騎機車也很快麻得受不了。 「我的手痛到連喇叭鎖都轉不動!」「我擰毛巾時無法用力!」黃裕涵近來常聽到患者主訴這兩種現象,經照X光檢查後,發現他們有的軟骨磨損、有的長了骨刺,都是罹患了「腕掌骨關節炎」。 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性中發病率較低,妊娠期病情常緩解,更年期出現發病高峯,皮質激素能有效地抑制本病炎症,均提示與內分泌因素有關。 因媽媽手所引起的發炎要靜養,以免妨礙到炎症的修復功能是其重點。 另一方面,一旦覺得快要變成扳機指了,就要以伸展操放鬆。 根據在2016年Journal of Riphah College of Rehabilitation Sciences發表的研究統計,在384名16至30歲的手提電話使用者中,58%患有媽媽手,大部分是年輕男性。
滑手機食指痛: 媽媽手症狀:(按圖)
對柔軟的人體來說,這本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如果每天好幾個小時都維持這個姿勢,長久下來就非常容易出毛病了。 當我們站著時,手心一定會自然而然的向著身體貼放,這樣纔是最放鬆的姿勢。 也就是說,在上班打鍵盤、操作滑鼠的時候,手心和桌面平行,其實對身體而言算是一種不自然的緊張狀態喔。 人類和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會靈活運用自己的雙手。 滑手機食指痛2025 現在想像一下,要是有一天穿越時空,回到石器時代,你會用自己的雙手做出哪些動作呢? 或許是手心朝上摘取果實,或許是雙手並用綁繩結,然而無論如何,都很難找到一個跟「用滑鼠」一樣,手臂擺在桌子上,只有手腕左右搖擺的動作。
滑手機食指痛: 手機用藍光保護貼,低頭再久都OK?別傻傻聽商家話術啊,眼科醫師給出驚人正解
手腕痛問題困擾很多人,只要是需要長時間使用雙手,不論是因為工作、做家務、滑手機,或是打電動遊戲,都有可能患上手腕痛。 手腕痛所引起的疼痛、痠軟和麻痺感,令人焦燥不安,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舒緩? 其實手腕痛不是想像中那麼難解決,只要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再配合正確的生活習慣,很快你就可以回復正常生活,不再受手腕痛所折磨。
滑手機食指痛: 健康網》7旬婦打針喫藥仍血糖飆 「清淡」早餐竟是元兇
閱讀在生活中不曾改變,它讓我們看見一句話的力量,足以撼動你我的人生。 [NOWnews今日新聞]魚肉味道鮮甜,是許多家庭餐桌上常見的菜餚。 不過日前在中國大陸,就有位女孩把切好的整隻魚放入烤箱加熱,下一瞬間魚卻像是復活般「活蹦亂跳」,讓她嚇得求救「爸爸好可怕呀」。
滑手機食指痛: 手腕痛原因2. 媽媽手
除了因為受傷,還可能因過度使用手腕而引發,手腕痛問題經常發生在需要長時間用手工作的人身上,家庭主婦會因長期處理家務而出現「媽媽手」,文員則因為反覆操作電腦而出現「滑鼠手」。 手腕痛所帶來的悶痛和痠軟感,大大妨礙我們的日常生活。 除了以上原因外,手腕痛還有機會因其他炎症而產生,所以必需及早正視和處理,以免問題加劇。 上班一族使用電腦工作時,肘部經常低於手腕,而手高高地抬着,神經和肌腱經常被壓迫,手就會開始發麻,手指失去靈活性,經常關節痛。 手指頻繁地用力,還會使手及相關部位的神經、肌肉因過度疲勞而受損,造成缺血缺氧而出現麻木等一系列症狀。
滑手機食指痛: 跟候選人握手請小心! 醫師:可以擊掌代替
扭傷、骨折會造成手腕痛,而在修復過程之中,手腕處會僵硬腫脹、活動度減少,還會體會好長一段時間的手腕不適。 另外,司機握著方向盤一整天於城市間繞來繞去,學生長時間握筆、打字,或手持會震動的工具(沒錯,雖然你買了讓筋膜放鬆的電動按摩槍,結果其他位置放鬆了,卻可能讓自己手腕痛的很),都可能增加手腕附近周圍組織發炎的機會,而造成疼痛。 盧炳昇說,關節炎的疼痛與異常新生微血管密切相關,通常的治療方式為口服止痛藥、塗抹藥膏,或是做復健,但效果有限,治標不治本,透過血管栓塞微創注射,將極微小栓塞顆粒的懸浮液藥劑注入手部動脈,可緩解消除疼痛感,也有助於血管組織慢慢自行修復。 〔記者許倬勛/桃園報導〕現代人離不開3C產品,不只傷眼,手指也會加速退化,若姿勢長期不良、缺乏休息伸展,小心手指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不可不慎。 使用滑鼠時,建議手肘彎曲90度,盡量靠近身體與身體垂直,讓手臂肌肉處於放鬆的狀態。
對大多數人來說,骨質疏鬆是可以預防的,並且在搭配運動是最必要的。 若是藥物復健等保守治療效果不佳,黃永錚說,手麻木症狀已嚴重影響生活,或是病況嚴重、反覆疼痛者,就要考慮手術,將壓迫到正中神經的橫腕韌帶減壓,釋放腕隧道的壓力。 將大拇指握進掌心,然後腕關節被動尺偏,如果橈骨莖突出處(見下圖)明顯疼痛,就表示可能有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的跡象。
滑手機食指痛: 手腕痛治療方法2. 使用輔具
造成板機指常見的原因是手指反覆彎曲過度使用,導致肌腱與腱鞘因過度磨擦而產生發炎腫脹,手指彎曲後肌腱就卡住而手指伸不直。 當手指過度使用,造成滑車與屈指肌腱過度磨擦,滑車會產生發炎、腫脹、狹窄的現象,伴隨屈指肌腱侷限性增厚,導致肌腱無法在滑車內自由滑動。 隨著骨骼密度的減少,骨折變得很常見,從而導致嚴重的健康風險。 滑手機食指痛 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人往往在跌倒後無法康復,同時,這也是60歲以上的女性中第二常見的死亡原因。 男性也有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但通常比女性晚5到10年。
至於「豎腕護腕」則用於腕隧道症候羣或手腕骨折患者,讓手腕維持正中或略為伸展的位置,特點是大拇指可穿出,掌面有支撐,能限制屈腕活動,白天和睡覺均可穿戴。 民眾可透過法倫氏檢查(Phalen test)進行手腕隧道症候羣的自我檢測,將雙手手指朝下,兩手手背靠攏彎曲平舉於胸前約30~60秒,如出現麻木或刺痛的感覺就有可能罹患手腕隧道症候羣。 滑手機食指痛 另外,也會透過抽血檢查確認是否有甲狀腺低下症、糖尿病等會誘發手腕隧道症候羣的病症,也可藉由神經傳導檢查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以極細微的電流刺激正中神經測試神經的反應,觀察腕隧道的肌肉收縮幅度與感覺電位進行評估。
滑手機食指痛: 容易得到媽媽手的人
有些人是職業上需要做反覆性的活動,像是美髮設計師,幫客人剪髮、整理頭髮時,或像反覆拉弓的大提琴、小提琴手等音樂表演工作者,都需要大量的手腕動作。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先雙手合十,然後左右兩邊手掌和手指互相用力,有節奏地向內推,每十秒停一停,做大約十次。 芬可斯坦測驗(Finkelstein-Test)非常簡單,先將大拇指包在其他四隻手指裡面,然後將手腕向下旋轉,若果覺得大拇指的根部很痛,患上媽媽手的機率就非常高。 這種手腕痛之所以被稱為「媽媽手」,是因為它常發生在新手媽媽身上。
滑手機食指痛: 狂滑手機手指伸不直、頻發喀喀聲? 自我檢測4大症狀…小心板機指上身
另外,發表在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滑手機食指痛 & Exercise(體育與運動醫學與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男性坐車和看電視的時間越多,就越有可能患上某種類型的心血管疾病。 輕度媽媽手的人,可以考慮口服抗發炎藥物或是加上物理治療來改善,像是按摩、電療、熱療等,但嚴重者必須讓手休息一段時間,並且在該部位注射抗發炎藥物,但是極少數病患需要手術治療,除非嚴重到無法拿東西、握東西。 黃永錚提醒,除了要減少3C產品的使用時間、避免反覆使用手腕外,平時可多做手部拉筋運動,舒展腕部肌羣。 「媽媽手」是俗稱,醫學名為狹窄性拇指肌腱滑膜炎,又稱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名字源自1895年提及此症的醫生Fritz de 滑手機食指痛 Quervain。
滑手機食指痛: 影響 1 心臟疾病機率提升
彎曲和折腰:如果你患有骨質疏鬆症,請避免腰部彎曲或者轉動腰部的練習,例如觸摸腳趾或仰臥起坐,這樣可能會增加脊椎壓迫性的骨折風險。 其他還有像高爾夫球、保齡球和一些瑜伽姿勢,也可能需要腰部彎曲或扭轉的活動,請盡量避免。 高強度運動:諸如跳躍、跑步或慢跑之類的活動可能導致骨骼骨折,盡量避免劇烈或是快速的運動,可選擇動作緩慢、易控制的動作。 滑手機食指痛 然而,若你的身體整體狀況健康,即使患有骨質疏鬆症,那麼你可以比那些較虛弱的人從事一些稍高強度的鍛鍊。
此外,美國體育學院研究結果也指出,適量跑步對骨骼健康會產生最有利的影響。 每週跑20-30公里的跑者們通常屬於這一健康類型。 然而,經常超過前述活動量的跑者會永久性地升高血液中的皮質醇水平,皮質醇是一種腎上腺激素,它將有損骨骼健康。 事實上,每週跑90公里的運動員,其骨密度水平甚至低於完全不運動的人。
滑手機食指痛: 影響 4 生活肌力的喪失
可以做極度的屈腕動作:將雙肘置於桌上,屈肘、前臂上舉、雙腕同時彎曲90度,在1-2分鐘內出現手指麻木的話,就可能是「滑鼠手」了。 大拇指與其他四指靠近併攏大拇指慢慢地打開到最底,再把大拇指收回二、首先將手肘伸直放在身體的正前方,疼痛手的手掌面要朝向前方、手指自然下垂,用另一隻手來抓住患側手的手指往地面及身體方向做牽拉,之後再回復到原先的位置。 滑手機食指痛 滑手機食指痛2025 滑動手機時,我們都會用虎口把手機提著,然後用拇指去觸碰螢光幕,長期使用手機會不斷重複地運用到拇指和手腕,同樣令手部肌肉變得緊張。
此統計證明因使用手機而患上此症的人數相當多,亦不限於媽媽。 【明報專訊】相信大家對「媽媽手」這個名稱並不陌生,它源於偉大的母親因照顧初生嬰兒而引起的拇指痛症,在此感謝各位偉大母親。 可是,媽媽手並不是媽媽獨有,任何人都會有此問題。 本人願意接收新傳媒集團的最新消息及其他宣傳資訊,本人同意新傳媒集團使用本人的個人資料於任何推廣用途。 一般肌肉疼痛可透過冷敷或熱敷減輕痛楚,大家同樣可局部熱敷患處20分鐘,有助加速氣血循環,溫通經絡。 但注意,急性期期間,即一鬱動便痛、患處紅腫、感到患處發熱便不宜熱敷,有機會令病情惡化。
滑手機食指痛: 健康 熱門新聞
陳信宏表示,臨牀上若出現媽媽手症狀,一般都會建議患者減少大拇指度做,讓肌肉獲得充分放鬆,必要使也可請病患使用護具保護。 在治療上,醫師會透過推拿與針灸,放鬆肌肉羣,最常按壓部位為曲池、尺澤、陽溪與列缺穴,只要施作得宜,都能達到放鬆止痛之效。 媽媽手常見徵狀,主要是拇指對下手背位置疼痛,拇指用力時痛楚尤其嚴重,如扭手巾、抱嬰孩及拇指滑動手機等握拳、擰揑、按壓的動作。 疼痛可能蔓延到手腕和前臂;甚至手腕或拇指無法用力。 徵狀可以是突然出現,也有逐漸呈現疼痛的情況,視乎是突發創傷還是長期勞損。 手術後手指活動便可恢復正常,且不會有復發的問題。
外科醫師江坤俊教大一個簡單的預防方法,只要用一條橡皮筋就可以了。 不少上班族都存在着坐姿不良的問題,而這將會影響我們全身肌肉的運作。 在平時的時候應該把鍵盤跟鼠標放在最適合的地方,建議:最好方法是能讓上臂和前身夾角保持45度,身體和鼠標的距離比較合適,否則距離過大,或者過小,都會增加手部的負擔,手臂的肌肉持續緊張會導致痠疼。 現今3C用品充斥,滑手機時盡量不要一隻手進行,可透過一隻手持而另一隻手的食指伸直來做滑移,但還是建議需充分休息,避免過度使用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