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可飽覽九龍坑山、屏風山、黃嶺及遠處的紅花嶺。 這段路也是流水響郊遊徑,平坦易行,跟之前上落龍山的路可說天淵之別。 輕鬆行了20分鐘,就由水塘行到桔仔山坳,接上軍車路。
上山時可俯瞰康樂園,及沿途經過「傻人樂園」,即由市民自建的晨運園地,內有避雨亭、椅子等供人晨操,但其合法性仍存有灰色地帶。 九龍坑村 本文介紹的是位於東鐵軌以東、新界專綫小巴25B線常規班次的九龍坑/元嶺總站及中途站:關於位於東鐵軌以西大窩西支路的「九龍坑」巴士站,詳見「九龍坑 (大窩西支路)」。 除了較熱門的西貢外,新界的東北部,包括九龍坑山、新娘潭、八仙嶺、荔枝窩等,也值得一走,而且部份山嶺比西貢的還要高,挑戰性更大。 路線2:約 10 公里 需時路線1及2:約 4 小時 難度路線1及2:●●●(●為最易,●●●●●為最難) 起點交通路線1及2:巴士路線72X、73X、74X往大埔中心,或75X往富善邨。
九龍坑村: 九龍坑山
跨過東北方的山頭 ,及後循較急斜茂密的東面山徑下降至流水響水塘。 粉嶺站塘坑食水配水庫龍山流水響流水響村路程5.5公里需時2小時40分鐘補給點沒有退出路線經過龍山山頂後有小徑接軍車路往桔仔山坳,然後可選擇向九龍坑村或流水響離開。 難度5級 九龍坑村 [中級路線]短評在塘坑配水庫旁覓小徑登山,路徑清晰易走。
- 2020年7月25日:當日凌晨時分,仁興運輸旗下停泊於靖遠街的小巴車頭擋風玻璃被破壞擊碎,事件導致旗下的25A、25K及此路線無法正常運作。
- 第一代樓宇在1955年開始入夥,新建樓宇於分別於1983年、1986年及2002年入夥。
- 流水響未改建成水塘前,是一處水潭,有文獻說,此潭於春夏有飛瀑聲,於秋冬則有琤琮水響,四季皆聞水聲,故有流水響一名。
- 前段山徑都是以梯級為主,間中有平路,行一段路之後都會有涼亭。
- 路線簡介:在水塘旁,有條上樓級不盡的山路,路口有個牌坊寫住「流水響郊遊徑」,這正是往鶴藪方向的山徑。
- 民系之間的分界開始模糊,香港人身分比民系身分更獲認同。
- 沿山徑繼續上走,輕降淺谷後,沿較急斜的山徑東行登上龍山。
- 據他們說,先祖原居於流水響上方的谷地,名為雲山下,以耕田維生。
客家男兒出國拼搏,帶金條歸來,向地主購地建宅,再植根和苗,勝那舊家鄉。 民系之間的分界開始模糊,香港人身分比民系身分更獲認同。 龍山位於新界粉嶺龍躍頭,高度海拔360米,被視作為風水之地。 山上有不少破舊的戰壕及哨崗,並可連接軍車路通往桔仔山坳。
九龍坑村: 大埔 西澳村
龍山的行山路線較為冷門,這座山位於粉嶺東南部,可以由港鐵站起步,經塘坑村上山,沿路俯瞰北區景緻,十分開揚,山脊上還保留了多座英軍留下的偵察堡,讓行山客瞭解香港軍事史。 之後,行崎嶇山徑落流水響水塘,沿軍車路到九龍坑村搭小巴離開,全程近8公里,建議預算4至5小時。 九龍坑村2025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臺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前面分叉路口,一邊是往沙螺洞,而另一邊是往流水響水塘,指示十分清晰。 山徑極之平坦,而且是石屎路,基本上是一條馬路,修理發射站的工人都是駕車上來的。 行大約十分鐘左右,右手邊會見到一個大涼亭,涼亭後便是前往流水響的山徑。 後半程全都是落山,少許上斜也沒有,路況平坦易走。 起點近太和港鐵站,於A出口離開後,找路前往地下。
九龍坑村: 大埔 帝琴灣 凱琴居
由粉嶺港鐵站起步,經新運路和馬會道走至塘坑村。 沿山徑繼續上走,輕降淺谷後,沿較急斜的山徑東行登上龍山。 由此往東北方向行走(右方小徑可下降至九龍坑老圍附近)。
九龍坑村: 九龍坑老圍(小巴總站)
九龍坑村公所旁邊,是已廢置的九龍坑公立育賢學校,校舍仍在原址保留,香港現已全面禁止使用的石棉瓦仍然鋪砌完好。 沈思好奇村中有否出過秀才,村公所主席李叔叔與陳村長異口同聲:「我們耕田咋!」、「識寫自己個名已經好好喇!」我們同坐在村公所的方形大桌旁,說起前人的遷徙歷史。 續沿山脊走,還見到多兩座偵察堡,一座在山徑左邊,跨過草叢即可抵達其頂部;另一座在山徑右邊,面朝山下的桔仔山坳。 在龍山頂的山徑下,隱藏住另一座英軍偵察堡,其石屎頂部已成山徑的一部分。 據香港軍事研究者葉榕的著作指,英軍在上世紀30年代興建這一帶的防線,以防敵軍從深圳南下,而在龍山的山脊上,幾座偵察堡一字排開,每個隔數十米。
九龍坑村: 路線資料
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路線,以及查閱運輸署或相關交通機構網頁以獲取最新的交通資訊。 九龍坑村 本網誌大部份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本人概不負責。 九龍坑村2025 九龍坑山舊稱合雲山,因村民常見山與雲彼此相合,故有此名。
九龍坑村: 九龍坑老圍 近期成交
桔仔山坳是個主要分岔口,選右路的大馬路落山。 左邊的大馬路是往九龍坑山的,而另外兩條小馬路都不是往下山的方向。 難度方面,龍山雖然是非官方路線而且支路不少,但路徑清晰,方向明確。 而路線沿途都無樹遮蔭,而且下降至流水響的下山路坡度頗斜,而且多為浮沙碎石路,整體難度不低。 用戶須就使用瀏覽服務自行購買電腦設備及軟件、學習有關技巧和尋求支援。 九龍坑村2025 運輸署服務詳情表顯示此路線為循環線,但在任何情況下,用車抵達九龍坑或大窩後所有乘客必須落車,故屬假循環線。
九龍坑村: 九龍坑新圍 位置地圖
村約莫喺家下衍慶街同彩虹道間,喺香港日治時期拆咗,日後化爲新蒲崗西部。 電臺方面,香港三間主要電臺,都有喺九龍坑山起發射站,家下全部都係特高頻兼調頻(FM)廣播,但呢個站唔係乜臺都有。 商業電臺嘅商業一臺,山上以八十八點三兆赫廣播,而商業二臺就九十點七兆赫。 香港電臺嘅香港電臺第一臺,用九十三點二兆赫; 香港電臺第二臺,用九十五點三兆赫;香港電臺第四臺,用九十七點八兆赫。
九龍坑村: 建築
有心人找到春花落遺址在青衣島南灣角附近,在谷歌地圖重生;雲山下雖沒標出,但石板古道、頹垣荒田和古墓,都有跡可尋,就在流水響郊遊徑營地以南。 十七世紀末遷海令撤銷後,朝廷招募客家人來新安縣拓殖,彼等多避開廣府大族勢力範圍,選東部無人荒野海濱落籍。 客家人不畏艱困,拓荒地的崎嶇荒蕪,如雲山下者,往往令人不可思議。 九龍坑村2025 他們真的很可能連在山下租一小塊田地的錢財也沒有,但更不甘心不情願跟地主官府打交道,嚮往自立自足的生活,不管貧困隔絕到何程度。
九龍坑村: 大埔區
步往村公所的路途上,我們遇上每塊瓦片都完整、似是新修的陳氏祠堂,陳村長說最「正宗」的祠堂在雲山下,不過都倒下了。 一八九八年前,他們太公輩有兩家人離開了交通不便的原居地,落戶在可以通往大埔的九龍坑,向原居民買地,並登記入籍,後來雲山下其餘的村民都陸續遷居至此。 因為一心打算在此定居,錯失了為原村登記的機會,因此今天在新界鄉村登記冊上追查不到。 龍山峯頂景緻甚佳,可縱覽華山、九龍坑山、屏風山與大帽山,按此路線行走更可兼賞流水響與鶴藪兩個水塘,但需留意攀降龍山有一定難度。 該峯屬於1930年代九龍坑山軍事防線一帶範圍,故山上仍可發現偵察地堡等遺跡。 現時在塘坑村配水庫、流水響水塘南端、流水響郊遊徑近標距柱C2207與2207之間,以及九龍坑老圍附近均有小徑可通往龍山峯頂。
九龍坑村: 九龍坑山.樓梯大作戰
大帽山就在大埔市鎮南方遠處,其頂峯剛埋在矮雲中。 九龍坑山東面山谷,就是「觀蝶天堂」沙螺洞,我在回程之際,見大蝴蝶站在矮叢上撲撲翅膀打招呼,其黃翅黑紋我從未見過,不知蝴蝶是否從沙螺洞飛過來。 九龍坑村落所在,昔日曾是大埔區通往打鼓嶺和沙頭角區必經之處。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由於『宅谷地產資訊網』不另核實第三方提供者的身份或所提供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或任何資訊並非最新的,請閣下自行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核實。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九龍坑村: 大埔大窩村
不過,日本在二戰侵略香港時,英軍很快就南撤,所以這一帶沒有留下戰爭遺跡。 土地註冊處會盡力確保街道索引及對照表所載的資料準確,但不須就街道索引及對照表內載資料的謬誤、完整性及╱或一致性負責,亦不須就資料從網頁傳送或交付時資料的謬誤、完整性及╱或一致性負責。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新界專線小巴第 25K、25A及 25B 號線調整車費〉[交通通告],2007年3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新界專線小巴第 25K、25A及 25B 號線調整車費〉[交通通告],2012年4月30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新界專線小巴第25A、25B及25K號線調整車費〉[交通通告],2013年12月12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新界專線小巴第25A、25B及25K號線調整車費〉[交通通告],2019年6月20日。
離開山徑,接上馬路,漸漸見到大埔工業邨及吐露港的景色,不久,馬路右邊就有一條石屎樓級落鳳園,途中會經過很多村民的墓穴。 落到底,就是屋苑嵐山,沿馬路行出去,很快就到小巴站,有兩條路線,分別是往大埔中心及港鐵站。 跟住路牌指示往鶴藪水塘落去,之後就是不停向下的樓級。 包括上落,行了約1小時山路,就抵達鶴藪水塘的水壩。 不用過水壩,跟住馬路行,出了閘口,沿鶴藪道續走,當你見到馬路右邊有個寫住「鶴藪圍」的涼亭時,不要停下來等車,你行左邊的馬路入鶴藪圍,在總站等小巴。 鶴藪圍通常很多人等小巴,如果你在鶴藪道等,很可能上不到車。
對遠足愛好者來說,登山頂是榮耀,但登山頂之路極耗體力,初學者若想登上蚺蛇尖或鳳凰山這類「凌絕頂」,就要多登矮山,好好練習。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八年一月二十三日,「嘭!」一聲巨響,緊接着有女子「呀!」一聲尖叫,居於粉嶺九龍坑村村民陳伯,從睡夢中被驚醒,他望望牀頭的鐘,時間為凌晨一時許,睡意正濃的他,未有為意繼續睡覺。 同日早上八時許,於村內經營狗場的東主,如常返回狗場,但在離門口對開約十多米處,驚見僱用的印尼女傭滿身鮮血仰臥地上,雙拳緊握已無氣息,他立即報警,警員到場證實女傭已死亡。 由於立村較遲,所以在1819年編《新安縣志》中,並無本村的記載。
九龍坑村: 九龍坑總站
龍山有5頂,羣峯並立,矯若遊龍,故而得名,有堪輿學家稱為「五朵芙蓉」,而龍山頂就是龍山最高的山峯。 九龍坑村 看完風景後,沿電塔後的小路繼續上斜,行至一個小山崗。 一坳之隔,對面更高的山頭是龍山的主脊,還能見到一會兒登頂的山路。
九龍坑村: A12 流水騰雲樂大埔
其中陳氏是從九龍坑村後山的流水響雲山下古村遷來,他們祖籍五華大嶺背,由於雲山下水源和耕地貧瘠,他們再遷現址,與李姓等共建圍村。 香港村名中最富詩意者,一為春花落,一為雲山下。 詩意總不敵浮華,這兩條山村早已湮沒,不似芒角變形旺角興盛。
最高點九龍坑山 難度6級 [中級路線] 短評一段又接一段的梯級,徐徐地拾級而上,沿途鳥語花香,但掩蓋不了長長的石屎梯級帶來的厭悶感覺。 山上景觀逐漸開揚,可飽覽大埔以及八仙嶺一帶景色。 及後經衛徑前往流水響水塘,欣賞恬靜的湖水山色,最寫意不過。 九龍坑山因爲一支獨秀,高於各聚居地,係起發射站或者山頂轉播站嘅好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