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受影響的腸段後,醫生會把餘下的腸道連接起來。 若果切除癌腫瘤後,旁邊兩段腸臟無法連接起來(一般位於肛門附近的直腸位置),就有機會要利用造口術,作為排便的管道。 根據衞生署網頁數據,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之一。 而經篩查計劃確診大腸癌的約2,400宗個案當中,1,700宗已進行的初步分析結果亦顯示,約57%的個案屬於治癒率較高的早期個案。 ╴愈創木脂測試(Guaiac-based Faecal Occult Blood Test, gFOBT)
- 常見的大腸癌篩查方法有3種:「大便隱血測試」、「大腸鏡檢查」及「乙狀結腸鏡檢查」。
- 早期的大腸癌可以沒有任何病徵,當到了腸癌的第2、3期纔出現明顯症狀,加上大腸癌早期症狀容易跟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使大腸癌在早期更難發現。
- 參加者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
- 及早進行大腸癌篩查,可以於患者未出現大腸癌症狀前得以及時發現,盡早治療以免錯過治療良機。
- 相關篩查可及早識別未出現病徵的大腸癌患者或高危人士,讓他們能夠及早接受治療,大大提高治癒率。
政府於2016年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到底適合哪類人士參加? 全長1.6米的幼管可檢查整條大腸,過程需時15分鐘至1小時。 檢查之前,必須服用瀉藥清理腸道,並應進行低渣飲食。 醫生會處方鎮靜劑和止痛藥,以減少患者的焦慮和不適。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2025 檢查期間,醫生可抽取組織樣本進一步化驗和切除瘜肉。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常見的大腸癌篩查方法
於2020年,共錄得5,087宗新登記個案,當中超過九成患者年齡在50歲或以上。 2020年的數據顯示,男性大腸癌個案有2,905宗,女性則有2,182宗,男女患者比例約為1.3比1。 本港致命癌症中,大腸癌則排行第二位。 2021年,死亡個案達2,298宗。
故檢查前可與醫生商討,以作最合適的方案選擇。 政府建議市民需要定期進行「大便隱血測試」作為檢測大腸癌。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而大腸鏡能檢查整條大腸,檢測最為清楚,發現瘜肉時更可即時切除,但可能會有出血和穿腸風險。 故檢查前,宜跟醫生商討諮詢,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方案3。 在計劃下接受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如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8,500港元;若無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7,800港元。 大腸鏡醫生在提供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可向參加者收取不多於1,000港元的額外費用。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政府「大腸癌篩查計劃」詳情
全線盈健的全科醫務中心更接受即場登記,有關詳情可透過本網站右上角的的「搜尋醫生/服務」功能,搜尋並致電你附近的盈健全科醫務中心查詢。 大便隱血測試為非入侵性檢測,較為方便,卻可能無法檢測到沒有出血的腫瘤。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所以,我們需要定期進行大便隱血測試作為檢測大腸癌。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而大腸鏡能檢查整條大腸,最為清楚,發現瘜肉時更可即時切除,但可能會有出血和穿腸風險。
- 大腸瘜肉就是大腸壁上的一個凸起,是由表皮不正常增生所形成。
- 有研究顯示男性罹患大腸癌的人較多,男女比例大約1.5:1或1.6:1,而且50歲以後,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急速上升。
- 全線盈健的全科醫務中心更接受即場登記,有關詳情可透過本網站右上角的的「搜尋醫生/服務」功能,搜尋並致電你附近的盈健全科醫務中心查詢。
- 也有某些情況,即使證實患上大腸癌,其牽涉的治療也不會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根本沒有必要接受大便隱血測試。
若發現多於一種症狀,且持續超過數週,應盡快找專科醫生檢查。 大便隱血測試結果呈陽性,表示大便中帶隱血,而這情況也可因大腸癌以外的其他情況引致。 你應與醫生商量作進一步檢查,以確定出血原因。 ╴免疫化學測試(Fa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FIT)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大腸癌治療方法
可否使用醫療券支付大腸癌篩查之額外費用? 是次計劃由衛生署資助,並不可同時利用醫療券支付大腸鏡的額外費用。 大腸癌一般都會以外科手術來切除癌腫瘤及附近腸段。 醫生會根據癌腫瘤的大小、形態、擴散範圍等,為病人選取合適的切除及治療方法。
若有,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瘜肉,避免其演變成癌症3。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2025 每次診症獲政府資助280港元,包括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後由基層醫療醫生提供第二次診症。 計劃於2016年開始推行,截至2022年底,超過348,000名合資格人士參與計劃接受大便免疫化學測試。 接受大腸鏡檢查的大便免疫化學測試陽性個案中,約26,800人(61%)確診大腸腺瘤,而約2,400人(5.5%)確診大腸癌。 大腸癌是本港第二最常見的癌症,2020年,大腸癌新症有5,087宗。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大腸癌篩查計劃2023|目錄+快速連結
這項測試是使用抗體來檢測大便隱血。 相對愈創木脂測試,免疫化學測試所需要的大便樣本較少,在採集大便樣本前亦沒有任何飲食限制,而每次只需收集1至2個大便樣本。 即使樣本只隱藏微量的血,隱血測試也可檢測出來,樣本有隱血即表示腸道有出血現象。 由於大腸內視鏡(腸鏡)檢查需於檢查前6小時禁止飲食,而且需要於檢查前將腸道完全清潔,以避免糞便阻礙觀察大腸情況。 因此,不會提供即日的大腸鏡檢查預約。 一般程序需安排先進行醫生面診瞭解病人狀況,再安排合適的檢查及治療。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健康百科
相關篩查可及早識別未出現病徵的大腸癌患者或高危人士,讓他們能夠及早接受治療,大大提高治癒率。 大腸癌篩查計劃由政府大幅度資助,並沒有設定參加者限額。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2025 每次診症獲政府資助280元,包括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後由基層醫療醫生提供第二次診症。 在計劃下接受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如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8,500元;若無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7,800元。 大腸鏡醫生在提供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可向參加者收取不多於1,000元的額外費用。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大腸癌篩查計劃程序
大腸癌亦是本港第二最常見的致命癌症,僅次於肺癌。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2021年,因患上大腸癌死亡個案有2,298宗。 自大腸癌篩查計劃於2016年推出後,由2018年起錄得的大腸癌新症數目和年齡標準化大腸癌發病率有輕微下降。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大腸鏡檢查結果
參加計劃的人士應約見已參與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並由該醫生安排大便隱血測試之一大便免疫化學測試。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2025 如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參加者會獲轉介到已參與計劃的大腸鏡醫生接受政府資助的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瘜肉,避免其演變成癌症。 如結果呈陰性,則建議參加者兩年後再接受篩查。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現正提供大腸癌篩查計劃,政府全數資助 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無需額外付費。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大腸癌篩查計劃流程
若果閣下的痔瘡有流血的徵狀,建議先盡快求醫處理。 有研究顯示男性罹患大腸癌的人較多,男女比例大約1.5:1或1.6:1,而且50歲以後,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急速上升。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2025 很多人以為大腸癌會常出現腹痛、便祕等,但最棘手的是多數的大腸癌幾乎沒有症狀,因此單單依賴狀診斷不可靠! 早期的大腸癌可以沒有任何病徵,當到了腸癌的第2、3期纔出現明顯症狀,加上大腸癌早期症狀容易跟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使大腸癌在早期更難發現。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大腸癌病徵和症狀
及早進行大腸癌篩查,可以於患者未出現大腸癌症狀前得以及時發現,盡早治療以免錯過治療良機。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由於這三種方法效用相若,所以不需要同時使用或在建議的時間內參加計劃進行覆檢。 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其中接受大腸癌篩查,有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政府「大腸癌篩查計劃」登記方法
不過,有家族遺傳病史的人在45歲時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高達9成,如果能先透過大腸鏡檢查出腸內瘜肉,並且在瘜肉演變成腫瘤前手術切除,便能預防腸癌的形成。 如果不及早治療,癌細胞會侵入和破壞周圍的器官,還可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各部位3。 任何未經本網頁授權之轉載,醫專薈保留一切追究權利。 大腸瘜肉主要可分為腺瘤性瘜肉、增生性或發炎性瘜肉。 腺瘤性瘜肉是大腸癌的前身,較容易轉變為腺癌;而增生性或發炎性的瘜肉,50歲以上民眾半數都有,且大多是良性、癌變的可能性較低。
若結果為不正常,醫生會向你解釋報告的內容,並會為你製訂合適的治療方案。 大腸癌在香港的新症數字每年遞增,是本港第二最常見的癌症。 在2020年,大腸癌新症有5,087宗。 大腸癌亦是本港第二最常見的致命癌症,僅次於肺癌;在2021年,因大腸癌而死亡的人數為2,298,佔所有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數為15.2%1、2。
如果你遺失或損壞了其中一支採便管,請你用餘下的一支進行採便。 如果你遺失或損壞了所有採便管,請向你的基層醫生要永求補發。 大時大節,常見的討論話題大多數是喫豐富大餐。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但若大量攝入不健康的食物,或許會導致腸道瘜肉生長,嚴重者可誘發癌症,如大腸癌。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大腸癌篩查及資助計劃
這項測試是使用化學試劑來檢測大便隱血。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2025 若大便有血液,血液會令試紙的顏色轉變。 由於部份食物或藥物可影響測試結果,所以會建議事前避免進食某些食品(例如:豬紅、紅肉、西蘭花和南瓜等)和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發炎劑)以提高準確度。 除了飲食限制,這個測試須收集3個大便樣本作檢測。 照大腸鏡是一項簡單的檢查,若病人選擇於日間醫療中心進行檢查,過程只需半天就可以完成。 如果我遺失或損壞了大便隱血測試採便管可以怎麼辦?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大腸癌篩查計劃
檢查的潛在風險包括刺穿腸道、嚴重出血和切除瘜肉所引起的併發症,但這些情況很罕見。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而「大腸癌篩查計劃」目的就是為沒有病徵的人士進行檢測,從而找出患病的人或有較高風險患病的人,通常是確診疾病的第一步。 大腸癌篩查就是在未出現任何大腸癌病徵前,及早發現患上大腸癌的人,以便及早治療3。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醫生會把一條附有攝錄鏡頭、長約60釐米的儀器從肛門放入大腸內,檢查大腸壁。 檢查程序跟大腸鏡檢查大致相同,檢查之前,必須服用瀉藥清理腸道,並應進行低渣飲食。 醫生或會處方鎮靜劑和止痛藥,以減少患者的焦慮和不適。
根據政府引述資料表示,就目前研究來說,暫時仍未有足夠數據證實哪一種篩查方法較為優勝。 當參加者完成大腸鏡檢查後,大腸鏡醫生會與你商討檢查結果。 若結果為正常,即大腸內壁沒有可疑狀況。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大腸癌篩查計劃流程
參加者需要先約見基層醫生作初步的評估,如身體狀況及相關病歷合適參與大腸癌篩查資助計劃,醫療中心就會代辦理參加計劃的手續。 政府「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在私營界別接受篩查服務,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篩查計劃醫生名單新界東 參加計劃人士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