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開始推出的《最新國文教科書》等新式教科書盛行十餘年,行銷數百萬冊,曾經佔全國教科書供應量的80%。 商務印書館沙田2025 中華民國時期,出版有大型古籍如《四部叢刊》《續古逸叢書》《續藏》《道藏》《百衲本二十四史》《宋人畫冊》《石渠寶鎰》《宋柘淳化閣帖》等。 出版有《萬有文庫》叢書以及《辭源》《學生字典》《教育大辭書》等辭書。
- 此時,印刷所分設17個部,職員職工1330餘人,在外印刷裝訂約千人。
- 1943年,商務生產上了軌道,恢復日出一書的傳統,還設立了東方圖書館重慶分館,承擔戰時大後方文化建設的重要責任。
- 1903年,與日本金港堂的原亮三郎合作,吸收日資10萬元,成為資本20萬元的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 除了欣賞展覽、閱讀鉅著,讀者更可即場聆聽 3 位大師的作品,多元體驗他們的故事。
商務印書館於1914年在中環開設首間香港分館門市部,1960至1970年代在北角及旺角設館。 1984年在銅鑼灣開設圖書中心,是當時全港最具規模的書店。 商務印書館沙田2025 商務於2003年起先後在香港多間大學設立書店,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 另外,商務在港鐵大圍站,美孚站和東湧站旁設商務文化快線。
商務印書館沙田: 透過入境處流動應用程式或電話預約服務
1943年,商務生產上了軌道,恢復日出一書的傳統,還設立了東方圖書館重慶分館,承擔戰時大後方文化建設的重要責任。 商務印書館沙田2025 1950年12月9日,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和聯營書店聯合組成公私合營性質的中國圖書發行公司。 1953年,商務印書館將東方圖書館全部藏書獻給國家。 1954年,商務印書館併入新華書店,改組為高等教育出版社,總管理處遷至北京,實行公私合營。
10月11日,毛澤東在中南海約見張元濟共進晚餐,在座者有陳毅、粟裕。 商務印書館的全盛時期,在中國八十五處設立分館。 在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也有營業據點。 1903年,商務印書館與著名翻譯家嚴復簽訂中國第一份正式版稅合同。
商務印書館沙田: 商務印書館 (沙田圖書廣場)
其後配合新市鎮的發展,本館率先於八十年代走入衛星城市開設書店,讓新社區民居同樣同享有現代的、提供知識源泉的書店文化,體現社會公平的價值取向。 及後隨著集體交通的發展,在鐡路站開設商務文化快線,方便上班族。 CP1897.com,中文全稱為「商務印書館(香港)網上書店有限公司」,是聯合出版集團的子公司。 網站以電子商貿方式經營,主要透過互聯網提供購書服務,主要爲印刷品的實體書,並不涵蓋電子書,爲香港最早期發展的網上書店之一。 “CP1897.com”的名字取自書店自身的網址,這樣也使得顧客容易記住網站;「CP1897」是商務印書館的英文名稱「Commercial Press」的首字母,而「1897」則為商務印書館的始創年份。
商務印書館全新尖沙咀圖書中心,提供一個空間,透過不同書本、展覽、活動,讓大家可以盡情吸收不同文化知識,把閱讀連結生活,拓展更多可能性。 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成立於1914年爲上海總公司的分支,最初只經營門市生意,1924年於西環吉席街建立商務印書館香港印刷工廠。 商務印書館沙田2025 1934年喬遷北角(現時的書局街)新廠,佔地14萬平方呎,由利安建築師事務所(Leigh & Orange)設計。 在編制及出版教科書方面,早在1917年已出版香港使用的課本,1930年代更出版了南洋學校適用的整套課本。 商務印書館沙田 1957年開始編印了五年制的中文中學教科書,其後主力出版教科書、工具書、歷史、文化、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學科書籍。 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1914年首設中環門市部,並於六十、七十年代在北角、旺角設館。
商務印書館沙田: 香港以外門市部
回歸到書本之上,尖沙咀圖書中心從全球搜羅優質書籍,本地以及全球的中英文圖書共有35,000種,冊數逾十萬,絕對可以滿足讀者不同需要。 成人書籍充足,兒童書籍種類同樣豐富,在「Kiddyland兒童天地」中會找到來自全球的精彩兒童繪本及各類中英文兒童讀物,提供一個絕佳的親子共讀平臺。 香港商務印書館於1914年成立,起初在中環設立門市部,經銷教科書、中西辭典、兒童書、小說、文具等。
首家分店設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到2020年因翻新工程結業。 1958年,商務印書館恢復獨立建制,確立方向為翻譯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方面學術著作,並出版中外文的語文辭書。 1958至1966年間,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了數百種外國學術名著。 這為商務印書館後來的著名學術名片《漢譯世界名著叢書》的出版打下了堅實基礎。
商務印書館沙田: 網上香港特區旅行證件預約服務
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由夏瑞芳任總經理,並聘請日籍技師指導,改進印刷技術,採用先進印刷設備,業務日益發展,至1905年資本額增至100萬元[4]。 商務印書館沙田2025 2020年起,開業多年的屯門良景店及佐敦店於4月中及4月底結業。 [1]同年6月29日,商務印書館在網上宣佈太和廣場分店於6月底搬到大埔中心。
商務印書館沙田: 沙田好去處
出版嚴復譯《羣學肄言》以及林紓等譯《伊索寓言》。 1903年,中國第一部小學教科書《最新教科書》出版,以後又編印了高小、中學教科書,風行全國,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創意義。 本館於香港幾間大學均設書店,以學術書店為定位,設有本地大學出版社專架,展現師生學術研究成果,更齊備海內外優秀學術出版物,照顧師生鑽研學術的需求。 你最長可預約在未來24個工作天於上述辦事處辦理申請。 預約被接納後,你也可以更改、取消或翻查你的預約。 為2014年創立的品牌,主打博物館紀念品和歷史書。
商務印書館沙田: 生活熱話
CP1897.com的前身是CP BooksNet,於1999年3月18日正式成立。 至2000年4月12日,與新鴻基地產旗下的新意網(SUNeVision)合作,建成現時的網上書店。 商務印書館沙田2025 1934年,喬遷北角(現時的書局街)新廠,佔地14萬平方呎,由利安建築師事務所(Leigh & Orange)設計。
商務印書館沙田: 香港商務印書館
到10月8日,商務印書館希爾頓中心的臨時分店結業。 商務印書館沙田 195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由新華辭書社編寫的《新華字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 參與本字典編纂的名家先後有魏建功、葉聖陶、劉慶隆、陳原、呂叔湘、金克木、丁聲樹等。
商務印書館沙田: 商務印書館回歸沙田!5200呎圖書廣場開幕
開業之時,是全港最大的書店,設展覽廳,長年舉辦各項圖書和工藝品展覽,開啟香港書店經營新一頁。 現時銅鑼灣分館仍是本館港島區最大型及書種最多的分館。 若你知道申請所需的資料,你現在可按以下適當連結進行預約。 若你不清楚你需要提供哪些證明文件,請繼續閱覽本文以獲取所需資料。
商務印書館沙田: 預約注意事項
隨著沙田新城市廣場三期的翻新工程逐漸完成,商務印書館已於7月1日再次歸來! 新店的面積近6,000呎,場地寬廣,行得舒適。 新店提供的書籍種類繁多,照顧到不同人的喜好需求,包括中英文綜合類圖書、人文社科圖書、兒童繪本和STEAM產品、時尚生活精品、文創產品及文具等。 新店營業時間延長至晚上10時,方便顧客選購書籍。
商務印書館沙田: 預約申請旅行證件
藏有宋刊本129種、2514冊,地方誌2000餘種、6萬餘冊,以及各類參考圖書等共計51.8萬餘冊,圖片照片5000餘種。 書店,當然不止書本,還有大量文化藝術產品滿足一眾文藝人,「Piccadilly美術用品專區」,集合歐美及日本專業美術品牌,提供大量不同特色繪畫工具,讓大家可以發掘書本以外的藝術生活。 「日本文創專區」收納東瀛創意設計及特色生活小物、引進超過 30 個知名日本品牌,部分更是香港首賣或獨家商品。 1903年,與日本金港堂的原亮三郎合作,吸收日資10萬元,成為資本20萬元的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商務印書館沙田: 活動資訊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商務印書館被迫內遷。 9月,商務印書館決定往內地疏散機器設備,同時擴大香港分館生產規模。 1932年8月1日,商務印書館宣告正式復業,公開向社會承諾1932年10月1日起,實行日出新書一種。 商務印書館沙田2025 這一時期先後出版黎錦熙著《國語運動史綱》、吳半農譯《資本論》第一卷第一分冊、金嶽霖著《邏輯》、傅抱石著《中日美術年表》、阿英著《明清小說史》等。 1921年,經胡適推薦,王雲五到商務印書館任職,並於1930年擔任總經理,從此開始了商務現代史上的輝煌時期。 1915年,第一部新式辭書《辭源》問世,開創了中國現代工具書的出版先河。
商務印書館沙田: 中華民國時期
來到今時今日,繼續與時代接軌,尖沙咀全新分店,開展更多面向,致力把閱讀融入到大家生活之中。 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位於上海家喻戶曉的四馬路(今福州路)。 同樣,這裏也是上海文化人經常光顧的地方,這裏集中了70多家出版社、書店、報館,是當時中國出版行業的中心。 四馬路的路口有兩座高大的建築物對峙,是兩家競爭激烈的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的總部。 1987年啟業,當年沙田還是發展中的衛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