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拓展署最新文件顯示,該單車徑網絡全長約九公里,貫通擴展區大部分的住宅、商業、學校及社區設施,並接駁東湧現有的單車徑網絡。 東湧擴展計劃將會提供約 62,100 個住宅單位,容納約 184,000 人口。 該計劃亦會提供約 500,000 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作辦公室用途、 327,000 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作零售用途,以及 50,000 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作酒店用途。 東湧填海工程 此外,新擴展區亦預留土地作康樂、教育及社區用途,例如會興建標準運動場及專上學院。 在東湧西,位於石榴埔東北方現時已被渠道化的東湧河段和上游至石門甲道的東湧河段將會活化成為作康樂用途的河畔公園,以優化生態環境及推動親水文化。
- 為配合2023年遷入首批人口的目標,工程將分階段為發展項目提供土地。
- 裕雅苑位於臨海用地,面向東湧東填海區,一海之隔便是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故不少單位均可無遮擋地享受海景,亦可遠眺機場,屋苑亦毗鄰私人屋苑東環和福朋喜來登酒店、一條馬路相對則是兩個公園,以及另一私人屋苑映灣園,非海景的單位也景觀亦相當開揚。
- 香港土地供應持續不足,填海造地為其中一個可行的快捷提供土地選項。
- 出席視察活動的議員包括事務委員會主席盧偉國、委員馬逢國、鄭松泰和謝偉銓及非事務委員會委員姚思榮;祕書處還提到東湧東填海工程預料在2023年內完成,而填海所得的130公頃新增土地將用作東湧新市鎮擴展。
- 署方計畫於今年下半年就擬議單車隧道的道路工程根據《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的規定刊憲,以便配合東湧東基礎設施的實施時間表。
項目團隊希望透過一系列工作坊和考察等活動,讓參加者認識紅樹林、生物多樣性和有關的工程項目,讓他們一起建設和美化所住的社區,增加對東湧新市鎮擴展區的歸屬感。 儘管現有基礎設施可容納約 124,000 人居住,東湧新市鎮現時的人口只有約 98,000。 政府一直計劃將東湧新市鎮進一步發展成為規劃全面的新市鎮,以容納更多人口,並提供足夠的地區及區域社區設施。 另外,這項東湧東填海工程,是首個應用「深層水泥拌合法」的工務工程項目,以非浚挖式,即不移除海牀淤泥的方法填海造地。 中國香港單車總會主席梁鴻德表示,東湧區內現有的單車徑,主要用作接駁村落和社區設施,當局計畫再於擴展區建造長約九公里的單車網絡,未來可作為休閒、甚至精英比賽之用,對單車愛好者是一件好事。 他最關注的是未來單車徑必須夠闊,以及不要出現「斷斷續續」的情況,相信政府在動工前會諮詢業界。
東湧填海工程: 預計於2023年完工
對於因或就本網站所載的任何資料(包括數據或程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政府並不承擔責任。 政府保留權利,可隨時運用其絕對酌情決定權,省略、暫停或編輯本網站所載由政府編製的資料,而無須給予任何理由,亦無須事先通知。 東湧填海工程2025 使用者有責任自行評估本網站所載的一切資料,並宜加以核實,例如參閱原本發佈的版本,以及在根據該等資料行事之前徵詢獨立意見。 屋苑由房屋署總建築師(五)設計[1],並由精進建築有限公司承建[2]。
- 東湧擴展計劃涵蓋現有東湧新市鎮東、西兩面,而填海工程主要在東湧東進行,造地130公頃,即約6個維多利亞公園。
- 工程團隊不僅在工程進度上取得卓越的里程碑,而且還榮獲2020年度英國新工程合約組織頒發「年度創新合約項目」大獎。
- 相關填海工程於2017年12月底展開,在時間和財務控制方面進度理想。
- 使用者有責任自行評估本網站所載的一切資料,並宜加以核實,例如參閱原本發佈的版本,以及在根據該等資料行事之前徵詢獨立意見。
對於建造單車隧道,他認為這能減少單車使用者在過路設施前停下的需要,但建造隧道需要考慮照明和斜道等問題,相信當局可考慮參考海外國家的建造經驗。 2016年,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為大嶼山的發展願景、策略性定位和規劃原則提出多方面的建議,之後進行公眾參與活動,翌年政府公佈以「北發展、南保育」為未來發展方向。 承建商駐地盤高級工程師張建偉介紹說,深層水泥拌合法是以攪拌方式將工程船上的水泥注入海泥層。 每次進行攪拌時,船上三組攪拌杆會鑽入海泥層,在旋轉的同時將水泥漿與鬆軟的海泥混合,將淤泥加固,形成堅硬的水泥拌合柱;一支支水泥拌合柱在海牀組合成深層水泥拌合地層,鞏固海牀,以承託之後在上面建造的海堤及鋪設的填料。
東湧填海工程: 項目編號:
東湧東會進行近岸填海;東湧西則不牽涉任何填海,但會進行土地平整及保育工作。 政府一直計劃把東湧新市鎮進一步發展為規劃全面的新市鎮,以容納更多人口,並提供足夠的地區及區域社區設施。 早前,我與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聯席小組,實地考察東湧新市鎮擴展近岸填海工程,聽取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處長方學誠及同事,介紹擴展區的規劃,以及工程的最新進展。 此外,東湧東填海是首個應用「深層水泥拌合法」的工務工程項目,以非浚挖式,即不移除海牀淤泥的方法填海造地。 運輸及房屋局於二○一八年根據《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授權進行東湧新市鎮擴展於東湧東及P1公路(東湧至大蠔段)的擬議道路工程,當中包括東湧東擴展區內的擬議單車徑。
屋苑已於2022年10月27日獲發入夥紙,隨後於同年11月15日起開始揀樓。 至於這些個人資料將會用作何種用途,表格上或本網頁有關部分列有說明。 本署承諾會確保一切個人資料均依照《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規定處理。 東湧填海工程 東湧填海工程2025 現準許使用者下載本網站的材料,以供貯存於其個人使用的電腦內,但僅限於作個人用途或非商業性質的內部用途,並須同時下載本版權公告。
東湧填海工程: 土木工程拓展署項目辦公室:
東湧新市鎮擴展是繼2003年將軍澳及東湧完成最後一期填海發展後,首個填海造地的新市鎮計劃。 項目引入嶄新的環保填海技術,以非浚挖式的深層水泥拌合法進行,減低工程對附近水質及生態環境的影響,亦較傳統的填海方式更快完工。 發展局副局長廖振新去年曾到東湧地盤視察,聽取可持續大嶼辦事處同事介紹新填海技術和環保施工的詳情。 東湧擴展計劃涵蓋現有東湧新市鎮東、西兩面,而填海工程主要在東湧東進行,造地130公頃,即約6個維多利亞公園。 東湧填海工程2025 可持續大嶼辦事處總工程師黃國輝表示,填海工程2017年12月底展開,目前進度理想,首幅填海所得用地於今年3月交付房屋署建屋,過程少於30個月。
另外,工程期間會盡量減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例如以非浚挖式「深層水泥拌合法」進行填海,以減少施工時對水質的影響;利用循環再用的回收物料作填海物料,如由碎石、瀝青、瓦礫等組成的惰性建築物料。 東湧東填海區的規劃兼顧發展和保育,會預留土地建造長約四點九公里的海濱長廊,以及有24公頃的綠化用地,面積約為1.25個維多利亞公園。 東湧擴展計劃涵蓋現有東湧新市鎮東、西兩面,而填海工程主要在東湧東進行,造地130公頃,即約六個維多利亞公園。 可持續大嶼辦事處總工程師黃國輝說,填海工程2017年12月底展開,目前進度理想。
東湧填海工程: 填海造地 一次滿足兩個願望
當擬議的東湧擴展計劃完成後,東湧的總人口量將會增至約 310,000 人。 方學誠處長介紹,東湧擴展計劃涵蓋現有東湧新市鎮東、西兩面的範圍,可提供約五萬個住宅單位(其中約3.2萬個單位為公營房屋)及80多萬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以容納超過14萬新增人口,並創造約四萬個就業職位。 東湧新市鎮擴展是繼2003年將軍澳及東湧完成最後一期填海發展後,首個填海造地的新市鎮計劃,亦是政府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關填海工程於2017年12月底展開,在時間和財務控制方面進度理想。 我們有信心明年(2020年)可移交第一批土地予房屋署,即由「生地」變作「熟地」,可供「打樁起樓」發展公營房屋。 早前,我與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聯席小組實地考察東湧新市鎮擴展近岸填海工程,聽取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處長方學誠及同事介紹擴展區的規劃,以及工程的最新進展。
東湧填海工程: 設施
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由規劃直至入夥總共需時19年,比東湧填海的需時慢六年。 顯然而見,填海造地省去遷移現有佔用人的煩惱,或者談判所需的時間,工程效率自然比收地發展更高。 三跑系統工程成功運用新填海技術滿足建設與保育的需要,為未來的填海工程起良好的示範作用。 政府不妨加以推廣三跑工程及東湧新市鎮填海的成功個案,讓社會實際認識填海拓地的眾多好處。 辦事處總工程師黃國輝補充,東湧東填海造地130公頃,可提供約4萬個住宅單位,預計新增人口約12萬。 東湧東填海區的規劃兼顧發展和保育,會預留土地建造長約4.9公里的海濱長廊,以及有24公頃的綠化用地,面積約為1.25個維多利亞公園。
東湧填海工程: 個人工具
一次過滿足兩個願望 當初在諮詢階段,公眾相當關注填海工程相關的環境影響,因此三跑填海工程採取了新的施工方法,致力達到建設與環保的需要,「一次過滿足兩個願望」。 三跑填海工程是香港第一次在海事工程上運用「深層水泥拌合法(Deep 東湧填海工程2025 Cement Mixing)」,即以非浚挖式、無需移除海牀淤泥的方法來填海造地。 東湧填海工程2025 相對傳統填海方式,由於深層水泥拌合法無需清除及運走海泥,能夠減少產生水中懸浮粒子,降低對附近生態環境及水質的影響。 再者,新技術的淤泥沉降時間較傳統挖沙填海大幅縮短,能夠在短短數年間提供大片可發展用地。 填海造地後來居上
東湧填海工程: 東湧新市鎮擴展填海提供4.9萬住宅單位 預計2023年完工
日後於東湧東海旁,放眼所見的將不會只是水泥建造的人工海堤,而是由紅樹林和生態磚等組成的海岸線。 張建偉說,為確保工程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工程團隊實施多項緩解措施,包括設置鋼板箱和在填海工地外圍設置淤泥屏障,避免微細泥粒滲漏,減低施工對水質的影響。 工程團隊亦設有環境小組及獨立環境查覈人,定期抽取海水樣本化驗,以監察水質,確保海洋生態不受影響。
東湧填海工程: 東湧東填海擴展130公頃土地 工程首設長3.8公里生態海岸線
項目團隊早前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紅樹種植計劃」,邀請東湧區內的小學生種植紅樹苗。 參加的小學生透過工作坊學習生態海岸線、紅樹林等保育知識,並設計個人化盆栽及將俗稱「水筆仔」的秋茄紅樹樹苗種在盆栽內。 有參加的小學生表示,活動除了認識到紅樹及工程的知識,對於能親自種植紅樹及參與東湧社區的建設,感覺興奮。 整個計劃可提供約4.9萬住宅單位,以及約87萬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 為了優化生態海岸線的設計,項目團隊兩年多前設置試點,並且定期進行視察,團隊在試點中發現不少海洋生物如彈塗魚、銳齒招潮蟹、粒花冠小月螺等,而種植的紅樹生長情況理想,形成良好的海洋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