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業年限為二年,在校學生數則約為1,800人[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陸軍官校校友總會[114],其前身為陸軍官校校友會[91],是中華民國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之分會。 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於1988年9月3日在臺北中山堂召開成立大會,陸官10期王多年擔任第一屆理事長,總會復要求於1988年12月4日在高雄縣鳳山鎮由三百名校友召開成立「陸軍官校校友會」,陸官14期劉戈崙任首屆會長。 而改制後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友總會」於2013年10月26日在臺北新店彭園會館成立,首任總會長由陸官40期胡築生擔任,前行政院長郝柏村、陸階退役上將、歷任官校校長等近一千五百人出席。
- 1927年1月28日,長沙《大公報》刊登長沙分校招生廣告。
- 許多學生在黃埔學習七八個月,卻從未到過廣州市區[160]。
- 黃埔建軍及陸軍官校建校99校慶,今天在陸軍官校舉行,國防部長邱國正親臨主持校慶典禮,總統府戰略顧問一級上將霍守業;及備役上將、歷任校長、陸官校友總會、國防大學,以及三軍代表將領、瓜地馬拉和巴拉圭駐臺武官及畢業校友和家眷受邀觀禮,營區下午也特地開放參觀,晚上則有音樂表演晚會。
- 校歌
- 黃埔軍校大門中央上方橫匾上有譚延闓[142][143]所書「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
墓園前有1928年修建的東徵陣亡烈士紀念坊,是一座凱旋門式建築,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大字由蔣中正書。 1936年在墓園正門增建東徵陣亡烈士紀功坊和碼頭,有小黃花崗之稱。 紀念坊後由墓道、墓冢、紀功坊、入伍生墓碑羣構成長數百米的中軸線,墓冢東側有蔡光舉烈士墓,西側有17位出身軍校的將校墓,墓園於文化大革命時被破壞,在1984年修繕復原[152]。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畢業與服役
1924年,學校喺廣州黃埔港長洲島創立,所以又叫黃埔軍校wong4 bou3 gwan1 haau6。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2025 陸軍軍官學校而家喺臺灣鳳山辦學,隸屬中華民國國防部。 兩岸官方在發行黃埔陸軍官校的紀念郵票並不多見,在臺灣有1974年6月16日,中華民國交通部發行陸軍官校建校50週年郵票2枚,票面為黃埔陸官大門與鳳山陸官大門全景[35]。 大陸在1994年6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紀念黃埔軍校建校70週年,發行了紀念郵票1枚,面值20分,票面為黃埔軍校大門全景[36]。 此外,臺灣的陸官校友會、大陸黃埔軍校同學會與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也會在紀念黃埔軍校建校週年紀念,各自發行有關黃埔軍校人物歷史事件的郵票[37]。 在校本部與專指部之指導下,由專五期各營連代表成立了「陸官專科五期畢業委員會」,專責-期物之規劃甄選製作、畢業聯誼活動之策劃執行、與畢業基金之管理運用等事宜。
1946年,陸軍官校因應軍隊國家化改名叫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個名一直用到而家。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1949年,中華民國喺臺灣復國,陸軍官校無跟國民政府趄,喺成都嘅校本部亦被迫解散。 1950年,陸軍官校喺臺灣復校,揀咗1947年喺高雄鳳山成立嘅陸軍軍官學校臺灣訓練班嘅場地做校址。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學校象徵
1876年,清朝兩廣總督劉坤一倡議創立「廣東西學館」,並且以8萬兩白銀買下位於黃埔長洲島的船塢為廣東西學館館址。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2025 1884年,張之洞由山西巡撫調升兩廣總督後,將廣東實學館再度易名,改為「廣東博學館」。 張之洞後來於1887年8月3日創建了「廣東水陸師學堂」,恰位於廣東博學館原址。 至此,廣東水陸師學堂成為了中國第一所軍官學校[38]。 1925年元旦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訓話:「親愛」是要所有的革命同志能「相親相愛」,「精」是「精益求精」,「誠」是「誠心誠意」[6]。 親愛精誠書法題字中,精字少一點,愛字多一點,隱喻少一點精明,多一點愛。
- 1927年7月寧漢合流並七一五事變清共後,7月18日武漢分校被解散,第六期1300多學員編入張發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移駐南湖營房,隨即東徵,8月8日第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改名爲第四軍軍官教導團,團長由第四軍參謀長葉劍英兼任,隨張發奎部南下廣州,後參加了廣州起義[64]。
- 1925年元旦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訓話:「親愛」是要所有的革命同志能「相親相愛」,「精」是「精益求精」,「誠」是「誠心誠意」[6]。
- 黃埔軍校第二分校舊址(包括中山堂、李明灝故居和法相巖)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在術科方面,對於戰鬥教練與實彈射擊二項更為要求,期能於短時間內收最大之效果[159]。
而蔣中正於民國十四年元旦對黃埔軍校學生訓話中更闡釋了:「『親愛』是要所有的革命同志能『相親相愛』,官校的宗旨『精』是『精益求精』,『誠』是『誠心誠意』。 在鄧小平的支持下,黃埔軍校同學會於1984年6月14日在中國大陸北京人民大會堂成立,黃埔1期徐向前任首屆會長,程子華、侯鏡如、鄭洞國、宋希濂、李默庵任副會長,黃埔老師聶榮臻、許德珩任顧問[8][216][217]。 校訓 國父創立黃埔軍校,以「親愛精誠」為校訓,其目的乃在造就頂天立地,繼往開來,堂堂正正的革命軍人,故本校自創立起,即以「親愛精誠」為校訓。 東徵陣亡烈士墓座落在軍校西南的平崗,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1925年中華民國軍政府紀念討伐陳炯明[149][150][151]等叛軍而陣亡將士修建,於1926年6月落成,葬有516位烈士遺體。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臺灣時期
高雄今上午天氣不佳,陰雨綿綿,時而飄雨、時而陰天,氣候算涼爽,不像往年校慶般炎熱,邱國正先校閱地面部隊,接序分列式由巨幅國旗展旗、官校「黃埔、南京、成都及鳳山」等4個時期的服飾車隊,以及校友連、各軍事院校、機步二三四旅與官校正步連等步隊依序進場,展現「三軍一體、同根同源」的黃埔精神。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駐豫軍官教育團:1931年8月河南省政府主席、駐豫特派綏靖主任公署主任劉峙開封南關舊營房成立。 陸官校歌在2006年陳水扁政府主政推行去蔣化時期,與2016年蔡英文政府時的民進黨立委都要求將唱了幾十年的校歌改歌詞,把「黨旗飛舞」改成「國旗飛舞」。 國防部表示陸官校歌與軍歌性質不同,校歌非一般軍歌,校歌的作者已經不在了,因為歌詞是有版權的,要尊重原著者與維護歷史傳承,不能更動[59][60]。 陸軍司令部表示陸軍官校於2017年6月29日召開校務會議,討論大學部提案「校歌修改議題」,經研討表決以不同意修改28票、同意修改零票,決議維持原校歌歌詞[61]。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校訓
校歌 作曲:林慶培 海風浩盪,國旗飛舞,這是革命的洪爐,為陸軍基幹,做復國先鋒,發揚吾校剽悍雄風,挺起胸膛,踏著先烈的血跡,手牽手,向前衝,救國家,行主義,精誠團結,負責犧牲,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於2010年5月中區成功嶺聚會由陳錦全帶一批學生時期文物供覽,並交由專五期同學聯誼會創會總召集人王覴嶫(詩明)攝製在2010年9月開設「網路文物館」供賞,但因續傳圖資料不多,復於2011年10月由陳員成立「文物覽」網頁分享。 後為再擴大成效,由陳員和禹權義在2012年2月18日開辦「文物館」為同學會總會之附屬官網,是陸官專科班首創的文物專網,也是同學抒舊與基資查詢之最佳平臺[74]。 陸官的學年教育除了軍事與學科課程,也注重社團活動發展。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校友會
南京中央陸軍官校自1928年興辦到1937年西遷成都止,歷時10年,共招訓學生7期,也即陸官第6期至第13期[70]。 孫中山覈定「親愛精誠」為陸軍官校校訓,是希望由陸軍官校培訓中國革命軍事人才,共同團結為革命的寫照。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zung1 waa4 man4 gwok3 luk6 gwan1 gwan1 gun1 hok6 haau6,簡稱陸軍官校luk6 gwan1 gun1 haau6、陸官luk6 gun1,係中華民國國立軍事院校,宗旨係培養中華民國陸軍嘅軍官。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成都時期
「專科班」為二年半學制,1978年4月28日陸軍官校專科1期至1982年5月5日專科5期入學期間,還續重疊招收專修48至56期之學生,以後便停止專修班之招收[80][81]。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2025 另國防部為激勵愛國情操,於1978年命陸軍官校支援拍攝劉家昌導演的軍教片電影「黃埔軍魂」[82][83],與1989年支援拍攝柯受良導演的軍教片「壯志豪情」[84];另2011年國防部為慶祝建國百年,與三立電視合拍軍事偶像劇「勇士們 (電視劇)」共三個單元15集[85][86] 。 專科學生班後因招收的學生不足,因此自1985年專科8期起,部份期別在每年5月及11月分為甲、乙兩班擴大招生。 在2004年末屆召收(2006年停召)第27期後便停止收生[87],也透過「專業軍官班」的召募來彌補人才短缺問題,陸官專科班1-27期總計畢業生有1萬7077人。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2025 2006年8月1日,國防部精進案實施,裁減兵員,並將各官校校長的官階降為少將。 當時,官校校長王根林提前於2006年7月1日退休,而作為繼任兼首任少將編階校長的陳良沛仍未上任,因此校長一職由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賈輔義代理,而賈輔義僅當校長一個月便離任,陳良沛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陸官校長[88][89]。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File:親愛精誠校訓.jpg
黃埔軍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層磚木結構、三路四進、迴廊相通的樓房。 軍校創辦時在原陸軍小學堂祠堂式大門前面增建歐陸式大門。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2025 中山故居即「史跡陳列室」,建築面積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原為清朝海關總稅務司[145][146]。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黃埔建軍百年陸官專五期刺槍隊操演
為發揚黃埔精神與校訓,凝聚革命情感,專科五期校友在早期成立有「同學委員會」,由賀理國與韋世萍分別擔任主任委員及主任祕書,於畢業至民國1999年間在臺中市發起八次聚會,後因無組織動員,物力維艱而中斷停辦。 直到2009年5月16日由北區邱雲召集在臺北市國軍英雄館辦理「入伍27週年」同學會[15],參與人數106人,會中提案成立人民團體組織,並由北中南各區輪辦同學會,以擴大執行成效。 遂於次年,即2010年5月29日由中區總召王覴嶫(詩明),在臺中市潮港城餐廳舉辦2010年同學會,並同時成立了「同學聯誼會」[16] ,參與人數280人,通過了同學聯誼會章程,選出聯誼會長廖勝煜,及籌備委員各地區連絡人共41員,專職後續辦理同學會人民團體組織籌劃事宜[8][17]。 而改制後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友總會」於2013年10月26日在臺北新店彭園會館成立,首任總會長由陸官40期胡築生擔任,前行政院長郝柏村、陸階退役上將、歷任官校校長等近一千五百人出席。 要砥勵「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的三不怕精神,「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的信念,要「為總理、為主義、為革命」而負責、團結與犧牲的精神。 1926年,在中山艦事件發生後,蔣中正向中國國民黨中央提出建議,除了清除國軍幹部中的中共黨員外,成立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同學會,以增進黃埔軍校畢業生之間的感情,並清除中共在黃埔軍校中的影響力。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入伍教育
後學校歷次遷徙易名為「廣東省立黃埔中正中學」、「廣東省立黃埔中學」、「廣州市第六中學」[155]。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駐豫軍官教育團:1931年8月河南省政府主席、駐豫特派綏靖主任公署主任劉峙開封南關舊營房成立。 1923年2月,當孫中山準備返回廣州重建大元帥府時,邀請蘇聯派遣軍事專家和政治工作人員到廣州協助建軍,並提出委派代表團赴蘇考察政治、軍事,學習蘇聯辦軍事學校的經驗,談判軍事援助等。 孫中山與馬林、張太雷、蔣中正(蔣介石)、汪精衛、張繼、林業明等商談後,決定派出“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蘇聯考察黨務和軍事。 代表團由4人組成:蔣中正(蔣介石,爲負責人)、張太雷(共產黨員,俄文翻譯)、沈定一(共產黨員)、王宗山(後爲蔣介石的英文祕書)。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通過了共產黨人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決議。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校長
副校長李濟深兼任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第四軍軍長、國民革命軍廣州後方留守處主任。 1927年李濟深發動四一五事變在廣東清黨,黃埔軍校廣州分校是重點。 [67]1927年7月黃埔五期步兵科的2個大隊和經理隊開往南京,8月16日在南京舉行畢業典禮。 1927年8月12日,時任中央黨務學校(今國立政治大學,當時仍隸屬中國國民黨)副主任羅家倫晉謁蔣中正校長商討後決定校訓為「親愛精誠」。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因應國都遷徙,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於1937年8月由南京西遷。 1937年10月軍校抵廬山牯嶺休整,並於廬山海會寺舉行十一期二總隊畢業及十三期入伍生升學典禮。
1927年2月12日舉行開學大典,正式錄取第六期入伍生男生986人、女生195人,全部編爲政治科。 1927年3月22日改組爲「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取消分校名稱。 1927年3月下旬,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決定取消軍校校長制,由譚曙卿、鄧演達、惲代英3人組成校務委員會,管理校務。 1927年6月在校生奉命臨時改編爲“中央獨立師”,侯連瀛任師長,楊樹淞任副師長,宗漢英任師參謀長,政治科學生編成第一團,藍騰蛟任第一團團長。 [62]獨立師配合葉挺的第二十四師,在紙坊擊潰進攻武漢的夏鬥寅師,追到鹹寧、蒲圻,隨即開往沙市、監利威懾企圖進攻武漢的楊森部川軍。
校刊《戰鬥日報》(1941年1月改《黨軍日報》)。 陸軍官校專科班校友會於2014年12月14日在臺中市召開成立大會,逾二百人與會,陸軍官校校友總會副總會長吳斯懷將軍出席指導,會中通過組織章程、會徽會旗之釋義與制定[註 3],由專科1期羅財維擔任第一屆理事長[93]。 校友會之宗旨,在謀取校友權益,凝聚黃埔向心,與投入社會公益[220],並於2016年度起辦理傑出校友獎章之表揚[221]。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校慶活動
1927年2月10日在長沙小吳門外教廠坪原湖南建國講武堂舊址成立長沙分校。 新招學生分為步、工、炮和政治4科,學習期限1年;帶職軍官學習期限6個月。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陸軍官校校訓「親愛精誠」,由首任校長蔣中正擬定及撰寫,並由孫中山在1924年6月16日第一期學生開學典禮時覈定宣佈。 孫中山覈定「親愛精誠」為陸軍官校校訓,是希望由陸軍官校培訓中國革命軍事人才,共同團結為革命的寫照。 蔣中正於1925年元旦對官校學生訓話中闡釋:「親愛」是要所有的革命同志能「相親相愛」,官校的宗旨「精」是「精益求精」,「誠」是「誠心誠意」;其目的乃在造就頂天立地、繼往開來、堂堂正正革命軍人,發揚黃埔精神[5]。 為維繫陸軍官校一脈相傳之革命感情,發揚黃埔精神,兩岸先後創建陸官黃埔同學(校友)會組織。
位於中山故居西的學生俱樂部是歐式紅色建築,禮堂講臺中央和兩側分別懸掛孫中山像、總理遺訓、中國國民黨黨旗、中華民國國旗和林則徐[147]焚鴉片、義和團[148][53][註 2]。 所有黃埔軍校同學會的成員,需忠於國民黨,奉行三民主義,絕對服從蔣校長領導,嚴格禁止從事共產主義的宣傳,違者以叛逆罪嫌懲處。 在1929年招收的第8期中央陸軍軍官軍校學員開始調整學制,由原本的1年速成教育轉為3年正規教育,此轉換在1930年5月開學之第8期開始。 南京中央陸軍官校自1928年興辦到1937年西遷成都止,歷時10年,共招訓學生7期,也即陸官第6期至第13期[70]。 黃埔軍校長沙分校:1926年11月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唐生智在長沙籌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三分校(即黃埔軍校長沙分校)。 1927年1月28日,長沙《大公報》刊登長沙分校招生廣告。
1923年8月16日,孫中山於是派遣蔣中正代表團開始訪問蘇聯[39]。 1924年第一版黃埔軍校校歌《陸軍軍官學校校歌》“莘莘學子,親愛精誠”;[7]1926年版《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歌》“親愛精誠,繼續永守”。 術科訓練內容為制式教練、戰鬥教練、實彈射擊與野外演習等。 以單兵徒手教練,習各種步法暨轉法,俟操作嫻熟,施以班教練及排連營教練,如方向與各種隊形之變換。 徒手操作熟練後,繼施以持槍教練,乃至單兵以至班排連營,凡託槍、下槍、舉槍、裝退子彈、上下刺刀、各種射擊與各種行進,密集、疏開、散開等隊形,以及各種戰鬥教練。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陸軍官校校友總會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通過了共產黨人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決議。 1923年8月16日,孫中山於是派遣蔣中正代表團開始訪問蘇聯[39]。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專科班第五期,簡稱陸官專五期,是在1982年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的一個軍事院校班隊,校友們在民國2011年7月23日「民國百年返校尋根巡禮」年會,創下了陸軍官校建校九十年來百餘個班隊中,單日單一期別返校參訪人數有763人的最高記錄。 而他們創立的「陸官專科五期行義團」,也投入了社會公益活動,默默行善[1]。 1990年,黃埔1期鄧文儀以探親為由,訪問中國大陸,與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徐向前及中國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會面。 1991年1月1日,「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於臺北成立,由鄧文儀、袁樸、劉藩、劉詠堯、丁德隆等138人發起成立,鄧文儀任榮譽會長及大會主席,第一任會長由蔣緯國擔任[90]。
72年12月12、13日( 星期一、二)實施期末技能檢定,有機械科的車牀、鉗工、機械製圖,電機科的室內配線、工業配線,土木科的土木測量、建築製圖等七類,自選乙或丙級受測,絕大多數都合格,並發給內政部技術士證書[8]。 入伍結訓典禮於7月6日( 星期二)由校長盧光義在司令臺主持,校閱軍容,並表揚成績最優人員陳錦全等。 結訓完畢,除陸官學生留校續學,餘校之學生則各自返校求學[7]。 凡單兵戰鬥動作,以及行軍宿營、戰鬥方式、連絡勤務與構工作業等均按照教育步驟依次實施。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黃埔情歌
大陸在1994年6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紀念黃埔軍校建校70週年,發行了紀念郵票1枚,面值20分,票面為黃埔軍校大門全景[36]。 黃埔軍校於1924年6月16日第一期學生開學典禮時,首任校長蔣中正撰擬後,經孫中山審定親愛精誠作為校訓。 1937年,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友會利用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創辦「黃埔中正學校」,學校沿用黃埔軍校「親愛精誠」校訓,但創作新校歌。
親愛精誠陸軍官校校徽: 活動
2015年同學會年會,是在6月6日由北區總召邱雲在新北市救國團金山青年活動中心舉辦的「精采33入伍33週年」同學會,與會人數375人 [31][32]。 2016年同學會年會,是在7月9日由中區總召陽邦傑,於苗栗縣西湖渡假村辦理的「專五34載 西湖逗陣來」同學會 ,參與人數525人,並改選出第四屆理事長吳進順及理監事羣[33]。 2017年同學會年會,是在5月13日由南區總召黃炳勳於臺南市走馬瀨農場辦理的「從軍35年」同學會 ,參與人數447人[34][35][36]。 2018年同學會年會,是在5月5日由北區總召熊世榮,於新竹縣小叮噹科學園區辦理的「珍愛36 緣聚新竹」同學會 ,參與人數453人,並改選出第五屆理事長熊世榮及理監事羣[37] 。 2019年同學會年會,是在5月25日由中區總召賴祖崇,於南投縣埔里楓樺臺一渡假村舉辦的「525齊聚埔里見專五」同學會,參與人數569人,並在會中發表期歌和教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