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香港原生植物,葉子內的揮發油有殺菌功效,亦是多種藥油的主要成分。 搓碎葉片後會散發陣陣白花油氣味,故又稱「白花油樹」。 此外,它的不同部分亦有不同用途,例如以前的客家村民會將它的枝條紮成掃帚。 此路段位於藍點紫斑蝶(Euploea 港島徑全走 midamus)的越冬路線之上。
落山經過畢拿山石礦場又要再上山,走過小馬山路再行至畢拿山山頂,此處可細賞大潭及赤柱等港島南部風光。 一口氣連攻兩個逾430米高的山頭後,再經600級密集樓梯落大風坳才能完成第五段,因此需要一定體力,帶夠糧水最緊要,特別是近日天氣炎熱。 第六段則輕鬆易走,沿柏架山道往大潭水塘方向落山,兩旁大樹就像天然的「冷氣走廊」,甚為舒適。 走過逾百年歷史的大潭上水塘的水壩,以及大潭副水塘和大潭篤水塘,再行過一小段山徑泥路,就可抵達大潭道完成此段4.5公里路程。 港島徑全走 港島徑(全長 50 公里)跨越港島五個郊野公園。 一共八段的港島徑,沿途景點多不勝數,當中有五大靚景打卡位你絕對不可能錯過!
港島徑全走: 港島徑第六段
置身生態盎然的港島徑,眺望繁華的維港景緻,都市與自然交錯,可說是香港的獨有景緻。 港島徑的部分路段為引水道及車路,較為沉悶;但也有不少路段是林蔭下的泥徑,令人彷如置身原始森林中。 港島徑遊走於繁華都市旁的郊野中,對比強烈,是一道獨特的長途遠足徑。
相反,被告證供矛盾和不合情理,作供時亦迴避問題,例如被告在盤問下稱自己案發時好像喝醉般、無意識地指罵事主,但被告又稱因為感到冤屈才走出當值室及罵事主,被告並非誠實可靠的證人。 進入柏架山至大潭道的後段幽林小徑,可能已開始入黑,那便是尋找果子狸(Paguma larvata)的好時機。 牠的面狹、眼、耳周圍都有明顯白圈,像是戴著臉譜似的,非常可愛! 牠的個性膽小,受驚時尾巴底部的臭腺會釋出一種強烈的氣味,藉此「嚇跑」敵人。 虎紋長翅尺蛾(Obeidia 港島徑全走2025 tigrata)披著豹紋外衣,非常引人注目!
港島徑全走: 港島徑
這段路徑的前段和後段環境迥然不同,前半段開揚,可遠眺香港繁華的都市面貌;後半段幽深,遊走於林蔭山谷,伴隨著鳥語花香,可感受大自然之美。 港島徑全走2025 單車徑四周有八仙嶺、船灣海同吐露港圍繞,海景山色優美,沿途仲要好浪漫,可以飽覽船灣避風塘景色。 另外,單車徑盡頭嘅休息處設有洗手間、飲水機、有蓋座椅同單車泊位等,設備齊全,方便一家大細遊玩之後,坐低休息唞唞。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 在城市和郊野之間,透過覺受氣味和聲音的不同,重新以不一樣的角度,認識我們每日生活而珍重的香港。
- 如果與牠們相遇,不用驚慌,應保持冷靜,靜靜後退離開便可。
- 牠的個性膽小,受驚時尾巴底部的臭腺會釋出一種強烈的氣味,藉此「嚇跑」敵人。
- 每年綠色力量都舉行綠色力量環島行,為香港環境教育工作籌款。
- 打爛埕頂山之山頂 港島徑第八段經過此山,遊人可以在這裏觀賞石澳、大浪灣,甚至東龍洲的優美景色。
很多人以停佇時翅膀合十或平放來分辨蛾和蝴蝶,其實最準確的分辨方法是觸角:蛾的觸角像兩把小梳子,蝴蝶的則呈棒狀。 此外,蛾飛行時翅膀拍動比蝴蝶急速,飛行姿態相對笨拙。 中峽道附近的林蔭較多,適合偏好陰暗潮濕生境的蕈菌生長,無論是枯木、樹根、落葉堆或泥土上,都可找到它們。 蕈菌是腐生生物,主要以分解動物屍體、排泄物和枯萎植物,獲取營養。 它們會分解較大的有機分子成小分子或無機物質,供植物吸收,可說是「大自然循環再造家」。 賞花時亦要留意腳邊,或會發現金斑虎甲(Cicindela aurulenta)。
港島徑全走: 第五段
要證明挑戰過整條港島徑,最好就是把路上每個遇到的標距牌拍下,標距牌差不多每500米才會在路邊出現一個,港島徑全長50公里,剛好就是100個,號碼由H001到H100。 不過夜行的環境非常黑,要一直看地圖確認標距牌的位置,加上有些標距牌藏在草叢中,我們好幾次都錯過了,要掉頭補拍照片,沒想到還是把21號漏掉了。 第四段由香港仔水塘道出發,途經金夫人馳馬徑後沿中峽道上山,經中峽觀景臺後沿金馬倫山山腰和布力徑直行至黃泥涌峽。 「香港四大山徑超級挑戰」由一位居港德國人創辦,強調此活動並非一項比賽,完成者不會有獎牌,只為給自己的一項挑戰。
第四景:水塘絕色途經路徑:港島徑(第六段)柏架山道至大潭道前往方法: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大潭郊野公園」巴士站。 遊走港島,大多使用便捷的交通工具,電車、巴士、鐵路等各有優劣。 港島徑全走2025 然而在旅途之間,我們總是在便捷的交通中,遺忘了在大路小徑散步時的樂趣。 在郊野,我們樂於用自己的雙腳去挑戰自己,為了尋找好風光,有人選擇港島徑全走,在港島的中部,依山勢行走。 港島徑全走 這次我們則介紹一條圍繞港島海岸線一圈的環島路線。
港島徑全走: 港島徑第一段
港島徑第六段以下降及平坦的路段為主,非常容易行走。 港島環島徑有時走在架空快速公路之下,沒多久又走到一個又一個相連的海濱長廊。 天氣好的時候,除了維港景色,還可以看到九龍半島的城市和山巒。 走過一個又一個沙灘,儘管要先走完重覆又沉悶的引水道,才能步上龍脊山徑,平坦過後的爬升都變得值得而具有挑戰性。 除了上網別人的隱世海灘和碼頭,只有親身經歷,現場閉眼傾聽海浪聲,才能拉近和海的距離。
港島徑全走: 第一至第二段(山頂 > 貝璐道)
要沿港島徑走應右轉,拐一個灣,再在下一個分支直走(右走可往陽明山莊)。 走過一段車路,看見左方木製的港島徑指示牌後,便要轉泥徑進林,一直沿徑而走便可抵達大潭道,完成港島徑第六段。 於香港四大長途行山徑 (麥理浩徑、衛奕信徑、鳳凰徑及港島徑) 而言,港島徑的距離最短、路徑設施最好、並且上落坡幅度最少的長途行山徑。 港島徑全走2025 港島徑第三段的路較為平坦,只是一條無盡的”Z”字型山路,怎麼走都走不完……來到半夜4點,好不容易纔接上第四段,可是大家都累了,轉入香港仔水塘道的大涼亭「小休」。 晚上9點30分,一行四人浩浩蕩蕩由盧吉道出發,這段路有街燈(我怕黑……),路面平坦,而且還可以看到香港的夜景,輕鬆完成了盧吉道。 之前港島徑的最快紀錄在2009年創下,由William Davies在山賽「綠色力量環島行」中,在有補給之下跑出3小時39分鐘。
港島徑全走: 第一段
港島徑(英文:Hong Kong Trail)是位於香港香港島的遠足徑,於1985年4月1日啟用,全長50公里,共分為8段。 每年綠色力量都舉行綠色力量環島行,為香港環境教育工作籌款。 第三景:西高夕陽 途經路徑:港島徑(第一段)山頂至薄扶林水塘前往方法:可乘搭交通工具前往山頂,在山頂總站下車,然後沿夏力道步行30分鐘到達西高郊遊區經小徑登上西高山。
港島徑全走: 港島徑第8段
這道環繞著太平山山腰的步行徑依山而建,位置優越,可環視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色,而路上古舊的街燈與石椅都甚具特色。 這步行徑的植物生長得非常茂盛,沿途都見各種各樣的苔蘚類植物,而且設有相關的解說牌。 其中一棵巨大的印度橡樹(印度榕),粗壯的氣根如長鬚般下垂,值得駐足細賞。 第一段由港島山頂爐峯峽出發,沿盧吉道及夏力道,經過西高山山腳後,沿薄扶林家樂徑,直至薄扶林水塘道為止。 港島徑全走 30歲的StingRay今日由山頂出發,沿港島徑跑,以3小時26分56秒,完成實際長度約43公里的港島徑,跑到石澳的大浪灣,刷新港島徑最快已知時間,比舊紀錄快13分鐘。 港島徑曾獲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選為全球十大最佳城市遠足徑。
港島徑全走: 第五段(黃泥涌峽 > 柏架山道)
隨後接港島徑指示牌所示的方向踏石級下降,走過西高山西坡,再下降至配水庫,再左走與薄扶林家樂徑重疊的山徑。 沿徑而走,最後走至薄扶林水塘道的水泥車道,完成港島徑第一段的行程。 六月底重遊渣甸山畢拿山,想起從未正式有系統地走港島徑,於是趁炎夏酷暑宜作輕鬆遊,來趟全走。 從山頂走至大浪灣,除了渣甸山畢拿山那段要登山外,大部份是環山腰山徑或水泥引水道,並不難走,其中部份也未曾踏足,但如以風景而言,大部份環山林蔭路都無甚景觀,頗為沉悶,難怪自己一直也沒有探遊。 幸好第一段的山頂盧吉道和最後一段的龍脊,風景優美,加上中段的渣甸畢拿山脊勝在景觀開揚,難怪亦成為最多遊人的路段。
港島徑全走: 港島徑第1段
港島徑共分八段,起點在山頂,由於山頂纜車仍有待開放,暫時上山頂只能靠巴士、小巴或的士(當然也可以跑上去,但若想挑戰半程或全程就當然不建議了)。 由山頂廣場步行至盧吉道起點,先沿盧吉道走大約2-3公里左右,沿路可飽覽維港兩岸景色,其後跟著指示牌右轉夏力道,再行過薄扶林家樂徑緩緩落山,此段路開始以泥路為主,一路到薄扶林水塘附近。 接著是港島徑第二段至貝璐道段,此段以水泥馬路居多,可望香港仔一帶景色,全場5公里左右。
港島徑全走: 港島徑第7段
全長五十公里,貫穿港島五個郊野公園、七個水塘,沿途青山綠水,風光旖旎,更是生態豐饒。 大風坳是畢拿山與柏架山之間的山坳,是個十字路口,路徑可分別上攀柏架山、下降鰂魚湧或大潭篤水塘。 由於大風坳沒有車輛可達,如要行走港島徑第六段,須由鰂魚湧上走或經第五段續走。 港島環島徑約長65公里,既然稱得上環島,不論在路線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開始或結束,順時針或逆時針走,也可隨心選擇。 視乎出發的目的和心情,當然可以挑戰速度,用最短的時間走完全程,但更值得推薦的,是把環島徑分成數段去細步慢行,累了可以休息一下,喝杯咖啡,或找間餐廳細嚐美食。
落山路段不少樹根支節容易被絆倒,切忌因就到終點而得意忘形。 第五景:踏龍觀海途經路徑:港島徑(第八段)土地灣至大浪灣前往方法: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到石澳道「土地灣」巴士站附近,即港島徑第八段入口。 打爛埕頂山(英語:Shek O 港島徑全走2025 Peak,意即「石澳山」,又稱「龍脊」)是香港一座山,高284米,位於香港島東南部的石澳郊野公園內。 由打爛埕頂山至雲枕山之間的一段山脊路,因為高低起伏如龍的骨脊,所以稱為「龍脊」。
港島徑全走: 難度很高…所以久久去一次就夠曬數
香港有逾300種攀緣植物,它們不能單獨直立生長,需依附在其他物體上,如樹幹、牆壁等,或匍匐於地面上生長。 這裡亦可找到香港唯一的有尾兩棲類動物-香港瘰螈(Paramesotriton 港島徑全走2025 hongkongensis)。 有別於蛙或蟾蜍等兩棲類動物,牠的足趾間沒有蹼,而是靠扁平的尾部,像船槳一樣,在水中自由暢泳。 牠們求偶時會用尾部指向心儀目標的方向,然後在水中輕而密的拍動尾部,刺激雌性交配的意欲。 此段是港島徑中最迂迴的路段,密密麻麻的樹冠下,是曲折的羊腸山徑,分支路線極多,途中會越過一條又一條的山澗,大雨後要當心部分溪澗會有山洪暴發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