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 如有乘客要求於禧福道浸會大學傳理視藝大樓、浸會大學道浸會大學學生宿舍或教學及行政大樓(停車場)下車而沒有人要求在天保民學校下車;或小巴上尚有空位,司機或會在禧福道迴旋處掉頭,改經浸會大學道,再返回聯福道原有路線。 乘客於紅荔道或紅樂道分站乘搭此路線往海濱南岸方向,可於海濱南岸免費轉乘此路線前往尖沙咀(漢口道)方向,有關乘客需於登車時向車長聲明,以便計算正確車資。 現時途經尖沙咀東、尖沙咀、油麻地、佐敦道、屯門市廣場、新墟、紅橋、良景邨、建生邨。 現場是數碼港道近貝沙灣,傍晚6時許,一輛69X專線小巴落斜往數碼港方向行駛,期間失控撞向鐵欄並撞傷2名女途人,小巴上2名乘客亦受傷,4人被送往瑪麗醫院治理。
而過海隧巴107線的派車並不規律,有可能連續數班城巴纔有九巴派車,或兩班九巴便有兩班城巴派車。 小巴司機駕駛態度向來惹人詬病,縱使營辦商須按客運營業證規定在每部公共小巴內,展示營辦商和交通投訴組的熱線電話,乘客卻因欠缺司機基本資料而投訴無門。 小巴26a2025 為此,所有通宵服務的專綫小巴營辦商已由2001年11月底開始展示司機證;2003年6月1日起更規定全港公共小巴司機均須在車廂當眼處展示司機證。 運輸署由2003年8月起,指定三間駕駛改進學校,為公共小巴司機開辦六小時基本「公共小巴司機訓練課程」,以改善駕駛行為及態度;署方更與職業訓練局在技能提升計劃下合辦陸路客運業的「高級公共小巴司機訓練課程」,由政府資助七成學費,於2004年4月推出。 有意見認為,當局應修訂法例,修改公共小巴尺寸以容納更多座位甚至輪椅。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表示,建議增加的座位數目,並非政府單憑車輛法定長度而得出,其中一項考慮因素是乘客對公共小巴服務的需求,以及在繁忙時間和非繁忙時間變化可能相當大的公共小巴服務使用率。
小巴26a: 行車時間
載有上述修訂的《2020年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修訂)規例》於同年7月5日實施。 現時小型巴士的全長度上限為7.5米(長)x2.3米(寬)x3.0米(高),車輛總重上限為8.5公噸。 小巴26a2025 小巴26a 專綫小巴由紅色小巴轉成,於1972年推出,車輛識別色為綠色,早年以車身中央髹上綠色色帶以及於車頂髹上綠色的形式出現(所以行內俗稱專綫小巴為「綠帶」),於1995年4月1日開始改為只髹於車頂。
- 由於紅色小巴行走的路線並非固定,收費亦有可能按車程長短而調整,不少紅色小巴路線均實行「下車付費」的收費安排。
- 部分路線如過海隧巴601線的九龍區頭班車由新巴負責,主要因為路線曾提早頭班車,而九巴未能調配用車行走加開之班次。
- 當局收到申請後,會根據一套遴選準則和既定計分制度作出評審。
- 本站鄰近香港體育館、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海底隧道出入口,配合港鐵東鐵線與屯馬線在紅磡站交匯,以及廣九直通車、滬九直通車及京九直通車的跨境列車服務,顯得巴士總站用途多元化。
- 《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規例》訂明,公共小巴的長度、闊度、高度和重量上限分別為總長度7米、總寬度2.3米、總高度3米和車輛總重量5.5噸。
- 行走本路線的小巴車隊,前身為行走港島「北流水」(堅尼地城至筲箕灣)及柴灣至觀塘的紅色公共小巴。
- 本頁面展示了香港理工大學的地址、聯繫電話、營業時間、傳真、郵箱、網址,服務時間等聯繫信息,您可以在下方查看怎麼去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的附近公交站、附近的學校等。
早於1995年,捷輝發現和黃旗下公司涉以接載海濱廣場員工為名,非法經營免費穿梭巴士載客來往紅磡車站與黃埔花園,向運輸署投訴卻毫無進展;逼使捷輝在1999年就此事去信申訴專員公署投訴。 現時全港聯營路線之中,914P線只由九巴派車行走,106A線則只由城巴派車行走。 雖然另一間公司沒有派車行走,但仍需要負責設置其所屬地區之站牌,以及負責其所屬總站之車務安排。
小巴26a: 九龍區專線小巴26線
於2006年1月6日投入服務,途經東湧市中心、東湧北、青嶼幹線、青葵公路、西九龍走廊、旺角、油麻地、佐敦、尖沙咀及尖沙咀東,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2020年7月20日投入服務,途經尖沙咀東、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大角咀、青沙公路、沙田第一城、石門、亞公角、富安花園、耀安邨、馬鞍山市中心及富寶花園,只於星期一至五下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香港島專線小巴26線是一條來往銅鑼灣(利園山道)及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的循環專線小巴路線,由長利貿易有限公司營辦,於2010年9月26日投入服務。 [1][2] 小巴26a 雖然運輸署對此路線之路線資料列出香港港安醫院為總站,銅鑼灣為循環點;然而在日常營運中,總站和循環點的安排與之相反。
- 現時少數專綫小巴設有落車鐘,乘客亦可按動電鐘,經司機揚手確認。
- 現時此路線與九龍54及54S線合共使用23輛豐田Coaster小巴行走,包括10輛16座位小巴及13輛19座位小巴。
- 有關服務更改編號為106A後(106P線往港島方向同日起改為黃昏往小西灣的特快服務),新巴移除原有於九龍設立的站牌,並改由九巴設置。
- 政府近年與業界研究引入可供輪椅上落的低地臺小巴,建議首先在醫院線作測試[41]。
- 值得留意的是,公海線是由個體紅色小巴司機營運,走線通常都是約定俗成,並無組織統籌,因此不屬於聯營線。
現時途經尖沙咀東、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深水埗、長沙灣、美孚新邨、荔景、葵青劇院、美景花園、長康邨、青衣市中心、長髮邨及長亨邨。 1993年8月16日配合馬鞍山市中心及馬鞍臺(現稱錦英路)沿線陸續入夥而開辦。 現時途經尖沙咀東、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花墟、九龍塘、獅子山隧道、沙田第一城、石門、亞公角、富安花園、耀安邨、馬鞍山市中心及富寶花園。
小巴26a: 九龍巴士268B線
為鼓勵紅色小巴轉為綠色小巴,運輸署不時策劃和制訂新的專綫小巴路線,並根據地理環境和有關路線經營能力等因素,把新路線結合為多個路線組合,然後在憲報刊登招標公告,邀請所有公共小巴營辦商提交申請。 當局收到申請後,會根據一套遴選準則和既定計分制度作出評審。 由於紅色小巴行走的路線並非固定,收費亦有可能按車程長短而調整,不少紅色小巴路線均實行「下車付費」的收費安排。 乘客須按上車時價錢牌所標示的車資,然後於下車時付費;若司機中途決定延長車程(如司機原定目的地為「大丸」,駛至灣仔時決定繼續行駛往筲箕灣)時,如乘客繼續乘坐至延長路段方下車,其車費則以原來車資加以新標示車資之和為準。
有團體質疑專綫小巴載客能力不足以應付口岸的旅客人潮,同時車廂亦沒有足夠空間擺放過境旅客的行李,[65]認為署方此舉只為討好業界。 現有「長陣」公共小巴亦可改為設置19座位的小巴,該等營辦商需根據現行有關車輛檢驗規定及行政程序的機制,向運輸署遞交申請,一經獲準便可加裝座位而無須更換車輛。 然而,一直雄霸本港小巴市場的6.255米「短陣」豐田Coaster,車廂並沒有空間增加符合法定寬度的座椅,意味該車款將無法加位至19個。 較特別的是,新界專綫小巴901線之車隊只設17座位,以騰出空間裝設行李架方便過境旅客。
小巴26a: 九龍區專線小巴26X線
2013年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中建議開辦一條來往北區及東區的路線,原定由九巴獨自經營,暫名為373B,視作373線的分支。 隨後,城巴表示有意參與營運,經運輸署協調後,最終改為由九巴及城巴聯營,編號678,為自西隧通車至今唯一一條全新開辦的獨立(即非原有聯營線的分支線)聯營過海路線。 2017年12月11日投入服務,途經尖沙咀東、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獅子山隧道、大埔墟、大埔中心、富善邨及富亨邨,只於深宵時段提供服務。 小巴26a 小巴26a2025 於2017年10月31日投入服務,現時途經尖沙咀東、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大角咀、青葵公路、美景花園、長康邨、青衣市中心、長髮邨及長亨邨,只於深宵時段提供服務。
小巴26a: 香港島專線小巴26線
專綫小巴提供固定路線服務,班次及收費均受客運營業證所規管;至於紅色小巴服務經營範圍受規管,而路線、班次及收費則按市場調整,為乘客提供較靈活服務。 公共小型巴士(Public Light 小巴26a2025 Buses),簡稱「小巴(Minibus),俗稱「Van仔」,是覈準載客量為19人或以下的小型客運車輛,提供輔助接駁服務,以及為乘客較少或不宜使用高載客量交通工具的地區提供服務,以補專營巴士和鐵路的不足。 九龍6號線系列營辦商捷輝汽車有限公司早在2015年中已經向運輸署提出,將因應港鐵觀塘綫延綫於2016年通車預期的客量變化,重組6系路線,騰出資源開辦紅磡灣海濱南岸至尖沙咀的特快路線6C,卻遭署方以愛景街非法泊車嚴重為由拒絕。 營辦商更指運輸署「編造偏幫同業假象,在同業之間挑撥離間,破壞同業的互信和合作」[1]。 現時途經慈雲山中心、慈正邨、新蒲崗、九龍城、馬頭角、土瓜灣、紅磡、尖沙咀東部及香港文化中心。
小巴26a: 服務時間及班次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16輛小巴提供服務。 小巴26a2025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26線連同各繁忙時間特別班次(26W和26X)共需使用20輛16座位小巴提供服務。 以上路線最繁忙一小時每方向合共載客量不少於160人。
小巴26a: 旺角4途人遭Uber車打保齡撞傷 64歲司機涉危駕被捕
三門仔人口有限,小巴20K線於1983年開辦更分薄此路線客源。 運輸署曾於1990年[17]及2003年[18]建議停辦此路線,但受到居民反對被迫擱置。 小巴26a 此路線於2003年10月改為全空調服務後,改用丹尼士飛鏢(AA)。 2009年12月全線改派斯堪尼亞K230UB 12米(ASC)行走。 而在假期時則以64K的丹尼士三叉戟10.6米(ATS)巴士行走,間中也有12米的雙層巴士客串。 26與26A線由偉文發展與棉記汽車共同派車行走,兩線合共獲派28輛豐田Coaster,包括14輛16座小巴及12輛19座小巴。
小巴26a: 吐露港公路七人車自炒釀5傷 外傭與男嬰跌出車外 司機涉危駕被捕
由於海底隧道連接港島及九龍,最初開辦的過海路線大部份均由中巴及九巴聯營,只有108線因中巴慮及利潤問題沒參與營辦而只由九巴營辦,後來的東區海底隧道的路線,除603線外亦採用相同模式營作。 目前本港專營巴士的聯營路線多屬過海路線,另有三條北大嶼山路線亦以聯營方式營運。 不少元朗區居民選用皇崗口岸往返內地,帶動此路線逐受歡迎。 惟2004年起,內地規範皇崗至市區過境巴士服務,增設多條直達市區的巴士路線;加上深圳灣口岸及福田口岸啟用,以及九巴B1線開辦,此路線客量下降。 此路線是54線的短途班次,走線與同系(但不同客運營業證)的49M線完全相同,共同提供四順的鐵路接駁服務。 因此兩線編號經常混合使用,故會出現在表列服務時間以外仍有派車的情況。
小巴26a: 班次分佈
#:當小巴滿座而沒有乘客要求於麗城花園一帶落車,部分司機或會改經海安路及海興路返回青山公路 – 小巴26a 荃灣段原線。 運輸署服務詳情表顯示此路線為循環線,但在任何情況下,用車抵達葵涌廣場後所有乘客必須落車,故屬假循環線。 2019年9月23日起,改為途經何文田、油麻地、大角咀、旺角、深水埗、長沙灣、美孚、青嶼幹線及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
小巴26a: 九龍巴士260X線
到1980年代中期,經營商開始從日本購入新款空調小巴豐田Coaster、三菱Rosa、日產Civilian,日本小巴更成為香港隨處可見的車款。 顧名思義,專綫小巴在固定路線上行走,可於客運營業證證明書上指明的小巴路線營業,營辦商不可隨意更改行車路線。 理論上紅色小巴可於任何非限制區之路段上落客,乘客在到達目的地前,須揚聲通知司機下車地點(如「XX有落,唔該」),並由司機確認作實。 小巴26a 個別紅色小巴除於部份路段設置固定小巴站方便乘客候車外,更設有「留座熱線」讓中途站乘客致電預留座位,以免久候。 1999年4月25日投入服務,途經西九龍公路、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長青公路、青嶼幹線、北大嶼山公路。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小巴26a: 九龍巴士30X、230X線
同樣往返黃埔花園的專綫小巴2號線在1999年因原有營辦商經營不善,遭運輸署收回經營權及重新招標,由捷輝汽車接辦。 捷輝致力改善該路線的服務水平,以「全新管理,盡善盡美」口號作招徠,成功令乘客重拾信心,兩條路線過往每年為公司帶來超過三千萬元收入。 為配合乘客需求,捷輝後來開辦輔助線2A、6A及6X,服務範圍日益擴大。 有關服務更改編號為106A後(106P線往港島方向同日起改為黃昏往小西灣的特快服務),新巴移除原有於九龍設立的站牌,並改由九巴設置。 立法會在2017年6月28日三讀通過《2017年道路交通(修訂)條例草案》,小巴增至19個座位的安排在7月7日起生效[33],小巴車隊最高載客量因而增加約19%。 小巴26a 小巴26a 政府指有助改善目前專綫小巴在繁忙時間服務不足情況,乘客須多等一班小巴的路線數目,預料會由70%降至40%。
[27][28][29][30][31]有關建議未獲接納。 小巴26a2025 由於小巴在公共交通服務系統中,發揮輔助功能,因此政府一貫政策是限制小巴數目,並維持小巴既有服務範圍;同時,政府亦鼓勵紅小轉為專綫小巴。 小巴26a2025 如果有需要推出全新小巴路線,運輸署會以專綫小巴形式發出營業牌照。
小巴26a: 香港大學排名/Hong Kong University Rankings
因此,當局必須審慎評估座位數目增幅,亦要平衡其他不同公共交通服務業界利益。 運輸署指,由於大部分公共小巴總站設施、上落客區及其他道路均按照現行法定尺寸而建造和設計,若更改公共小巴尺寸,上述大部分設施亦須予修改。 1989年2月27日投入服務,是一條特快巴士路線,途經紅磡、油麻地、旺角、深水埗、長沙灣、荃灣市中心及荃景圍。 本線與九巴234X線和九巴238X線,同列荃灣區來往九龍的主幹線。
小巴26a: 使用狀況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需使用24輛小巴提供服務。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3輛小巴提供服務。 小巴26a2025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需由26線調配6輛16座位小巴提供服務。 黃埔花園入夥後,6號線於1987年延長至黃埔花園,由於來往尖沙咀的行車路線較巴士直接,對居民有相當吸引力,因此需求甚大。
小巴26a: 九龍巴士8A線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與70A共需使用20輛小巴提供服務,其中9輛為19座位小巴,而當中派出17輛小巴行走此路線,兩線於最繁忙一小時每方向合共載客量不少於160人。 小巴26a 與專綫小巴相異,紅色小巴的行車路線、服務時間、班次和收費一律不受政府監管,司機可隨意更改路線、行走模式及車費,個體戶經營的稱為公海線。 隨著行業發展,不少紅小路線已由商會或小型公司統籌,有固定路線、服務時間、班次和收費,並會因應各種情況而調整服務詳情;若遇上塞車時可以轉用交通較暢順的道路前往目的地(例如由新界往旺角/佐敦道的路線會取道介乎界限街和柏樹街之間的大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