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人有責任依時交稅,如果出現財務困難,借稅貸是一項選擇。 值得留意的是,財政司長提出寬減本年度利得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中百分百稅款,上限為1萬元,但單位以個人計算,即夫婦合併報稅,寬減上限只有1萬而非2萬元,提醒已婚人士小心考慮。 財政司司長在《財政預算案》中建議寬減2020/21課稅年度的利得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百分之百的稅款,每宗個案以1萬元為上限。
- 由於你的配偶未領有香港身分證,你可先提供他 / 她的身分證明文件副本。
- 毅思會計成立自2013年,為創業者和中小企提供一站式優質服務。
- 由於香港是容許夫婦合併報稅,可以使用另一方未能用盡的免稅額,為自己慳更多的稅。
- 申索免稅額和申索稅項扣除都不用提供證明文件,但相關文件、收據及紀錄均需要保存6年(由該課稅年度完結起計),以便稅局日後抽查。
- 不論夫婦兩人之居籍在何處,他們均可在香港的稅務規例下選擇合併評稅,但夫婦兩人都必須在有關課稅年度內享有香港薪俸稅之應評稅入息。
- 若你使用網上報稅,可到帳戶中的「補充資料」一欄填寫需補充的資料並遞交申索。
- 自2019年4月起,「自願醫保扣稅計劃 ( VHIS ) 」開始實施。
- 在薪俸稅下,已婚人士及其配偶是作為獨立的個別人士分開評稅。
留意,若果是本年度內全年連續與你同住,而並無付出十足費用,可獲額外免稅額。 對於正在打算結婚,或剛新婚的你們,是否正在為報稅苦腦? 本文與大家分享已婚人士免稅額申索要求和合併報稅的慳稅計算,即睇以下詳情。 已婚人士如選擇與配偶共同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個人的入息總額在作出適當的扣減後,須與其配偶的入息總額合計為共同入息總額,然後評稅。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合併報稅的原因
申請稅貸應盡量預留兩個星期以上申請,讓自己有充裕時間比較稅貸產品。 業主如果有子女,以及父母在生,則可填上有關的免稅額。 但要留意,有關免額只能由一位人士使用,如妻子已申報兒子的免稅額,則丈夫不能再申報該兒子的免稅額。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2025 同樣道理,若業主的兄弟姊妹的名字,已由父母用於供養子女免稅額亦不能再用。
納稅人及其配偶二人實際上是毋須自行計算合併評稅是否對他們有利。 當局會自動作出比較,並在合併評稅對他們有利時主動建議他們申請。 不過,由於選擇合併評稅屬自願性質,因此當局要在收到有效申請的情況下才可進行合併評稅。 由於在2021/22年度,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可獲寬減100%的稅款,每宗個案以10,000以為上限,因此以下計算會套用此情況。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計算稅款
市民由即日起通過WhatsApp、Signal、電郵或Facebook信件箱,提交有關報稅問題及聯繫電話,ACCA會計專才將於6月27日至30日晚上7至9時回覆並逐一解答問題。 經網上報稅「稅務易」可自動獲延期一個月,即就一般人士而言自動延至8月2日,就經營獨資業務人士而言則自動延至10月3日。 假設甲太太的月薪提高至3萬元,與甲先生二人分開評稅的話,甲太太獲稅款寬減75%後,便要繳交稅款4,425元,連同甲先生的稅款合共繳交22,525元。
- 反之,如你的父母只是間中短暫逗留內地,他們仍在香港居住,以香港作為他們日常生活的地方,並以香港社會一般成員身分在這裏生活,他們是通常居住於香港,你可以就他們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
- 在做出任何決定或採取任何可能影響企業財務或企業本身的行動之前,請先諮詢合格的專業顧問。
- 如夫婦其中一方的入息少於他 / 她應得的免稅額,選用分開評稅便會有剩餘 (沒有充分利用)的免稅額。
- 有關這項寬減的法例已獲立法會通過,並於2022年4月14日在憲報刊登。
- 如你或你配偶在有關課稅年度內獨力或主力撫養兄弟姊妹,則該兄弟姊妹方被視為由你或你配偶供養。
除了個人基本免稅額,納稅人還可以因應家庭情況申請其他「免稅額」,下表列出2021/22課稅年度及其後的各項免稅額,納稅人申報有關免稅額時亦須留意其詳情。 打工仔每年辛苦工作,當然希望交稅愈少愈好,在報稅過程中,有一些減稅小貼士,總有一個適合你。 但假如你是在收到評稅通知書後才發覺有錯漏,就必須在1個月內填妥反對/申請修訂評稅通知書的表格,列明自己尚未獲得哪項免稅額和開支扣除。 為方便評稅主任盡快處理申請,申請者需要提交報稅表和相關證明文件,否則就有機會被判反對無效。 如果你在寄出報稅表後才驚覺忘記填報免稅和扣稅項目,例如供養父母免稅額、居所利息扣稅、個人進修開支、應酬費等,可以按報稅表所要求的格式補充所遺漏的資料,或使用稅局提供的專用表格作出修改。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報稅懶人包2022|6項可扣稅的項目
就《稅務條例》而言,「婚姻」一詞指香港法例或結婚當地的法例所承認的合法婚姻。 如欲申索「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受養人必須通常居住於香港。 因此,如受養人於該課稅年度居於內地,你便沒有資格申索該項免稅額。 如已婚人士或其配偶其中一方的入息少於基本免稅額($132,000),採用合併評稅理論上會對他們有利,因為高收入的一方可以取得較多更多的免稅額。
若要計算應繳的薪俸稅款或個人入息課稅稅款,請按有關課稅年度的連結, 然後在輸入頁選擇你的婚姻狀況,輸入總入息等資料。 完成輸入後,按底部的「計算」按鈕,另一個畫面便會出現,並列出你的估計應繳稅款。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2025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如你及/或你的配偶有應課物業稅及/或利得稅的收入,該稅款計算機可以計算申請個人入息課稅對你或你們是否有利。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是什麼?
Deloitte 亞太(Deloitte AP)是一傢俬人擔保有限公司,也是DTTL的一家會員所。 根據《稅務條例》,「單親」的意思是指納稅人全年屬單身、喪偶或分居,並且在該年度內曾獨力或主力撫養子女,纔可獲得「單親免稅額」。 在學徒訓練計劃下所簽訂的學徒合約,是學徒與僱主之間的僱傭合約。 由於他已年滿 18 歲,你不能申領他的子女免稅額。 如這個女兒符合其他申領子女免稅額所須的規定,無論她的父或母有否正式結婚,他們都可申索這個女兒的子女免稅額。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報稅2022|6個報稅常見中伏位
如你與配偶均有應課薪俸稅入息,就需要填寫報稅表以申報入息,申索開支和扣除額。 在2018/19年度,舉例甲先生和甲太太的月薪分別為5萬元及1萬元,他們育有一名3歲兒子,並協議由甲先生申索子女免稅額。 在分開評稅的情況下,由於陳太太的月薪低於基本免稅額,因為不用繳交稅款,只須由陳先生繳交,在扣減基本免稅額、子女免稅額及稅款寬減後,他應繳17,900元稅款。 但在合併報稅的情況下,在扣減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及稅款寬減後,只需繳交14,840元。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在分開評稅的情況下,已婚人士及其配偶是作為獨立的個別人士分開評稅。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報稅2023︱如果我只有Freelance收入,或者以現金出糧,需要報稅嗎?
一般來說,賺取較高入息的一方申索子女免稅額,會較為有利。 不過,如果其中一方是以標準稅率評稅,則由另一方申請申索子女免稅額會較為有利。 如果不依時交稅(第一期),稅務局會徵收包括第二期稅款的全部欠款之5%作為罰款。 如果在繳稅日起計6個月後,納稅人仍未有交稅,稅務局會再徵收10%附加費。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
你亦無須在提交報稅表時附上證明文件,但須保留有關文件 6 年(由有關課稅年度完結起計),以便稅務局日後抽查時可提交查驗。 若夫婦兩人,其中一方收入低,或是沒有收入,則可以透過合併報稅慳稅,尤其是聯名買入物業,或是以另一方的名義申請按揭。 因為,每年度居所按揭利息扣減上限為10萬元, 夫婦聯名買入時按揭申請只能各佔一半,另一半未必能用盡相關扣減。 無論夫婦二人是選擇「分開評稅」,或是「合併評稅」,都要各自填好報稅表或者經「稅務易」平臺報稅。 不過,如果合併報稅也未能幫到你們「慳稅」,稅局的評稅主任會向你們分別發出評稅通知書,幫你們分開報稅,因此無需擔心會多交稅。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薪俸稅計算機
就考慮納稅人是否有資格申請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而言,「通常在香港居住」的受養人,是指該受養人必須慣常地在香港生活。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如閣下只有薪俸入息,在薪俸稅下已可享有免稅額和其他扣稅項目,因此毋須申請「個人入息課稅」。 但如果閣下有租金收入(要繳交物業稅)或經營業務利潤,則需考慮申請「個人入息課稅」是否有利。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可以夫婦平分嗎?
如你未有在今次的報稅表中提出以上扣除暫繳稅的款項,你可在收到繳稅通知書後,以書面或填寫IR1121表格申請緩繳2019/20暫繳稅。 即使你沒有收入,或年收入(在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的收入)低於基本免稅額(13.2萬元),即達到毋須交稅的水平,只要收到報稅表,都要在報稅期限內報稅。 根據當局公佈的資料,預計每個課稅年度的可扣除款額上限為100,000元,如租賃下有多於一名租客,扣限上限會按照合租租客人數按比例減少。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報稅2022|審議住宅租金扣稅
如果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本年度內全年連續與你同住而並無付出十足費用,你亦可享有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法例規定,納稅人可申索已故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袓父母的免稅額。 可是,由於你已與你的配偶離婚,因此,他的父母並不屬於你已故配偶的父母。 法例容許納稅人申索他們的領養父母、領養祖父母或領養外袓父母的免稅額。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稅務計算機
本文介紹已婚人士及配偶二人選擇個人入息課稅的處理方式、個人入息課稅對結轉業務虧損的影響,以及二人在共同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下應繳稅款的分攤方式。 如你在任何課稅年度內供養一名有資格根據「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的家屬,你便可申索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假如你在有關年度已婚並已獲給予已婚人士免稅額則不能同時享有基本免稅額。 你已經就你的祖父母享有供養祖父母免稅額,所以你的父母並不能就同一受養人申索供養或額外供養父母免稅額。 在供養父母免稅額的規定下,居住單位的業權,並不是釐定是否同住的因素。 你雖與你父母同住,但要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及額外免稅額,你須符合供養的申請規定。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計算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
按時報稅有助稅局準確評稅,以給予你所申索的「免稅額」及「扣除」項目。 若遲交報稅表,根據稅務局的規定,若沒有合理解釋,最高可被罰款10,000元及少徵收稅款三倍的罰款,詳情按此。 若納稅人現時仍未遞交個人報稅表,可使用網上報稅平臺「稅務易」(eTax)報稅,可獲自動延期1個月時間。 不過,申請啟動賬戶時,須向稅務局查詢啟動密碼,該密碼將以郵寄形式發出,需時2個工作天。 首先據《財政預算案》建議,2021/22年度將寬減100%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稅款,每宗上限1萬元,當局指,市民只需如常報稅便可以獲得稅務寛減。 納稅人及其配偶二人實際上是無須自行計算合併評稅是否對他們有利。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報稅2023︱夫婦應合併或分開報稅著數啲?
於2022/23課稅年度,陳先生獨資業務的應評稅利潤為$460,000。 陳太太從出租物業每月收取租金$10,000,並支付供樓按揭利息全年共$56,000。 對於本出版物中資料之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陳述、保證或承諾(明示或暗示),DTTL、其會員所、相關實體、僱員或代理人均不對與依賴本出版物的任何人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負責。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協理黃瑞琪進一步表示,稽徵實務上若為前述所得型態,則股利及利息較少分攤歸屬相關成本費用之爭議,至於權利金則可能存有爭議。 營利事業若取自與臺灣簽有租稅協定之他方締約國前述來源所得,依租稅協定可適用上限扣繳稅率納稅者,於申報境外稅額扣抵時,以扣抵依該上限稅率計算之應納稅額為限。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倘若營利事業因成本效益考量,如未提示居住者證明等原因,而未適用租稅協定所溢繳之稅額,則不得申報扣抵。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用「稅務易」 報稅較方便
申請書必須在繳付暫繳稅限期前 28 天,或在繳付暫繳稅通知書發出日期後14天內送抵稅務局。 若然你的暫繳稅款是分兩期繳交,而你在限期前已繳交了第一期稅款,你仍可申請暫緩繳第二期的全部或部分稅款。 只要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滿55歲,及至少連續6個月與你同住,而無須付出十足費用,無論是否在職或已退休,其子女都可獲供養父母免稅額。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報稅2023︱年薪幾多先要交稅?
如閣下起初選擇合併評稅,但其後取消選此項選擇,閣下便不可在同一課稅年度內再次選擇合併評稅。 法例訂明父母不能因曾支付子女生活和教育費用而申索單親免稅額。 父母亦不會因照顧和監護第二名或其他子女的起居生活而得到更多的單親免稅額。 倘多於一名人士有資格就同一位受養人申索免稅額,他們須議定由那一位提出申索。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報稅懶人包2022|個人報稅時間限期為7.2
有關這項寬減的法例已獲立法會通過,並於2022年4月14日在憲報刊登。 在上述情況下,選擇合併評稅反而會交更多稅,稅務局會在評稅通知書內評稅主任附註一欄通知納稅人及其配偶,並為他們分開評稅,分別發出評稅通知書。 如果不慎漏填免稅或扣除項目,你可以在指定時間內提出申索。 若你使用實體報稅表,可因應漏填的免稅或稅項扣除項目,填寫及遞交不同表格,表格可於稅務局網站下載。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2025 若你使用網上報稅,可到帳戶中的「補充資料」一欄填寫需補充的資料並遞交申索。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可以多人攤分嗎?
稅局會自動作出比較,並在合併評稅對他們有利時主動建議他們申請。 不過,由於選擇合併評稅屬自願性質,稅局不能在沒有收到有效申請的情況下進行合併評稅。 夫婦合併報稅免稅額2025 稅務局已發出約247萬份2021/22課稅年度的個別人士報稅表,納稅人需要在一個月內,即7月2日或之前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即9月1日或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