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差餉物業估價署的資料,2月份港島區 430呎以下的物業,平均每呎租金為43元。 美國聯儲局推出無限QE(量化鬆寬)救市,預計低息環境會持續一段時間。 供平過租 由於樓價近期有所回調,加上低利率,尢其是選用H按的業主,預期拆息會逐步回落,不用以封頂息供樓,令每月供款減少下,供平過租的樓盤或會愈來愈多。
運用借貸去投資物業時,當中的現金流走向就如上圖所述,一般人會著重「價格」,但真正的投資者,會著重累積「資產」,而其中一個評估的方法,就是分析現金流。 然而,供樓時間可長達20年,因此不能單以數年的支出作評估,故此若是買樓自住或長線投資,只因低息環境引至的供平過租,並不能成為購入物業唯一的理由。 特別是隨着本港按揭息率在去年大幅攀升之後,過往「供平過租」的情況已經改變成為「租平過供」,令到用家無逼切入市的誘因,更甚有機會「執平貨」入市。 根據差估署的數據,由去年高位至最新1月份數據,樓價跌幅僅4.7%,而租金跌幅則達7.2%。
供平過租: 樓市資訊 美聯物業
公屋方面,港置方文偉指,最近錄新高成交的長沙灣李鄭屋邨和睦樓中層戶,實用面積約494方呎,自由市場成交價538萬元,如以上述條件計,月供逾1.6萬元,相比市值月租1.2萬元,租金比供樓支出慳逾26%。 他續說,由於不少租客未必接受租公屋,故租金升勢不強,加上樓價升得太快,「租平過供」幅度不斷擴大。 上述單位若果以70%按揭保險、按息2.15釐及貸款年期25年計算,月供近1.6萬元,而市值月租則為1.15萬元,租樓平過供樓超過27%。
以港島東藍籌屋苑太古城實用面積500平方呎的兩房中層園景單位為例,現時的市值租金約兩萬元;售價方面,這類單位近期的成交價大約為900萬元。 若以市場常用標準,即七成按揭、20年還款期,以及H按息率約1.4釐計算,每月供款達30,111元,明顯是「租平過供」;但如果以六成按揭、供款期30年來計算,每月供款便會降至18,378元,比市值租金20,000萬便宜,成功達致「供平過租」。 以上述條件計算,該些新近錄得破頂成交的上車屋苑中,以屯門及元朗屋苑的「租平過供」最顯著,其中,本月破屋苑呎價紀錄成交的元朗洪水橋尚城6座高層戶,若借七成按保計,月供逾1.8萬元,比較市值租金1.2萬元,租樓較供樓每月開支慳逾33%。 中原陳逸承指,尚城同類單位過去一年漲價逾26%,反觀租金只升約一成,令租金與供樓開支的差距愈拉愈遠。 由於政府去年推出按保計劃,放寬按保成數至1,000萬元的物業,而近期樓價下跌,令到按保計劃包涵的物業數目增加。
供平過租: 花墟樓王,罕有3房,供平過租,移民急售,3分鐘到太子站
根據現時平均樓價及平均租金去看,以6成按揭,按息約2.5%及較多人選用的30年期計算,一個400實呎單位的月供約$14,000,租金約$11,875,數字上看是「租平過供」;年初時按息較低,約為1.5%,計及月供約$12,293,同樣是「租平過供」。 事實上,現時「租平過供」的情況增加,主因是近年租金沒有跟隨樓價上升,近5年來樓價平均累升約16%,然而租金走勢呈反方向,下跌約6%。 供平過租 供平過租2025 20年前租金回報率逾5%,買樓收租屬大眾目標,10年前租金回報降至3%附近水平,近年受疫情影響外來需求,平均租金回報再跌至約2.4%。
- 相反,未來如果拆息回升,而租金收入不變的話,現時供平過租的情況便會逆轉。
- 市場上常有談及物業單位是「供平過租」還是「租平過供」,在息率趨升、近年租金下跌情況下,單以月供和月租比較,物業單位「租平過供」的比例確實增多了。
- 美國聯儲局推出無限QE(量化鬆寬)救市,預計低息環境會持續一段時間。
- 隨着美國通脹回落,市場預期今次加息週期將近尾聲,惟外界對於仍然會加息1次或2次,仍有不同看法,而停止加息之後,要待多久才掉頭減息,更是眾說紛紜。
-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在樓市暢旺時,地產經紀想吸引市民入市,往往會將一句四字真言:「供平過租」掛於口邊。 這句說話的粗略意思,是買樓後的每月供款,比起租樓居住的每月開支低,因此買樓比較划算。 不過,作出置業決定前,要判斷一個單位是否「供平過租」,準買家其實還有很多因素需要注意。
供平過租: 利息下調放緩 是入市好時機
不過,疫情仍然持續擴散,再加上環球面臨經濟衰退,甚至金融危機,樓價走勢仍然是易跌難升,即使租戶能夠在現時入市賺到「供平過租」的好處,只要樓價下跌5%,便足以抵銷1至2年的低息好處,隨時賺息蝕價,得不償失。 例如有原本租用長沙灣私樓的租客,轉為以215萬元購入屯門良景邨開放式戶,月供僅7,646元,比起租金1萬元低2成,而另一個天水圍租客亦以581萬元柏慧豪廷兩房戶,每個月的供款與原本的租金相若。 供平過租2025 到了這裏,讀者可能會問,一個單位是否「供平過租」,其實是可以「搬龍門」,因為只要付出不同比例的首期,並調整供款年期,便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供平過租2025 這點亦說明「供平過租」可能只是一個偽命題,住客是否決定買樓,取決的還是自己的負擔能力及實際需要。 市區方面,港置譚徵指,牛頭角得寶花園受啟德地王效應帶動,呎價頻頻破頂,H座高層戶新近以525萬元創新高價易手,同樣條款計,每月供款約1.58萬元,市值月租則約1.25萬元,比供樓低逾兩成。 至於新租客為嶺大內地生,因鍾情單位有企理裝修,及有大部份家電供使用,加上可由屋苑步行前往大學,即以預繳全年租金形式租用單位,料一年租金涉及共16.8萬元。
- 例如有原本租用長沙灣私樓的租客,轉為以215萬元購入屯門良景邨開放式戶,月供僅7,646元,比起租金1萬元低2成,而另一個天水圍租客亦以581萬元柏慧豪廷兩房戶,每個月的供款與原本的租金相若。
- 然而,供樓與租樓從來不就是簡單比較每月供款和租金,而是需作全盤考慮包括首期及開支的比較及預算、還款及持貨能力、對後市的看法、長短綫換樓計劃,以及流動資金對比資產價值等。
- 不過,買樓入市的費用不輕,除了一般為4成至5成基本首期,釐印費亦較大,另需支付律師費、代理佣金等;按月除了供樓,亦有管理費及季度差餉及地租等費用。
- 晉誠地產代理李德鴻指,近月重現六球兩房成交的深井浪翠園3期7座低層戶,樓價過去三年升逾三成,租金則升近兩成,故扭轉「供平過租」情況,現時租樓平過供樓逾一成。
- House730同時提供一個渠道,予地產代理及業主網上放盤平臺,自由、方便、高效,網上推送筍盤給潛在買家!
-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例如九龍啟德區一個較新屋苑單位約300多方呎,樓價860萬,6成按揭月供約20388元,租金為15000元,數字上明顯「租平過供」;而新界粉嶺一個老牌屋苑約450呎之單位,價值580萬,現時以6成按揭月供約13750元,租金則達14000元,仍屬「供平過租」。 供平過租2025 根據上述,以六成按揭、現時按息約2釐及30年期計,單位租值的租金回報達2.7%或以上纔可將「租平過供」扭轉為「供平過租」,若未來按息升至3釐,單位租值的租金回報需超過3%,對比供樓才屬「供平過租」。 根據上述,以6成按揭、現時按息約2%及30年期計,單位租值的租金回報達2.7%或以上纔可將「租平過供」扭轉為「供平過租」,若未來按息升至3%,單位租值的租金回報需超過3%,對比供樓才屬「供平過租」。 以上只屬平均數字計算,市場上不同區域或新舊屋苑單位其實分別有出現「供平過租」或「租平過供」的情況,對於樓價上升速度較快之單位,例如是較新、受追捧的樓盤但投資者比例較多、租盤量較充裕的屋苑,「租平過供」的單位較多。 市場上常有談及物業單位是「供平過租」還是「租平過供」,在息率趨升、近年租金下跌的情況下,單以月供和月租比較,物業單位「租平過供」的比例確實增多了。
供平過租: 公居屋:兆畦苑創新高 月供萬六
另有學者提議,可暫時把資金投放在定期存款,然後從存款得到的收入用作租樓之用。 他舉例說,以500萬元做定期,定期利率4釐,每年收入20萬元,每月收入16,000元(20萬元÷12個月)。 供平過租2025 供平過租 【買樓攻略2023】如果想搵樓,不少人都會考慮一個問題:到底買樓好抑或租樓好? 只要你懂得技巧,平衡風險,在長期現金貶值資產升值的前提下,時間會自然地助我們的財富增長,因「系統」不斷運行,而隨著時間令「系統」不斷一圈圈地運轉,財富就自然增值,因每轉一圈,財富都會自然都增加一點,時間不斷增加財富也不斷增加,這就當中的威力所在。 當然,這模式不是必然發生,大家要明白當中的現金流走向,而其中的關鍵位,就是「回報」以及「利率成本」。 上圖正現金流的情況,不斷供樓令財富自然累積,若然供樓後有仍有現金剩餘,就可利用這些現金,為我們的財富再進行增值,當中包含了一個重要動作,就是「再投資」。
供平過租: 如何理解「供平過租」? 買樓=儲錢 租樓=支出?
以過去的經驗而言,在樓價上升期,反而是租平過供較為常見,原因是買家看好物業的升值潛力,不介意忍受較低的租金回報率,甚至每月供樓支出高於租金收入。 當然,以上算盤要打得響,要配合眾多條件:投資者手上有充裕的現金作首期、收入可通過按揭壓測要求。 其次也要留意,現時一個月拆息約0.1釐,已沒有多少下調空間,就算拆息跌至0,也不會大幅減少供款支出。 相反,未來如果拆息回升,而租金收入不變的話,現時供平過租的情況便會逆轉。
供平過租: 不同角度看「供平過租」
至於自住人士,供平過租的物業,亦具吸引力,一來每供款低於租金,現金流會好於租樓,二來亦可享受日後物升值的好處。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現在最好暫租樓一年,在這段時間觀察市況,預期年中美國完成加息,根據以往經驗,一至兩季後很快會減息。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美國加息不是長期,加息目的是壓抑通脹,現時通脹下跌,故在未來2至3年息口向下的機會較高。 上圖利用了「借」及「再投資」的原理,這兩個範疇都是學校從不會教的,而在現實生活中,卻非常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知識,只要運用其中的運作模成,就令財富不斷增大,這亦是過往很多物業投資者所運用的。 若再投資的回報率只屬一般,財富再滾存的力度低;若再投資的回報可觀,財富滾存速度驚人,如何找到高回報的資產,正是投資者要學習的。
供平過租: 【按揭澄語】「供平過租」VS「租平過供」不單是比較供款和租金(下)
根據現時平均樓價及平均租金去看,以6成按揭,按息約2.5%及較多人選用的30年期計算,一個400方呎單位的月供約14000元,租金約11875元,數字上看是「租平過供」;年初時按息較低,約為1.5%,計及月供約12293元,同樣是「租平過供」。 事實上,現時「租平過供」的情況增加,主因是近年租金沒有跟隨樓價上升,近五年來樓價平均累升約16%,然而租金走勢呈反方向,下跌約6%。 市場上常有談及物業單位是「供平過租」還是「租平過供」,在息率趨升、近年租金下跌情況下,單以月供和月租比較,物業單位「租平過供」的比例確實增多了。 根據現時平均樓價及平均租金去看,以六成按揭,按息約2釐及較多人選用的30年期計算,一個實用面積400方呎單位的月供約13,170元,租金約11,875元,數字上看是「租平過供」;年初時按息較低,約為1.5釐,計及月供約12,293元,同樣是「租平過供」。 20年前租金回報率逾5%,買樓收租屬大眾目標,10年前租金回報降至3%附近水平,近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來需求,平均租金回報再跌至約2.4%。 根據現時平均樓價及平均租金去看,以6成按揭,按息約2%及較多人選用的30年期計算,一個400實呎單位的月供約$13,170,租金約$11,875,數字上看是「租平過供」;年初時按息較低,約為1.5%,計及月供約$12,293,同樣是「租平過供」。
供平過租: 買樓投資攻略「供平過租」不能反映樓價平貴!租金評估方法必識|龔成教室
因此,在評估物業會否供平過租時,是不考慮按保人士的供款,只會以一般銀行的6成按揭或5成的供款作考慮。 因此,對於打算投資收租,或是不使用按保的人士,會更喜歡供平過租的物業。 兩個屋苑的租金回報率分別為3.19%和2.4%,皆低於現時最低按揭利率3.225%。 跟上述以供款總額和利息支出相比,即使不同屋苑,結果基本上一致,現時租金回報率低於按揭利率,屬「租平過供」。 若果租500萬元物業,每月租金12,000元,以每月定期收入16,000元交租,每月可節省4000元。
供平過租: 「供平過租」是入市時機?
按照上述例子,「供平過租」或「租平過供」出現,跟供款人的首期和按揭成數有關,但這未必完全反映到真正情況。 供平過租 97-98年,物業的租金回報率只有4%,而利率成本為10%,當時炒樓的人極多,大家都認為買樓一定賺,但真正的投資者,用「賺差價」以外的角度去分析,他們分析到當時物業產生「-6%」的負回報,未能定義為資產,所以應該避免投資。 而另一方面,隨着美國進一步加息,以及近期中港兩地經濟復甦疲弱,開始有看淡下半年樓市的聲音出現,如近日花旗銀行便預計下半年樓價將跌6%。 若以現時樓價動輙數百萬元計算,樓價5%至10%的議價幅度,已經相當於數十萬元,遠多於準買家租樓兩年再部署的成本。 House730搵樓大本營是香港的搵樓平臺/租屋網,齊集香港樓盤及樓市資訊,網羅業主及各大中小型地產代理的樓盤,助用戶找到心水香港樓盤,網上搵樓買樓更輕鬆。
供平過租: 時間令「系統」不斷運行 財富會自然增長
租客租樓20年就只是淨付出租金,但業主供樓20年猶如儲蓄,或已供滿層樓,擁有全部業權,可將單位留給後人。 買樓一直是很多港人的目標,當中自有不少好處,尤其現時處於低息期,樓按利息大幅低於租金,若備有足夠首期,不少人均希望擁有自己的安樂窩。 買樓可作居住用途,亦附有投資價值,當樓價平穩向上,業主便可坐享財富升值,又或可透過物業升值而獲得更充裕的首期更換面積大些或較理想的單位。 不過,買樓入市的費用不輕,除了一般為4成至5成基本首期,釐印費亦較大,另需支付律師費、代理佣金等;按月除了供樓,亦有管理費及季度差餉及地租等費用。 心水清的人會提出,那主要是多付首期的效果,對的,事實,供樓與租樓不單是每月金額的比較。 租樓的好處是所需成本少,無需籌措首期及釐印費,只需預備按金及支付每月租金,租金一般已包括管理費、差餉、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