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新症要自行到保健處一樓進行登記,進行排期,通常新症只會排在早上,因此要等得比較長時間。 「未圓湖」,人稱「荷花池」,湖的西南角種植大量荷花;另一邊是「養德池」,舊時養有一些鴨子,「德」與英文「duck」同音,同時「養德」又具有培養品德之義,後因禽流感而不再養鴨。 夏天前來,雖然看不到荷花,但見綠樹圍繞,小橋九曲十三彎,步行橋上,藍天倒映,舒適自在。 湖中心有一個中國傳統八角亭,取名「獅子亭」,也是拍照好地方。 未圓湖畔落羽杉每年冬天會有不少紅葉,一片綠意變成一片紅色,別有一番景色。 如覺得我們的資訊又用,想給我們一點鼓勵,請以PAYME或FPS打賞(SCAN QR CODE)。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成為當地第二所大學,學校設文學院、理學院及社會科學院。 而中大的誕生,亦突破了近500年來只允許一所高等學院存在的英國殖民的鐵律,既是大英殖民史的分水嶺,也是20世紀亞洲地區「非殖民化」的表徵之一。 先放一個悠長假期吧,每天自然睡醒,重拾一些放過或錯過了的活動及事物。 例如重新學習我那曾經足以溝通但已丟疏的法文,多看一些心儀的文學作品,跟久沒有聯絡的好友見面,到處走走,看看北極光,到到祕魯的馬丘比丘,尋找一些新的經歷。 經過半年的過濾和沉澱,儲足能量後,再考慮怎樣繼續醫療保健服務,但肯定不會是全職的了。 近年資訊發達,病人知識多了,會提出很多疑問,或拿網上資料向醫生求證,並期望醫生詳細解釋病理和藥理。
中大保健處點去: 中大醫院 24 小時急症門診中心
有中大學生認為該雕塑在不少同學心中屬於「地標」,對雕塑已建立深厚感情,不論大學迎新活動或社運等,都會以此為聚腳點,但在無先兆下被倉皇移走,連「道別儀式」都沒有,令人失望。 亦有學生認為此舉反映政權不容許保留香港人的記憶。 衝突發生後,校方於2019年11月20日開始實施出入管理措施,車輛只可經由大埔道大學正門入口進出校園。 中大保健處點去2025 而二號橋一直圍封至2020年4月28日才重開,並收窄為單線行車。 而大學教職員及學生須出示「中大通」才能進入校園,校友須出示校友圖書證或校友信用咭以證明身分,公眾需要登記身分證明資料才能進入,並保留拒絕公眾進入校園的權利。
- 校訓綬帶則始與校盾相連結及有所延長,並有着色及添加了陰影以營造立體效果。
- 隨後的面談大約每節50至60分鐘,你的輔導員將會與你深入探討你的問題。
- 在中大,逾半本科生可獲安排宿位,於成員書院合共超過二十幢宿舍。
- 黑衣人其後推倒鐵欄後離開,被保安追趕,當中有人向保安投擲不明白色粉末。
黑衣人其後推倒鐵欄後離開,被保安追趕,當中有人向保安投擲不明白色粉末。 其後警方拘捕其中1名男子,校方證實是中大學生,他涉嫌擾亂公眾秩序及普通襲擊被送往馬鞍山警署受查。 中大保健處點去 校方也證實一名保安被粉末灑中,需送院檢查;並指事件涉及襲擊行為,遂報警處理。 事後現場多個鐵馬被拉倒,警員封鎖現場調查,而消防員調查地下粉末成分。 中大保健處點去2025 到1月12日,大批沙田重案組探員帶同法庭搜查令到達大學站入口截查途人,並進入校園調查及蒐證。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包括「幹事會」、「學生報」、「校園電臺」等組織,而傳媒報道的「中大學生會」通常是指「幹事會」。
中大保健處點去: 香港港安醫院
香港中文大學目前共有九間成員書院,包括:中大創校前成立的崇基學院、新亞書院和聯合書院;1986年創立的逸夫書院;以及於2006至2007年新增的晨興書院、善衡書院、敬文書院、伍宜孫書院及和聲書院。 中大的八所學術學院為:文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醫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及法律學院。 中大還設有一所研究院,提供多項修課式及研究式碩士及博士課程。 中大是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之一。
- 有馬會的同事建議她到大學診所騙取醫生紙來請病假,她說:「我不是天生就懂去騙病假紙,但馬會的同事跟我說:『你讀大學,看醫生(請假)便宜』」。
- 為了容納因本科課程在2012年恢復四年制而增加的3000多名本科生,大學陸續宣佈成立新書院。
- 例如有人利用上班或上課時間看病,就需要向上司或教授交待他們缺席的原因。
- 除健康檢查計劃外,我們提倡母乳餵哺,支援媽媽解決餵哺母乳的困難。
- 至於包含第四代校徽及校名中英文全稱的正式標誌,其中校名乃配以黑色楷體字體。
- 最終於1951年聯合董事會在上海聖約翰大學校董會主席歐偉國、廣州嶺南大學校長李應林和香港教會團體帶領下合並了民國政府時期大陸十三家基督教大學為香港崇基學院。
- 香港不少大學都設有診所,免費或以十數元的優惠價為學生提供醫療服務。
到3月1日,當選內閣在上任幹事會首天宣告集體請辭,會長林睿睎表示有內閣成員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及威脅,如幹事會成員及其家人近日受到嚴重滋擾甚至「死亡恐嚇」,認為辭職屬無奈決定。 而中大校方發聲明回應,指校方從來沒有或意圖「威嚇」及「孤立」學生會幹事會或任何其他學生組織,認為內閣「朔夜」對校方的指控失實。 同年8月,學生會更取消全校性質的迎新營(「巨O」),以遷就當時同時舉辦的各項集會及示威活動。 而在8月尾的各書院迎新營中,傳統活動「四院會師」由玩樂性質轉型為呼應反修例運動,參與者大多戴上黃色頭盔,有些更配備防毒面具、眼罩,高呼帶有政治和社會議題的口號,如「五大訴求」口號,並呼籲新生參與9月的罷課行動。 同年9月2日,學界罷課集會在中大百萬大道召開。
中大保健處點去: 大學圖書館
2005年起陸續通過大學擴展教育課程局(UEXB)申請各種證書及文憑課程,公開讓香港市民修讀,也是本港所有大學中,唯一提供普通話/粵語證書課程中最大的大學教學單位。 居港中外人士及來自七十多國的漢語研修生修讀本所學分課程、證書課程和暑期密集課程人數每年超過2000人。 雅禮的其中一位教師是藏傳佛教黑教教派的法王林雲。 晨興書院:2006年由晨興基金及晨興教育基金捐款1億港元成立,以「全宿共膳」形式提供書院生活,可容納300名學生,於2010年收錄取首批學生。 善衡書院:2006年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捐款1.7億港元成立,以「全宿共膳」形式提供書院生活,可容納600名學生,於2010年錄取首批學生。 敬文書院:2007年由葉克勇捐助1億港元成立,以「全宿共膳」形式提供書院生活,可容納300名學生,於2012年錄取首批學生。
中大保健處點去: 校園安全
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三分之二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校友、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的數目為大中華地區所有大學中最多。 中大保健處點去2025 中大是歷屆錄取最多文憑試狀元的大學之一,中大的環球醫學課程是香港本科收生成績中位數最高分的學科。 2021年1月11日為香港中文大學下學期開學日,中午12時15分,中大校園電臺指有約8至9名黑衣蒙面人士在大學站外大叫「唔洗show證」,並呼籲進入校園的學生無需向保安展示學生證。
中大保健處點去: 設施與服務
多間大學被改造成暴徒基地、罪惡溫牀,大學已成為香港最危險的地方,暴徒佔據接管校園,用作製造汽油彈及武器的兵工廠,令大學成為暴亂的橋頭堡。 大學管理層不能完全遊說學生,亦管不到校園及校內暴徒。 警方稱於11月11至12日進攻中大期間,共發射1,600枚催淚彈和1,700枚子彈,其中警方曾在15分鐘內投擲400枚催淚彈,密度之高為世界示威史上罕見。 中大保健處點去2025 警方攻擊導致60名學生受傷,1人失去知覺及意識。 在衝突期間,香港中文大學的戰鬥狀況引發市民自發在多區進行「圍魏救趙」的抗議活動。 2019年11月香港三罷行動中,以香港中文大學學生為主的示威者與香港警方在校園發生激烈衝突,為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一重大事件。
中大保健處點去: 香港羅德學人
大學校園有超過兩萬名成員,要確保人人身心健康,不啻是任重道遠的工作。 中大校內設有保健處,還有中醫診所,校外也有指定診所,讓不幸抱恙的大學成員能得到妥善醫治。 中大保健處點去 此外,大學還透過各種健康促進工作,改善員生健康。 中大醫院會為已預約入院或需要除下口罩進行治療的病人提供免費檢測服務,但緊急入院或醫院管理局服務協議下的病人則需自費接受檢測服務。 本院於每日早上8時至晚上8時為住院病人提供膳食服務,最後下單時間為晚上7時30分。
中大保健處點去: 校園環境
本院接受多種繳費方式包括現金、信用咭(Visa卡、萬事達卡、銀聯卡及美國運通卡)、支付寶香港、微信支付或本地銀行本票。 校外團體到訪校園應事先向大學相關部門登記,列明到訪日期、人數、到訪地點及旅遊巴資料等,以便大學作出相應協調。 請至少於到訪校園日期前5個工作天,填妥並提交《團體訪客入校申請表》。 如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於上課期間/辦公時間發出,轉堂校巴將停止服務,而穿梭校巴/收費穿梭小巴將繼續行駛,直至情況不許可為止。
中大保健處點去: 校園生活
”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因此一直被認為是香港最頂尖的大學,地位等同於中國大陸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臺灣的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參見主欄目大學競爭)。 News and World Report最新公佈的「2021年全球最佳大學學科排名」列為全球第13及亞洲第1。 大學現時以「中國研究」、「生物醫學」、「信息科學」、「經濟與金融」及「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為五大重點研究領域。
中大保健處點去: 校友
然而,教資會後來推展新教職員薪津福利政策,以現金津貼永久取代部分宿舍,第一苑、第五至九苑及科學園路校門宿舍因而被分別改建,使目前教職員宿舍只餘19幢。 其中,夏鼎基運動場是每年4月舉行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體育科實習考試指定試場。 中大保健處點去 中大保健處點去2025 館藏包括Professor James Meriwether所贈之威廉福納特藏及美國研究特藏,為亞洲最完備之美國研究特藏。
中大保健處點去: 大學儀杖
以上組織皆由「代表會」負責監督,但其組成方式與前三者不同,前三者由中大學生投票選出(選舉由代表會舉辦),代表會則由按書院直選的民選代表和每所書院學生會會長及代表會主席擔任的當然代表組成。 2017年,中大學生會成立「司法委員會」,司法委員由司法委員推薦小組遴選、代表會提名、學生會會長委任。 教職員宿舍在崇基學院1956年遷入後,已有為教職員先後建造六幢宿舍。 而在1981至1995年間,校方另建了九幢教職員宿舍,使大學曾一共有25幢教職員宿舍。
2006年:校友餘英時獲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有「人文諾貝爾獎」美譽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Kluge Prize)。 同年,隨香港之大學教育改行四年制,中大亦重新於2012年開辦四年制的大學課程,本科生人數將會在2012年急升。 故此,中大在2006年起開始籌建五所新書院,以迎接在2012年新增的3,000多名本科生。 1965年:成立教育學院(School of Education),是中大第一個專業學院(School),初期只提供一年制教育文憑課程, 學年升格為學術學院。 成立校外進修部(1994年易名為校外進修學院,2006年起正名為專業進修學院)。 而保健處除提供基礎醫療,還漸次旁及身心治療、復康和教育。
中大保健處點去: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
英文名:School of Continuing and Professional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於1965年成立,在1994年易名為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並於2006年起易名為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CUSC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學院秉承服務社會提供優質持續專業教育的使命,配合着香港發展步伐及不同行業人士的進修需求,課程日趨多元化,2005至06年開設的課程約2000項,學生人數逾40,000人。 中心宗旨為促進兩岸三地、亞太區以至國際間的漢學研究與中國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為第一所在中國內地設立分校、參與中國聯招程序的香港專上學院。 2010年2月6日,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教育合作備忘錄,研議在龍崗區建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