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山徑的路牌指此乃玉桂山,故有山友稱之為「假玉桂山」。 此原為一個島嶼,1980年鴨脷洲大橋落成,將其與黃竹坑連接,成為鴨脷洲唯一對外交通車道。 的士離開鏡頭範圍約10多秒後,片段攝錄到一把男聲,高叫「阻X住曬」。 相隔約20秒後,畫面再拍得的士緩緩入後波倒行,疑再次輾過地上的野鴿。 每逢天后誕,還有十年一度的安龍清醮,已經遷離的村民都會回到吉澳舉行傳統節慶活動,帶著天后娘娘出巡,十分值得參與其中。
- 接上登山主徑後左走,不久突轉急上,斜度大增,部份路段充滿碎石,雖有繩纜但勿太依賴。
- 漁農自然護理署更於2021年9月推出吉澳文化徑,進一步推廣吉澳的歷史、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在吉澳行山時,可以加深瞭解當地的歷史故事。
- 鴨洲在1950年代曾有逾千人居住,雖然後來大部份村民移遷至市區,但至今仍然留下不少漁村文化及歷史,現時鴨洲是香港有人居住而面積最小的島嶼。
- 整段山路不算多遮蔭位,但沿途都很涼爽,完全忘記了夏天的悶熱,山頂位置可飽覽180度海灣,不過有3分1海景被幾幢正在興建的樓盤完美擋著,有點大煞風景。
約行15分鐘,山路徐徐向下,進入叢林,不一會兒,從林而出,景色豁然開朗,已到鴨脷排的海岸。 在巖岸要小心行走,如果要落一些大石級,最好坐在石上,慢慢滑下去,直至雙腳碰到下面的大石。 這段斜路全是沒有鋪設的天然山徑,路況以碎石為主,若穿普通波鞋,很可能滑倒。 部分路段目測斜度超過45度,景觀開揚,加上大風,對畏高人士會是嚴峻考驗。 與記者同行的前輩K Kwong表示,這條斜路的難度比得上蚺蛇尖,他曾在這裏訓練隊友上落山。 行山路線的入口在巴士站後,認住兩個黃色的站長室,就兩個站長室之間的位置上山。
鴨脷洲行山: 打卡位2:玉桂山山頂
走進左路山徑,兩旁叢林較密,但腳下山路都明顯,途中亦沒有支路,不易迷路。 路面或泥或石,間中有些碎沙碎石,穿行山鞋的話會有較好的抓地力。 沿路風景不錯,俯瞰利東邨及南灣等屋苑,還可見到深灣的遊艇及黃竹坑的樓宇。 雖然後來找到正確的登山路徑,但也已無心戀戰。 我這種好「山」之徒,心想這好歹也算是座山,自是不作他想。
該處的公園氛口有個林中小屋,仿如隱身在大自然中的童話小屋般。 離太平山山頂相近的西高山在近年成為人氣的港島行山好去處。 全程有600多級階梯,但抵達山頂後,由於沒有遮擋,所以可以看到西博寮海峽海天一色的景緻,望向南方更可遠眺南丫島。 約1939年,英軍在玉桂山上修建又稱爲香港仔炮臺的鴨巴甸炮臺(Aberdeen Battery),用作鎮守香港南面海岸及南丫島一帶。 及後為防止落入日軍手上,炮臺在香港保衛戰期間由守軍自行破壞。
鴨脷洲行山: 馬屎洲 路線攻略
由分岔口起計,行了半小時,抵達玉桂山的三角測量站。 玉桂山上並沒有涼亭,也沒有高大的樹木提供樹蔭,沿路至頂都很曬,請大家做足防曬措施。 此路線位於市區,距離海怡半島港鐵站只是約10分鐘路程,是相對閤家歡的路線,可以隨時即興快閃行山,不少街坊都會上來散步。 路線治途不乏人氣:走過連島沙洲時,兩位小朋友正在BBQ。
起點位於黃竹坑地鐵站,沿著南朗山路上,先會經過休憩公園,之復要沿樓梯向上行。 到達中段的南朗亭,已經可以看到海洋公園的機動遊戲。 再向上行可以看到海洋公園、深灣及鴨脷州的景色。
鴨脷洲行山: 港島南神祕花園 玉桂山鴨脷洲|3大打卡位 360度無敵海景+連島沙洲/燈塔
玉桂山行山路線的入口十分接近港鐵站,由利東站B出口出去,就是利東邨的商場及巴士總站。 鴨脷洲行山2025 鴨脷洲行山2025 行山人士可以約在商場集合,商場內有超級市場,大家一定要買齊糧水纔可上山,因為玉桂山沿途都沒有補給。 起步前請大家明白,玉桂山並非那種很chill又輕鬆打卡的郊遊的地方,你需要付出汗水及體能。
這段斜路相當具挑戰性,剛纔去程落斜考技術,現在回程就考體能。 行這條路線記得要留力,因為最喫力辛苦的部分在回程,從海平面一條大斜路行上196米高的玉桂山。 平時少做運動的朋友,請慢慢上,多休息,不要一口氣爆上去,很易爆偈的。 之後的行山路線是從玉桂山頂落到海平面的連島沙洲,行往鴨脷排。 這段斜路非常崎嶇陡峭,極考行山技術及體能,若果剛才由利東邨行上玉桂山已覺得十分辛苦困難的話,就不應再行落去。
鴨脷洲行山: 不少女藝人都行過玉桂山:
鴨洲以褐紅色角礫巖、「鴨眼」海蝕拱等景觀聞名,吉澳則可以眺望景色優美的印洲塘。 大家可以由港鐵利東站B出口,先去利東邨商場選購糧水,再行去巴士站車長休息室旁的位置,這亦是玉桂山路線入口。 沿著引水道及樓梯往上走,之後見鐵網再左走,見政府土地告示,便發現有3條路上玉桂山,今次行程皆走中路上落山。 原路折返,從鴨脷排回到連島沙洲,之後就面對那條斜度有45度的斜路,行回上玉桂山。
鴨脷洲行山: 海景行山路線 4. 鴨脷洲 玉桂山
由於當時鴨脷洲的英文名為Aberdeen Island,因此炮臺的名稱取其英語音譯為鴨巴甸炮臺。 初段和緩而下,走至像盡頭的山端,山徑急轉直下,此時卻發現山下的尾部有一小島,沙堤相連,彷如母親牽着小孩-鴨脷排。 續往下走,山徑更陡峭且充滿碎石,需手足並用。 有關專頁在帖文中提到,現場為「掘頭路」,不明白的士司機高速衝向野鴿原因。 專頁呼籲司機們「有時就係一個決定,一兩秒嘅事,已經可以減少好多生命喺馬路上犧牲」。 昨日(26日)下午4時許,鴨脷洲利民道一輛的士懷疑輾傷野鴿。
鴨脷洲行山: 港島行山好去處 3. 南朗山
在第三條水泥梯級右轉上走,再循圍網側的山徑上升。 在隨後的分支左走,沿裝設繩索的崎嶇山徑攀登至玉桂山。 走過標高柱後,往鴨脷排方向沿清晰而崎嶇的山徑下走。 大致沿山脊往鴨脷排南端方向行走,再下降至岸邊燈塔。 鴨洲及吉澳是2個位於新界東北的小島,同樣位於香港東北面印洲塘特別地區之內,亦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裡的熱門景點。
鴨脷洲行山: 玉桂山 Mount Johnston
踏着泥路,沿藍色的水管前行,不久見到右邊山坡有3道很長的石屎樓級,跨過欄杆,行最前方的一條。 離開觀景臺後,可以往碼頭左面行,之後就會經過由鴨洲漁民子弟學校改建而成的鴨洲故事館。 學校於1953年成立,建築上面也有巨大的1953年牌匾。 鴨脷洲行山 加上學校前的紅色欄桿和綠色牆壁,強烈的對比十分好看。 除了學校的外觀是值得打卡的位置,鴨洲故事館的展覽值得一看。 故事館記載了鴨洲的地貌特色,以及目前仍在島上居住的漁民的生活、文化和古跡遺產。
鴨脷洲行山: 港島行山好去處 1.龍脊
沙灘海水清澈見底,生物種類眾多,可以見到米仔螺、彈塗魚、招潮蟹、海星等。 除了山景和海景,不妨抽時間看一看吉澳最有歷史價值及最重要的建築之一——天后宮。 鴨脷洲行山 鴨脷洲行山 吉澳天后宮建於1763年,已有近300年歷史,供奉海神「天后」(又稱媽祖),守護漁民和海員。
鴨脷洲行山: 玉桂山行程起點:港鐵利東站
除了超美的水塘外,更有壯觀水埔和百年石橋等景點。 由大埔墟巴士站坐20K小巴到三門仔總站落車,全程約20分鐘,舊墟街市或市中心Market Place外都有站上車。 沿村大街行到近公廁位(村內的公廁不是村口那個),見到下圖的指示牌就上樓梯轉右。 玉桂山位於港島南部鴨脷洲之東南,高196米,其東南端的鴨脷排小島,潮退時以沙堤相連。 燈柱附近有個小碼頭,週末及週日黃昏,或者會有船家在此對開海面兜客;如果不想走回頭路,就可以大叫船家到碼頭接你上船,每位船費幾十元,可以載你到香港仔海傍。 不過,如果要百分百保證有船走,請事先聯絡船家。
鴨脷洲行山: 玉桂山路線:
上玉桂山的路程十分陡斜,不過沿路有繩索輔助,需要手腳並用。 交通方面,大家只要喺港鐵利東站落車,由 B 出口搵到巴士總站,便可以搵到玉桂山入口處。 入口處位於車長休息室後面,沿引水道左行,經過圍網,便可進入崎嶇山路。 巴士總站附近有商場,大家可以喺呢到買定水同食物,方便於行山途中補充能量。 玉桂山位於鴨脷洲,高196米,由一道連島沙洲相接。
玉桂山高196米,是鴨脷洲的最高峯,向北可望島內的市區,南臨大海,可見南丫島,發電廠的3支煙囪十分奪目。 離開三角測量站,往東行一會兒,在一片光禿禿的空地上,見到一座石碑,上面記載二次大戰時,港英政府向日軍投降後,部分英國及中國官兵經鴨脷洲,乘船逃離香港。 整段山路不算多遮蔭位,但沿途都很涼爽,完全忘記了夏天的悶熱,山頂位置可飽覽180度海灣,不過有3分1海景被幾幢正在興建的樓盤完美擋著,有點大煞風景。 另外,每日還有來往沙頭角碼頭及吉澳、鴨洲的船隻,但沙頭角碼頭位於禁區內,只限禁區居民使用。 不過政府亦有計劃開放沙頭角碼頭,在將來,大家去鴨洲吉澳都可以從沙頭角碼頭前往。 來往馬料水碼頭至吉澳/鴨洲的航線逢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運行,但每天只有一班船,而來回收費為$90。
如果是原路折返的話,就請預算個半小時回程,例如夏天晚上7時天黑,最遲要5時半就要離開鴨脷排巖岸,如果是冬天5時半天黑,那麼最好就在4時前離開。 很多香港人行山都沒有考慮回程時間,若果太遲回程,要摸黑落山的話,就易生意外。 下半段的斜路比上半段更陡峭,雖然有前人留下的繩索,但這些繩索沒有保養,不宜倚靠。 鴨脷洲行山2025 K Kwong提醒,落山時腳尖應盡量橫向,不宜指向前方,並要懂得找穩固的石頭落腳,避免踩在浮沙碎石之上。 若果害怕,寧願蹲下來,扶住石頭慢慢落,也不建議靠這些繩索。 愈往上走,山徑的方向稍變,可望南朗山及海洋公園。
不過,未去過的人士,就要留意,因上落玉桂山的山坡陡峭對體力及技巧有一定要求。 鴨脷洲行山 前往馬屎洲,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九巴路線74K、專線小巴路線20K至三門仔巴士站附近,然後依照指示牌步行約 30分鐘前往教育徑的入口。 回程時,則只需沿路返回三門仔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離開。
鴨脷洲行山: 玉桂山 鴨脷排
夕陽斜照,金光漸退,凝望燈塔與其側影,像站在盡頭的天崖孤客向大海空虛地呼喚。 隨後,華燈漸起,沿原路返回利東邨巴士總站完成行程。 鴨脷洲行山 接上登山主徑後左走,不久突轉急上,斜度大增,部份路段充滿碎石,雖有繩纜但勿太依賴。
吉澳文化徑以吉澳大街為中心,連貫島上的人文歷史景點,路徑大致平緩。 文化徑沿途設有27塊解說牌,只需掃描牌上的二維碼,便可聆聽由村民或地質公園導賞員親口述說的故事。 位於「鴨眼」的位置是一個海蝕洞,海蝕拱經長年風化侵蝕而形成的扁長的形狀,是島上非常受歡迎的打卡景點,不少人都會站在洞下打卡。 鴨脷洲行山2025 從「鴨眼」的左邊望去是大鵬灣,向北則可看到高樓林立的深圳。 鴨脷洲行山2025 香港仔水塘原先為大成紙廠私人擁有,後來被政府買入,繼而發展為上、下水塘,最終被列入法定古蹟的主壩。
鴨脷洲行山: 玉桂山‧山上行 – 行山遠足路線
吉澳以百年姻緣樹、可觀賞印洲塘的觀景臺、吉澳正宗手打墨魚丸、客家菜以及吉澳故事館而聞名香港。 漁農自然護理署更於2021年9月推出吉澳文化徑,進一步推廣吉澳的歷史、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在吉澳行山時,可以加深瞭解當地的歷史故事。 鴨洲因獨特的地質環境被納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範圍。 鴨洲的岩石由多種渾然天成的沉積巖組成,包括礫巖、砂岩,以及被氧化鐵染成褐紅色的沉積巖,在香港十分罕見。 登陸鴨洲,大家第一時間可能指向奔向「鴨頭」打卡,因此忽略了碼頭附近小丘上的觀景臺。 其實觀景臺是鴨洲的最高點,只有28米高,輕鬆易行。
休息完繼續向上行是S型的石級,之後就看到迷你直昇機坪,比正式直昇機停機坪細小得多,可以影相打卡,黃昏時份更可以欣賞日落。 一開段會是斜路,山路段基本是由石屎路舖砌,行了一會兒就會遇到分岔路,向著石路直行便可,過程都是很輕鬆,行到一半就會看到指示牌,指示前方是往玉桂山方向。 是日目標原是玉桂山,循山徑上攀,愈走愈不對勁,山徑變得急斜難走,於是決定轉身退出。 下山時只覺山徑的踏足借力處甚少,霎時間發覺自己極像個行山初哥(可能我仍舊是),甚感狼狽。 我們儘可能抓緊灌叢的枝幹,竭力下降,良久才攀下(差不多是滑下)這又斜又滑的山坡,安全地返回路口。 鴨脷洲上只有一座具名的山峯,名玉桂山,位於島南;而玉桂山以西則另有一座高約143米的無名山頭,被視為玉桂山的副峯。
鴨脷洲行山: 港島行山路線7大推介:初級必去西高山看日落、大潭水塘百年石橋好去處
需手足並用,而且具一定危險性,不適宜行山經驗不足的人士前往。 警方表示,昨日(26日)下午4時許,接獲一名34歲男子報案,指目擊一輛的士沿利民道,高速輾過野鴿,並在路面發現受傷野鴿。 警方轉交愛護動物協會協助處理,案件暫列「交通投訴」處理。 在碼頭附近的天后宮前有棵生長形態奇特的老榕樹,而它就是傳說中的姻緣樹! 吉澳的姻緣樹十分巨大,樹幹分成3截,往3邊生長,現已納入康文署的古樹名木冊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