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例訂明父母不能因曾支付子女生活和教育費用而申索單親免稅額。 父母亦不會因照顧和監護第二名或其他子女的起居生活而得到更多的單親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是父母因出錢支付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而給予的免稅額,而單親免稅額則是因父母照顧和監護子女的起居生活而給予的免稅額。 根據《稅務條例》,「單親」的意思是指納稅人全年屬單身、喪偶或分居,並且在該年度內曾獨力或主力撫養子女,纔可獲得「單親免稅額」。
你亦無須在提交報稅表時附上證明文件,但須保留有關文件 6 年(由有關課稅年度完結起計),以便稅務局日後抽查時可提交查驗。 就考慮納稅人是否有資格申請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而言,「通常在香港居住」的受養人,是指該受養人必須慣常地在香港生活。 已婚免稅額 假如選擇合併評稅,已婚人士及其配偶的入息會被歸納一起計算。 如合併評稅不能減省稅款,評稅主任會為他們分別發出評稅通知書。 已婚免稅額2025 如已婚人士或其配偶其中一方的入息少於他/她應得的免稅額,採用合併評稅對他們應該有利。 在此情況下,二人須各自填妥一份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在報稅表第4.4部選擇合併評稅,並在第12部同時簽署。
已婚免稅額: 已婚男師伸魔爪!停車場激戰17歲高中妹 還想丟下妻兒私奔
如閣下的配偶有應課稅入息, 他 / 她便不能提名閣下申索居所貸款利息之扣除,但閣下仍可選擇「合併評稅」或「個人入息課稅」,以獲得此項扣除。 另外要留意,任何一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只可由一名人士申索免稅額,如有兄弟姊妹一起供養他們,大家就要「傾掂數」協商好由誰提出申索。 欲申索傷殘人士免稅額的納稅人祇須在填寫個別人士報稅表時, 在第 11.1 部第 (4) 項的欄內加上剔號,聲明納稅人在有關年度內有資格申領政府傷殘津貼,及擬申索傷殘人士免稅額便可。 不同的證件簽發機構會採納不同的準則來界定傷殘,而這些準則與政府的傷殘津貼計劃所採納的未必相符。
此外,申報供養同住父母的納稅人,須提供父母和他在有關年度住在同一地址的證明,例如銀行月結單。 已婚免稅額 稅務局會核對納稅人提供的資料是否與稅務局的電腦紀錄相符。 此外,稅務局亦會向其他政府部門,包括入境處、社會福利署、房屋署等索取有關資料,以核實納稅人提供的資料是否正確。 在報稅時,請細閱「個別人士報稅表指南」,確認你符合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的資格,然後按你供養父母的情況,如實填妥報稅表第 已婚免稅額 11.4 部。
已婚免稅額: 免稅額
但若在該年度已獲得已婚人士免稅額,則無法同時享有基本免稅額。 其他可免稅的項目包括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供養父母或祖父母免稅額、單親免稅額、傷殘受養人免稅額、以及傷殘人士免稅額。 如納稅人、其分居或已離婚的配偶及其他人士就同一未婚子女均有資格申領子女免稅額,稅務局局長會請所有申索人自行協議他們之間應由誰享有該免稅額或協議如何分攤該免稅額。 如未有作出協議,稅務局局長會根據各申索人對該名子女的供養及教育作出的貢獻來決定分攤這子女免稅額的基準。 若申索人沒有提供上述供養該名子女的資料,稅務局局長將不會考慮該免稅額的申索及會撤銷之前已給予的免稅額。
- 納稅人在香港可就每名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免稅額。
- 本文介紹有關各類免稅額的資料,以及這些免稅額如何減少你的稅款。
- 申索免稅額的一方須於其報稅表的第 11.2 部填寫子女的詳情,而不申索免稅額的一方不用填寫其報稅表的第 11.2 部。
- 現行法例亦無將供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免稅額或額外免稅額攤分予不同納稅人的條文。
如你就你或你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則你不得在同一課稅年度就同一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給予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 已婚免稅額2025 如你或你配偶在有關課稅年度內獨力或主力撫養兄弟姊妹,則該兄弟姊妹方被視爲由你或你配偶供養。 如除你以外有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稅年度均有資格就同一兄弟姊妹申索該免稅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 假如你與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稅年度有資格就同一子女申索子女免稅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或如何分攤該免稅額。
已婚免稅額: 誰人可以申索「已婚人士免稅額」?有關免稅額是多少?
如閣下只有薪俸入息,在薪俸稅下已可享有免稅額和其他扣稅項目,因此毋須申請「個人入息課稅」。 但如果閣下有租金收入(要繳交物業稅)或經營業務利潤,則需考慮申請「個人入息課稅」是否有利。 舉例,如閣下為賺取租金收入而借款買樓,應考慮申請「個人入息課稅」以申索扣除為出租物業繳付的銀行貸款利息。 但若果夫婦之中只有一人有薪俸入息,而另一人完全沒有薪俸收入,則不用選擇「合併評稅」,只要填妥第 8.1 部,也可自動得到薪俸稅下的「已婚人士免稅額」。 如你須繳納薪俸稅或已申請個人入息課稅,則可享有基本免稅額。 同時,你亦可根據《稅務條例》所訂明的條文申索其他免稅額,以減少應課稅的入息總額。
倘多於一名人士有資格就同一位受養人申索免稅額,他們須議定由那一位提出申索。 已婚免稅額2025 假如你在有關年度已婚並已獲給予已婚人士免稅額則不能同時享有基本免稅額。 在分開評稅的情況下,已婚人士及其配偶是作為獨立的個別人士分開評稅。 如你及配偶均有應課薪俸稅入息,你們須各自填寫報稅表以申報入息,申索開支和扣除額。 評稅主任將分別向你們發出評稅通知書,而你所須繳交的稅款與配偶的入息無關。
已婚免稅額: VI. 已婚人士享有的福利與權益
本文介紹已婚人士及配偶二人選擇個人入息課稅的處理方式、個人入息課稅對結轉業務虧損的影響,以及二人在共同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下應繳稅款的分攤方式。 根據稅務條例,婚姻的定義是香港法律所承認的婚姻或香港以外地方由兩個有行為能力結婚的人按照當地法律而締結的婚姻,不論該婚姻是否獲香港法律承認。 婚姻亦不包括一名男子與正妻以外其他妻子之間的婚姻。 一般來說,如果夫婦兩人都有薪俸入息,而其中一人的應評稅入息較他 / 她的免稅額和扣除額的總和為低,則夫婦共同選擇「合併評稅」通常會較為有利 。 其實,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是提供予有供養全年連續同住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但無付出十足費用的人,雖然兩者的定義有少許差別,但其免稅額也是相同的。 法例規定,納稅人可申索已故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袓父母的免稅額。
已婚免稅額: 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納稅人亦可因為供養其分居的配偶而申索已婚人士免稅額,只要其婚姻關係仍未終結。 納稅人在離婚後仍可申索子女免稅額,只要他/她仍有供養其子女。 在現有的免稅項目外特別為贍養費開支設立免稅項目,會等於提供雙重福利。
已婚免稅額: 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按該計劃,申索者必須經由衛生署署長或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或在極為特殊情況下由私家醫院的註冊醫生)證明其病患為嚴重殘疾及其嚴重殘疾情況將持續不少於六個月,才符合申領津貼的資格。 已婚免稅額2025 此項免稅額是在你就該傷殘人士可享有的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或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等之外,可另行享有的免稅額。 已婚人士及配偶如共同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所評定的應繳稅款,通常會根據二人在作出扣除後的入息總額按比例分攤,而他們會各自獲發給評稅通知書。 自2018/19課稅年度起,已婚人士可選擇與配偶分開或共同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 若你及配偶共同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則你們二人均須有應予評稅的入息。 若你及配偶是以合併方式評定薪俸稅,則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時,必須由你們二人共同申請。
已婚免稅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
稅務局不會以受養人有資格領取傷殘津貼但沒有申領或選擇了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為理由而拒絕傷殘受養人免稅額的申索。 在覆核申索時,稅務局可能會要求申索人提交證據以證明受養人 符合申索政府傷殘津貼的資格。 如果受養人有向社會福利署申領 傷殘津貼的話,納稅人可提供申領津貼的檔案編號以資證明。 而稅務局也會接受該份醫療評核報告作為符合免稅額的證明。 一般而言,在每個課稅年度,每個人都享有基本免稅額,且無需提出特別申請。
已婚免稅額: 已婚人士享有的福利與權益
可是,由於你已與你的配偶離婚,因此,他的父母並不屬於你已故配偶的父母。 由於他的婚姻未有註冊,你配偶的繼父不符合稅務條例中父母的定義。 除非他們是在 1971 年 10 月 7 日婚姻法修改前依中國傳統習俗成婚,這樣才符合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的條件。 已婚免稅額 法例容許納稅人申索他們的領養父母、領養祖父母或領養外袓父母的免稅額。
已婚免稅額: 選擇副題
因此,我們不能接受其他機構發出的證件作為受養人符合資格申領政府的傷殘津貼的證明,以取代註冊醫生根據政府的傷殘津貼計劃簽發的醫療報告。 不可以,你只可申索就正妻的父母 / 祖父母 已婚免稅額 已婚免稅額 已婚免稅額2025 / 已婚免稅額2025 外祖父母的免稅額。 就《稅務條例》而言,「婚姻」一詞指香港法例或結婚當地的法例所承認的合法婚姻。
已婚免稅額: 傷殘人士免稅額
如你在任何課稅年度內供養一名有資格根據「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的家屬,你便可申索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不論其配偶是否香港居民,亦不論他/她及配偶選擇了合併評稅或個人入息課稅,他/她仍可在該課稅年度申索已婚人士免稅額。 D) 有關提名配偶申索扣除「居所貸款利息」,只可在閣下配偶於課稅年度內完全沒有應課稅入息(包括租金收入、薪俸收入及生意利潤)才適用。
已婚免稅額: 個人資料私隱
職業訓練局屬下訓練中心提供不同程度的課程,如一年及兩年全日制課程、職前的訓練課程和部分時間制課程供在職人士修讀。 如果你的兒子修讀的是全日制課程,他亦即是接受全日制教育,你可申領他的子女免稅額。 如果只是一些短期課程或部分時間制課程,他便不是接受全日制教育,你不能申領他的子女免稅額。 如果父母均以他/她在該課稅年度曾獨力或主力撫養同一子女而申索單親免稅額,則該課稅年度的單親免稅額可能要按父母各自獨力或主力撫養該名子女的起居生活的期間來分攤。 就《稅務條例》而言,「婚姻」一詞指香港法例或結婚當地的法例所承認的合法婚姻。 假如你在有關年度已婚並已獲給予已婚人士免稅額則不能同時享有基本免稅額。
《稅務條例》內“領養”指以香港法律所承認的任何方式而領養。 如果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本年度內全年連續與你同住而並無付出十足費用,你亦可享有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如果父母均以他/她在該課稅年度曾獨力或主力撫養同一子女而申索單親免稅額,則該課稅年度的單親免稅額可能要按父母各自獨力或主力撫養該名子女的起居生活的期間來分攤。
此部分因雙方當事人當時皆為單身,渠等交往無涉婚外情,要屬個人私生活領域範疇。 納稅人因財政困難而未能依時清繳稅款,可向稅務局申請分期繳稅。 申請如獲批准,該局一般會就繳稅日期後未清繳的稅款加徵附加費。 你可在此瞭解香港稅制的地域來源徵稅概念,以及此概念對公司董事、僱員、於中國內地工作及新來港人士的影響,並說明申請全部或部分豁免徵稅的適用情況。
已婚免稅額: 免稅額款額
因此,你應首先向你父母查詢,憑他們所持有的資料及記憶,確定他們的出生月份。 已婚免稅額2025 如你的父母在2022/23課稅年度年滿55歲,你便可在有關報稅表的11.4部,填上有關資料,包括他們的正確出生年份及月份。 在學徒訓練計劃下所簽訂的學徒合約,是學徒與僱主之間的僱傭合約。
已婚免稅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
否則,稅務局局長會根據你們對該名子女的供養及教育所作的貢獻來決定分攤這子女免稅額的基準。 如你們沒有協議,又未能提供供養該名子女的資料,有關申索將不被考慮。 如你就你或你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則你不得在同一課稅年度就同一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給予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 如果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本年度內 已婚免稅額 全年連續 與該名納稅人同住而無付出十足費用,他/她便可享有額外免稅額。 納稅人在香港可就每名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免稅額。 已婚免稅額 如該納稅人與配偶同住,他/她亦可就其配偶的受供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免稅額。
已婚免稅額: 扣除開支在薪俸稅和利得稅下的分別
截至2017/18課稅年度,已婚且並非與配偶分居,而兩人均有應予評稅的入息的人士,如要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則必須與配偶二人一同申請。 已婚人士及配偶分開評稅在2017/18或之前的課稅年度並不適用於個人入息課稅。 如有關受養人(納稅人或其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納稅人或其配偶便不得在同一課稅年度就同一名受養人,獲給予相關免稅額。 已婚免稅額2025 留意,如有其他人士同一課稅年度都有就同一兄弟姊妹向稅務局申索這項兄弟姊妹免稅額的資格,便應先互相協議由誰提出申索,因若不能達成協議話是,是沒有人可獲得這項免稅額的。
因此,如受養人於該課稅年度居於內地,你便沒有資格申索該項免稅額。 已婚免稅額2025 此項免稅額是在你就該傷殘人士可享有的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或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等之外,可另行享有的免稅額。 如你或你配偶在有關課稅年度內獨力或主力撫養兄弟姊妹,則該兄弟姊妹方被視為由你或你配偶供養。 如除你以外有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稅年度均有資格就同一兄弟姊妹申索該免稅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 已婚免稅額2025 就算已申索了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或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等免稅項目,大家仍可另行享受這項傷殘受養人免稅額的。 已婚免稅額2025 如你的受養父親有資格根據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則你便可就他申索傷殘受養人免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