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村屋便應離開水泥路進村,再走至停車場的小巴站畢。 自此隨著迂迴的單車徑行走,路段不緩不急,且樹木蔽天,甚是陰涼。 離開兩旁林木後便是開揚小徑,可眺望八鄉。 但單車徑側有一條專為遊人而設的郊遊徑(可避開越野單車),只需前行少許便可找到。 在荃綿公路的荃錦坳的漁護署管理站起步。 靠右(左方為麥理浩徑,可通往田夫仔)行走自然教育徑,遇分岔路棄教育徑往甲龍古道。
- 路線只有由河背上升至水塘一段稍為費力。
- 在這裏不用逗留太久,往後的景點更加吸引。
- 比大型水庫,它更像山林中的小湖泊,水源充足時,沿岸層層綠林和湖中小島,十分像潛在水中的千年大海龜,只露出翠綠的龜殼。
- 經過營地後,跟隨指示牌上的「河背水塘」往右走上斜坡。
- 水塘中央有小島,四周蒼翠樹木襯託,環境清幽;附近的昆蟲﹑鳥類和植物品種豐富。
- 而水塘北部的七渡河河口,更是元荃古道的路段之一,為古時人們來往元朗和荃灣的必經之路。
菠蘿壩位於城門水塘小巴總站旁,這裡昔日盛產菠蘿,因而得名。 踏著平坦寬闊的林間小道,沿城門水塘西岸而行,會看見掛滿氣根的細葉榕,沿途更可欣賞樹葉會在秋季轉為紅色的楓香,細看地衣、苔蘚及九節等有趣植物。 繼續往前走約20分鐘便到水塘入口,就可見到風景最美的水壩。 河背水塘是元朗八鄉一個灌溉用水塘,用作灌溉新界西北部農田。 水塘位於大欖郊野公園,於1961年落成啟用,是水務署轄下最細小的水塘。 河背水塘家樂徑 大帽山家樂徑位於荃錦公路扶輪公園內,乘巴士至荃錦郊野公園管理站下車步行3分鐘可達。
河背水塘家樂徑: 河背水塘家樂徑行山|2小時初級路線+竹林隧道+水壩打卡位
於不能旅遊的日子,可以想像一下自己到了河背水塘迷你版嵐山竹林,影相打卡,止一下旅行癮。 再繼續往前走,沿路可見到石枱石凳,甚具禪意。 路上有些小路,可以看到開揚的湖水,偶爾可以坐下來休息,欣賞綠意盎然好風光。 地塘仔郊遊徑起點後約200米,有清流飛瀉而下,遊人稱之為「鳳東飛流」。 這裡匯集鳳凰山東北山麓6條溪流而成,水源豐足,終年不斷。 地塘仔乃郊遊徑終點,那裡有一座著名寶剎,名曰寶林寺。
在大欖湧水塘興建的同時,水塘範圍被劃為造林區,栽種了多個品種的植物,以鞏固水塘集水區的建築結構。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水塘的山谷內有不少丘陵,水塘建成後便形成一些島嶼,成為該水塘的特色之一。 而水塘北部的七渡河河口,更是元荃古道的路段之一,為古時人們來往元朗和荃灣的必經之路。 大欖湧水塘除了收集雨水外,也是收集從中國大陸購入的東江水的水庫之一。 另一方面,於昔日樂安排海水化淡廠運作期間,大欖湧水塘亦是收集蒸餾後的淡水的地方。 大欖湧水塘壩為全香港首個擁有水力發電之水庫,電力供應濾水廠。
河背水塘家樂徑: Tag: 河背水塘家樂徑
聽說在附近有一條小路可以去到潭崗飛瀑下游看瀑布。 早前很多人前往潭崗飛瀑下游泳和嬉水,但其實潭崗飛瀑是大潭水塘的水源,屬於集水區內,所以目前己封閉。 ⚠️ 切勿在水塘及集水區內游泳和污染水源。 於河背水塘家樂徑的中段有個小竹林,種在河背水塘家樂徑兩邊的竹子形成一條竹林隧道。 於早上較少人時到達,配合陽光照射下來反映在竹葉上,真的很美。
圍繞河背水塘走一圈只需1小時路程,而且環塘的路況平坦,十分適合一家大細郊遊。 走約15分鐘,便到達河背燒烤場及營地,以往每逢假日有不少一家大小在這裏燒烤、紮營。 河背水塘家樂徑 若遠足以輕便為主,可以帶點食物、地墊在草地上來個簡易野餐。 不過現時因應疫情,漁護署轄下郊野公園內的163個燒烤地點及41個露營地點,亦由7月15日起關閉。 在設施關閉期間,任何人均不得在郊野公園進行燒烤及露營活動,有興趣者不妨疫情後再來。 大棠原本以種植臺灣相思林為主,後來漁農自然護理署於大欖林道大棠段兩旁密集地栽種楓香樹,數量為全港之冠。
河背水塘家樂徑: 河背水塘家樂徑打卡位(竹林隧道+水壩)
喫飽過後,就可以準備出發去行山~ 河背水塘家樂徑2025 首先我們來到元朗的泰衡街,可以搭乘新界專綫小巴71線到河背村下車。 71線來往元朗泰衡街及河背村,而且途經錦上路站~ 大概 20-30分鐘就可到達河背村了。 走完水塘步道,就可根據指示走河背水塘家樂徑,路程大約45分鐘,這段路其實是圍繞着水塘而走回原點。 除了入口有一小段山坡,大部分山徑是廣闊平坦泥路,沒有鋪設石屎步道,梯級不多,亦相當易走。 再繼續往前走,竟然就如走到京都嵐山般清幽的小竹林,竹徑闊落,偶爾陽光灑落,充滿禪趣。 要數最美打卡點,必然是站在竹林梯間,以其背景拍照。
香港第一個水塘 – 薄扶林水塘於1863年竣工,但隨著城市發展,人口急劇膨脹,薄扶林水塘亦無法解決香港食水需求的問題。 市民對食水的需求日漸增加,為了應付食水需求,政府決定興建第二個水塘 – 大潭水塘。 其後,政府興建了多個水塘儲水,增加食水供應。 大潭水塘羣包括最早於1888年落成的大潭上水塘, 1904年落成的大潭富水塘,然後於1907年落成的大潭中水塘,到最後於1917年落成的大潭篤水塘。 隨着食水供應系統改善,香港市區範圍也慢慢開始延伸至港島東部,水塘的出現大大推動城市發展。
河背水塘家樂徑: 親子行山6大推介 交通設施路線全攻略|菠蘿壩+河背水塘+地塘仔
途中經過以石塊砌成的桌椅甚具味道,但最為融合自然環境的桌椅仍要數城門水塘近半閒亭的那一桌四椅(見城門水塘3)。 河背水塘家樂徑2025 路線只有由河背上升至水塘一段稍為費力。 環塘的家樂徑平坦易走,視野雖多被林木阻擋,但如遇著水靜無波的日子,塘中小島與山林倒影相襯,美態萬千。 河背水塘設有家樂徑,全長約2公里,環繞水塘一週。
河背水塘家樂徑: 河背水塘家樂徑路線介紹
沿家樂徑漫步,正可從不同角度欣賞水塘風貌,因此是不少攝影愛好者的取景勝地。 起點 河背水塘家樂徑2025 河背水塘家樂徑 河背水塘家樂徑2025 在荃灣兆和街乘搭專線小巴82號往城門水塘菠蘿壩小巴總站,或乘搭途經和宜合道可風中學的公共交通工具,沿城門道上行20分鐘至菠蘿壩小巴總站。
河背水塘家樂徑: 河背水塘家樂徑行山路線完整影片
記得有一次坐上電單車經過大潭道的這條單線路,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水塘,波光粼粼,感覺是在水塘中間穿越,美得恍如置身於瑞士的湖區。 往大潭篤方向走,會經過大潭水塘紅磚屋小路的入口。 從小路進入,會看到外觀保留完整的大潭水塘紅磚屋,紅磚屋曾是守衛水塘的警察宿舍,現時已荒廢和封閉。
河背水塘家樂徑: 前往河背水塘家樂徑交通
先看到的是大潭上水塘,不錯的風景但不算太特別。 也可以走到大潭上水塘石橋看大潭副水塘。 河背水塘家樂徑 這個路線會看到水塘不同的景色和很多特色的石橋,之後會一一介紹。 在這裏不用逗留太久,往後的景點更加吸引。 大潭水塘家樂徑簡單易行,中途亦有部份小路往可以前往探索,整個山頭附近有很多路線可以選擇。 河背水塘家樂徑2025 慢慢走邊看歷史遺跡,邊拍照,簡簡單單可以輕鬆玩上大半天。
河背水塘家樂徑: 元朗行山|超輕鬆河背水塘 港版嵐山竹林之道
一路上的道路都不算難行,行大概25分鐘的時間就會看見河背水塘家樂徑指示牌,經家樂徑行走可以圍著河背水塘兜一個圈,散散步。 河背水塘家樂徑2025 河背水塘塘中有一個的小島被一片樹林圍著,十分特別。 71號小巴除了可於元朗泰衡街總站乘坐外,亦可於錦上路西鐵站C出口對出的小巴站上車,但天氣好的日子,人多時,較大機會上不到車。 水務署承認,因為河背水塘只是灌溉水塘,並非供應食水,故不會經常有人巡查,而事發後該署隨即修理好鎖頭並加強鐵籠的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