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以上症狀後,患者及家屬要引起注意,及早到醫院診斷,以儘早治療。 白血病(Leukemia),亦稱作血癌,是一種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 病源是由於細胞內脫氧核糖核酸的變異形成的骨髓中造血組織的不正常工作。 骨髓中的幹細胞每天可以製造成千上萬的紅血球和白細胞。 白血病病人過分生產不成熟的白細胞,妨害骨髓的其他工作,這使得骨髓生產其它血細胞的功能降低。
因爲白血病患者的健康血細胞數量很少,通常要進行血液和血小板輸送,以增強自然免疫功能和止血能力。 患者還要接受輸一些其他藥品以防化學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副作用如噁心、嘔吐等。 ALL型患者在醫院進行幾個星期的治療便可等到滿意的緩愈。 白血病分類2025 要控制病情,患者還要繼續接受1個月或更多時間的低劑量的化學治療和輻射治療,以徹底清除癌細胞。
白血病分類: 白血病的治療
如果不加以治療,這些疾病將可以迅速致命。 髓細胞性白血病(髓細胞白血病或骨髓性白血病)由中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前體細胞惡變產生。 白血病分類2025 一個多世紀以來,流行病學家及生物醫學家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白血病的發病原因,雖然獲得不少有價值的資料,但至今尚未真正揭開謎底。
WHO2001標準將AML進一步分爲①AML伴重現性染色體異常;②AML伴多系增生異常;③治療相關的AML和MDS;④AML非特指型四大類。 一般骨髓幹細胞內的DNA變異導致它們的惡化。 其原因可以是暴露在放射線中、接觸致癌物質和其它細胞內遺傳物質的變異。 4.M3:(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骨髓中以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爲主,佔非紅系細胞≥30%,可分2個亞型:①粗顆粒型(M3a)嗜苯胺藍顆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 白血病,英文名稱leukemia來自於古希臘語,λευκός(leukos,白色)與αἷμα(haima,血液)的組合,本質上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幹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下面結合圖文說說白血病的成因及分類情況。 淋巴系統是身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可以保護人們免受感染和疾病。
白血病分類: 主要特徵舉例
因爲我們的關注點是癌細胞生物學和治療手段,所以我們將不會給出確切的治療指南。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鏈接到美國的給出治療指南的機構。 Merck & Co., Inc., Rahway, NJ, USA 及其附屬公司。 (美加以外地區稱爲默沙東)是努力改善全球福祉的健康護理引領者。 從開發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新療法,到滿足人們需求,我們致力於改善全世界人們的健康和福祉。 本手冊於 1899 年作爲一項社區服務首次出版。
- 白血病的症狀,主要跟骨髓內造血功能的破壞有關。
- 心包膜、心肌及心內膜皆可被浸潤,但有臨牀表現者較少見,可表現爲心包積液、心率失常及心衰等。
- 骨髓穿刺切片檢查:骨髓穿刺的部位通常是抽取胸骨或骨盆腔處的腸骨脊,醫師會以穿刺針穿過皮膚,再以特殊的針鑽過骨頭表層,抵達骨髓腔,抽出少許骨髓血。
- 急性白血病的典型血常規異常是:①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即有貧血。
- 近年來,隨着社會環境變化、空氣污染、食品添加劑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白血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
- 出現以上症狀後,患者及家屬要引起注意,及早到醫院診斷,以儘早治療。
目前爲止最普遍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涉及B淋巴細胞。 CLL主要影響到高齡個體,發病率在60-80歲達到最高。 CLL的進程因人而異,生存期從數月到數十年不等。 白血病分類2025 急性白血病通常是侵略性的疾病,其癌變發生在被影響的血細胞發育早期。
白血病分類: 病因
Auer氏小體見於AML,不見於ALL。 結合細胞組織化學染色可進一步對AL進行分類分型。 如一種C型逆轉錄病毒–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Ⅰ(HTLV-1)可引起成人T細胞白血病;研究證實,該病毒可通過母嬰垂直傳播,也可通過血製品輸注、性接觸而橫向傳播。 Γ射線、X射線等電離輻射均可導致白血病。 接受X線診斷、原子彈爆炸的人羣倖存者中,白血病發生率均較正常人羣明顯增高。 發病率的高低亦和放射劑量、時間和年齡相關。
白血病分類: 急性白血病病因
大約10%患DS的孩子出生即伴隨着一個月之內可自愈的瞬態白血病。 然而1%-2%的病童會發展爲惡性急性白血病,四歲時需要化療。 雖然人們提出了一些假設,但是這些上升的風險的原因依然未知。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孩童中最常見的白血病。 ALL發病率在3-7歲達到最高,10歲左右開始下降,在40歲以後再次上升。 慢性白血病的特點是比急性白血病發展慢。
白血病分類: 血液癌簡介
這些分類法可以提供病人預後以及處置的指導。 白血病的分類是隨着實驗診斷方法的不斷進步而延伸和深化,正確的分類分型診斷對確定治療方案、評判預後、觀察療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白血病的分類分型,近三四十年進展很快,有FAB分類(形態學分類)、細胞免疫學分類、細胞遺傳學分類、細胞分子生物學分類,以及近幾年廣受重視的多學科融匯的WHO分類,體現出互補和學科發展的迅猛。 白血病分類2025 本章在簡要介紹早期分類方法外,對現代的幾種白血病分類方法進行歸納,以形態學診斷中習慣的急性和慢性髓細胞或淋巴細胞白血病爲主線展開。 易位導致了染色體的破損和染色體片段的改變。
白血病分類: 急性白血病
某些血液病最終可能發展爲白血病,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等。 骨髓象:診斷AL的主要依據和必做檢查。 FAB協作組提出原始細胞佔全部骨髓有核細胞≥30%爲AL的診斷標準。 白血病分類2025 白血病分類 多數病例骨髓象有核細胞顯著增生以原始細胞爲主,而較成熟中間階段的細胞缺如,並殘留少量成熟粒細胞,形成所謂“裂孔”現象。 Auer小體僅見於ANLL,有獨立診斷意義。
白血病分類: 感染
如果白血病導致重度貧血,患者可能需要輸血。 如果發生出血,他們可能需要血小板輸注。 診斷白血病一定要有確切的證據,大多數白血 病需經過骨髓穿刺,取骨髓液塗片檢查才能確診。 各種急性白血病骨髓中相應的早期幼稚階段白血病細胞≥20%才能診斷。 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診斷條件,一爲骨 髓有核細胞增生極度活躍,即顯微鏡下觀察帶核的細胞數量明顯多於無核的成熟紅細胞;二爲有核細胞中以較成熟階段的… (2)感染的防治嚴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爲重要。
白血病分類: 急性白血病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FAB分型基於對病人骨髓塗片細胞形態學和組織化學染色的觀察與計數,是最基本的診斷學依據。 實際工作中越來越認識到白血病形態、免疫表型和遺傳特徵間的密切關係。 按細胞形態可分爲L1~L3三種亞型。
白血病分類: 白血病的危險因素
充分了解白血病,以便對自己的治療做出決策。 詢問醫生您所患白血病的相關信息,包括治療選項以及預後情況(如果您想知道)。 您對白血病了解得越全面,就越能自信地作出治療決策。 臨牀試驗是用於測試新癌症療法和使用現有治療的新方法的研究。 雖然臨牀試驗給了您或孩子一個嘗試最新癌症治療的機會,但治療的獲益和風險可能並不確定。
白血病分類: 慢性髓性白血病
白血病的診斷經常發生在發現血細胞數量非正常的血常規檢測中。 一旦懷疑患有白血病,醫生也許會取骨髓和血液的樣本以檢測細胞形態學(形狀)。 白血病分類2025 樣本也會被送往病理學實驗室以確定非正常細胞表面蛋白質種類和染色體以及分子的種類的變化。 這些信息對於每個病人診斷,決定預後,制定治療方案十分重要。
但除L3以外,這種診斷分型不能說明白血病的系列歸屬和分化階段,且與預後無關,故已遭淘汰。 白血病分類 骨髓象類似M2,但骨髓原、幼及成熟單核細胞>20%,或外周血中原、幼及成熟單核細胞≥5× 109/L,或血清溶菌酶超過正常[(11. 5±4)mg/L]3倍,或尿溶菌酶超過正常(2. 5mg/L)3倍。 細胞化學:最有價值的是過氧化物酶和非特異性酯酶染色。
白血病分類: 臨牀試驗
從大量的臨牀實踐來看,中醫、中藥人蔘皁苷rh2在白血病治療中儘早參與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病情。 中醫對人體的調理是全面的,中醫對氣血、陰陽、臟腑的調理可以對應於西醫的免疫功能、免疫狀態的調節等,也就是說中醫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明顯優勢,因此,中醫、中藥的儘早參與對疾病的恢復非常有利。 白血病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已將其列入重點防治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 白血病佔惡性腫瘤總髮病數的5%左右,發病以兒童和青年居多,在我國各年齡組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中佔第六位(男性)和第八位(女性),在兒童及35歲以下的人羣中則佔第一位。 根據白血病細胞的分化成熟程度,白血病可分爲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按細胞形態和細胞化學染色分爲ALL和AML,前者可再分爲L1、L2和L3型,後者再分爲M1~M6型,後來又增加了M0和M7兩個亞型。 爲了與MDS相區分,1986年新修訂的FAB標準要求分別計數原始細胞佔骨髓全部有核細胞(ANC)的百分數和佔骨髓除外有核紅細胞的有核細胞百分數(NEC)。 當有核紅細胞≥50%(ANC)時,如NEC中原始細胞≥30%,即使ANC中原始細胞<30%,也可診斷爲AML(即M6)。 NEC計數是指不包括漿細胞、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巨噬細胞及有核紅細胞的骨髓有核細胞計數。 1978年我國結合自己的經驗,提出了中國的形態學診斷和分型標準,並在1986年作了修訂。
在北美之外,這一重要遺留資源仍以 MSD 手冊的形式繼續提供。 (1)注意休息高熱、嚴重貧血或有明顯出血時,應臥牀休息。 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食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療效:採用本方共治療各型白血病32例(服藥均達20天以上),總緩解率爲75%,完全緩解率爲25%。 其中以急淋療效最好,完全緩解率爲33. 骨髓穿刺切片檢查:骨髓穿刺的部位通常是抽取胸骨或骨盆腔處的腸骨脊,醫師會以穿刺針穿過皮膚,再以特殊的針鑽過骨頭表層,抵達骨髓腔,抽出少許骨髓血。
主要是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異常,病毒感染機體後,作爲內源性病毒整合並潛伏在宿主細胞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即被激活表達而誘發白血病;或作爲外源性病毒由外界以橫向方式傳播感染,直接致病。 英文縮寫爲AL,細胞分化停滯在較早階段,多爲原始細胞及早期幼稚細胞,病情發展迅速,自然病程僅幾個月。 其次根據主要受累細胞,可分爲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 血液檢查:白血球數目增高,可能增高到數十萬以上(但有少部份的病人反而減少白血球數目),且大量出現未成熟的白血球,其他如血紅素下降、紅血球數目減少,血小板數目減少等。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一大類嚴重疾病,不僅危害整個血液和免疫系統,還會影響全身各系統。 白血病與實體腫瘤不同,不是生長在局部的贅生物,而是全身播散,可能侵犯各系統、器官和組織的惡性血液病。
白血病分類: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的分類
觀察白血病年齡別發病率曲線,發現在5歲以下及15—20歲間有兩個小高峯,在40歲以後隨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升高,高峯年齡在60歲以後。 根據調查發現白血病的發病率大城市高於農村,油田和污染地區的發病率明顯增高,男性略高於女性。 白血病分類 根據我國1986—1988年調查資料,各型白血病的發病率以急非淋最高,其次爲急淋、慢粒,慢淋和特殊類型最低。
白血病分類: 慢性白血病
鞏固治療是在誘導緩解治療患者獲得緩解以後進行,原則上選用原誘導化療方案繼續進行1~2個療程。 維持鞏固治療是在誘導緩解治療使患者獲得完全緩解並經鞏固治療後進行,以期繼續最大量地殺滅殘留體內的白血病細胞。 中樞神經預防性治療宜在誘導治療出現緩解後立即進行,以避免和減少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發生,一個完整的治療方案應遵循上述原則進行。 苯、抗腫瘤藥如烷化劑等均可引起白血病,治療銀屑病的藥物乙雙嗎啉被證實與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發病相關,染髮、吸菸亦可能與白血病發病相關,特別是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ANLL)。 FAB標準統一了AL在診斷和分型上的混亂,使各家的白血病資料具有可比性,極大地促進了AL的診斷和治療,至今仍是AL診斷分型的工作基礎。 但形態診斷有一定主觀性,可重複性僅60%~70%。
諮詢師、醫務社工、神職人員或者癌症互助組的關心和理解,可能也會有所幫助。 與他人保持牢固的密切關係有助於應對白血病。 親友可夠提供切實的幫助,比如在您住院期間照看房屋。 在您感覺要被癌症壓垮時,他們可以提供精神支持。 骨髓抽吸期間,醫務人員會使用一根細針抽出少量的液體骨髓,通常來自於髖骨(骨盆)後部的一個位置。 第二步是移除一小塊骨組織和封閉的骨髓。
白血病分類: 白血病
1957年Hillested發現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1967年WHO將白血病分爲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幾類。 後來英國和法國的幾位學者又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分型方法。
醫生可能建議實施一項檢查手術,以從髖骨抽取骨髓樣本。 此項檢查手術需用一根細長的針抽取骨髓。 然後將樣本送至實驗室檢查有無白血病細胞。 醫生可能會依據白血病細胞專項檢查中發現的一些特徵來確定治療選項。
近年來由於大量化療藥物和抗生素的應用,其屍檢病理變化有新的表現,白血病細胞崩解浸潤消失,出現了纖維蛋白滲出,組織細胞吞噬,繼而纖維化。 骨髓可出現萎縮或纖維化,某些黴菌、原蟲的感染增多,藥物引起的病變增多。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血細胞的生成就會失去控制。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異常細胞可能排擠骨髓中的健康血細胞,導致健康的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從而引起白血病的體徵和症狀。 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CMML既往被認爲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一個亞型,因其兼有骨髓發育異常和骨髓增殖的特點,2001年WHO造血和淋巴細胞腫瘤分類將CMML歸屬於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疾病。
白血病分類: 骨髓造血功能破壞引起的症狀
另3例急性白血病,1例AML完全緩解。 肝、脾、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是本病較常見的體徵,約佔50%;淋巴結腫大可高達90%,以急淋爲多見,其次爲急單,再次爲急粒。 根據法美英(FAB)分類法將AL(急性白血病)分爲ALL及ANLL(或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兩大類。 用於白血病的專方有:哈爾濱的癌靈Ⅰ號,北京的抗白丹、青黃散,山東的錦棉片以及從華南三尖杉植物中提取的三尖杉脂鹼和高三尖杉脂鹼(注射劑)等,經臨牀證實對白血病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