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是指有意識地以中立的態度去留心、覺察當下一刻。 靜觀治療協助練習者關注和接納當下的情緒、思想和身體感覺,提升心理質素。 「香港中文大學敬霆靜觀研究與培訓中心」是亞洲首間由大學醫學院籌辦,集靜觀研究及培訓為一體的中心。 團隊希望透過進行高質素研究,為各種以靜觀為基礎的介入措施提供科學支持和實證,並協助培訓更多專業人員,以提供靜觀治療及教育。 都市生活急促繁忙,常令人身心疲累,容易跌入不快的漩渦中。
本節我們會練習慈心靜觀(Loving – Kindness Meditation)和靜觀溝通(Mindful Communication)。 兩項練習能令我們坦誠地表達自己需要,同時顧及對方的感受,藉此大幅提高溝通和領導能力。 十年來舉辦超過七十屆靜觀課程,亦為超過100間大學、中學、小學、幼稚園、非牟利機構提供團體培訓服務。 很多人認為練習靜觀能幫助他們管理好日常身心健康,但靜觀不一定對所有人有作用(請看看靜觀是否適合我?的頁面)。 靜觀需要我們嘗試以中立、不批判的態度去集中精神留意當下,包捨腦海中的思緒、身體及身邊的環境。 雖然靜觀源於佛教和冥想傳統,你並不需要有特定的信仰去嘗試靜觀。
中大靜觀課程: 心理健康服務指南
課程基於心理學能力爲本方針(Empowerment-Based Psychology)設計,重視促進學員之自我理解與心志韌性,並藉以推廣堅毅文化(Reslient Culture)。 PsyMic 中大靜觀課程2025 課程涵蓋課堂、實習與考覈元素,藉以培養高水準的靜觀導師。 我們深信堅毅文化對香港社會甚有裨益,亦是香港文化賴以保留的關鍵。 為此,我們積極與企業、社福與教育界保持聯繫,為靜觀導師提供網絡、實習與教學支援。
Peter Chan 是社會企業《樹洞香港 TreeholeHK》的創辦人,於香港推廣心理學與思考文化。 【Now新聞臺】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提醒家長不應在網上分享子女私密的相片,以免影響日後升學或就業,又形容相片一旦放上網,等於「放出公海」任人下載,很難移除。 【Now新聞臺】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提醒家長,不應在網上過度分享子女相片及分享照片前要徵求子女同意。
中大靜觀課程: 導師:葉煒堅博士
原來靜觀運用了所有動物中人類獨有的能力:自我覺察(Self – Awareness)。 本節我們會由不同角度,包括腦神經科學、心理學與哲學,探討自我覺察的奇妙之處。 更年期間婦女因為雌激素降低,會帶來生理和心理的轉變。 中大團隊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證實,靜觀減壓訓練比更年期健康教育更有效緩解婦女於更年期出現的焦慮及抑鬱徵狀。 研究結果最近已刊登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 Scientific Reports)。 「靜觀減壓課程」於一九七九年在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的減壓診所創辦以來,多年來不少研究顯示此課程能幫助人應付生活壓力,減低抑鬱和焦慮,提高免疫能力,活得更輕鬆快樂。
Peter Chan 是香港的公共知識分子。 他創辦社會企業《樹洞香港 TreeholeHK》,於香港推廣心理學與思考文化。 Peter 是香港經濟日報《洞察人心》的專欄作家,並曾就多間傳媒就靜觀、快樂等議題接受訪問。
中大靜觀課程: 課程搜尋
全球已有超過二百所醫院、診所和醫學研究中心舉辦此課程,數以萬計的人因修習靜觀而得益。 MFC 和 MBCT/ MBSR 等靜觀課程的出發點不盡相同。 如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 重視減輕壓力, 舒緩心理困擾, 亦於這些果效止得到大量實證。 而 MFC 是個人培訓課程,旨在讓你增值知識、強健心志,以實用的靜觀技巧改善生活質素和提升工作表現。
- 校董會主席查逸超亦開腔,透露曾書面要求段崇智出席。
- 獲中大高級學位及文憑的研究院畢業生,組成龐大校友網絡,在校學生亦可從中得益。
-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提供多項修課式及研究式碩士及博士課程。
- Peter 是香港經濟日報《洞察人心》的專欄作家,並曾就多間傳媒就靜觀、快樂等議題接受訪問。
- 【Now新聞臺】立法會有關改組中文大學校董會的法案委員會第三次開會,中大校長段崇智再度缺席,多名議員質疑段崇智逃避立法會的會議。
- Peter Chan 是香港的公共知識分子。
- 參與者被隨機分為兩組:98名婦女接受靜觀減壓課程,其餘99名婦女接受更年期健康教育,以作為對照。
注意:本課程並非靜觀導師課程,完成此課程的參加者不具備帶領正式八週靜觀課程(例:靜觀減壓課程、靜觀認知治療等)的資格。 詳情可向本中心職員瞭解,亦歡迎參加本課程簡介講座【靜觀教學方法簡介講座:靜觀導師之路】,導師會詳細解釋成為靜觀導師的資格及進修路徑。 靜觀生活體驗及培訓中心,為Metta Consulting Company(創立於2012年)其中一個品牌,堅持提供具臨牀實證心理健康教育服務。 靜觀⽣活課程是⽜津⼤學靜觀中⼼以靜觀認知療法 (MBCT) 為基礎, 並根據最新研究實證⽽設計的課程。 參加者學習如何把靜觀應⽤於⽇常⽣活中,以⼀種不同的⽅式、更從容地應對壓⼒和挑戰。 課程亦有助培養友善、慈愛和平等⼼等素質,令⼈更懂得細味⽣活中每⼀刻,活得更豐盛。
中大靜觀課程: 導師的話
背後的原因是,心理學發現實踐靜觀對心理質素什有助益。 這令不少香港人對靜觀產生興趣,亦開始嘗試找些文章、聲帶學習靜觀。 可惜,這樣做多數成效不佳:不是太沉悶、就是嫌自己分心太多。 要跑兩步從來不難,難在怎樣運用「跑步」段練身體;要試靜觀也完全不難,難在怎樣有系統地用靜觀段練心志。 如果你想學習靜觀,你需要的是一套有系統的教學。 令你掌握靜觀的理論根本,並在生活中實踐靜觀。
中大靜觀課程: 研究院
更能提升自己的心理質素,令自己變得更快樂、更處變不驚。 通過這個課程,我們希望大家能以心理學角度理解自己與他人。 中大靜觀課程 並且透過科學化的方法,提升對生活的滿足感,鍛鍊處事與溝通能力。
中大靜觀課程: 課程目標
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均發揮作用,有助減輕更年期徵狀。 然而,相比更年期健康教育,靜觀減壓課程在減輕焦慮和抑鬱徵狀上有更顯著的成效。 靜觀(心理學基礎)導師課程 PsyMIC 中大靜觀課程 乃本土研發之靜觀導師認證體系。
中大靜觀課程: 地點 : 香港德輔道中121號遠東發展大廈17樓1701室
透過靜觀練習配合對自由意志(Free Will)的討論,我們會發現自己並不是必然某個樣子,改變與成長的空間比想像中大得多。 其實不然 ,靜觀可以融入生活之中,使得我們更易發現生活的小細節。 透過靜觀進食與步行,我們會開始訓練自己的心志,特別是專注力(Concentration)與觀察力(Awareness)這兩方面。 同時這是個有實踐部分的課程,我們會實踐靜觀練習(Mindfulness Meditation)。 靜觀基礎課程(Mindfulness Foundation Course; MFC)是橫跨心理學、哲學、神經科學三大學科的靜觀課程。 雖然基於學術理論,但絕對深入淺出,無需任何背景亦可明白。
中大靜觀課程: 課程一覽表
團隊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靜觀有助婦女緩解更年期心理上的徵狀,特別是幫助她們排解緊張不安和低落的情緒。 多年來,靜觀減壓課程已獲醫療機構、學校、企業等廣泛應用。 現時全球有多間醫院、診所和醫學研究中心舉辦此課程,幫助了很多有需要的人士。 助人者若能學習此療法,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的需要,平靜和有效地應付工作和生活壓力。
中大靜觀課程: 靜觀基礎課程 MFC 提供穩固的知識基礎
【Now新聞臺】立法會有關改組中文大學校董會的法案委員會第三次開會,中大校長段崇智再度缺席,多名議員質疑段崇智逃避立法會的會議。 校董會主席查逸超透露,曾書面要求他出席這次會議,認為他有責任到立法會解說。 我們思考的方法(和我們的思想)往往能影響我們的感覺和行為。 例如,當你執著於過去不快的經歷或過度擔心未知的未來,你可能會常常覺得傷心或焦慮。
中大靜觀課程: 課程設計
誠然,這些都是身為社會企業的管理者必要的心理質素,所以在這幾方面,我的確不停鞭策自己。 事實上,我以前是個非常三分鐘熱度的人,和你一樣,可能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或個人的目標。 根據近代研究,毅力(Grit)比起才智、學歷、外表更是判定某人成功與否的因素。 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和不被雜念衝動東拉西扯(Non – Reactance)是箇中關鍵。 而靜觀練習對這兩個能力大有幫助,本節我們會分析箇中原因並進行實習。 本節我們會配合心理學性格分析工具,一睹自己所重視的價值是什麼。
中大靜觀課程: 提升心理質素
靜觀修習有助培養對當下的專注覺察,讓我們與身心重新連繋,如實地觀察自己內心的狀態和此時此刻的體驗,並學習以開放、接納的態度面對當下的各種經歷。 我們漸漸看清各種自動導航的習慣和生活模式如何令痛苦持續,並學習更有意識地應對人生中無可避免的起跌,從而活得更輕鬆自在。 簡而言之:靜觀(Mindfulness)是一套近代獲大量心理學研究支持的心志訓練工具。 靜觀的基本進路是培養個人對個人的想法、情緒的理解(Awareness),藉此讓人思維更清晰、能更好地管理壓力、情緒。 研究團隊於2013至2014年期間,招募了197名年齡介乎40至60歲,出現更年期徵狀的婦女進行研究。 參與者被隨機分為兩組:98名婦女接受靜觀減壓課程,其餘99名婦女接受更年期健康教育,以作為對照。
NICE 並不建議運用基於靜觀的療法去治療社交恐懼,因有証據顯示靜觀或會令社交焦慮的症狀更嚴重。 中大靜觀課程 中大靜觀課程 【Now新聞臺】有關改組中文大學校董會的立法會法案委員會舉行第三次會議,中大校長段崇智再度缺席,多名議員質疑他刻意逃避。 校董會主席查逸超透露曾書面要求他出席,認為他有責任到立法會解說。
修例內容包括由本科生及研究生各選出1名代表加入校董會。 查逸超稱學生是重要持份者,亦是既得利益者,不排除未來將人事任命、大學財政等議題分開,限制學生參與。 校董會主席查逸超亦開腔,透露曾書面要求段崇智出席。
靜觀被廣泛用於處理家庭、工作、生活上的壓力,是具科學認證的減壓方法。 透過仔細觀察痛苦的本質,會發現痛(Pain)不一定構成苦(Suffering)。 通過這個領悟,我們能夠更從容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逆境。
中大靜觀課程: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聲明
PsyMIC 認證證明其持有人對靜觀及其理論基礎擁有深入認識與實踐經驗、並能按不同需要為企業、社會服務、個人發展等範疇設計並講授靜觀課程。 中大靜觀課程 參與者在治療前、完成治療、完成治療後三個月及半年接受研究人員的問卷評估,透過「格林更年期量表」(Greene Climacteric Scale)瞭解療程對緩解更年期徵狀的效用。 評估涵蓋焦慮徵狀、抑鬱徵狀、身體徵狀、血管舒縮徵狀、性功能徵狀及泌尿生殖徵狀六個範疇,共有24項生理及心理徵狀。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提供多項修課式及研究式碩士及博士課程。 研究院為切合社會需要,開辦形式嶄新的課程,學科選擇甚多,修讀期限和模式靈活,以應學生的不同要求,更與海峽兩岸著名學府合辦研究課程。 獲中大高級學位及文憑的研究院畢業生,組成龐大校友網絡,在校學生亦可從中得益。
持續練習亦能改變腦部的結構和活動,從而提升情緒調節能力、部分認知功能 (如專注力和記憶力),以至對他人的關懷。 這個課程結合了現代科學的最新發現,以及在主流醫學與心理學界中證實具有臨牀效果的靜觀方法,使抑鬱症患者能學會處理負面情緒不斷擴散的情況,以避免發展成抑鬱。 這個課程已獲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的推薦,適合用於治療多次抑鬱症復發的患者。 研究顯示,對於已有三次或更多次抑鬱復發的人,靜觀認知治療課程可以使其復發率下降一半。 近年靜觀(Mindfulness)在社會風行,由企業、教育、至個人界別均有採用。
中大靜觀課程: 中大證實抑鬱症與快速眼動睡眠期行為障礙共病患者的直系親屬更易出現腦退化徵狀 研究發現為促進精準精神醫學和預防腦退化疾病提供新見解
心理學的難度,其實在於知識的應用,怎樣透過從心理學獲得的概念及技巧,應用到自己日常生活及工作上,令自己在這兩方面的滿足感提高,這纔是學習心理學的終極目標,亦是打通任督二脈的關鍵所在。 而據我所認識,Peter Chan是其中一個應用心理學知識能手。 中大靜觀課程2025 本中心會經常舉辦 靜觀 相關的課程/工作坊,歡迎你留下聯絡資料,當有新活動/課程推出,會盡快通知你。 但靜觀對心志所帶來的改變,通常是身邊人如同事、伴侶、朋友等最能感受。
中大靜觀課程: 課程詳情
我們常常會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在這種覺察力不足的狀態下,我們愈想達到心中的理想或目標,愈想企圖控制生活中種種不能確定的事物,就愈容易變得沮喪、無助和不安。 中大靜觀課程2025 科學研究顯示靜觀練習不但能提升心理質素,也能有效地減輕壓力和痛楚。 近年,靜觀訓練亦應用在心理治療上,對治療抑鬱和焦慮的情緒問題也有顯著的幫助。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宣佈成立「香港中文大學敬霆靜觀研究與培訓中心」,透過教育、研究和培訓,推廣並普及「靜觀」,從而提升大眾的身心健康。
尤其如果你有自殺傾向或精神病,課程當中的靜觀練習可能對你而言有危險。 你應該避免參加本課程, 並即時求助於相關的專業人士。 MFC 雖然基於學術理論,但深入淺出,無需任何背景亦可明白。 你不需要學術背景,因為本課程會給你學術背景。 靜觀(Mindfulness 中大靜觀課程2025 Meditation)近年開始流行,但為什麼一個普通人應該關心靜觀? 靜觀能改變人看待事物的觀點,從而把可能構成困擾的事變得不再困擾。
而這正是「靜觀 101」課程的重點——助你打好靜觀的入門根基。 大量研究顯示靜觀訓練有助應付生活壓力,減低抑鬱和焦慮,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和長期痛症等。 靜觀練習亦能改變腦部的結構和功能,從而提升情緒調節能力和部分認知功能(如專注力及記憶力),以至對他人的關懷。 靜觀近年在心理學界得到青睞,不少研究發現練習靜觀,可以促進專注力、提升對生活的滿足感與改善溝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