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埗」、「埔」及「埠」三字相通[1],意思是深水而無淺灘的海灣[2],皆解作碼頭,由此可知深水埗過去是一個深水碼頭。 1912年以前,政府並未熱衷於發展深水埗區,區內主要的道路設施僅有1902年建成的大埔道及其後建成的青山道,其餘發展則由私人發展商小規模負責,如南昌街至桂林街一帶的填海工程。 另一間要推介的曬相舖是同樣擁有多年歷史的天天攝影,它早於1960年就已經成立,主要提供數碼激光沖印及專業影像服務,保持傳統的技術同時,也迎合日新月異的科技而引入新技術,確保為客人沖曬好一幀幀好照片。
夜幕降臨的時候,深水埗街道上的攤位逐漸減少,晚上也沒有了白天的喧鬧,不過還有些許的人站在小食店外喫着燒麥,或倚在欄杆上抽菸,或在海鮮店等着宵夜。 深水埗曬相 深水埗曬相 深水埗曬相 當然,各類餐廳還是門庭若市,還是和白天一樣有着生活的氣息。 其實香港有很多好喫的糖水店,譬如海記甜品、小方糖甜品、合成糖水等等。 我喜歡這一家主要是因爲它的丸子和椰汁黑糯米~我是一個很喜歡喫粘糯食物的人,所以去糖水店幾乎必點丸子、糖不甩、湯圓之類的。 這家店的糖不甩非常糯且有嚼勁,但是又不散,剛剛好,是我喜歡的類型。
深水埗曬相: 深水埗好去處|1.Showa City Club 懷舊日本玩具
[8]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代表負責監督、落實及統籌地方行政計劃在區內的運作,確保當局適當地跟進區議會所作出的建議及促進區內居民參與地區事務,並向政府反映社區的各階層人士所關注的事務及問題。 深水埗曬相 自1960年代起,隨著香港工業迅速發展,深水埗區的工業發展也日益蓬勃,加上區內興建了大量公共房屋,使該區至1990年代一直是最多人口的行政區。 1940年代末,大批難民從中國大陸(主要是廣東省)移入香港,當中不少人在深水埗區內興建木屋。
- DcHome上有最近有人認為金鈿曬相有問題,但我自己又不太覺。
- 早前突然宣佈退役的日本AV女優相澤南,從良後積極發展海外市場,還表明會進軍香港及臺灣。
- 自1980年代開始變成銷售電腦為主,隨著西九龍中心於1994年落成,本區纔有較大型的商場。
- 自19世紀中起,深水埗是位於中英邊界其中一個關口,又靠近對外的維多利亞城,因而吸引華藉居民居聚居經商,墟市獲長足發展,與九龍半島東面的九龍城分庭抗禮。
- 位於李鄭屋邨的東漢古墓——李鄭屋古墓,引證了香港的滄海桑田,因為從發掘的經過,發現當時古墓在建造之時位於海邊,但發掘的時候位於山邊的古墓與海邊已有一段距離。
- 深水埗的街道住在深水埗的大多是退休的老人,也有一些靠着小本生意賺錢的人。
- 椰汁黑糯米伴有濃厚的椰奶香味,和軟糯的黑糯米搭配在一起簡直甜入心扉~冬天的時候來一碗熱熱的椰汁黑糯米,渾身上下都溫暖了起來。
香港城市大學前身為香港城市理工學院(City Polytechnic of Hong Kong),於1984年根據《香港法例》第1132章「香港城市理工學院條例」於九龍旺角成立。 [12] 8年後又一村達之路的永久校舍落成後,於1990年起陸續遷入新校舍,並把原校舍轉交香港公開進修學院作校舍用途。 過去數十年香港不少地區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其中大埔區更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所以深水埗也可能在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定居和活動。 地鐵荃灣綫落成後,區內車站沒有按照所在地地名命名[a],區內設施亦有類似情況[b],因此市民經常出現混淆,將深水埗區內非深水埗的地方誤作深水埗一部分。 現時,深水埗與又一村、石硤尾、長沙灣、荔枝角、昂船洲等地在行政區劃上同屬深水埗區,但沒有明顯分界而且互相交接,而欽州街至東京街屬深水埗與長沙灣的過渡地帶,在深水埗區議會中屬於長沙灣選區。
深水埗曬相: 設施及志願機構
分區委員會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包括有關地區的區議員,全部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 此外,本區( 深水埗區 )亦不乏民國時期( 國民黨管治大陸時期 )移居香港的早期移民,而逃港潮抵港的移民不少亦曾在此區居住一段時間再遷入新界新市鎮,此區和黃大仙區同樣接收不少逃港人口,兩區亦是香港主要的人口輸出地。 根據香港歷代人口普查數據,四邑人為香港第五大族羣,但1970年代語文統一後,此區不通行四邑話,只通行廣州話,不少中老年人的廣州話有很重的四邑口音,部份年輕一輩仍懂台山話[7]。 位於深水埗的一站式菲林沖曬店,我去過兩次,每次都會被貓店長吸引而駐足一段時間! 店家專沖黑白,提供黑白負片沖洗(35mm 沖掃 HKD$65/筒)、黑白負片正沖、電影菲林ECN-2沖洗 (35mm 沖掃 HKD$68/筒) 、C-41 (35mm 沖掃 深水埗曬相 HKD$40/筒),亦有8mm及16mm沖掃服務。
- 及於1998年,又一城亦成為區內重要的大型商場,V Walk於2019年落成。
- 這一篇整理了一些香港的沖掃菲林店家,也分享我自己習慣去哪一家。
- 店家專沖黑白,提供黑白負片沖洗(35mm 沖掃 HKD$65/筒)、黑白負片正沖、電影菲林ECN-2沖洗 (35mm 沖掃 HKD$68/筒) 、C-41 (35mm 沖掃 HKD$40/筒),亦有8mm及16mm沖掃服務。
- 1970至80年代以前,深水埗以通州街為海岸綫,其後因數次填海工程而成為現今模樣。
- 可惜因爲深水埗的三家店每次都要排好長時間的隊,所以我一直沒有去喫過~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去試試。
深水埗區可說是香港早期的工商業中心,在長沙灣一帶有不少工業大廈,以紡織製衣、服裝、疋頭及副食品批發零售業等為主。 現時該區的工廠數目,已經由以往的六千多間跌至目前不足三千間,但是有不少公司都在該區進駐,這是因為不少工廠大廈已經改建成商業大廈。 1920年代起,政府發展旺角一帶,其北部的深水埗及長沙灣一帶也相應被發展。 加上當時海外華僑的投資,使該區成為戰前九龍的主要工業區,設有紡織、製衣、五金及搪瓷工廠。
深水埗曬相: 深水埗好去處|3.「華」雪糕店必食招牌特濃8.0牛乳雪糕
2020年,深水埗區被城市雜誌《Time Out》選為「全球40個最酷的鄰里社區(coolest 深水埗曬相 深水埗曬相2025 neighbourhood)」中的第三位[2]。 同時因應區內的發展,也引起布魯克林區化的爭議[3][4]。 行政長官李家超、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等身穿一身運動服到深水埗體育館視察,為在場的市民打氣,還與殘疾運動員交流。 灣仔多年沖印老字號,好評居多,主要讚其沖及掃得好,不會勉強加不必要的filter,相信是港島人的好選擇。
樓房外面看起來很舊,由於沒有陽臺,許多住戶喜歡在窗外伸出衣架晾衣服。 雖然確實很破舊,但在日益發展的香港,這樣的一些舊唐樓反而襯托出了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也讓人感覺更親切。 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經「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租用前北九龍裁判法院設立香港分校,於2010年啟用,2020年6月停辦,校舍交還發展局。
深水埗曬相: 相片磁貼
位於深水埗,由於有包括周潤發在內的不少名人幫襯,名氣非常大,唯一缺點是不就腳。 深水埗曬相 東昇和金鈿兩間在曬相方面一直都是遠近馳名的,同店亦有不少二手Lomo機及配件出售。 相澤南日前透過IG出Story預告襲港,還貼出上次來港時在迪士尼樂園拍下的照片,並寫「我好掛住香港!!」,並問大家有甚麼餐廳推介,昨日她落實明天(8月6日)會到深水埗西九龍中心舉行粉絲見面會,宣傳新劇兼首次見香港粉絲。 及至8月底,相澤南將會到臺灣出席「S2O Taiwan潑水音樂節」。 地址:深水埗福榮街119號地下除了上述三家,還有文記車仔麪也值得一試,已經有好多小夥伴告訴我這家很好喫了。 可惜因爲深水埗的三家店每次都要排好長時間的隊,所以我一直沒有去喫過~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去試試。
深水埗曬相: 深水埗好去處|8.主教山配水庫免費導賞團
[11]2003年起,區內多個私人屋苑落成及近年的舊區重建多為單幢或小型私人屋苑,本區的人均收入有所提高,加上已擁有頗多公共屋邨的觀塘區近年仍有大量新屋邨落成,並且是容納大量人口的大型屋邨,最貧窮的區域已被觀塘區取代。 根據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1],深水埗區是18區最多貧窮人口排名第6位,貧窮程度有所改善。 三區各有1,200-1,600名上海話人口,近年更加入大量外籍難民,使區內有7,542名英語人口。 1910年代,深水埗傳統墟市被全面清拆,連同填海的地皮重建成以中國城市命名、井井有條的新街道羣,並建有多層唐樓。 [4]1920年代中,政府在深水埗的海傍向長沙灣方向填海,建成深水埗軍營和深水埗警署等設施。 1930年代,原位於深水埗北面的元洲村,田寮村,菴由村和馬壟坑村相繼被清拆,重建成新街道和唐樓羣,深水埗範圍向北擴展至大埔道。
深水埗曬相: 歷史
據新安縣志記載,清代嘉慶年間,九龍半島已有「深水莆」(亦作「深水埔」,亦即現今的深水埗)、「長沙灣」等村落。 在20世紀都市化發展前,深水埗是一個墟市,有深水埗大街、正街、灰窰街等街道,位於現時南昌街和醫局街交界一帶。 [3]1860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南部一大半割讓給英國,同時將深水埗一分為二,深水埗南部一小部份被劃入英界,政府轅門報公佈宣佈將該部份於1892年改名為福全鄉。
深水埗曬相: 【黃店系列】3間九龍菲林相機舖 相機、鏡頭、菲林、曬相一應俱全
1953年的石硤尾大火,使很多災民失去家園,令香港政府在該處興建香港第一個公共房屋——石硤尾邨。 不少朋友的第一部相機,都是在SHOWA購入的,店內很多適合新手的傻瓜機,但機價個人認為偏貴。 不過根據網上評價與朋友親身經驗,沖印質素一般,負評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