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鳳三年(678年),唐高宗任命中書令李敬玄爲河源道經略大使、諸軍大總管,與吐蕃名將論欽陵對峙於青海湖一帶。 七月,雙方發生青海之戰,唐將赤水軍大使劉審禮中吐蕃誘敵之計孤軍深入,於九月全軍覆沒。 李敬玄遂立即率軍撤退至承鳳嶺(今青海西寧附近),被吐蕃追兵包圍,幸得黑齒常之冒死率500人夜襲吐蕃軍,吐蕃首領跋地設棄軍逃走,李敬玄方得解圍。 戰後,黑齒常之以軍功被擢升爲左武衛將軍,升爲河源軍副使,進入唐朝軍隊高層。 黑齒常之2025 垂拱三年(687年),突厥再次入侵朔州,黑齒常之改右武威衛大將軍,充任神武道經略大使,以李多祚、王九言為副手。
- 武則天掌權後,為鞏固自身統治,大力任用黑齒常之等邊將。
- 但爨寶璧貪功冒進,撇開黑齒常之先行進軍,全軍一萬三千人盡數戰死。
- 垂拱三年(687年),突厥再次入侵朔州,黑齒常之改右武威衛大將軍,充任神武道經略大使,以李多祚、王九言爲副手。
- 年未弱冠,以地籍授達率兼郡將(相當於中國之刺史),在國內以驍勇有謀略著稱。
- 咸亨三年(672年),以功加忠武將軍,行帶方州長史,不久遷任使持節沙泮州諸軍事,沙泮州刺史,授上柱國。
- 儀鳳三年(678年),唐高宗任命中書令李敬玄為河源道經略大使、諸軍大總管,與吐蕃名將論欽陵對峙於青海湖一帶。
- 但爨寶璧貪功冒進,撇開黑齒常之先行進軍,全軍一萬三千人盡數戰死。
追躡突厥軍至黃花堆,大破之,追奔四十餘裏,突厥軍散走磧北。 當時有右監門衛中郎將爨寶璧上表請求窮追突厥餘寇,武則天令黑齒常之改任懷遠軍經略大使,與爨寶璧兩軍聯合,一起追擊。 黑齒常之2025 但爨寶璧貪功冒進,撇開黑齒常之先行進軍,全軍一萬三千人盡數戰死。
黑齒常之: 百濟名將
黑齒常之自幼便習讀春秋左氏傳和司馬遷、班固的《史記》和《漢書》。 年未弱冠,以地籍授達率兼郡將(相當於中國之刺史),在國內以驍勇有謀略著稱。 一女嫁給同族的天兵中軍副使、右金吾衛將軍、遵化郡開國公勿部珣(景龍元年(707年)有造像記)。 世代擔任百濟達率(相當於兵部尚書,為二品官),曾祖父黑齒文,祖父黑齒德,父親黑齒沙次,並官至達率。 年未弱冠,以地籍授達率兼郡將(相當於中國之刺史),在國內以驍勇有謀略著稱。
麟德元年(664年),授折衝都尉,鎮守熊津城,深受士眾歡迎。 咸亨三年(672年),以功加忠武將軍,行帶方州長史,不久遷任使持節沙泮州諸軍事,沙泮州刺史,授上柱國。 任內受到皇帝嘉獎,轉為左領軍員外將軍,兼熊津都督府司馬,加封浮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 入唐爲左領軍員外將軍徉州[徉 唐書作洋]刺史 累從征伐積功 授爵賞殊等. 左監門衛中郞將寶璧 欲窮追邀功 詔與常之共討 寶璧獨進 爲虜所覆 擧軍沒.
黑齒常之: 唐朝幹城
武則天掌權後,爲鞏固自身統治,大力任用黑齒常之等邊將。 684年,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十一月初四,武則天令黑齒常之率軍進討,十一月十八,平定徐敬業起義。 黑齒常之2025 世代擔任百濟達率(相當於兵部尚書,爲二品官),曾祖父黑齒文,祖父黑齒德,父親黑齒沙次,並官至達率。
- 七月,雙方發生青海之戰,唐將赤水軍大使劉審禮中吐蕃誘敵之計孤軍深入,於九月全軍覆沒。
- 年未弱冠,以地籍授達率兼郡將(相當於中國之刺史),在國內以驍勇有謀略著稱。
- 黑齒常之愛惜士兵,將前後所得賞賜的金帛,都分給手下將士;被誣陷自殺後,當時人們都為他而嘆惜。
- 黑齒常之自幼便習讀春秋左氏傳和司馬遷、班固的《史記》和《漢書》。
- 684年,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十一月初四,武則天令黑齒常之率軍進討,十一月十八,平定徐敬業起義。
- 一女嫁給同族的天兵中軍副使、右金吾衛將軍、遵化郡開國公勿部珣(景龍元年(707年)有造像記)。
- 李敬玄遂立即率軍撤退至承鳳嶺(今青海西寧附近),被吐蕃追兵包圍,幸得黑齒常之冒死率500人夜襲吐蕃軍,吐蕃首領跋地設棄軍逃走,李敬玄方得解圍。
永昌元年(689年),酷吏周興誣陷黑齒常之與右鷹揚將軍趙懷節謀反。 武則天因此將黑齒常之下獄,十月初九(11月26日),黑齒常之在獄中自縊而死,享年六十。 黑齒常之 黑齒常之愛惜士兵,將前後所得賞賜的金帛,都分給手下將士;被誣陷自殺後,當時人們都為他而嘆惜。 黑齒常之2025 聖曆元年(698年),黑齒常之沉冤得雪,被追贈為左玉鈐衛大將軍,勛封如故。 垂拱二年(686年),後突厥汗國可汗骨咄祿入侵河東道,黑齒常之遷任左鷹揚衛大將軍、燕然道副大總管,率軍抵抗,在兩井之戰中取得大勝,進爵燕國公,食邑三千戶。
黑齒常之: 黑齒常之 本文重定向自 黑齒常之
黑齒常之 百濟西部人 長七尺餘 驍毅有謀略 爲百濟達率兼風達郡將 猶唐刺史雲 蘇定方平百濟 常之以所部降. 而定方囚老王 縱兵大掠 常之懼 與左右酋長十餘人遯去 嘯合逋亡 依任存山自固 不旬日 歸者三萬. 垂拱三年(687年),突厥再次入侵朔州,黑齒常之改右武威衛大將軍,充任神武道經略大使,以李多祚、王九言爲副手。 追躡突厥軍至黃花堆,大破之,追奔四十餘裏,突厥軍散走磧北。 當時有右監門衛中郎將爨寶璧上表請求窮追突厥餘寇,武則天令黑齒常之改任懷遠軍經略大使,與爨寶璧兩軍聯合,一起追擊。
黑齒常之: 黑齒常之
黑齒常之自幼便習讀春秋左氏傳和司馬遷、班固的《史記》和《漢書》。 年未弱冠,以地籍授達率兼郡將(相當於中國之刺史),在國內以驍勇有謀略著稱。 垂拱二年(686年),後突厥汗國可汗骨咄祿入侵河東道,黑齒常之遷任左鷹揚衛大將軍、燕然道副大總管,率軍抵抗,在兩井之戰中取得大勝,進爵燕國公,食邑三千戶。
黑齒常之: 唐朝干城
但爨寶璧貪功冒進,撇開黑齒常之先行進軍,全軍一萬三千人盡數戰死。 麟德元年(664年),授折衝都尉,鎮守熊津城,深受士衆歡迎。 咸亨三年(672年),以功加忠武將軍,行帶方州長史,不久遷任使持節沙泮州諸軍事,沙泮州刺史,授上柱國。 任內受到皇帝嘉獎,轉爲左領軍員外將軍,兼熊津都督府司馬,加封浮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
黑齒常之: 唐朝名將
儀鳳三年(678年),唐高宗任命中書令李敬玄為河源道經略大使、諸軍大總管,與吐蕃名將論欽陵對峙於青海湖一帶。 黑齒常之 七月,雙方發生青海之戰,唐將赤水軍大使劉審禮中吐蕃誘敵之計孤軍深入,於九月全軍覆沒。 李敬玄遂立即率軍撤退至承鳳嶺(今青海西寧附近),被吐蕃追兵包圍,幸得黑齒常之冒死率500人夜襲吐蕃軍,吐蕃首領跋地設棄軍逃走,李敬玄方得解圍。 黑齒常之 戰後,黑齒常之以軍功被擢升為左武衛將軍,升為河源軍副使,進入唐朝軍隊高層。 儀鳳三年(678年),唐高宗任命中書令李敬玄為河源道經略大使、諸軍大總管,與吐蕃名將論欽陵對峙於青海湖一帶。 七月,雙方發生青海之戰,唐將赤水軍大使劉審禮中吐蕃誘敵之計孤軍深入,於九月全軍覆沒。
黑齒常之: 唐朝名將
武則天掌權後,為鞏固自身統治,大力任用黑齒常之等邊將。 684年,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十一月初四,武則天令黑齒常之率軍進討,十一月十八,平定徐敬業起義。 世代擔任百濟達率(相當於兵部尚書,為二品官),曾祖父黑齒文,祖父黑齒德,父親黑齒沙次,並官至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