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些桌椅,亦有遮陰的地方,風吹來的時候頗為涼爽,有些清潔工人乾脆坐在地上乘涼。 除了他們,就只有一個居民坐在這裡整理剛買的東西。 其實這平臺的出入口連接荷李活道,在出入口的牆上貼了「休憩公園」的指示牌,但荷李活道人流較少,花園使用率也不高。
- 有「新界王」稱號的鄉議局前主席劉皇發,自前年七月陪同長子劉業強出席鄉議局會議後,便沒有再公開露面。
- 事實上,審計署三年前曾列出十個使用率低的公眾休憩空間,記者再走訪這些地方,情況依然未有改善,有的更是重門深鎖。
- 現場所見,有兩個燒烤爐,但沒有椅子,記者曾嘗試預約上週日BBQ,但職員指已被會員租用。
- 每次臨開會前都特別緊張,要在傳真機旁邊等林振強批閱上期書的comment,半個鐘前收不到,就要打長途電話到新加坡追,一收到就要即刻影印。
- 《壹週刊》是創新和多元化的,我對賣盤感到可惜,但也明白媒體經營環境嚴峻,第一是報導和精神,第二就是講盈利,營運不到也要倒閉。
據知,她與建華集團董事長、有「豬肉大王」之稱的文卓培早年認識,並獲對方平價租出部分舖位,建立其「蔬菜王國」。 簡利珍背景2025 據悉簡利珍為一名內地女子,為連鎖菜檔家農主事人,並有「菜檔小天后」之稱。 觀乎簡利珍過往對民生區舖市的取態甚為樂觀,舖位物業「有入冇出」、「多買少賣」。
簡利珍背景: 我們的《壹週刊》
建華集團同時發展凍肉、蔬果及熟食等生意,例如包點先生、FRESH新生活、牛丸哥哥、豆腐主義、建華農牧等。 劉皇發於九十年代,已報稱持有二、三百幅農地,不少是七十年代收購回來,每呎只是幾元。 二○一○年,擔任行政會議成員的他,申報擁有達六百四十六幅土地,當中最少一百八十七幅土地由他全權持有,大部分位於屯門,其他由他與妻子、或其他有關連人士所持有。 簡利珍背景2025 在新界東北發展區,他持有最少三萬七千呎土地,在東湧擴展區內也有二十多至三十幅地皮,若政府要發展,向劉皇發收地無可避免。
賣菜講求新鮮,因此菜檔在旺市後會大大降價進行清貨,賺頭蝕尾。 家農最進取是,每日準時三點,便以「十元三份,任配任搭」速銷,如分別以兩條翠肉瓜、兩棵椰菜作一份,劈價時間俾其他行家提早兩小時有多。 有菜檔行家向本刊訴苦,指他們此舉如以本傷人、以蝕本價整死行家。 家農的生菜在平常時段已平賣至十元三斤,菜心在某些時間更會劈價至八元三斤;不少同行對此也叫苦連天,指此舉如同「頂爛市」。 雖然是售賣蔬果,但家農承租力強勁,如早前以8萬元租用黃大仙蒲崗村道33號百利軒地下1A至1C舖,面積約637平方呎,呎價約126元。
簡利珍背景: 「菜檔小天后」簡利珍逾半億購柴灣相連地舖 去年起積極入市
事實上,去年3月至7月正是首置者,或者「落錯車」的人最佳入市機會。 當時中原供樓負擔比率已由超過50%,回落至42%的水平,正是過去20多年的平均數,樓價屬港人可負擔的水平。 2015年4月,港股急升,恒指衝上28,000點,之後在高位徘徊三個月,到7月便開始大幅下滑,很快跌穿23,000點,這正是開始入市的好時機。 其實,港股過去十年,有波幅無升幅,恒指平均位一直維持在22,000點附近,因此投資者只要在23,000點水平開始分階段吸納優質藍籌股,手上股票平均在21,000至22,000點水平,便能跑贏大部分投資者(包括基金經理)。
- 有菜檔行家向本刊訴苦,指他們此舉如以本傷人、以蝕本價整死行家。
- 一方是簡單操作,保本收息(當年以澳元作投資物)只定期買進及做定期。
- 2020年6月,政府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推出第一期「保就業」計劃,建華集團透過6間關連公司獲批超過3,200萬港元補貼,成為獲得最多政府補貼的企業之一。
- 我在《壹週刊》的日子,剛好遇上肥佬黎傳媒運動的高峯期,也認識過他的少年時代(心態上,不是年齡上)。
- 筆者在2015年9月開始入市,當時匯價跌穿4.9元。
上世紀六○年時,劉皇發獲得當時著名鄉紳陳日新的支持,令到當時年紀輕輕的他(二十四歲),得以當上龍鼓灘村村長,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新界村長。 這是發叔人生第一次轉捩點,他由一名無名小卒,開始踏上從政之路,在鄉事圈子中嶄露頭角。 有「新界王」稱號的鄉議局前主席劉皇發,自前年七月陪同長子劉業強出席鄉議局會議後,便沒有再公開露面。
簡利珍背景: 時間:2021-05-13 04:23:29來源:大公報
記者翻查酒店地契,發現並沒有把平臺花園列明為公共空間(open space),只當作公用平臺花園(communal podium garden)及公用空中花園(communal sky garden)。 作為公用平臺或空中花園的好處,是可獲豁免計算入總樓面面積。 簡利珍背景 記者現場觀察發現,告知市民這是公共空間的提示極少。 酒店地下有扶手電梯可進入平臺花園,扶手電梯旁的牆上刻有指示,標示平臺上有酒店的餐廳,但並沒有提到平臺上亦是公眾休憩空間。 記者四圍望,終於找到唯一一個標示,原來就在扶手電梯旁的樓梯左右兩排花盆邊的牆上! 然而指示只列出開放時間及寫着「一樓休憩空間」,並沒有「公共」二字,意思含糊。
簡利珍背景: 建華集團
至於建華集團為本港最大的豬肉及食品零售商之一,擁有多間子公司,並以「香港街市」品牌管理20多個領展商場及街市。 同時,集團以不同名稱開設零售店及超市,銷售凍肉、蔬果及熟食等,包括「本灣水產」、「包點先生」和「FRESH 新鮮生活」等。 建華旗下部分舖位以低廉租金租予八十後中國大陸女子簡利珍,開設「家農」品牌蔬菜店,2017年全香港有42間分店。 其銷售手法包括採用大聲公宣傳貨品價格、以超市格局擺陣、以及每日三點提早清貨。 ),簡稱建華集團,是香港最大豬肉零售商,以及最大食品零售商之一,旗下擁有逾1000個銷售點。
簡利珍背景: 市場推廣/顧問公司
或許常常會聽到人說「《壹》仔Book A」和「《壹》仔Book B」,《壹》仔初期出書一冊,後來分開兩冊,Book A專門報導時事新聞和財經專題,Book B以娛樂新聞為主,狗仔隊揭祕滿足讀者八卦心態。 成為《壹週刊》準買家的黃浩,另一邊廂心情興奮地回應傳聞。 「如果無心做就唔會用咁多錢買,坦白講呢個投資對我嚟講並唔小。」他指自己在澳洲讀書買《龍虎門》時意外見到《壹週刊》,一看愛上。 「我依家買嘅係整個《壹週刊》,因為佢做得好,《壹週刊》是邊個做得好?就係同事做得好,如果裁走了佢哋又有邊個做?」但他坦言,在財政角度上,有時裁員是無可避免,但如何也希望接收所有員工。
簡利珍背景: 香港即時
位於小西灣邨的小西灣街市亦於同年8月翻新,改名為本灣市場,並引入「i-chicken」屏幕遙距揀活雞。 換言之,過去一年半,簡利珍料已先後斥資逾1.55億元掃入民生區地舖。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柴灣宏德居B座68至70號、87至89號地舖,近日以5,828萬元成交,新買家為勝皇投資有限公司(WINNER EMPIRE INVESTMENT LIMITE),公司董事為簡利珍 ,與家農的主事人同名。 利嘉閣(工商舖)地產-商舖、商業及投資部高級營業董事鄭得明表示,疫情好轉,即使新春月份,店舖買賣登記維持強勢,料三月市況可進一步改善。 根據土地註冊處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二月份全港共錄129宗店舖買賣登記﹙數字主要反映2至4星期前的實際市況﹚,較一月份的126宗微升2%,為過去21個月以來的次高水平,反映店舖登記維持平穩暢旺。
簡利珍背景: 俊宏軒L21及L22號舖由「新界仔」持有
有員工慨嘆:「今次係犧牲《壹》仔,救同系嘅《蘋果》。」黎智英在本刊的專欄《事實與偏見》,以「歷史將在香港的一邊」為題,撰寫約四百字短文,首次親自表達對出售《壹週刊》的感受。 他以三句短句:「賣仔莫摸頭。」、「賣《壹週刊》是不可逆轉的宿命。」及「要發生的事情終要發生。」為開首,表明出售《壹週刊》是勢在必行。 他指傳媒正在經歷劇變,但《壹週刊》所面對的衝擊不止於資訊科技革命,還有其他同業沒有遇到、在採訪及廣告面對的杯葛制裁。 今年,恒大部分財技改了新玩法,六月時,提前贖回全部、總額高達1,129億元的永續債,改為引進投資者。 由於計入永續債的話,恒大淨負債比率達到565%,不單高風險、發債成本大,而且息口重,改為引資可將恒大重回「爆煲水平」以下。 今年一月,恒大集團旗下附屬公司恒大地產,引入305億元戰略投資者,五月再度引入395億元,其中如深業集團控股子公司茂文科技,出資五十五億元,佔恒大地產股權2%。
簡利珍背景: 旗下品牌
不過其實同樣在今年三月,甘比牽頭家族及投資友好,已認購了十億美元、恒大2024年到期、息率9.5釐的債券。 簡利珍背景 簡利珍背景 他們除了每年收息高達9,500萬美元(約7.4億港元)外,據悉該批債券債價上市首週升超過一成,甘比賬面已賺超過八億元;加上入股恒大股價爆升所賺,大劉甘比也拿到了相應的回報。 上半年淨利潤將超過二百億,已經超過了去年的整年數字。
簡利珍背景: 集團發展
其除有售一般蔬菜外,更引入紅衣花生、鐵棍淮山及標榜來自韓國的紫番薯,進一步擴闊客路。 家農的戰場,依然在地鋪,以平價搶客的方法長做長有。 本刊翻查最新分店——「家農優質果菜×勝哥火鍋專門店」的商業登記,發現該店以爵爺火鍋食品作登記法團。
簡利珍背景: 建華集團友好家農老闆 5000萬購天水圍俊宏軒街市孖舖
初入市場時,自己將資金分為兩個不同戶口,一邊做一些投機性的短線炒賣,另一個戶口,只是買入資產並長期持有,回報如何? 在書中,你提出心態是最重要,雖然你置於最後部分。 參與過股票市場的人都會感受到,你擁有怎樣的心態便決定你會有哪樣的買賣行為,決定你長線投資能否成功。
簡利珍背景: 建華集團友好家農老闆 5000萬購天水圍俊宏軒街市孖舖
始終可以供買賣的街市街舖數量有限, 霸到地盤就能夠更壟斷街市生意, 新競爭者更加難入嚟競爭。 自用舖,進可攻退可守, 即使30年後攰啦唔做,相信磚頭舖頭都分分鐘值幾十幾百億。 如果佢哋能夠運用財力,控制埋背後嘅蔬菜豬牛羊肉供應鏈的話, 甚至乎透過自己對市場供求的熟悉, 再係金融市場玩埋什麼糧食/牲畜/油籽期貨等買賣,我相信長遠做菜檔每年大賺幾億幾十億唔難。 爸爸教我,做生意,必須行第三步「財力」- 纔是長久。 話說回頭,近日知道勁贏兄於$18.8沽清恒大,獲利甚豐。 書中提及的趨勢投資法正正是本人初入市場時所學及進行的。
簡利珍背景: 建華集團
我唔係叫你依家去炒炒賣賣, 我係叫你依家先打好基礎,用「勞力」先去賺錢,再運用「智力」,再發揮「財力」,長遠時間纔是你朋友。 我自己都係2001年由買賣小生意仔,做中介,收幾千蚊顧問費開始。 簡利珍背景 簡利珍背景 一步一步,廿年後才發展到今日全香港買賣最多街舖及最願意揼錢出嚟幫租客做生意嘅商舖基金公司。
有江湖人稱,在元朗和屯門,真正能夠做到官商鄉黑大融合,只有發叔一人。 九十年代至二千年代,香港社會經歷動盪不安,一是黑幫互相廝殺,二是省港旗兵食大茶飯,縱使身處險境,《壹週刊》依然以搶獨家新聞為己任。 九十年代澳門一片腥風血雨,炸彈通街放,澳門官員當街被槍殺,亂象環生。 後來張子強在大陸被捕,案件在廣州法院審理,吸引大批中外記者在旁守候,負責記者說當時有很多便衣公安在附近遊走,就是想拘捕記者,張子強最終被判死刑,全行傾巢而出直擊他被打靶過程。 「當時廣州市有一個刑場,之前所有行家躲在山頭草叢內,希望影到張子強被打靶的過程,後來公安搜山,將所有記者趕走,我們還有一個同事在山上,他在山上捱了一整晚。」人力物力傾巢而出,就是為了一張獨家新聞照片。
簡利珍背景: 旗下品牌
而新成立的《壹週刊》對新聞影像的要求更加嚴格,不單是要真相且要震撼讀者的心。 《壹週刊》掌握了在圖像的世代,影像對人所帶來的改變,帶動香港的中文媒體對影像的變革。 我最回味是當時的團隊合作,編輯、記者、攝記與設計會一起討論採訪的內容、重點,圖片的處理,版面的設計該如何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