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因為紅隧封閉,大部分過海車輛都轉用東隧,造成東面汽車大擠塞,過去一小時的行車時間,變了兩、三小時,市民上下班時間費時數以倍計,鹹認為不便。 紅隧暫時免費開放,起碼也有助減輕東隧的壓力,使整體過海交通回復正常。 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是讓駕駛人士逐漸改變出行習慣、遏抑和分散繁忙時段的過海交通。 我們會在收回西隧後一年內全盤檢視第一步收費調整及復常後的交通狀況,以及實施「易通行」後的運作,適時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 因應諮詢收集的意見,私家車西隧收費水平調低20%至60元,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一併調至30元。
據瞭解根據新方案,西隧收費仍較紅隧及東區隧道為高,紅隧及東區隧道在繁忙時段的收費將會比現時貴了20元,理由是政府打算保留一條較為暢通的海底隧道,可讓駕駛人士有不同的選擇。 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三條隧道費用的調整不算大,尤其西隧減至60元後,依然是其餘兩隧收費的一倍,令人懷疑能否改變駕駛者習慣。 有人更是一語中的,直指隧道繁忙時段的根本問題在於需求遠超總容量,在這種情況下,分流意義不大,甚至會造成三隧齊塞。 何況加價方案令九龍東居民「硬食」,動輒用加價方式「懲罰」駕車人士只會適得其反,重點應是將部分繁忙時間車流引導到非繁忙時間,而不是降低總使用量。
紅隧收費: 三隧分流| 繁忙時段紅隧東隧或加20元 運輸署證實擬推不同時段不同收費
1972年8月2號,第25任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Baron MacLehose of Beoch)主持剪綵儀式,宣佈紅磡海底隧道正式通車。 電視藝人沈殿霞坐一架老爺車,駛過紅磡海底隧道,成為第一位正式使用紅磡海底隧道嘅市民。 海底隧道係1969年9月1號動工,1972年8月2號通車,耗資3.2億港元。 穿過維多利亞港,將九龍半島同香港島兩岸獨立嘅道路網絡連埋一齊。
- 東隧發言人不回應有關消息,強調歡迎任何可改善三隧車流的建議。
-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認為,西隧的隧道費減幅過少,而另外兩條過海隧道加價的作用亦存疑,質疑當局方案未能做到三隧分流的效界,建議當局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
- 使用 Visa、MasterCard、銀聯的非接觸式信用卡繳費。
- 張欣宇提出,繁忙時段的根本問題在於三隧的總需求遠超總容量,在這種情況下,所謂分流,意義不大,甚至會造成三隧齊塞。
- 在香港仔隧道出口的顯示板,顯示使用西區、東區及紅磡海底隧道的,香港運輸署在香港海底隧道及其餘兩條海底隧道安裝了行車時間監察系統,以方便駕駛人士選擇使用最方便的海底隧及行車路線。
- 同時西隧會減價,當局初步建議會減5至10元,即是減到65至70元。
過海交通的增長主要來自私家車,而私家車載客量少,效率卻偏低。 因此,擠塞徵費應以控制私家車使用過海隧道為重點,騰出有限的道路資源給其他車輛使用。 載客效率高的如專營巴士,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服務,在運輸政策上應得到支持。 貨車等商用車輛支援各種經濟活動,亦缺少替代運輸工具,故此現時普遍較私家車為高的收費水平應予檢討。 如以效率優先為原則,根據各類別車輛的載客效率,以及對社會的經濟效益釐訂收費水平,應將能更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路面空間。 紅隧收費2025 此外,現時各過海隧道收費不同,相信不少司機,尤其是私家車司機,會選擇繞道行駛收費較低的隧道以節省隧道費。
紅隧收費: 加價2023|大家樂
政府有意改為分兩階段實施,在明年8月2日起,私家車行駛紅隧及東隧的收費,劃一上調至30元;西隧則下調為60元。 長年累月積存的交通擠塞問題,令市民叫苦連天,《大公報》近日刊出系列報道,探討本港交通擠塞成因。 現時往來港島區與九龍之間,有三條過海隧道可以選擇,包括西區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及東區海底隧道,但因三條隧道的收費差距頗大,直接影響隧道使用量,導致交通流量分佈不均引發擠塞,其中紅隧可說是人盡皆知的塞車重災區。 另政府建議豁免專營巴士使用政府隧道及道路收費,以及由政府補貼繳交西隧的隧道費。
- 現時新方案劃有助減少司機過海的考慮,讓他們更願意接載乘客往返港島,令三條隧道車流更為平均。
- 據當局引述調查數據顯示,紅隧、東隧加20元,約20%駕駛人會轉用其他隧道或轉乘公共交通;若加30元,相關比例則升約40%。
-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政府建議藉着收回西隧的契機,調整過海隧道收費以處理過海隧道擠塞問題。
- 好處是通過私人參與公共建設事務,解決政府資金不足,避免公共開支預算過大,甚至須舉債興建等帶來的爭議。
- 私家車黃先生平時會視乎目的地決定隧道,「如果去荃灣,一路到元朗、屯門,都會係西隧,因為我係時間緊要啲。」他認為,西隊收費減至50元會更加合理,現在擬議的價格比較貴。
我們建議對使用任何一條過海隧道的過海的士,全日劃一收取25元的隧道費。 與目前的附加費安排一樣,過海的士乘客需要支付去程及回程隧道費,即共50元。 在繁忙時段,的士佔過海隧道車流超過10%,我們的方案可減少的士繞路使用收費較低的隧道回程,對減輕這兩條已擠塞隧道的壓力有實質效用。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亦形容,當局的方案既不能實質減少車流,也沒有推出分時段收費,令人費解。 他指,繁忙時段的根本問題是三隧總需求遠超總容量,三隧分流已意義不大,甚至會造成三隧齊塞。 他建議當局在非繁忙時間善用西隧的大量剩餘容量,緩解紅隧同時段的擁擠,並盡量吸引部分車流在非繁忙時間出行。
紅隧收費: 繁忙時段 紅東隧加$20 西隧減$10
隧道全長1,860米,以沉管方式建造(而隧道沉管於黃埔船塢製造),由15節鋼製沉管組成,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 隧道跨越維多利亞港,將九龍半島和香港島兩岸獨立的道路網絡連接起來。 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於奇力島,位於港島銅鑼灣避風塘當時的位置。 紅隧收費2025 收費廣場位於紅磡灣出口,共有16個收費亭,其中10個為人手收費亭,2個為專利巴士專用的快易通自動繳費亭,而餘下4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 2017年12月3日起,駕車人士可以在海底隧道的人手收費亭,以八達通或本地發行的非接觸式信用卡(包括Visa payWave、感應式Mastercard及銀聯閃付)拍卡繳付隧道費。
紅隧收費: 繁忙時段設為早上7時至10時、傍晚5時至晚上8時
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後,改由城巴合營,並改為全空調服務,但其中的102R卻交予九巴與新巴合營。 2019年8月3號反修例運動嘅旺角再遊行行完之後,有啲示威者兩度走咗去紅隧收費廣場短暫阻塞交通,期間紅隧需要封閉,係自紅隧通車以嚟頭一次因為示威活動而封閉。 警方會視乎現場情況逐步、安全有序地開放通往紅隧的連接路,駕駛人士請留意在現場警務人員的指示。 有線電視尋日宣佈向政府交還收費電視牌照,開播近30年嘅有線完成歷史任務,日後只會經營免費電視。 30年來,有線雖然未能喺市場上取得突破,但多個頻道嘅節目捧起過唔少藝人,部份人離巢後都發展順利,唔多唔少同喺有線儲落嘅經驗以及人氣有關。
紅隧收費: 私家車司機:紅隧地理位置方便 方案無助疏導
就調節交通的效用而言,這方案有兩個重點:第一是收窄三條過海隧道收費差距。 政府積極回應公眾期望之餘,同時需避免引發大量額外車流,所以在下調西隧收費至60元的同時,也適度上調紅隧和東隧的收費,以保持整體過海交通量與現時相若。 紅隧收費 紅隧收費 我們預期會有部分的駕駛人士,有較大的意願因應目的地而選擇隧道,有助減少繞路,以及減輕紅隧和東隧的壓力。
紅隧收費: 紅磡
結果顯示,若隧道加價20元,約2成人會轉用公共交通,或轉用其他隧道;若加30元,比例會升至約4成。 結果亦顯示,如果繁忙時段收費加20元,會有約2成人改變使用隧道的時間;若加30元,比例則升至近5成。 當局又計劃,調整收費後花一年去全面評估整體過海交通情況,並引入「不同時段不同收費」。 當局目前未敲定方案細節,但消息指屆時紅隧繁忙時段私家車收費可加至45元,凌晨非繁忙時段則半價15元。 運輸及物流局最新文件指出,去年繁忙時段的過海交通量,超出三隧總容量高達26%。
紅隧收費: 香港海底隧道交通狀況
由於路段並不擠塞,不用4分鐘車程巴士於6時56分到達西隧收費廣場,行車暢通無阻。 紅隧九龍入口喺港鐵紅磡站旁邊,由於東鐵綫暫時未過到海,唔少新界東嘅居民會先搭東鐵綫到紅磡站,再喺紅隧收費廣場嘅巴士站轉過海巴士,特別係朝早返工時間,過海隧道巴士站經常逼滿乘客,排隊上車嘅人龍有時更排到連接港鐵紅磡站嘅天橋。 因此,巴士公司會喺繁忙時間為部分路線安排吉車去過海隧道巴士站疏導乘客。
紅隧收費: 交通
運輸及物流局今午(30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正式透露方案,改為分兩階段實施,在明年8月2日起,私家車行駛紅隧及東隧的收費,劃一上調至30元;西隧則下調為60元。 他補充,其他原因是考慮須大幅修改收費結構和水平,市民未必接受,加上目前社會正在「復常路」,需考慮旅客和跨境車輛完全恢復的車流情況。 據瞭解,今次調整隻針對私家車,以鼓勵市民轉搭公共交通工具或地鐵,故巴士或會減隧道費;至於的士就三隧全日劃一收費,以免出現爭拗。 原本有意見提出,政府收回西隧專營權後,應該在凌晨時段取消隧道收費,但政府擔心會吸引原本無計劃凌晨過海的駕駛者使用隧道,因此最多隻會在凌晨時段減價,並不打算免費。 過海車輛數目持續上升,但紅隧和東隧的隧道費,卻因種種原因,多年未有因應管理和紓緩交通的需要而作出調整。 不斷惡化的過海隧道擠塞情況,令香港付出日益沉重的社會成本,當中包括行程延誤、浪費燃料和加劇污染等。
紅隧收費: 【三隧分流】西隧收60紅隧東隧劃一收30 下一步引入「不同時段不同收費」
被稱為TVB「御用皇帝」嘅72歲李龍基,與相差36年嘅女友Chris Wong展開「爺孫戀」,唔經唔覺二人已經拍拖4年,女友經常與李龍基出雙入對,更不時上載二人與朋友合照到社交網站,非常甜蜜。 近日李龍基接受傳媒訪問,期間表示計劃於今年內與Chris拉埋天窗。 客人可於「特別要求」內的 「隧道費及橋費1」選取你所需使用的隧道或大橋;若需使用2條隧道或大橋,請分別於「隧道費及橋費1」及「隧道費及橋費2」選取其要求。 多媒體創作人林子揚:過西隧咁貴,營造出西隧是「豪宅隧道」,香港有錢人多的是,過西隧貴少少但永不會traffic jam,為何不用? 正如樓市,不斷起豪宅豪宅,理得你冇錢買的人,因為有錢買的人多的是。
紅隧收費: 加價2023|遊戲
2005年仲裁結果,維持股本內部回報率合理水平為百分之十五到十七,於是東隧再加價。 運輸署續指,正聆聽持份者對推行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的意見,將參考持份者意見,及出行習慣數據,制訂具體方案計劃,並於今年年底就具體方案諮詢交通事務委員會及公眾,之後向立法會提交法例修訂予以落實。 汽車會會長李耀培表示,不同時段不同收費對上班族不公,質疑收費屬懲罰性,「早返工就要貴啲?」他表示,駕駛人士都希望「點對點」到目的地,不希望繞路行走其他隧道,建議各過海隧道應劃一收費。 另有消息,指政府計劃將加收擠塞徵費的繁忙時段,設定於早上7時至10時,以及傍晚5時至晚上8時。 據當局的調查估計,如繁時過海隧道費加$20,約兩成人會轉乘公共交通,或轉用其他隧道;如加30元,相關比例或升至約四成。
紅隧收費: 消息:西隧私家車新收費60元、紅隧東隧收30元
西區海底隧道的專營權將於明年8月1日屆滿,政府將收回專營權並推「三隧分流」方案,據運輸及物流局提交予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的文件,政府建議,西隧私家車收費減15元至60元,紅隧及東隧則分別加10元及5元至30元。 政府曾作調查瞭解不同收費加幅下,如何改變駕駛人士的出行模式。 結果顯示,加價20元,分別約有2成人會轉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轉用其他隧道;加價30元,比例會約升為4成。
紅隧收費: 加價2023|的士
隨着西隧即將回歸為政府隧道,正好提供一個契機,讓我們對症下藥處理困擾市民多時的過海隧道擠塞問題。 議員田北辰表示,調整收費同時應制訂檢討機制,建議每兩至3年一次檢討,收費與駕駛者使用量直接掛鈎,「車多、過隧道時間長就加價,車少就減價」,形容調整浮動好過「拗餐死」。 紅隧收費 顏汶羽指,現時紅隧及東隧的行車量早已大大超出負荷,兩者在繁忙時間的車流量已飽和,政策重點應該是紓緩擠塞,將部份繁忙時間車流引導到非繁忙時間,而不是降低總使用量。 他說,政策應該是影響過海人士的隧道及時間選擇,而非「過海」這項決定。 紅隧收費2025 根據政府與西隧協議的收費機制,只要不超過法定準許收費,西隧可以自行調整收費,毋須經過政府批准。
紅隧收費: 行車時間監察系統
香港新方向議員張欣宇指出,隧道繁忙時段的根本問題在於需求遠超總容量。 至於民建聯九龍東議員顏汶羽認為,加價方案令九龍東居民「硬食」,建議推行非繁忙時間優惠。 陳恆鑌表示,早前政府就方案諮詢議員意見,當局計劃將三隧分流計劃,結合「擠塞徵費」概念,提出「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 他續指,會上政府公佈了交通數據預測模型的結果,例如紅隧在加價5元、10元及20元之下,究竟會有何影響。
紅隧收費: 運輸署︰今年底就具體方案諮詢立法會及公眾
議員田北辰指,三隧建議收費仍有一定差距,質疑未必能改變駕駛人士過海習慣。 他建議當局縮窄三隧收費至介乎35至50元,令更多司機改用西隧,減輕紅隧壓力。 他又同意的士劃一收費,能避免司機與乘客因行車路線而出現爭拗。 紅隧收費 紅隧收費 議員陳恆鑌認為的士劃一收費,紅隧即變相加價,亦同樣加重的士業界負擔。 他建議港府明年在西隧試行不同時段收費,既減輕其他兩隧車流,亦能收集更多數據。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陳恆鑌表示,政府收回西隧後,需要有新的收費模式,隧道在不同時間有不同收費的做法可取,但要考慮繁忙時間增加收費,能否達到分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