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大埔區的北約理民府管理的地域包括了今日的大埔區、北區、元朗區、屯門區及沙田區,但不包括九龍水塘以西的地域及西貢北(當時屬南約)。 1948年,元朗區從北約分裂出來;到20世紀70年代,沙田區在政府發展沙田新市鎮之時自立成爲單獨一區;最後是北區於1980年獨立成區。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翌年4月,英國軍艦駛入大埔海登陸,舉行接管新界的升旗儀式,由於大埔爲新界的中心地區,英國人以此作爲新界的行政中心,設立理民府、警察總部及鄉議局。
- 大埔區議會是香港的區議會之一,共有21個議席,包括19個民選議席及2個當然議席(大埔及西貢北鄉事委員會主席)。
- 所有圖書館在下列日子開放至下午五時,開館時間維持不變:元旦前夕、農曆年除夕、中秋節及聖誕節前夕,自助圖書站除外。
- 咖啡店提供西式輕食為主,配以自家烘焙的手沖咖啡及花茶,水準不俗,絕對值得一訪。
- 戶外展區展示窄軌蒸汽火車頭、柴油電動機車、歷史車卡、鐵路檢查車、號誌臂等,讓參觀人士親身接觸鐵路文物。
菜式貴精不貴多,簡單卻有心思,又不時轉換餐牌給客人新鮮感。 豆腐芝士蛋糕的綿密香甜,還有檸檬羅勒長通粉的清新香滑不油膩同樣叫人難忘。 餐廳用到的酸種麵包,更是來自同區的一家無添加純素酸種麵包舖。 餐廳內有寄賣本地手作人的產品,如本地咖啡師炒的咖啡豆、手工梘、二澳農作社的天然醬料等,着實地支持同路人。
大埔昆蟲館: 昆蟲接觸溫室
明朝萬曆年間,龍躍頭鄧氏在今日天后廟後的汀角路建立「孝子鄧師孟祠」紀念孝子鄧師孟,於康熙十一年 (1672年)向新安知縣申請建墟,在已圮毀的「孝子鄧師孟祠」原址建立「大步墟」,與同一祖先的大埔頭鄧氏合力經營。 英國租借新界以後,在1913年於太和市興建大埔墟火車站,太和市逐漸取代大埔墟的地位,所以太和市後來被稱為大埔墟,而原來的大埔墟(大步墟)則改稱為「大埔舊墟」。 大埔昆蟲館2025 區內的黃地垌發現距今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打磨石器,到了距今約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物,則在元洲仔和鹽田仔發現。 大埔昆蟲館2025 大埔區天氣非常潮濕,在春夏期間濕度經常都高達100%,能見度最低時可以只有數米距離。 大埔區的中心是大埔新市鎮,包括舊區大埔墟,以及新區大埔中心一帶。 位於大尾篤及沙頭角半島的船灣淡水湖,是香港第一個劃自海域的大型儲水水塘,也是大眾騎單車的好去處。
請勿在本館展覽廳及歷史車卡內拍攝婚紗照、畢業照或其他造型照;在本館室外地方進行拍攝時,請勿使用攝影腳架。 登記參學一經確認,登記人將於一小時內收到確認電郵,內容包括參學編號、參學日期、進寺時間及參學人數。 慈山寺為平衡參學質量、訪客安全、交通配套、寺院莊嚴、睦鄰關係,實行登記機制,祈能以境說法,淨化人心。 請勿在本館展覽廳及歷史車卡內拍攝婚紗照、畢業照或其他造型照;在本館室外地方進行拍攝時,請勿使用攝影腳架。 去年纔開幕的火山探知館位於西貢,主要展出地質公園的主六角形巖柱。
大埔昆蟲館: 公共設施
昆蟲博物館三期建築總面積已經達到一萬多平方米,成爲世界上最大、綜合性最強的昆蟲博物館,是一個融科學研究、標本收藏、人才培養和科普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基地。 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1996年來楊淩示範區,視察了昆蟲博物館,要求進一步搞好昆蟲博物館建設,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隨後由國家計委、農業部、陝西省人民政府、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和原西北農業大學投資800萬元進行二期工程建設,通過先後3期建設,現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有較高知名度的綜合型昆蟲專業博物館。
香港的咖啡店多數都是上樓或是在市中心位置,較少像日本般有森林中的咖啡店。 大埔的這間森林咖啡位置雖然比較偏僻,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可到達,但環境非常清幽,被大片樹木圍繞,如不是耳邊聽著廣東話,差點以為自己到了外地旅遊,心情份外放鬆。 咖啡店提供西式輕食為主,配以自家烘焙的手沖咖啡及花茶,水準不俗,絕對值得一訪。 如果你住在城市中心,平日見盡熙來攘往的都市生活,來到三門仔將會感到別有一番風味。 大埔昆蟲館2025 三門仔距離大埔市中心只需半小時車程,但這條魚村有別於大埔市中心的高樓大廈,只有一棟棟矮小的房子和棚屋,仍然保持昔日的風貌。
大埔昆蟲館: 開放時間
據介紹,昆蟲幾乎無處不在,從巍峨的高山,到浩瀚的海洋;從炙熱的沙漠,到溼潤的雨林,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爲了適應不同環境,它們或擅跑,或擅跳,或擅飛,或擅遊,形態分化之大讓其他生物望塵莫及。 焦猛表示,此次展出的1000餘件昆蟲標本,全部爲山東博物館館藏品,昆蟲標本最怕蟲害,所以博物館專門爲這些昆蟲建了一個庫房,庫房不僅需要恆溫恆溼,還需要定期進行消毒殺菌。 在1997年新增了沙頭角支線曾使用的窄軌蒸氣機火車頭,並於2004年新增了九鐵於1955年引進的首臺柴油機車——名為亞歷山大爵士號的51號機車。 除此之外,博物館擺放了不少當年使用過的工具、火車模型、圖片歷史介紹以及曾使用的信號系統等。
大埔昆蟲館: 大埔區民政事務專員
鐵路博物館保存着火車車卡、售票處、工程車等,讓人瞭解香港鐵路運輸歷史和大埔發展。 香港雖然地小,但這裏卻蘊藏著歷史、文化、美景,生活在大城市的我們,被日夜不停的工作、瑣事充斥,一有假日便到海外旅遊、到熱門的地方商店閒逛、娛樂放鬆,或許很少時候留意到原來香港有「這樣一個地方」。 大埔地方偏遠,只有在踏單車時才會想起,或者也有新年時湊熱鬧到過林村許願、小時候跟學校家人參觀嘉道理農場,但原來大埔的景點不止這些,作為英國殖民地,大埔留下不少殖民色彩的建築,華人聚居地當然也少不了中式設計。 大埔的自然生態更是最引人入勝的地方,風景一流,更有一片佛門樂土,值得幾次的深度大埔一日遊。 本文整理了15個景點,大埔郊外的每一個景點,也是可以計劃成大埔一日遊!
大埔昆蟲館: 大埔縣博物館歷史沿革
明朝萬曆年間,龍躍頭鄧氏分支至大埔林村河以北一帶,在今日天后廟後的汀角路建立“孝子鄧師孟祠”紀念孝子鄧師孟,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向新安知縣申請建墟,在已圮毀的“孝子鄧師孟祠”原址建立“大步墟”。 中國南方的氏族如“大埔頭”的鄧氏、“泰亨”的文氏、“林村鄉”的鍾氏等自宋朝開始遷到大埔定居。 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實行遷界,使大埔區頓成荒域。
大埔昆蟲館: 大埔第6個室內體育館 總面積約9,400平方米
其後該火車站原址於198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並改建成博物館,相關工程包括在車站周邊加建路軌連接東鐵綫(以便將退役車卡經鐵路運送至本館入藏,現時已經被拆除),並修復及翻新原有車站建築。 #香港公共圖書館可因應公共衛生考慮或其他特殊情況,在有需要時更改和修訂學生自修室的開放時間或入座安排,請留意公共圖書館的最新公佈。 大埔昆蟲館2025 所有圖書館在下列公衆假期全日休息:元旦日、農曆年初一至年初三、耶穌受難日、聖誕節及聖誕節翌日,自助圖書站除外。 所有圖書館在下列日子開放至下午五時,開館時間維持不變:元旦前夕、農曆年除夕、中秋節及聖誕節前夕,自助圖書站除外。
大埔昆蟲館: 大埔公共圖書館
深邃的山谷清溪匯流,翠林環抱,還有不少菜園和梯田農圃,園內還有種種保育及教育設施。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於1956年成立,始創目的是援助貧苦農民,助他們自力更生。 今時今日,農場積極推廣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並促進發展永續農業和具創意的自然教育。 蝶豆花園是2019年新登場的本地農莊,以蝴蝶、咖啡豆和花為主題。 蝶豆花園佔地50萬平方呎,設有蝶豆花長廊、天鵝湖、花海、彩虹蜜蜂箱等景點,同時設置有機農田、遊樂場、動物園等等,定期舉辦環保工作坊和活動,讓你與大自然互動。
大埔昆蟲館: 大埔區經濟發展
另外,白石角一幅面積約爲22公頃的公衆填土土地正進行興建香港科學園,科學園分三期發展,第一及第二期已完成,第三期預計於2009年完成。 2018年,教大的教育學科在國際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9名、亞洲區第2名;語言學則位列全球首 名。 教大發展時間較短的社會科學也曾在QS世界大學排名把社會科學和管理學合併評分前,於2014年在國際QS世界大學排名中取得全球第378名。
大埔昆蟲館: 大埔許願樹以外景點推介
從大埔墟站前往鐵路博物館會經過的廣福橋,橫跨大埔林村河,興建的初衷是為了方便兩岸鄉民商旅,曾容許車輛經過,現今是一條行人天橋,旁邊有自行車道。 廣福橋簡單的中式建築,綠瓦紅柱,也是一個很好的打卡點。 大埔昆蟲館 大埔區人口主要聚居於大埔新市鎮內七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大埔舊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大埔新墟的私人屋苑,其餘不少居民散居於大埔區內133條大小村落。 大埔的工業大部分設於大埔工業村(第26區內約62公頃填海闢拓的土地)和第8區位於汀角路的混合式工業和辦公室用途的建築物內,而其餘的工業則設於少數傳統的地下物業和寮屋構築物內。 大埔工業村位於大埔新市鎮東邊的填海地,是香港首個工業邨。
大埔昆蟲館: 大埔區
研究部分:包括農業部昆蟲研究所、昆蟲學博士點、植物保護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教育部和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昆蟲學部分、楊凌農林科大昆蟲資源研究發展中心、實驗工作室和圖書館等。 大埔縣博物館第三展廳—紅色熱土:主要以圖文和實物的形式展示了大埔境內發生過的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如在黨和人民軍隊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三河壩戰役,還有青溪紅色交通站,全國第一個建立的中山紀念堂。 大埔昆蟲館2025 如上述第項載列的日子適逢星期日或公眾假期,香港中央圖書館開放至下午五時;其餘公共圖書館按其星期日或公眾假期的開放時間開放。
大埔昆蟲館: 大埔海濱公園
大埔區議會是香港的區議會之一,共有26個議席,包括19個民選議席、5個委任議席及2個當然議席(大埔及西貢北鄉事委員會主席)。 英國租借新界以後,在1913年於“太和市”興建大埔墟火車站,“太和市”逐漸取代“大埔墟”的地位,所以“太和市”後來被稱爲“大埔墟”,而原來的“大埔墟”(“大步墟”)則改稱爲“大埔舊墟”。 2020年大埔館二樓主題展廳全面完成升級改造,重點打造非遺展廳,把大埔目前80項非遺全部展示出來,同時將民居大觀和僑鄉文化展廳進行資源整合,把華僑文化與民居相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呈現大埔的名人和民居。
2014年1月,香港政府將大埔區8幅土地全部改劃為住宅用途,預計可興建15,410個公營及2360個私人住宅。。 傳統漁業主要是深海捕魚,漁民以漁船為家,大埔漁民主要的捕魚區是塔門、較流灣、深灣及鹽田仔。 大埔現時有七個政府劃定的海魚養殖區,分別是塔門、較流灣、深灣、老虎笏、榕樹凹、鹽田仔及鹽田仔東。 漁農業是昔日大埔的主要經濟活動,居民主要以務農或捕魚為生。 1950年代成立協助農業發展的嘉道理農場座落大埔的白牛石。 大埔區議會屬下設有5個委員會,負責區內的工商業、環境工程、文娛康體、社會服務及交通運輸等各方面的事務。
大埔昆蟲館: 中國各具特色的蟲蟲博物館都有哪些?
2013年11月,評爲梅州市人文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 2014年,被評爲梅州市文明窗口、梅州市五四紅旗團支部,同時被列爲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廣州大學學生實踐教育基地等等。 大埔昆蟲館 2021年10月,大埔縣博物館被認定爲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 如何前往|港鐵大埔墟站 B 出口,轉乘 K17 港鐵接駁巴士,在「廣福巴士總站」下車,步行 10 分鐘。 🚕 如何前往|港鐵大埔墟站 B 出口,轉乘 20K 小巴或 74K 巴士,到「三門仔」下車,步行約2分鐘。 前身是1899年落成的舊大埔警署, 2021年7月16日列為法定古蹟。 嘉道理農場建議的活化方案獲選後,2015年「綠匯學苑」這個推廣永續生活的學習園地開幕,比起同樣由警署活化的中環大館,這裏比較恬靜,連結大自然生態。
不少人來此處踩單車,由沙田到大尾篤途中,都會經過大埔海濱公園。 這個海濱公園本身亦有很多豐富的遊樂設施,像健身徑、迴旋型的回歸塔、草地滾球場等。 值得一提的是登上香港回歸塔,可一覽吐露港的景色,想影靚相就千萬不要錯過。 大埔墟超人氣老字號茶餐廳,24小時營業,年中無休,是大埔街坊早午晚餐及下午茶常到的食肆。
大埔昆蟲館: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郊遊勝地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行駛,由港鐵大埔墟站開往新娘潭,請於䃟頭角站下車,沿洞梓路步行,右轉入普門路,步行約20分鐘即抵達慈山寺。 位於大埔的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是本地重要的自然保育和教育中心,農場幅員廣闊,既有綠林景緻, 又有山谷清泉匯流,是輕鬆行山郊遊的好地方。 園內設有野生動物區,照顧受傷或需保育的動物,有昆蟲館、蝴蝶園、果園等不同設施。
大埔昆蟲館: 香港鐵路博物館
以紅磚建成的北區理民府,原是英國在租借新界後,最早設立的民政中心,已有超過一百年歷史。 整個建築羣有拱形的門窗、亦有長樓梯配合,加上在色彩繽紛又茂密的花園圍繞下,環境幽靜漂亮,喜愛拍照的人一定會在此花不少時間。 大埔縣圖書館現有藏書26.47多萬冊,年訂報刊雜誌200多種,有閱覽座位300多個。
大埔昆蟲館: 體育館
60年代政府興建為興建船灣淡水湖,把村民遷居至現址,重新開村時,把地名轉移過來,現名為三門仔漁民新村。 當中有座「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館」,介紹當地漁民昔日的生活。 大埔向來多美食,說到美食大本營,不得不提大埔綜合大樓。 開業逾70年的平記是少數仍堅持提供竹昇麵的麵家店,天天人手巧製,做出的麵條彈牙爽滑。 雲吞亦具特色,自家製皮,餡料用上蝦、豬肉及大地魚末,鮮味無窮,體型細小,只有指頭般大,風味傳統。 由於食物依賴人力及手藝,產量有限,故只營業至3pm,但食物很多時中午已賣光。
而這些巖柱就是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由連串極度猛烈的火山爆發形成。 荷曄庭的位置稍為偏遠,餐廳以多間尖頂小木屋組成,又設有以茅草建成的涼亭,以及椰林樹影的環境和荷花池,有如去了東南亞的酒店度假一般。 大埔昆蟲館2025 餐廳以西式料理為主,提供黑豚豬肉、牛扒等料理,想回味或重溫外遊的體驗,不妨來試試。
大埔昆蟲館: 大埔公共圖書館
大自然野生昆蟲館在夏季時室內溫度很高,更適合秋冬季節前往。 大自然野生昆蟲館是國內首家活體昆蟲與兩棲爬行動物爲主的科普展示館,在展示窗內,各種昆蟲都有隱蔽自己的方法,小朋友們要很仔細很仔細的觀察才能發現它們。 參觀者可以在昆蟲長廊見到各種活體昆蟲,龜鱉區認識世界各種龜鱉,還有蛇莽、蛙、蝦等參觀區域。 除此外,還可以自己製作標本,在觸摸區摸到可愛的昆蟲們。 這裏不僅適合小孩子們遊覽,也可以滿足大人們童年時對於昆蟲的所有幻想。
大埔昆蟲館: 大埔海濱公園:遠眺吐露港
大埔縣博物館第四展廳—民居大觀:主要以實物、模型和圖文相結合的模式,展示了大埔的客家民居。 如“上下堂”、“圍龍屋”、“四點金”、“走馬樓”的類型,這些民居既保留了中原人居的文化色彩,包涵着傳統禮制、倫理道德及風水意識,又表現出客家民居的特色。 大埔昆蟲館 大埔縣博物館第二展廳—人文秀區:主要展示大埔客家人傳承於中原漢人崇文重教的傳統,明清以來,有翰林15人,進士58人,舉人298人。 辛亥革命以來,更是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客家之子,有民族誌士、實業鉅子、科教翹楚、文化名人、將軍豐碑和海外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