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186個合作社已經解散,當中12個轄下的樓宇項目已被私人發展商重建,歷史最悠久的西環高級公務員宿舍今亦被重建成共2210夥的「寶翠園」西半山豪宅。 市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馬昭智估計,是次重建受影響住戶數目為1200戶及110個地舖。 而有關樓宇均屬50年代後期興建的建築,樓高介乎6至8層,除普遍存在失修情況外,亦有浻房和天臺僭建物等問題。 市區重建局公佈,兩個土瓜灣海濱重建項目,分別位於明倫街/馬頭角道,以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目標是改善土瓜灣舊區居民生活環境,以及提升該區與啟德發展區的連接,優化海濱空間,預計在2033年完成,合共提供2230個中小型單位,收購成本超過100億元。
而商場首10年由發展商與市建局共同持有,租金收益發展商佔七成,市建局佔三成,之後可以選擇互相把權益出售予對方,或選擇延長共同持有項目5年,到15年之後商場會再公開招標,繼續以七三比分紅。 土瓜灣庇利街/榮光街發展項目上月接獲6份標書,包括新地、恆地、嘉華、長實,而信置夥拍嘉裏建設及招商局置地入標、會德豐則與華懋合資競投。 項目最終由恆地以81.89億元中標,每呎樓面地價約11,414元。 此前市場對項目估值由79億元至107.62億元,預計每方呎樓面地價1.1萬元至1.5萬元,中標價接近市場估值下限。 土瓜灣收購重建2025 翻查《星島日報》今年5月報道,土瓜灣約58年樓齡的美景樓第,數月前曾獲財團提出收購,據報當時住宅單位每平方呎收購價約1.6萬元,有指當時相關財團已收集項目約7成業權。 項目範圍涉及53個街號,包括土瓜灣道1至15號及17至31號(單數)、馬頭圍道111至127D(單數)、啟明街1至5號及11至19號(單數)、玉成街1至7號(單數)及2至12號(雙數)、鴻福街2至6號及10至14號(雙數)。
土瓜灣收購重建: 土瓜灣道/榮光街重建 市建局收購價每呎近1.8萬元 九龍區第三高
根據法例,地產商提出的「收購價」不能低單位的現殼價,為吸引一眾業主放售業權,以盡快完成收購程序,地產商一般都會開出可觀的價錢。 除此之外,市建局會再提供津貼,以助業主支付搬遷及重置物業等有關開支。 換句話說,投資舊樓等市建局收購,回報比起賣樓售價多出兩筆津貼賠償,非常吸引。 物業投資不一定只有買樓放租,有聽過舊樓收購的話,都知道回報也可以很可觀,這一類投資者專注物色舊區物業,然後等發展商或市建局提出收購。 )為十三街街區南面外圍的主要道路,亦為馬頭角的最主要交通樞紐之一,西起馬頭圍邨,為一條雙線單程的掘頭路,終望維港。 街上的建築與附近其他街區一樣,有過50至60年的樓齡,更出現大量因樓宇嚴重失修而導致的問題,包括:外牆混凝土剝落、鋼筋外露等,故區內居民要求重建的聲音愈加廣泛。
- 重建十三街多年來俱有熱烈的討論,地產商、居民、市區重建局及香港房屋協會等,一直對問題爭議不下。
- 值得留意,特首李家超於 2022 年施政報告建議,樓齡達 50 年或以上但少於 70 年的私人樓宇,強拍門檻由 8 成業權降至 7 成,樓齡達 70 年或以上則降至 6 成,有關建議將會先進行諮詢。
- 地產商收購舊樓重建,原因主要是看中所在地段,然而地段能夠批出的地皮不多,只好向現有舊樓著手,一些交通便利、社區發展成熟的舊區,如深水埗、土瓜灣等地般,便偶有地產商收購舊樓,發展新穎的單幢住宅物業。
- 當局指,今次項目合共涉及約560個業權,業主將有60日時間考慮市建局的收購物業建議。
- 因此,錢女士希望能夠市建局可以酌情處理,對其和丈夫張先生放寬申請長者業主體恤津貼的規定,通過其申請,並希望增加收購賠償上的相關津貼。
- 兩個重建項目分別是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畫,即俗稱土瓜灣「五街」;以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重建計畫。
當局將會重整及重新規劃項目範圍及毗鄰的土地用途,重新規劃的範圍涉及三段道路,包括括整條玉成街,以及部份的鴻福街和啟明街,項目亦會興建一條行人天橋,連樓至毗連土瓜灣港鐵站出口。 2006年市建局發言人表示,市區重建局前身土地發展公司曾於1998年宣佈的25個重建項目,列為5年內優先執行,不過該25個項目並不包括土瓜灣北部十三街。 2009年,隨着啟德發展工程動工,多個政黨要求重新啟動重建計劃,但市建局表示已進行了多項復修計劃,至於會否重建暫時言之尚早。
土瓜灣收購重建: 地盤面積
系統內的智能「數據探勘」程式,會協助團隊作出3個審視,包括舊區內不同樓宇的樓齡、結構狀況和宜居度等;檢視樓齡較新的樓宇羣;較多發展限制及缺乏市場參與誘因而需要市建局介入的樓宇。 「項目儲備探索程式」會分析和整合探勘出來的各項資料,連同附近老舊而已有計劃重建的社區設施,整合成多個項目選項,交予規劃團隊檢視,以確立項目的發展潛力及可行性。 市建局啟動土瓜灣道/榮光街重建項目,由於要進行城規程序,暫未估算項目成本及補償。 土瓜灣收購重建2025 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表示,市建局按照同區7年樓齡收購重建,相信每呎收購價由1萬5千元至1萬8千元,如果市況平穩,日後正式做測量估算時的價格,不會與萬多元一呎有太大上落。 市建局預計,整個重建項目要2032年才完成,林子彬說是屬於保守時間表,可能由於需時與業主商討收購,在整合地盤業權後,纔可拆樓、招標及興建,過程繁複,但相信仍有機會於7至8年內完成整項重建。
- 另外,KC-016項目會進一步優化市建局建議將環安街延伸至銀漢街的道路設計。
- 當中規定合作社需由至少十個具退休金資格的公務員合夥申請, 政府則會以3.5%的低年息提供建屋貸款,由社員攤分20年償還。
- 如果大廈本身地盤面積大,或相鄰皆為同類型舊樓,合併地盤面積可觀,對發展商而言皆較吸引。
- 市建局對舊樓收購沒有特定的準則,買家或較難預料心儀舊樓單位是否真實具備收購潛力。
- 在這個十年期後,公營房屋供應仍會接踵而來,主要的土地來源包括不同的棕地羣、個別的大型發展項目,特別是包括北部都會區內的元朗南、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和新界北新市鎮,以及交椅洲人工島等。
- 事實上,近年市建局不斷加快九龍城區內的重建步伐,包括是次啟動的3個重建項目。
自1998年啟德機場關閉後,有不少新私人屋苑在土瓜灣落成,也有不少工業租戶陸續遷往九龍東之新蒲崗、九龍灣、觀塘和油塘等。 土瓜灣收購重建2025 不過近年不停重建下,不少老街坊被迫搬走,老店亦難敵昂貴租而結業。 大華物業表示,由於是次收購未能達至80%業權份數,因此意味收購告吹,通告其後列出3點收購失敗原因,當中用字令網民大開眼界。 至於在流動資金方面,市建局則透露最新的總流動資金達269.4億元 ,較上年度的96.2億元大增 ,預計重建項目所需的收購、收地、建築成本為62.8億元。 局方預計未來5年的現金支出約840億元,當中未計及營運成本。 鍾建強指,是次擬發展工廈有類似情況,所以市建局正研究邀請合資格業主參與發展,惟參與模式和門檻仍在研究,將適時公佈。
土瓜灣收購重建: 社區重建欠規劃 房屋發展不長遠
商舖主要集中在土瓜灣道,工廠大廈和住宅式工場則於九龍城道與馬頭圍道,後因工業轉營,工廠慢慢搬遷,部份工廠大廈演變成現在內地旅行團購物的地方。 經發展商點算已簽合約共有593.5份(已包括尚未補簽合約61個單位),佔全幢大廈78.09%業權份數。 不過,日前有土瓜灣網民發現,美景樓大廈貼上關於收購重建通知,通告由大華物業有限公司發出,內容提到「本公司受發展商委託收購美景樓第一期全幢物業,於2022年9月30日截止」。 韋志成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遠超現時市建局的260億元資金,故要「儲夠錢」纔可啟動重建「超巨型項目」,當局將會在適當時候啟動重建相關區域的舊樓羣。 除提供住宅單位,市建局亦會將建築物從海濱後移,提供約20米闊海濱長廊,與比鄰啟德發展區連接,日後可經海濱步行至啟德體育園;2個發展計劃之間,亦會預留25米闊走廊作海濱廣場,方便市民經土瓜灣道行到海濱。 為配合道路擴闊工程,建築物亦會從土瓜灣道後移,日後土瓜灣道將由4綫行車改為6綫。
土瓜灣收購重建: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十三街則指被木廠街、九龍城道、馬頭角道以及土瓜灣道包圍範圍,規劃意向是要促使舊區重整,並淘汰互不協調的土地用途,以及解決工業與住宅用途為鄰的問題。 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重建計劃討論多時,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日前透露,相關收購成本高達400億元,局方要「儲夠錢」才能進行重建工作,未交代任何實質時間表。 他今日(24日)發表網誌表示,由於兩個範圍的密度非常高,而舊樓羣附近沒有未發展的政府土地可以整合,形容需要處理多重技術,挑戰甚大。 不過,他相信近年在九龍城啟動的重建項目,將有助於不同地區推展像這類土地狀況的大型項目,「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估計受影響業權約820個,受影響住戶及商戶分別約1,410及100個,完成後料可提供約1,280個住宅單位。 而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的受影響業權約110個,受影響用戶約90個,完成後料可建約950個住宅單位。
土瓜灣收購重建: 收購版圖擴至土瓜灣
其中,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地盤總面積約一點一四萬平方米,地盤界綫大概東面毗連馬頭角海濱,南面毗連翔龍灣,西面毗連土瓜灣道,及北面毗連馬頭角道。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表示,預料需要18個月至2年時間進行項目審批程序,當城規會完成審批,並得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批准後,局方纔會出價收購,故現階段難估計項目成本。 他指屆時將按一貫做法,為自住業主提供「樓換樓」選擇,並為非自住及商業單位業主提供市價及適當津貼。
土瓜灣收購重建: 重建
他又說,當4個項目收購完成,將考慮共同重建發展,亦有機會因為發展時間不同,分為兩個項目。 梁伯所居住的安寧苑合作社已經解散,多個單位已轉讓,現在該棟合作社連他在內,只剩下五名初代居民,自去年起亦面臨被政府收購的窘境。 市建局2020年按2018及2019年《施政報告》要求,選址「馬頭圍盛德街/馬頭湧道發展項目」(CBS1)以及「土瓜灣靠背壟道/浙江街發展項目」(CBS2)為首兩個高密度發展重建試點,計劃將住宅單位由現時約460個住宅單位增至2500個。 土瓜灣收購重建 CBS1項目居民反應正面,市建局按1.98萬元的呎價收購單位,居民現正遷出;CBS2在兩次城規會諮詢所收集的1,200份意見中,有七成半人反對。 另外,市建局團隊自行開發「市區更新資訊系統」(URIS)及「項目儲備探索程式」。 土瓜灣收購重建 URIS系統儲存市區土地的用途、樓宇狀況和公共設施等地理資訊數據,在地圖中呈現。
土瓜灣收購重建: 市建局啟動土瓜灣兩重建項目 提供約2200個住宅單位 料2033年落成
林博認為,除了自住的業主,市建局的重建計劃也應該考慮到樓內出租業主的需求。 因為重建計劃區內的唐樓大多有60至70年的歷史,假設第一手買房的人士30歲,現在他們都已年過90。 林博說,現在80、90歲的長者住在唐樓的當然比較少,他們現在又沒有收入,所以就是跟子女住然後將租金用作生活費。 所以,不少在重建計劃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的住戶,近來都紛紛寫信給市建局表達意見。 有些住戶希望市建局改變自己業主的狀態,有出租的業主則希望可以適當的增加補貼。 土瓜灣收購重建 住在榮光街6號的業主張先生和錢女士,在購買住宅後也同樣以出租形式收取租金。
土瓜灣收購重建: 馬頭角十三街
(星島日報報道)市區土地供應匱乏,發展商紛加快舊樓併購填補土地儲備;而恆基併購勢力範圍涉及全港多個地點,當中有約23個舊樓項目已購入八成以至全部業權,其中除紅磡黃埔街項目屬最大型外,鄰近土瓜灣亦有不少併購項目,涉及逾28萬方呎樓面。 靠背壟道/浙江街項目地盤總面積達17.65萬平方呎,提供2,500個單位,當中南面約三分之一樓面面積會預留作興建公營房屋,並會重新規劃部分美善同道及江蘇街,地面設步行街,地下則設購物街,貫通沙中線日後啟用土瓜灣站的2個出入口。 土瓜灣收購重建 靠美合作社關注組認為,市建局於收購發展一事上未有設身處地為居民着想,剝削居民權益,令他們將來的生活條件大幅下降。 關注組表示,市建局要求合作社解散後才收購,會令收購價降低,認為對居民不公平。
土瓜灣收購重建: 重建巨輪下的土瓜灣:公務員合作社的前世今生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表示,項目不少業權數目由幾位業主或發展商持有,現正研究讓項目內擁有不少於指定數目物業、並符合條件的註冊業主參與項目的發展,以作為獲得收購金額及津貼以外的另一選擇,至於參與門檻、參與模式等則尚在研究中,日後適時公佈。 2016年6月市建局宣佈在土瓜灣推出3個以小區重建發展概念的項目,涉及鴻福街、銀漢街、啟明街及榮光街合共97個街號。 土瓜灣收購重建 地盤總面積約8840平方米,樓齡逾50年,估計發展成本需100億港元。 預計2025/26年完成後,會提供1360個中小型單位,設12,200多平方米商業/零售樓面面積,市建局聲稱日後不會引入大型商場,將以小店為主,同時優化區內交通。 當中最為街坊不捨的是有20年歷史被稱為「街坊食堂」 的潮汕美食。
土瓜灣收購重建: 收購重建熱點【漆馬大廈】唐樓分契一房一廳
又提出幾項要求,包括計算賠償金額時可以不用扣除補地價金額,另外未解散公務員合作社應作為單一業權物業,要求市建局可豁免解散作為先設條件,令收購價更高。 香港各區散落不少舊式樓宇,但部分大廈日久失修,石屎下塌、招牌倒冧的事件時有發生,反映市區重建的必要性。 事實上,近年多個舊區如觀塘、土瓜灣或西環都正在加快市區重建速度,大型屋苑或單幢項目相繼落成,部分舊樓則獲「天價」接洽收購,如能看準個別物業博收購,說不定會帶來豐厚投資回報。 韋志成今日在網誌表示,明白舊居內仍有不少舊樓羣有待更新,例如位於土瓜灣的五街和十三街,便是其中一個住戶希望市建局儘快重建的社區。 他引述有一些意見認為,這些巨型建築羣樓宇狀況及居住環境欠佳,局方應該儘早處理,惟他認為部份人士對於處理這類巨型舊樓羣的難度,並沒有確切的瞭解,更直言發展五街和十三街的難度,相比市建局近年開展的項目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土瓜灣收購重建: 馬頭角道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12日)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惟當局的流動資金僅約收購成本的一半,故要「儲夠錢」纔可啟動相關大型重建項目。 市區重建局昨日啟動重建土瓜灣五街及比鄰工廈,料2033年提供逾2,200個中小型單位,930個業權收購成本逾百億元。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席副教授張聖典估計,住宅項目收購呎價接近2萬元。 土瓜灣道╱馬頭角道項目地盤總面積約八千七百五十九平方米,涉及新寶工商中心。
由於兩個項目位處策略性的海濱地點,市建局在為該地區進行規劃研究時,已將政府優化海濱環境的規劃願景,一併納入考慮。 整個重建範圍包括土瓜灣土瓜灣道68A至76B號、落山道58至76號、下鄉道14至20號、麗華街1至7號,及美華街1至9號與2至8號,屆時共組成一個4.25萬平方呎地盤,預計可建總樓面面積涉約37.4萬平方呎。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2年4月22日)以不具名方式,公佈其位於土瓜灣鴻福街、啟明街及榮光街的四個重建項目的合併發展(本發展項目),合乎項目招標要求但落選標書的投標金額。 儘管如此,市建局近年也會在其能力範圍內,在提供公營房屋上,扮演一定角色。
就市建局與居民的協商過程,蔡冠龍認為現時賠償金額過低,難有足夠誘因令居民妥協,建議政府考慮先前重建寶翠園的「樓換樓計劃」。 土瓜灣收購重建2025 這樣才能使寶貴的土地價值資源得最大利用,平衡合作社居民與社會大眾的利益。 計劃結束,過往興建的公務員合作社,形成現在土瓜灣社區裏別樹一格的獨特風光:一幢幢五顏六色、結構各異的低矮公務員樓疏落地豎立在美善同道和靠背壟道上。
土瓜灣收購重建: 馬頭角 / 土瓜灣 / 紅磡 / 九龍城
而香港嘅協助單位就喺facebook出post指「已經購票的觀眾可以選擇免費轉換場次至 3月29號於O2 Shepherd’s Bush Empire 的演唱會, 或者得到全額退款」。 市建局會估算物業的市值交吉價,再加一筆自置居所津貼,亦即業主遷出舊樓後另覓條件相似單位市值,減去原先舊樓市值。 有投資人士會預先買入相關大廈的逾 20% 業權(亦即「落釘」),藉此阻撓地產商的收購計劃,令地產商難以集得 8 土瓜灣收購重建 成以上的業權申請強拍。 如地產商對該地皮的需求非常熱切,或願意提出更可觀的收購價,高價拔釘,以統一業權。 根據法例,任何人只要集齊同一地段 80% 或以上業權,並向土地審裁處提出申請,可獲土地審裁處發出「強製售賣令」,行拍賣土地業權(俗稱「強拍」),收購便報捷。 私人財團提出的收購價不如市建局般透明,和普遍物業買賣一樣,主要是視乎買賣雙方的議價能力,雙方協議的價錢,便是最終「收購價」,不會有指定的賠償津貼。